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憑什麼拿走一半的諾貝爾獎?看到人家幼兒教育,網友:服氣了

2021-01-12 91育兒吧

德國可以說是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佔比較多的一個國家,但是其實整個國家的人口就只有八千萬左右,在這麼少的人口裡面卻有將近一半的人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實在是讓人驚嘆德國人的智慧。

為什麼德國才8千萬人,卻得了近一半諾貝爾獎?看幼兒教育就懂了!

相信看過《森林幼兒園》這一紀錄片的人就知道答案了。

「森林幼兒園」,顧名思義,是在戶外的一所幼兒園,不像我們國家傳統的幼兒園一樣,這個幼兒園是在戶外進行教學的,通過讓孩子自己實踐來獲得知識和經驗。

孩子們在一大早就背著書包,書包裡裝滿了上實踐課的工具,他們跟隨著老師在三攝氏度的室外開啟了有趣的課堂。

一開始,老師是在教學生爬樹,這個技能對於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還是有些困難的,一個小朋友一來就摔了一個跟頭,但老師並沒有責備他,相反是安慰並且鼓勵他再試一次。

隨後,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拿起錘子,鋸子,小刀等工具,跟著木匠師傅學起了坎木頭,釘木板。

很快上午的課程就到此結束了,午飯過後,孩子們開啟了繩索探險的課程,聽起來十分的有趣,但萬萬沒有想到這是幼兒園小朋友的一個課程。最後一個課程是繪本閱讀,孩子們終於可以消停一會了。

這樣的教育方式在我們國內幾乎是找不到的,而在德國卻已經有上千所學校採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這或許就是差別所在。

在這裡,小朋友沒有固定的課程,老師會根據季節以及氣候的變化,自由開發出不同的課程,帶領孩子感受自然探索自然,而且無論天氣炎熱還是寒冷他們的課程都是在戶外進行的,雷打不動。

可能在我們看來這些孩子根本就沒有學到任何科學文化知識,但實際上孩子獲得的不僅僅是對大自然的認識還有強大的身體和心理素質,以及在學校裡學不到的毅力和勇氣。

想像一下,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真正長大成人後各方面的能力該有多強,他們的求知慾,思考能力,實踐能力都比我們正常在學校裡學的強。由此看來,德國大半的人得到諾貝爾獎也不是全無道理的。

要是孩子在幼兒園,到底應該教他們什麼呢?

1、獨立

小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能力一定要從小培養,在小時候我們就要不斷地給他們灌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這樣他們長大了就不會想著依賴別人。

而且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從幼兒園開始抓起很有必要。

2、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一個階段,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性格開朗,樂於交際,但是也有些人生來就內向,不愛交談。

這時候更應該把精力放在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上,讓他們從小就養成跟人交際的好習慣,鍛鍊膽量,提升思維能力。

3、孩子的學習能力

啟蒙時期孩子的學習能力是最強的,這時候的他們還是一張白紙,對什麼東西都具有一定的好奇心,這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接受新知識。

而我們也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抓住關鍵時期,啟蒙孩子思想。

4、學會感恩

感恩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也是人性的一個優良品質,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告訴孩子,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的思想。

並且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來引導孩子實踐,讓孩子知道感恩並且學會感恩。

天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都是一樣的,無論是在任何國家任何地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是父母共同的希望。

雖然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教育方式,但目的都是一樣的,國家與國家之間可以相互借鑑,互相學習,才能促進孩子更好的成長。

相關焦點

  • 德國教育從來不聲嘶力竭,默默的卻培養了一半的諾貝爾獎,憑什麼
    德國教育從來不聲嘶力竭,默默的卻培養了一半的諾貝爾獎,憑什麼開始上幼兒園以後更加變本加厲,什麼舞蹈、鋼琴、畫畫、當然還要上雙語幼兒園,孩子一睜開眼匆忙吃點早飯,就被父母帶著在各個興趣班之間來回趕。回到家以後,看著只想看動畫片、玩手機的孩子,很多父母就氣不打一處來,自己省吃儉用,省下錢給孩子被各種興趣班,怎麼孩子就是不長進呢?
  • 德國人為啥能承包近一半諾貝爾獎?看到的德國幼兒園,網友服了
    談起諾貝爾獎,德國人確實很有科學精神,因為他們的科學家攬獲了將近一半的諾貝爾獎。對此,育兒專家就有自己的想法,她表示:德國人為啥能承包將近一半的諾貝爾獎?你們可以看看德國幼兒園,那裡就能找得到答案。聽到這名育兒專家的話,網友們有的就在網上找到了德國幼兒園照片,在看到了他們幼兒園的現狀後,網友表示服了。01德國幼兒園到底有哪裡不同呢?
  • 廣州德語培訓:德國留學趣聞|聽過諾貝爾獎,搞笑諾貝爾獎又是……
    廣州酸奶德語——專注於廣州地區德語培訓與德國留學——————————————————————————2020年9月17日,美國當地時間晚6點,第三十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如期而至。—— 摘自百度百科這屆搞笑諾貝爾獎中,一個根據因紐特人的「傳說」,用糞便做刀的研究小組,榮獲「材料科學獎」,儘管他們做出來的「糞」刀什麼都切不了。
  • 諾貝爾獎總人數破百世界排名第三,原來德國也是諾貝爾獎收割機?
    另一半則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理由是「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比如第一屆諾貝爾獎頒布的六項獎項中,德國就一下子斬獲了兩項重要的科學獎。諾貝爾獎設立至今,已經有108個德國人(含德裔)獲得,差不多是總數的一半了。
  • 小夥看到1700萬阿波羅IE很興奮,網友看到他的車:你的比人家貴
    前段時間,就有一位小夥在路上看到一臺1700萬的阿波羅IE很是興奮,不過網友看到他的車直呼你的比人家貴!喜歡看車的車迷朋友應該知道阿波羅這個跑車品牌。阿波羅是前奧迪設計總監創立的超跑品牌,雖然沒有帕加尼或者柯尼塞格那樣的出眾,不過阿波羅跑車憑藉獨特的外觀設計以及強悍的性能表現在超跑中很有辨識度。而當天小夥看到的這臺阿波羅IE就是阿波羅最新推出的超跑車型。
  • 只是發現了一顆星,憑什麼得了諾貝爾獎?
    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於10月8日公布,有一半的獎金歸屬了一對師徒——瑞士的天文學家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非也非也,能拿諾獎,當然憑的是真本事,就讓我們一起看一下,憑什麼這師徒二人能夠獲得諾獎青睞吧。1. 首先,他們研究的是什麼?在頒獎詞裡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二位研究的是圍繞類太陽恆星的系外行星。
  • 網友:憑什麼加價?!
    網友:憑什麼加價?!) 【民生調查局】編者按:這裡是民生調查局,見人所未見,調查民生之變。關注你想關注的、你沒關注的,調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 「如果有人發現並證明鬼的存在,可以拿諾貝爾獎嗎?」網友評論太...
    而在中國,就會覺得人死了以後會變成鬼,雖然在很多的古代書本中都描寫有各種鬼的故事,但是真正見過的人都被關進精神病院去了,有網友就問了如果有人發現並證明鬼的存在,可以拿諾貝爾獎嗎?網友的回覆太硬核了。
  • 世界最硬的玻璃,打碎能拿走兩千萬人民幣,網友:敢放在中國麼
    世界最硬的玻璃,打碎能拿走兩千萬人民幣,網友:敢放在中國麼 說到玻璃大家可能會覺得它十分脆弱,因為很多人在拿到的時候,只要一摔它立馬就碎了,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玻璃也沒有之前那麼脆弱了,今天就讓們一起來看看世界上最硬的玻璃,打碎了就能拿走裡面的2000萬人民幣,但卻沒有放在中國。
  • 不服氣?李嘉誠投資的科學家都得諾貝爾獎
    作為該基金會的主席,李嘉誠相信科學,十幾年來一直支持著兩個人團隊的科研工作,這次他們能夠獲得諾貝爾獎也是對李嘉誠基金會工作的最大肯定。今後,基金會將繼續加大力度支持科研和教育改革。不過李嘉誠畢竟是商人,他雖然一直在投資科學,但絕不是盲目跟風或者不求回報的瞎扔錢,除了獲得諾貝爾獎這種最高榮譽之外,李嘉誠在科技領域的投資也給他掙了不少錢。
  • 德國人口只有八千萬,卻包攬了全世界百分之五十的諾貝爾獎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簡稱德國。1914年和1939年,德國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 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七國集團、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 瑞士憑什麼出了28個諾貝爾獎得主?
    身為一個人口只有800萬的小國,瑞士一共培養出了28名諾貝爾獎得主。獲獎人數排在世界第7位(前6位分別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瑞典、俄羅斯),而瑞士則是世界上諾貝爾獎獲得佔國民比例最高的國家,根據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的一項統計,瑞士每100萬人中就有1.111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 日本憑什麼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媽媽的4條家規,值得借鑑
    提到諾貝爾獎,在我們的印象獲得過的人屈指可數,屠呦呦、莫言、楊振寧……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拿到諾貝爾獎的人數遠遠沒有日本多。在2000年後,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只有兩人,其中拿到自然科學獎的只有兩位。然而在2000-2020的20年間,日本先後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 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國家,不到廣州一半大,憑什麼平均年收入66萬?
    去了盧森堡我才知道這3個謎團的答案: 小國寡民,憑什麼有這麼高的收入? 物價高得可怕,收入低的人可咋活啊?畢竟我同事的一副眼鏡就要8000元! 在盧森堡生活是種怎樣的體驗?
  • 科學類諾貝爾獎數據分析:美日崛起,德國自毀長城,中國路有多長
    諾貝爾獎普遍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全球最有聲望的獎項。由於文學獎和和平獎評獎標準相對主觀;經濟學獎本身並不屬於諾貝爾遺囑中要設立的獎項;這三大獎項都存在一定的爭議。而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三大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評判標準相對客觀,也能較好地反映自然科學領域研究趨勢,以及各國的科技實力等,因此統計數據參考性更強。本文主要對這三大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進行初步分析,來窺視科學殿堂一隅。
  • 科學類諾貝爾獎數據分析:美日崛起,德國自毀長城,中國路有多長
    而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三大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評判標準相對客觀,也能較好地反映自然科學領域研究趨勢,以及各國的科技實力等,因此統計數據參考性更強。本文主要對這三大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進行初步分析,來窺視科學殿堂一隅。截至發稿,2020年諾貝爾獎只頒發了生理學或醫學獎,為確保統計時間的一致性,本文只統計1901-2019年頒發的諾貝爾獎。
  • 日本網友直誇「太帥」,韓國網友看不下去了!
    也正是這篇報導,讓丁真一下子火到了國外,不少日本網友看到丁真的素顏之後,直誇「太帥氣」。有些人為了抹黑丁真,甚至曝出了丁真以往的照片,甚至有網友質疑丁真究竟做了什麼,憑什麼就這麼火。其實答案很簡單,央視等各大媒體之所以會頻繁的報導丁真,是因為丁真所在的家鄉是貧困縣,又恰逢理塘縣剛剛脫貧,正值發展旅遊業的最佳時機。 可是要想帶動理塘縣的旅遊業,就要先搞宣傳,毫無疑問,丁真的出現,解決了眼下的難題。
  • 德國上大學的比例不高,但諾貝爾獎獲人數排名世界第三,這是為啥
    截至到2019年10月10日,德國的諾貝爾獎獲獎人次是108人,僅次於美國和英國,位列世界第三位,而德國的人口數量只有8200萬,且學生上大學的比例並不高,這是為什麼呢?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德國人奉行的一個原則:不要過早地過度開發兒童智力,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最「牛逼」的入侵物種,中國吃貨表示不服氣,圖2在中國最受歡迎
    最「牛逼」的入侵物種,中國吃貨表示不服氣,圖2在中國最受歡迎 非洲牛箱頭蛙。這蛙本來是入侵美國的,由於體型巨大,可以長到兩公斤以上,這大東西還吃肉,唉~可憐美國的昆蟲嘍!不過中國吃貨表示不服氣,一盤紅燒蛙腿,讓美國佬驚豔到了。小龍蝦 這種入侵物種在中國應該是最受歡迎的了。
  • 女子跳樓輕生被消防員用高壓水槍射回,網友:這波操作我服氣!
    這波操作很服氣,下次碰到跳樓的都給他呲回去網友龍兒:看到消防員懸著我的心咯噔了一下網友萬物:我:想自殺,消防員:不,你不想網友馬甲:怎麼看的這麼爽對於這件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