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N評測時間
從公布起便備受架空世界與RTS愛好者關注的即時戰略遊戲《鋼鐵收割》於9月1日正式上架Steam,售價179元人民幣(罕見的是本作於Epic平臺進行了延期發售)。
目前《鋼鐵收割》的媒體均分接近於8分,steam評價為多半好評。
又是這種分化比較嚴重的作品,咋辦?
作為一名人菜癮大的RTS苦手和設定控,筆者光速入手了本作給大家試毒。
————正文分割線————
基礎信息
這款由德國KING Art開發、Deep Silver發行的作品脫胎於一款小有人氣的桌遊《鐮刀戰爭》,並由波蘭藝術家Jakub Rozalski傾力打造世界觀與故事。
採用的是類似英雄連的即時戰略模式。在這個柴油朋克風格的架空世界遊戲中總共分為三個陣營,對應沙皇俄國的俄蘇,對應德意志的薩克森以及一看就知道現實對照物的波蘭尼亞共和國。
遊戲包含三個國家的戰役,遭遇戰以及多人模式,並仍在持續更新中。
遊戲背景
本作是1920+世界觀背景下的架空一戰,序章口中的「終結一切戰爭的戰爭。」
玩家最直觀可以感受到的就是這個世界的科技樹歪得相當離譜。橡膠缺席了這場世界大戰,替演坦克的是柴油朋克風格的各式步行機甲。
遊戲的主角是波蘭尼亞共和國,相信熟悉歷史的朋友都很清楚現實世界中波蘭人和俄國數百年的世仇,只不過這一次作為主視角的波蘭有了可以持平俄國人的軍事實力。
這場別開生面的一次大戰中,還有德意志味道溢出屏幕的薩克森帝國準備好了要摻上一腳。三段戰役分別對應三個陣營各自的故事,在此不展開贅述。
遊戲機制
作為一款即時戰略遊戲,本作有標準的運營與交戰設定。
運營部分
遊戲採用鋼材與石油的雙資源制,玩家可以通過佔領地圖上的資源建築配合主營地一起進行資源生產,收集地圖上散布的資源組也是前期獲取先手優勢的重要手段。
建築物分為兵營,工廠和戰地建築。顧名思義,兵營負責步兵的生產訓練,工廠產出與修複本作的主角步戰機甲,諸如鐵絲網、碉堡等戰地建築負責幫助你鞏固陣地。
遊戲中並沒有明確的科技建築,升級功能建築可以解鎖更高級的兵種與擴展部隊規模。
作戰部分
與《英雄連》類似,本作的步兵採用小隊進發的形式,與醫療包或是補給品互動會同時作用到整支小隊身上。步兵會自動尋找玩家命令目標附近的掩體,並可以進駐建築和操作火力單元等戰略設施。
步戰機甲為單一的作戰單位,並且可以輕鬆地毀滅行進路線上的脆弱掩體,但他們面對步兵並不是無敵的,不同的區域裝甲厚度有所差異,以至於沒有重型火力的情況下步兵也有可能對其造成有效殺傷。
在多人模式與遭遇戰中的獲勝機制為佔點奪旗,派遣步兵佔領地圖上的戰略要地,或是簡單粗暴地幹爆敵方基地,決定權在你。
遊戲特色
本作的單位支持角色的母語配音,強烈建議玩家把對話語言設置為Native。
戰役的序章中,以波蘭陣營女主角安娜小時候為視角,以打雪仗和獵鹿展開的新手教程會讓不少玩家眼前一亮。
本作相對真實的命令系統使得士兵並不會百分百聽從您的指令而且有概率射失目標,你並沒有多少通過微操躲掉敵人攻擊的可能。
作為一款RTS遊戲它的操作手感可以說是相當笨重,無論是人類單位還是看上去就不靈活的機甲戰士,你在兩軍交火的時候做的更多是祈禱,或是觀賞數隊人馬排隊槍斃的盛況。
說到觀賞性,它獨特的美術風格與精緻的機械設定讓鋼鐵與血肉碰撞的場面有一種別樣的浪漫。不介意文本的玩家可以和筆者一樣使用GeForce的濾鏡功能開啟「繪畫性」選項來獲得與遊戲原畫風格別無二致的畫面體驗。
作為一款RTS遊戲,這部作品居然原生支持Ansel照片模式,筆者作為一個老截圖怪順便說下使用心得。
確認拍攝主題後,把鏡頭拉開再呼出Ansel模式,遊戲默認會將相對於遊戲主視角離得過近的目標虛化處理,移開鏡頭後判定區域會隨之變化。
拍攝前取消部隊選擇,選擇部隊和指令下達的光標不會隨著UI消失,祝各位攝製愉快。
咳咳,回到主題。
本作的TTK(擊殺時間)較長,加上士兵有打偏的機率,交火時間比起其他RTS會漫長不少。
步兵在遇到兇猛火力一如重機槍和火炮時會自動匍匐躲避,但在本作中AOE傷害目前收益奇高,兩發爆炸物差不多可以掃乾淨一組的步兵,薩克森陣營的「祖母」機甲釋放的跟蹤式自爆獨輪車效果好到震撼我媽一整年。
然而即使是這樣戲劇化十足的慢節奏交戰,也能讓玩家在遊玩的時候收穫到足夠的樂趣,在爆兵之後F4*2 Z(相對於《鋼鐵收割》版的F2A),然後拿起茶杯欣賞魔幻一戰大戲的上演著實有他的迷人之處。
BGN評分 7.5/10
-雖說知道機甲的笨拙是有意為之,但不少時候依舊讓人心生不快,直到打起來的那一秒。
-平衡性和尋路AI目前還任重而道遠
適合人群:《英雄連》愛好者 柴油朋克粉絲 機械設定控
它不僅有一個好看的皮囊,它的靈魂還是柴油機驅動的。
遊戲目前已在Steam正式發售,普通版179元,豪華版24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