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是怎樣煉成的:80高齡雷德利·斯科特不滅的科幻夢

2021-01-08 新片場學院

無論你是否對科幻片感興趣,你一定聽過雷德利·斯科特的名字。沒有導演能像英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一樣,在二十多部片子裡涉及了幾乎所有的電影類型。科幻片《銀翼殺手》、恐怖片《異形》、公路片《末路狂花》、史詩片《角鬥士》、奇幻片《黑魔王》、災難片《巨浪》、黑幫片《美國黑幫》等等,幾乎每個片子都創造一個類型片經典。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火星救援》的創作歷程。

斯科特熊熊燃燒的科幻夢

和雷德利·斯科特談論電影,遲早會談到他的另一種激情,即科幻。尤其是討論《火星救援》時。雷德利·斯科特出生於軍人家庭,父親,大哥弗蘭克都是軍人。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裡,雷德利·斯科特卻想要學習繪畫,他的這個選擇得到了父親的支持。

學校的課程與拍廣告的經驗使他掌握了平衡商業與藝術的方法。這些經驗使他對於分鏡設計具有更強的敏感性,也是這種特質造就了知名的《銀翼殺手》和《異形》。

《火星救援》這部電影本來是影片的編劇德魯·高達準備執導的,但後來忙於執導《險惡六人組》就退出了導演一職。於是斯科特導演火速接過導筒,甚至為此推遲了《普羅米修斯2》的拍攝進程。

斯科特導演對於好劇本總是「求才若渴」。「我閱讀了劇本並驚喜地翻了個身,」雷德利·斯科特提到劇本的時候說,「對我來說只要有一個戲劇生動的好劇本,其他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聽說雷德利·斯科特將會指導自己的劇本,小說作者安迪·威爾形容其為「美夢成真」的瞬間。而電影的男一號扮演沃特尼的馬特·戴蒙更形容和雷德利·斯科特的會面因為自己過分激動,只短短兩句話的工夫,斯科特導演看著他說:「劇本好,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拍它呢?」戴蒙說自己毫無招架地點頭,於是見面結束。

雖然《異形》系列接連換了很多大導演執導,但雷德利·斯科特毫無疑問是對於《異形》最有發言權的一個,他甚至親自對異形進行過概念設定。並且在接連的《異形》系列拍攝中,雷德利·斯科特表示自己一直試圖建立「異形宇宙」,就像「星球大戰宇宙」一樣,這才是他真正的科幻夢。

雷德利·斯科特很早便想續拍自己締造的經典。在《火星救援》中也有類似「宇宙概念」的交叉系列,比如很多在影片《普羅米修斯》中設定的科技成果在本片得以應用,尤其是太空衣。

數學、畫畫與NASA

雖然雷德利·斯科特是個優秀的科幻片大師,然而在拍攝中,他最大的困擾正是「科學本身」。作者安迪威爾顯然竭盡全力使科學變得準確,然後雷德利·斯科特照著小說拍攝。「我在數學,代數,三角學和幾何學方面都是災難性的。事實上,這些都是學術性的。1952年我在格蘭傑菲爾德中學的班級,31個同學中我排在第31位。」

「嗯,這真的只是計算機代碼,因為它就像數學一樣。這一直是我的障礙。因此,當我不得不拍攝關於ASCII(美國信息交換標準代碼,編碼方案)的部分時,我內心是震驚的『Whaaat?!我怎麼會顯示這個?』對ASCII代碼,從根本上說我無法輕易解答任何問題,所以我們只是按照書的方式阻止了它。」

雷德利·斯科特雖然不擅長數學,但確實很擅長畫畫。2015年《火星救援》的發布會上,78歲的雷德利·斯科特能夠輕鬆的一邊耐心回復著來自熱情影迷或者媒體記者的每個問題,一邊饒有興致地隨手拿起酒店的紙筆塗塗畫畫,寥寥幾筆之間,就有兩個太空人頭像萌萌地落在紙上。

雷德利·斯科特說,拍攝中如何找到位置,攝像場景,並使用分鏡來構建這些場景很重要。他很擅長通過繪畫構建場景。他曾提到最大的靈感來源是「透過車窗觀察工業景觀」,甚至在車上就開始畫縮略圖或場景草圖。

「無論是畫畫,還是拍片子,或者寫文章,本質都一樣。關鍵是擺脫最初的白板狀態,在畫布上找到正確的東西,然後動手。一直盯著白色的區域,那毫無意義。」,斯科特說他的方法使一些人覺得他的電影「過度設計並且過度思考」,對此他表示認可,同時也表示「我會堅持我的做法。」

作為一名科幻迷,雷德利·斯科特發現 NASA 也有他粉絲的時候十分開心,所以他們邀請了 NASA 的專業人士擔任劇本的技術顧問,而影片也獲得了美國宇航局 NASA 的全力支持。事實上,安迪·威爾的原著科幻小說自出版起,就受到了許多專業人士的好評,NASA 的指揮官克裡斯·哈費德表示,從沒見過能把故事講得這麼精彩,還能在技術上保持高度準確性的科幻小說。

在電影劇本有50頁的內容都是有關NASA的細節,力求呈現出的太空人形象和行動符合實情。影片總共拍攝周期大約是70天,其中拍攝NASA細節的內容花了劇組21天時間。並且影片中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最開始在火星上執行的任務,正是NASA未來打算實施的。

雷德利·斯科特親自繪製的一張劇本封面草圖(見上圖),內容是馬特·達蒙的角色在火星上說「我 TM 一定要離開這個星球」,這張草圖去年12月5日隨美國「獵戶座」載人飛船的首次未載人試飛上了太空,圍繞地球飛行兩圈。

「NASA 的人知道我會畫畫,所以他們問『你可以幫我們畫一幅畫嗎』,於是我就在劇本的頭一頁畫了一張太空人插畫,但我後來就沒放在心上。後來它被密封著郵寄回來,還加了邊框,寫給我的信裡他們告訴我這幅畫已經上過太空!我把它放在洛杉磯的辦公室。」斯科特導演說。

這裡是火星

火星對人類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火星表面地形與地球表面差別不大,但溫差大,即便在夏天,氣溫也會在153~22 攝氏度之間浮動。火星的空氣中95% 都是二氧化碳,呼吸會是更大的問題。

土壤中缺乏種植作物所需的細菌。有水,但僅以冰的形態存在。對於人類的生存需要而言,這裡什麼都沒有。所以拍攝這樣一個故事需要很創新的想像力。

並且,在好萊塢有個不成文的「火星票房詛咒」,從《紅色星球》、《火星任務》到《異星戰場》,與火星相關的電影票房總是撲街。好在,《火星救援》最終成功打破了這個詛咒。

顯然78歲的雷德利·斯科特的故事興趣至今沒有走向比如塞繆爾·貝克特的那一端,他不願在這漫長的等待裡跟我們討論那些生命存在中「虛無」和「荒誕」的部分。恰相反,斯科特導演細緻入微地讓我們看到馬特·戴蒙如何將人類意志力的極限用以自我施救,如何拔出天線,怎樣取出異物,乃至怎麼縫合傷口。

在這座沒有同類,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生命的星球上,他極力挽救著自己的生命,即便生命和痛苦、死亡緊密相連,甚至比死亡更可怖幾分。這場自救,恰也是馬特·戴蒙開始展示他生命力光輝的起點。「劇本最動人的部分在於他是否屈服於恐慌、絕望,接受終究難逃一死的結局。或是選擇發揮畢生所受的訓練,運用機智,保持樂觀的幽默感、保持冷靜,並解決問題。」雷德利·斯科特說。

斯科特導演說這部電影也教會了他一些新的技能。「我可以在我所拍攝的電影的任何地方生存。這部電影教你自給自足,並告訴你,你需要與自己交談並思考自己存在的方式,而且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覺。我現在全心全意地相信自己的直覺,並且根據經驗,我可以傾聽直覺,然後去尋找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以如此高效率只用74天拍攝完成這部電影,而不是通常所需要的110天。」

影片一開始本來打算在澳大利亞拍攝,但是當地政府不同意,所以沒有實現這個計劃。後來選擇在布達佩斯(匈牙利首都)拍攝,因為當地擁有世界上最大最高的攝影棚之一,大到你無法分辨是室內還是室外。

雷德利·斯科特熱愛實景拍攝,他曾表示實景拍攝是他在《銀翼殺手》的片場學到的一招。《銀翼殺手》的特效師道格拉斯·特魯姆布告訴他,如果你能做實景,那就做實景。如果不能再想其他的辦法。

於是,《火星救援》劇組甚至真的在攝影棚內種了土豆,並且完全靠其自然生長,用於拍攝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種植食物求生的場景。《火星救援》劇組一共搭建了大約20個場景,這相對於其他影片來說並不算多,不過這些場景在工藝上非常精湛。而雷德裡·斯科特在《法老與眾神》中用了70個場景,《美國黑幫》更是多達100個,這就真的可以看出雷德利·斯科特對於實景的熱愛了。

影片「火星表面」的場景在約旦著名的「玫瑰沙漠」瓦迪拉姆取景的,最終的效果由實景拍攝+CG共同完成。拍攝火星表面的風暴是最困難的場景,除了穿著太空衣的演員外,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帶著口罩或面罩,整個片場黃沙漫天。

這部電影是雷德利·斯科特作品中少有的具有「喜劇色彩」的作品,尤其是當馬特·達蒙獨自在火星上求生時,他面臨的各種哭笑不得的困境總能讓人會心一笑。

當那些正在飛回地球的火星探測隊小組成員終於得知他們的隊友還活在火星上,並且有條件和他溝通之後,隊員馬丁內斯給沃特尼發了這樣一封郵件:「夥計,對不起我們把你留在了那裡,但我們就是不喜歡你。」顯然,馬丁內斯懂得這才是真正讓遙遠的沃特尼暫離孤單哈哈一笑的句子,而句子的背後,恰是最無可辯駁的承諾,無論怎樣的代價,他們都會接沃特尼回來。

在雷德利·斯科特看來,這種樂天達觀不僅僅是故事,其實也正是那些在NASA 和JPL (噴氣推進實驗室)工作的人們留給他的最深刻印象——他們都非常喜歡原著小說,因為小說不僅對JPL 與NASA 的合作關係刻畫得相當貼切,並且故事或多或少真實地描述出科技將會帶我們去的地方。斯科特導演說:當我打電話告訴他們我要拍電影的時候,他們說:「那太棒了!這樣我們就能籌集到更多募款了(笑)。」

不得不說,正因為有這樣令人佩服的大師,才讓無數影視從業者想要成為這樣的人,想去英國學電影。

PS:本文首發於訂閱號 新片場學院(ID : xpcedu),一個木得感情的影視教育帳號,歡迎來公號找學妹玩!

相關焦點

  • 83歲《火星救援》的老導演,又拍了一部9分科幻神劇,世界觀恢弘
    80多歲的時候你大概會在做什麼?反正我已經選好了跳舞的廣場,當然,前提是那個時候還有力氣「蹦躂」。然而,就在最近,一位83歲高齡的老爺子,不僅有力氣「蹦躂」,還拍出了一部豆瓣9.1分的科幻神劇《異星災變》,他就是英國傳奇導演雷德利·斯科特。
  • 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國元素亮了
    《火星救援》主創們亮相。在北美上映後連續四周佔據票房榜首,還未上映就被公認為是今年年度最佳影片的有力衝擊者,繼《地心引力》、《星際穿越》之後,又一部把鏡頭對準太空的科幻大片來了。25日,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塞巴斯蒂安·斯坦等聯袂出演的科幻片《火星救援》將在中國內地上映。20日,《火星救援》中國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上遊新聞作為重慶唯一受邀媒體參加,著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以及好萊塢著名演員馬特·達蒙、塞巴斯蒂安·斯坦、中國女演員陳數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科幻作家:《火星救援》等科幻片配合美國家政策
    很多觀眾對於影片中馬特·達蒙在火星上一個人「種土豆」津津樂道,也有人對於電影中出現的「中國元素」感到驕傲。但是在專業的科幻作家眼中,《火星救援》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呢?  電影完全忠實原著  以《無盡的告別》獲得第23屆中國科幻銀河獎優秀獎的80後作家陳楸帆坦言,雖然自己沒有看完整部小說,但比照電影,有一個總的印象,就是電影中的人物非常樂觀,非常幽默,這一點,跟以往的科幻電影非常不一樣。電影中充滿了積極和光明的色彩。
  • 火星救援:我在火星種土豆的那兩年
    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近幾年來最知名的一部關於火星的電影——《火星救援》。《火星救援》是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險片,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克裡斯汀·韋格、傑夫·丹尼爾斯、凱特·瑪拉、塞巴斯蒂安·斯坦、切瓦特·埃加福特聯袂主演。該片於2015年10月2日在美國上映。
  • 雷德利·斯科特,科幻史詩締造者 | Diu
    雷德利·斯科特的所有作品裡,《銀翼殺手》和《異形》是兩部繞不過去的宏大史詩。在《銀翼殺手》中,人造人Roy的能力和見識已經超越了普通人類,但他的壽命卻只有四年。在迎來死亡的那個雨夜,他說出了那句科幻影史中的經典臺詞:「我見過你們不會相信的東西:戰艦群在獵戶星座上沿燃燒,C射線在唐豪瑟之門處的黑暗中閃耀。這些時刻都將隨著時間消逝,就像雨中的眼淚。是時候……死去了。」憑這段臺詞,《銀翼殺手》就稱得上是科幻領域中莎士比亞級別的作品。在《異形》裡,老雷描述了「異形」這種與地球生物完全不同的生命,創造了一個與我們熟知的地球文明相差甚遠的世界觀。
  • 《火星救援》角色特輯"冬兵"亮相 塞巴斯蒂安斯坦帶你直擊太空救援...
    原標題:《火星救援》角色特輯"冬兵"亮相 塞巴斯蒂安斯坦帶你直擊太空救援行動 《火星救援》曝光角色特輯,"冬兵"塞巴斯蒂安·斯坦揭秘太空救援內幕。《火星救援》即將登陸內地銀幕時光網訊 將於11月25日與觀眾見面的太空科幻大片《火星救援》曝出一款角色特輯。以演員塞巴斯蒂安·斯坦所扮演的隊醫太空人克裡斯·貝克為主角,講述了阿瑞斯3號的小組成員在火星上的遭遇和經歷。
  • 獨家專訪《火星救援》導演雷德利·斯科特,聽這位科幻大師親述陪伴...
    時光網特稿 你不必是科幻迷,也會愛上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電影。  新片《火星救援》同樣充斥著雷德利擅長的元素。它是一部科幻片,主人公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 飾)獨自漂流火星;也像一部「戰爭」戲,這顆荒涼的紅色星球就是人與自然的搏命戰場,在科學做武器的終極拼殺中迸發出人性光芒。「我所有的拍片經驗,都讓《火星救援》的拍攝更加容易。」,在接受我們專訪時,這位英國名導如是說。
  • 火星和土豆的愛恨糾葛 聽聽《火星救援》電影主創怎麼說
    」嘛,NASA一個接一個開發布會,電影《火星救援》成了年度期待指數最高的科幻電影,甚至比去年的《星際穿越》勢頭更猛。憑藉科學、樂觀和足智多謀,他獨自存活了整整一個火星年,直到救援抵達;而在現實中,原著小說《火星救援》從默默無聞的安迪在博客上自娛自樂的寫作成為亞馬遜自出版暢銷書。現在,這個科幻故事又變成了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好萊塢大片,馬特·達蒙、塞巴斯蒂安·斯坦等大牌演員加盟出演——這部作品,也許是科學在好萊塢的所有現身中最準確的一次。
  • 《火星救援》原來出自一本普通小說
    即使逃過了一時性的梗塞或是失溫而死,火星間隔地球最少有500天以上的飛翔間隔,而完成這麼一次飛翔所費計較、預備、人力、物力,簡直不可想像。怎樣往返於火星和地球之間,是全人類的待解難題。動物學家馬克·沃特尼(馬特·戴蒙飾)就在一次火星任務中成功,因而他在火星外表花了4年時光一一應對了這些困難,終極在世返回了地球。這就是《火星救援》的故事。
  • 《火星救援》影評:一部前所未見的紀實科幻片
    文|韋其江  眾人翹盼的《火星救援》終於在25日登場,410萬元的午夜場成績讓《火星救援》不出意外地成為熱賣品。從市場走向來看,《火星救援》有望衝擊單周5億元的票房高點。值得一提的是,《火星救援》是今年進口分帳片的倒數第二部,在它之後只有一部《海綿寶寶曆險記》。作為好萊塢的扛鼎之作,在2015年總體分帳片票房慘敗給國產片的情況下,《火星救援》成了「救命稻草」。(11月27日《東北新聞網》)  《火星救援》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雷德利·斯科特擔綱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克裡斯汀·韋格等主演。
  • 《火星救援》中國獨家特輯曝光 「冬兵」亮相
    網易娛樂11月17日報導 近日,即將於11月25日與觀眾見面的年度太空科幻巨製電影《火星救援》新曝出了一款特輯。與之前曝出過的任何一款物料不同,這是片方專門為中國觀眾打造的獨家特輯,聽起來是不是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呢?
  • 《火星救援》北京舉行首映禮 (5/8)
    《火星救援》北京舉行首映禮 (5/8) "← →"翻頁
  • 《火星救援》:達蒙版火星生存百科全書靠譜
    宇飛供圖   好萊塢科幻大片《火星救援》將於11月25日以3D、IMAX3D、中國巨幕3D的版本在內地上映。   科普派   《火星救援》算是科幻片裡靠譜的1%   《火星救援》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曾表示,該片得到了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支持,「他們也認為書裡的科學細節比較靠譜,如果有具體的問題我都可以直接打電話給太空署求證合不合理。」
  • 世界科幻「三巨頭」,是怎樣煉成的?
    文/賀培峰從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被稱為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三位偉大人物,美國的羅伯特·海因萊因、艾薩克·阿西莫夫和英國的阿瑟·克拉克,被稱為世界科幻「三巨頭」。自小對科幻的追求、紮實的科學基礎,以及親身的經歷,造就了他們,讓我們不妨看看這三位巨頭是如何煉成的?不僅僅是科幻家,也是科學家、未來學家!
  • 創業者看《火星救援》的理由
    在感恩節之際,在北美曾經票房奪冠、口碑也爆棚的科幻片《火星救援》終於在國內上映。而IDG君在看完了這部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 主演的太空科幻史詩《火星救援》(The Martian),除了發現馬特·達蒙真的是世界上最需要被拯救的男人——從《拯救大兵瑞恩》到《星際穿越》再到《火星救援》,為什麼你總是那個倒黴蛋——IDG君還意外地發現,與其說這部片子是科幻片,其實這部片子的故事更是我們身邊的創業者們每天生活的縮影嘛。
  • 馬特達蒙為何總被救 揭秘"火星"哪位大咖最受寵
    網易娛樂12月3日報導  太空科幻電影《火星救援》憑藉強勁的口碑效應,成為當下最火的電影。很多人稱這是《異形》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最輕鬆的作品,火星上務農種土豆、太空海盜,最後還開著敞篷飛船入太空,笑點和梗都很多,沒想到雷德利·斯科特拍出了一部科幻喜劇;也有人說,馬特·達蒙在片中貢獻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演出,自帶傲嬌屬性吐槽技能全滿,全片開啟逗比毒舌模式,還施展十八般技能,用科學在火星幹出一條生路;還有人說,這部電影是部顏值片,為什麼呢,因為有馬特·達蒙、還有塞巴斯蒂安·斯坦(384,冬兵),
  • 火星救援票房火爆引熱議 文科生上火星怎麼辦
    馬特·達蒙主演的《火星救援》,憑藉強勁的口碑和票房成績,成為時下最火爆的電影,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有網友便議論如果文科生上了火星該怎麼辦   李少紅贊《火星救援》情趣橫生品玩CEO贊《火星救援》熱血青春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著名導演李少紅導演表示:為崇拜的雷德利·斯科特去看《火星救援》,78歲的老雷總能把科幻拍的那麼接地氣!把人在絕望中的絕望變得幽默情趣橫生。
  • 其實《火星救援》是一部青春片
    安迪·威爾的小說《火星任務》改編的年度大片《火星救援》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3天,累計票房超過2億,位居近期票房之冠。比另一部近期公映的熱門電影《我的少女時代》9天累計1.96億票房的業績還要好。一部科幻題材電影比一部青春電影的票房業績高,在院線電影市場上並不多見。不過在我看,《火星救援》其實就是一部青春片。
  • 直擊《火星救援》中國首映禮
    時光網訊 太空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今日在北京舉辦了發布會和盛大的中國首映禮,影片導演、科幻電影大師雷德利·斯科特攜主演馬特·達蒙、人氣影星塞巴斯蒂安·斯坦、中國演員陳數、金牌製片人西蒙·金伯格、麥可·謝費及編劇德魯·高達先後亮相紅毯
  • 《火星救援》中國首映 馬特想與劉德華深入合作
    記者 王苡萱 攝   昨天,好萊塢科幻電影《火星救援》在京舉行中國新聞發布會和首映禮,著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攜該片主演馬特·達蒙、塞巴斯蒂安·斯坦、中國演員陳數等亮相,導演陸川、高群書、滕華濤、李玉、韓延等助陣紅毯。現場,馬特·達蒙盡顯「嘴甜」賣萌功夫,除了大讚雷德利·斯科特和張藝謀都是自己敬仰的導演外,還稱最想和劉德華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