科幻 | 紅色星球的誘惑:盤點那些關於火星的科幻片

2020-07-27 中國科普網

人類再次邁向火星徵途,我們也藉此回顧幾部火星題材的科幻電影。

《火星任務》:探索地外文明

2000年對於火星電影堪稱濃墨重彩,同時有兩部旗鼓相當的片子問世,第一部叫做《火星任務》。有趣的是,影片中的火星考察隊出發於2020年6月,照這個設定,如今他們正在途中。

《火星任務》拍攝時邀請NASA派出科學顧問,給影片提供了豐富的科學知識。電影不僅展示太空人如何操作他們的設備,還展示了他們的家庭生活,甚至宇航局的紀念品都會反覆出現,使這部電影呈現出「宇航文化」的色彩。

科幻 | 紅色星球的誘惑:盤點那些關於火星的科幻片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描寫人類遠徵外星的科幻故事,都把前提設定為地球行將崩潰,不得不尋找新家園。不僅國外科幻片是這樣,我參加過幾個國內科幻片劇組,還看過不少科幻徵文,都是這樣設想人類進入宇宙的動機。

這不是科學界的理想,《火星任務》的主題就很好。地球並非呆不下去,考察火星就是為了探索、發現和創造。當年西班牙國王資助哥倫布探險,並非由於國家窮得揭不開鍋,而是想找到新航路發財致富。未來,人類開發宇宙的動機也不會是為了避難。

《火星任務》包含著小號的《火星救援》故事核。「火星一號」團隊降落後遭遇意外,三人死亡,只有盧克生死不明。NASA立刻派出救援團隊,乘坐的飛船就叫「火星救援」號。經過數月航程,救援隊到達現場,發現盧克依靠溫室裡的植物活了下來。不過,影片沒講盧克生存的技能,這個創意後來由《火星救援》發揚光大。

科幻 | 紅色星球的誘惑:盤點那些關於火星的科幻片

可惜,《火星任務》一開始便使用「火星人面」這個超自然概念,讓電影成為半截子片。開頭和結尾很神奇,既然是外星人作怪,那就什麼都可以出現。中間段落卻又嚴格按照科學規律推進,造成敘事風格上的割裂。

《紅色星球》:開闢人類第二家園

科幻 | 紅色星球的誘惑:盤點那些關於火星的科幻片

同年上映的《紅色星球》不存在超自然因素,更接近現實科學,每次情節轉折都與某種火星上的特殊環境有關。影片介紹了人類改造火星的宏偉設想:用核彈轟擊兩極冰冠,讓封凍的二氧化碳重回大氣,提升溫室作用。再播灑藻類,生成氧氣。只不過,這個過程預計要進行一千年,才能把火星改造得適合人類生存,電影把它壓縮在幾十年內。

影片還介紹了載人登陸火星的一般程序。由於往返時間漫長,消耗大量給養,必須先派無人飛船把給養放到火星表面,再派人出發。《紅色星球》中的一次重要轉折,就是無人基地被神秘力量破壞,給養無著。

由於火星飛船體量巨大,以現在化學火箭發動機的功率,無法從地面起飛。和《火星任務》一樣,《紅色星球》的飛船也是在地球軌道上建成,再點火啟航。它們的動力也都是等離子體火箭,運行時噴出幽幽藍光。

一般影片會用道德衝突推動故事,作為科幻片,最好把道德衝突建築在科學基礎上。影片出現多次生死考驗,大多有科學背景。地質學家在降落時身負重傷,必須在原地等死才不至於拖累同伴。而那種令他受傷的著陸方式,就是現在某些火星著陸器使用的。

科幻 | 紅色星球的誘惑:盤點那些關於火星的科幻片

當三名太空人計劃用俄羅斯飛船返航時,發現裡面的空間只能搭乘兩個人,必須有人犧牲掉。原因便在於那本來是一艘無人飛船,他們只能拆掉樣本箱,把自己塞進去。

雖然細節不錯,但《紅色星球》的主題恰恰落入「地球危機」的俗套。要知道,火星環境比撒哈拉沙漠中心還惡劣。既然人類不能將撒哈拉沙漠改造成綠洲,又怎麼可能去改造火星。

《回到火星》:關注太空社會學

與這兩部硬橋硬馬的電影相比,上映於2017年的《回到火星》要溫馨得多,但其知識基礎毫不含糊。這部電影還有中國血統,華誼公司進行了投資,王中軍和王中磊還是製片人。

女太空人莎拉參加火星考察隊,出發後才發現懷孕了,只能把孩子生在火星上。由於低重力環境加上缺醫少藥,莎拉死於產後子癇發作。為掩蓋這起違規事件,主管對外宣稱她死於事故,將孩子隱藏在火星基地上。十六年後,生長在火星上的加德納回歸地球,試圖尋找自己的父親。

科幻 | 紅色星球的誘惑:盤點那些關於火星的科幻片

除去一頭一尾,影片大部分情節都發生在地球。然而火星元素卻附在加德納身上,顯得無處不在。火星重力只有地球的38%,加德納無法承受地球重力,回歸前必須用納米技術加強骨骼。即使如此,他走路時也像綁著鉛球,並且無法奔跑。

在這個火星男孩眼裡,火焰、雨水、氣球和馬匹都會讓他大吃一驚。除去兩個星球表面的差距,影片還深入挖掘了加德納的社會背景。他被科學家撫養長大,雖然有很多知識,卻完全不通人情世故,和福利院長大的女孩塔爾薩成為鮮明對比。

愛情片大多設置生離死別的情節,《回到火星》也不例外,但完全符合科學背景。加德納被證明無法適應高重力環境,只能與塔爾薩分開,回到火星這個「老家」。後者也開始參加訓練,努力成為太空人。

科幻 | 紅色星球的誘惑:盤點那些關於火星的科幻片

雖然有無數電影描寫太空,但像《回到火星》這樣認真探討「太空社會學」的電影幾乎沒有。如果人類後代出生在地球之外,他們將不大可能像我們這樣生活。《回到火星》儘管漏洞不少,但有這個能將科學與人文牢牢結合的主題,使它成為一部優秀的科幻片。

相比之下,中國也曾有過《火星沒事》這類電影。無論主題還是知識的運用,都無法與上述電影相比,主創對火星的了解幾乎為零。希望借「天問一號」之東風,中國影視界也能早日推出優秀火星科幻片。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鄭軍 科幻作家,中國未來研究會常務理事

編輯:毛夢囡

終審:尹宏群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公眾號ID:kepuing>

科幻 | 紅色星球的誘惑:盤點那些關於火星的科幻片

相關焦點

  • 紅色星球的誘惑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描寫人類遠徵外星的科幻故事,都把前提設定為地球行將崩潰,不得不尋找新家園。不僅國外科幻片是這樣,我參加過幾個國內科幻片劇組,還看過不少科幻徵文,都是這樣設想人類進入宇宙的動機。》:開闢人類第二家園  同年上映的《紅色星球》不存在超自然因素,更接近現實科學,每次情節轉折都與某種火星上的特殊環境有關。
  • 科幻電影《紅色星球》,火星上一種蟲子什麼都吃,卻能產生氧
    今天我們說一部科幻電影叫《紅色星球》!很早以前看的一部科幻片,到現在還記得火星上有一種線蟲,什麼都吃,不管是機器,人,藍藻。吃了之後卻能產生氧氣,很意義的設定!電影的背景是在2050年,被汙染嚴重的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可想而知人類需要尋找新的家園,他們就盯上了火星!而地球先向火星發射了藻類以製造氧氣!
  • 盤點與火星有關的科幻電影
    盤點與火星有關的科幻電影「九天之際,安放安屬?」一首《天問》,表達了華夏兒女千年來對自然宇宙和真理的追問和求索。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之際,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正式公布。
  • 目標:火星。中國即將探測火星,這份火星題材科幻電影片單請收好
    很多人都知道,火星是整個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可能最「宜居」的星球。移民火星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成為現實。在眾多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中,創作者們都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對人類探索火星、移民火星做出過描述。棍哥今天就把那些有關火星探索的電影和劇集做一盤點。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實施,這10部火星科幻電影你看過嗎?
    移民火星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成為現實。 在眾多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中,創作者們都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對人類探索火星、移民火星做出過描述。 棍哥今天就把那些有關火星探索的電影和劇集做一盤點。
  • 那些「奔向火星」的電影,你看過幾部
    7月23日,中國首次向火星發射自主研發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開啟屬於中國的「火星時代」。記者發現,其實「火星」一直是科幻電影中的重要元素,它常出現在科幻片中,比如《星際穿越》等。記者整理發現,圍繞火星的科幻片,硬核的一般有「獨自一人被困火星,咋整」,如《火星救援》《火星任務》;還有就是人類很愛把火星當作移民太空的最佳目的地,包含這類劇情的有《紅色星球》《火星異種》;還有些就是非硬核類型的,如科幻文藝片《回到火星》等。火星這麼熱門,甚至連正義聯盟裡都有一位超級英雄是來自火星的。
  • 科幻作家:《火星救援》等科幻片配合美國家政策
    很多觀眾對於影片中馬特·達蒙在火星上一個人「種土豆」津津樂道,也有人對於電影中出現的「中國元素」感到驕傲。但是在專業的科幻作家眼中,《火星救援》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呢?  陳楸帆說,《火星救援》中的馬特·達蒙純粹是以一個工程師的理性態度來解決任何問題的,「其實樂觀主義的科幻小說要遠遠比那些悲觀主義的科幻小說難寫。因為樂觀主義的小說中沒有強烈的戲劇衝突,沒有真正的反派存在。」《火星救援》中真正的反派就是極端的環境和突發的事故。「在這樣的環境中,要營造戲劇的衝突是比較難的,我覺得非常好。」
  • 火星,古今中外人類對這顆紅色星球從未停止過探索
    我們人類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地球這顆藍色星球上。它的質量、它的密度、它的大氣、它的表面溫度、它的運行速度等等,剛好孕育了生命,經過億萬年的演化,成就了擁有智慧的我們。在太陽系八兄弟中,和地球最接近的非四弟火星莫屬了。這顆星球因為在其稀薄的大氣中,懸浮著許多氧化鐵顆粒,所以看起來呈現紅色。火星離我們最近約有5500萬公裡,最遠則超過4億公裡。
  • 《回到火星》一部科幻青春片
    如果,你生在火星上,知道在遙遠的太空中,有著一個星球,那裡有花,有鳥,有跟你一樣的人類。你有勇氣飛回地球嗎。影片《回到火星》就帶來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土生土長的火星男孩兒加德納,由一群基地科學家帶大,因為身為太空人的老媽在生下他之後就離開了人世,而他的老爸不知所蹤。帶著老爸是誰這個疑問,帥氣的男主生活的16歲,終於迎來了一個可以回到地球的機會。回到地球的他,不顧眾人的阻攔,偷偷出逃,與之前在火星上結識的地球網友塔爾薩一起踏上尋找父親的道路,並順便談了一場跨星球的戀愛。
  • 那些科幻電影中的外星球,原來是在地球上取的景
    隨著科幻電影產業越來越發達,故事背景的設定天馬行空,人們的目光早已投向浩瀚的宇宙星空中,普通的生活場景已經不能滿足外星星球的取景需求了,需要藉助CG來合成,不過大自然中的美妙風光一直都是人們的靈感源泉,從部分影視作品中總能看到某些地球上的風景,下面就盤點一下那些出現在科幻電影中外星球上的自然美景。
  • 盤點幾部關於2020年的科幻電影,最後一部神預測!
    2020年還只存在於up主的作文中現在竟然成真了所謂的飛在天空的汽車還是沒有實現……下面up主來盤點幾部關於2020年的科幻電影看看電影中想像的「未來」有沒有實現吧第一部電影《史前行星之旅》沒錯,這部1965年的電影中的未來就是2020年,故事背景是2020年月球已經被殖民化了,人類開始探索金星,主角們在金星上遭到了史前動物的襲擊
  • 電影版火星PK現實版火星
    《火星任務》(Mission to Mars)2000年上映的美國科幻片《火星任務》完全採取了寫實科幻片拍法。假設在不遠的將來,2020年,這顆被巨大的紅色霧靄籠罩的地球鄰居—火星,將不再像美國宇航局拍到的現實照片那麼遙遠。
  • 火星:我們對紅色星球的了解
    火星是太陽的第四顆行星。適合紅色星球的血腥色彩,羅馬人將它命名為戰爭之神。事實上,羅馬人抄襲了古希臘人,他們也將這個星球命名為戰爭之神阿瑞斯,其他文明通常也會根據其顏色給出行星的名稱,例如,埃及人將其命名為「她的Desher」,意思是「紅色的」,而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將其稱為「火星」。
  • 那些年,困在火星的倒黴蛋——火星電影大集合
    拿最近的作品來說,我們有《地心引力》、《星際穿越》,遠一些的作品更有《阿波羅13號》、《紅色星球》。探索與風險,犧牲與救援,不僅僅是在宇宙,在人類社會的任何一個角落,這種精神都不會缺少。不過這裡我們想說說那些陷在火星上的倒黴蛋,也省得大家都說「馬特·達蒙,你怎麼又困住了要我們救啊?這要花多少錢啊?」。
  • 盤點那些有深度的科幻電影
    科幻電影通常是被定義為在未來發生的事情,或者表現出重大的技術或環境變化的電影。電影通常位於太空中或地球的另一種版本中。當然也不局限於這些場景中,因為有許多科幻電影情節發生在地球或是其它任何星球也可以是遙遠的太空中當然也可以設置為過去,現在或將來。
  • 關於火星的26個不可思議的冷知識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顆紅色星球
    人類從未去過火星。但是,最近幾十年來,我們已經向地球發送了數十次探查。我們將繼續研究「這個紅色的星球」,並探索它是否可以維持生命。關於火星的事實僅限於過去太空探索的發現。儘管行星位於地球附近,但由於物理原因,很難在其上收集信息。幸運的是,科學機構和國際組織繼續進行探索,以進一步研究我們鄰近的星球。過去的研究發掘了一些發現,為這個神秘的星球提供了啟示。
  • 《火星救援》是怎樣煉成的:80高齡雷德利·斯科特不滅的科幻夢
    無論你是否對科幻片感興趣,你一定聽過雷德利·斯科特的名字。沒有導演能像英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一樣,在二十多部片子裡涉及了幾乎所有的電影類型。科幻片《銀翼殺手》、恐怖片《異形》、公路片《末路狂花》、史詩片《角鬥士》、奇幻片《黑魔王》、災難片《巨浪》、黑幫片《美國黑幫》等等,幾乎每個片子都創造一個類型片經典。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火星救援》的創作歷程。
  • 關於火星的26個不可思議的冷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這顆紅色星球
    人類從未去過火星。但是,最近幾十年來,我們已經向地球發送了數十次探查。我們將繼續研究「這個紅色的星球」,並探索它是否可以維持生命。關於火星的事實僅限於過去太空探索的發現。儘管行星位於地球附近,但由於物理原因,很難在其上收集信息。
  • 電影 | 《火星任務》:這部科幻片的腦洞,比走近科學還驚人
    《火星任務》是博偉電影公司於2000年發行的一部科幻電影。該片由布萊恩·德·帕爾瑪執導,加裡·西尼斯、蒂姆·羅賓斯、唐·錢德爾等主演。影片於2000年3月10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人類首次載人火星探測計劃突發事故,一支救援隊前去救援的故事。公元2020年,雲集了無數頂尖科學家的世界空間站正在進行一項載人飛船火星登陸計劃。
  • 美國宇航局的「紅色星球」著陸器發現,火星的地殼...
    >  科幻資訊  >  科幻出版 給我們留一塊吧!美國宇航局的「紅色星球」著陸器發現,火星的地殼就像一個三層蛋糕所以本著聖誕的精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工作人員剛剛公布了一張火星內部組成的圖片,它看起來像一個三層蛋糕。   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為研究火星外殼下麵包房狀的組成提供了數據,該著陸器為科學家們發回了除地球外另一顆行星的首次地質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