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17日電(記者 盧冠瓊 張炎良)「你們來圖書館方便嗎?」「需要搶座嗎?」……15日上午,到清華大學考察工作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圖書館和青年學子們握手交流並一起「自拍」。幾位參與交流的學生在接受中國青年記者採訪時,用「親切、平易近人、深刻、幽默」等詞彙來形容他們眼中的李總理。
4月1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考察清華大學。 圖片來源於新華社
首站來到校史館 關注科創新成果
當天上午,李克強先後參觀清華大學校史館、科技成果展覽、建築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蛋白質設施實驗技術中心與圖書館。在以「百年清華,人文日新」為主題的科技創新成果展板前,他聽取了校長邱勇以及清華大學教授張作義、顧春偉、薛其坤、尤政、施路平、歐陽明高等人對相關科研成果和進展的匯報。
參觀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重型燃氣輪機、新能源汽車、第三代引力波探測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等主題展板、實物模型和演示視頻,李克強仔細聽取各位教師的匯報,還不時提出問題,並對清華教師在前沿科學領域取得的原始創新成果,以及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取得的科技攻關成就給予充分肯定。
眾所周知,「創新創業」一直是本屆政府關注的重點。去年5月4日,李克強總理就曾給畢瀅、張承巍等清華學生創客們回信,指出「青年爭創新,國家就朝氣蓬勃」,鼓勵學子們「要有鑽研學問的精進態度,不僅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實踐學習」,「把創客種子在更大範圍播撒開來」,一度成為當年青年節的熱點。
在清華大學圖書館老館,李克強總理與學生們親切自拍。 圖片來源於新華社
談校訓聊搶座 總理「深刻且幽默」
清華創客空間協會創始人畢瀅今天在圖書館見到了李總理。「當時總理的回信給我和同學們帶來了巨大動力」,看到總理此行到清華依舊關注創新,畢瀅感觸頗深。同時,他向中國青年網記者感嘆,「克強總理今天和我們談起了清華校訓的含義,令人印象深刻。」
記者了解到,在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參訪中,李克強先是聽取了清華簡的保護和研究工作匯報,而後來到閱覽室,與同學們進行熱情的交流互動。總理一進閱覽室,同學們紛紛起立鼓掌歡迎他的到來,並興奮地圍攏到他的身邊。李克強邊與同學握手,邊詢問你是哪個院系的,對未來有什麼樣的打算。當聽到環境學院的研究生王佳明是來自北川的抗震英雄並自願在畢業後回到四川當選調生時,李克強以「大難不死,必有厚用」勉勵他回鄉建設故土。這個「厚」字,就是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中的「厚」。
精密儀器系在讀博士生馬冬晗與雙胞胎妹妹馬冬昕於2008年同時被保送至清華,由於成績優異而被讚譽為「清華學霸姐妹花」。馬冬晗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李克強總理特別平易近人。」
她回憶當時的情景,「總理分別問我們,去老圖書館和新圖書館需不需要搶座,大家回答他,到了考試周,哪兒都得搶座。」馬冬晗說,「當時氣氛很融洽。」後來,克強總理用校訓勉勵同學們,一方面要「像在圖書館搶座位」一樣做到「自強不息」,另一方面要努力做到「厚德載物」,追求社會的公平正義、包容發展,「把你們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來,給社會多作貢獻,讓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
「聽到總理再次提到『搶座』這個『梗』,大家都笑了。但是總理寄予的期望讓我們充滿力量。」馬冬晗告訴記者。
與同學們交流時,李克強看到人群中有一位金髮外國留學生,親切地問起她的國家和專業。這位姑娘用一口流利的中文介紹自己名叫娜塔莎,來自俄羅斯,現在在中文系讀大二,總理聽後高興地祝福並勉勵她努力學好中文。
清華大學美院學生王千一向李克強總理贈送自己所畫的素描。 資料圖
總理掏錢「買」禮物 學生們「既驚訝又感動」
聽了總理的寄語,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學生們紛紛拿出自拍杆和手機想要與總理自拍。總理也微笑著一一與同學們合影留念。這時,來自美術學院雕塑系的王千一拿出一幅自己創作的素描作品送給總理。
「畫作中,總理面帶笑容,同參加科技作品成果展的青年學子在親切交流。」馬冬晗回憶,「當時我們能看到總理臉上驚喜的表情。」同時,總理也做了一件讓同學們驚訝的事情。畢瀅告訴記者,「總理掏出100元,拿給了王千一,並表示自己得付材料費。」
李克強這一舉動,讓包括王千一本人,以及畢瀅、馬冬晗等在場的學生們感到驚訝。「我們都特別感動。」總理的細心讓馬冬晗感慨不已。
記者了解到,其實,這並不是李克強首次在高校掏錢「買」東西。2014年7月,他在湖南大學學生就業創業中心考察時,便曾花106元買下了兩名學生的4個創業產品,並鼓勵學生,「你們在學校做思想者,在社會做創業者,我就來當你們的消費者。」
在圖書館交流時,法學院學生蔡澤洲就坐在李克強的右手邊。「總理問及我的專業,我說,跟您一樣,也是學法律的。總理聽到後笑著說,哦,你是法學院的!」蔡澤洲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以前只能在電視裡看到總理,今天能與他如此近距離地交流,一開始我還有些緊張。不過總理坐下後十分主動地關心我們的情況,給人感覺很親切,我也就放鬆下來,專注地聽總理與我們交談。」
「當聽到總理說清華的校訓、談到我們要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再聯想到在清華四年受到的感召和培養,我感覺心裡的熱情又被點燃!」蔡澤洲表示,「唯有不斷努力、一直堅持,才能不負『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不負總理今天的教誨。」
歡迎撥打中國青年網新聞熱線010-57380651或發送新聞線索至郵箱youthpress@126.com。關注「細腰蜂」(ID:beeyouth)微信公眾號,可直接對話記者,曝料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