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醫工所納米調控研究中心誠邀海內外優秀人才加盟

2021-01-09 網易

  一、職位描述

  招聘崗位:研究員(教授)/副研究員(副教授)/博士後(助理研究員)

  工作單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工作地點:深圳市南山區大學城

  崗位類別:科研人員

  要求學歷:博士

  招聘人數:未限定

  二、研究中心簡介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先進院)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學2006年在深圳共同組建,是國家科技產業中心深圳唯一的國立科研機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成長為人才一流、科研一流、服務一流的國家級研究機構(網址:http://www.siat.ac.cn/)。由中國科學院與深圳市政府合作,依託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建設的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將為先進院科研人員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簡稱醫工所)是中國科學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領域規模最大的研究單元。近年來,醫工所在數字診療裝備、精準醫學研究、移動醫療應用等方向實現了一批關鍵技術突破,並通過孵化企業、與企業合作等途徑穩步推進產業化進程,研究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黃家駟生物醫學工程一等獎、何梁何利「科學技術創新」獎等獎項。醫工所目前已組建包括「國家地方聯合高端醫學影像工程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健康信息學重點實驗室」在內的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和技術平臺等創新載體16個;擁有生物醫學工程、化學、材料等相關專業博士點、碩士點和博士後招收資格。

  納米調控研究中心是醫工所蓬勃發展的新研究單元,致力於仿生智能材料(如光子晶體,水凝膠,形狀記憶、自癒合高分子等)、穿戴與植入式柔性電子、組織工程及軟體機器人等領域研究。中心近年來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廣東省創新團隊、深圳市孔雀團隊等項目10餘項。中心擁有一流的科研平臺和自由的學術生態環境,誠邀海內外優秀人才加盟,共創輝煌!

  三、崗位描述

  中心面向海內外招聘相關專業優秀人才,包括但不限於材料、化學、工程、生物、醫學等學科方向,特別歡迎有志於仿生智能材料、生物(組織工程與神經調控)界面、智能穿戴與植入器械(微型機器人,組織工程支架,神經電子)等相關領域的優秀人才加盟。

  四、職位要求

  研究員(教授)

  1. 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求實的學風;

  2. 在本領域研究方面取得國內外同行公認的重要成就,具有帶領本學科趕超或引領國際先進水平的能力;

  3. 年齡一般不超過50周歲;

  4. 在海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工作者應獲得副教授以上或相當的永久職位;

  5. 主持過國家級科研項目,近5年內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至少10篇SCI論文。

  6. 有重大原創性研究成果者,對年齡和論文要求可適當放寬。

  副研究員(副教授)

  1. 有良好的師德師風、嚴謹求實的學風;

  2. 在海內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學位本研究領域青年拔尖人才,或已在海內外科研院校工作,並做出突出成果者;

  3. 優先考慮有海外科研工作經歷和年齡35周歲以下應聘者;

  4. 具有獨立帶領團隊開展研究的能力以及成長為相關領域學術帶頭人的潛力;

  5. 近5年內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至少5篇SCI論文。

  6. 有重大原創性研究成果者,對年齡和論文要求可適當放寬。

  博士後(助理研究員)

  1. 踏實嚴謹,樂觀向上;

  2. 化學、材料、機械或生物專業博士,有過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組織工程、MEMS加工,微電子,柔性電子(仿生柔性電子皮膚或植入電極)或微納機器人研究經歷者優先;

  3. 具有濃厚的科研興趣,以第一作者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過SCI論文至少一篇;

  4. 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積極進取精神。

  五、薪酬待遇

  1. 根據先進院人才引進的相關規定,提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薪酬,薪酬待遇一事一議;

  2. 有海外研究經歷並符合條件的應聘者,可享受市300萬/200萬/160萬元(分別對應孔雀人才A/B/C類)免稅個人補貼;具體認定條件請參照政府相關網站介紹:

  http://www.gdzwfw.gov.cn/portal/guide/1144030069558324853440711012000

  3. 協助申請「廣東特支計劃」人才培養計劃,認定後可獲100萬/80萬/50萬元(分別對應傑出人才/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人才補貼;具體認定條件請參照政府相關網站介紹:

  http://gdstc.gd.gov.cn/rcptxx/rczcfg/content/post_2713055.html

  4. 世界排名前200的境外高校畢業生,符合條件的可申請廣東省「珠江人才」海外青年人才引進(博士後)項目共計100萬元補貼;

  5. 根據個人需求,單位協助申請人才安居房和人才租房補貼;

  6. 提供個人及配偶、子女深圳市戶口落戶、隨遷的便利;

  7. 依託附屬中科矽谷幼兒園、中科深圳先院實驗學校(小學、初中)等深圳市優質教育資源,提供子女就學的便利;

  8. 在團隊建設、研究生招生、科研項目申請等方面給予充分支持。

  六、應聘材料:

  請將個人簡歷及著重介紹個人主要學術成就和受聘後工作設想的個人陳述材料以及重要代表性論文的全文合併為一個PDF文件,發送至杜老師(xm.du@siat.ac.cn),郵件標題請標明「應聘職位+本人姓名」。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

  系統報導:

  歷史進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醫工所納米調控研究中心 誠邀海內外優秀人才加盟
    在本領域研究方面取得國內外同行公認的重要成就,具有帶領本學科趕超或引領國際先進水平的能力;3.  年齡一般不超過50周歲;4.  在海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工作者應獲得副教授以上或相當的永久職位;5.  主持過國家級科研項目,近5年內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至少10篇SCI論文。6.
  •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基因組工程與治療研究中心多個研究崗位...
    ▎學術經緯/報導 單位簡介 合成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合成所」)成立於2017年12月,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第七個研究所
  • 多名院士被聘組成中科院先進院醫工所顧問委員會
    8月5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召開成立醫工所顧問委員會的會議。天津大學姚建銓院士、南京大學吳培亨院士、山東大學張運院士、上海交通大學任秋實教授等專家應邀出席了會議。
  • 中科院深理工全球招聘100名高端人才
    11月26日,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全球招聘暨深港IBT科技論壇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先進院」)舉行,旨在加強IBT領域人才交流,共同探討國際高水平大學建設。論壇共吸引近百位國內外教授,總參會人員規模達300人。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新型柔性鐵電場效應電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在柔性鐵電場效應電晶體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Highly robust flexible ferroelectr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perable at high temperature with low-power consumption
  • 深圳先進院舉行國慶升國旗儀式—新聞—科學網
    因應疫情防控要求,活動主要組織深圳先進院領導班子、各單元(部門)主要負責人及員工學生代表參加,儀式由深圳先進院副院長許建國主持。 此次升旗儀式由深圳先進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呂建成升國旗。護旗手由中科院優秀黨員、合成所總支書記戴俊彪,廣東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獲得者、數字所高性能中心副研究員尹凌和中科院先進基層黨組織醫工所團隊代表、醫學人工智慧中心副研究員葛永帥擔任。 升旗儀式正式開始,全體人員面向國旗肅立,行注目禮,鮮豔的五星國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
  • 科學時報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科院進軍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排頭兵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院)是中國科學院調整戰略布局之後,採取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形式,在珠三角地區新建的高起點研究機構。研究院下轄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醫工所)、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集成所)、先進計算與數字工程研究所(計算所)等科研機構。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高質量推進成果轉化
    2008年,著眼於國內醫療器械領域自主研發能力積弱的現實,中國科學院在蘇州籌建醫工所,打造院內唯一一家整建制專業從事醫療器械、試劑研發與工程技術研究的國立科研機構。2012年通過驗收的蘇州醫工所,也是中科院唯一一家把「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作為建所理念的研究所。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一種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可編程策略
    今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微納系統與仿生醫學研究中心王昊副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對於納米摩擦發電機器件進行可編程操作的策略,實現了不依賴於摩擦界面材料的改進,單純通過設定的操作程序實現電荷在器件內循環累積實現超高電壓輸出。
  • 深圳先進院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蔡林濤研究員、張鵬飛副研究員、龔萍研究員、鄧冠軍博士等與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及湘潭大學陳華傑教授合作,經過長時間努力,成功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靶向診療。
  • 深圳先進院【綜述】仿生智能驅動器研究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杜學敏研究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張立副教授合作在Wiley旗下期刊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上發表仿生智能驅動器研究進展綜述Intelligent polymer-based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深圳科技創新做對了什麼?
    中心制團隊攻關,集成創新優勢南方日報: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常被稱為深圳「四不像」研究機構的代表,即不完全像大學、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業,也不完全像事業單位。您在參與籌建這一新型科研機構時,遇到哪些挑戰?又是如何解決的? 樊建平:2006年2月,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學友好協商,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在南山區西麗學苑大道1068號誕生。
  • 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研院籤署戰略合作...
    記者 楊璐9月22日上午,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程技術研究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河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蘇其超,省藥監局綜合處調研員常存濤,省藥監局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羅宏君。鄭州市高新區管委會開放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首席經濟增長官鄭彥松。
  • 深圳先進院等在聚集誘導發光納米仿生機器人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林濤、副研究員張鵬飛、研究員龔萍、博士鄧冠軍等,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學教授陳華傑合作,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
  • 【求學求職】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所基因組工程與...
    中心將匯集基因工程學、遺傳學、醫學、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等領域的諸多人才,組建研究團隊。研究將依託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及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等平臺展開,研究內容包括研發新型基因組工程的技術與方法、研發逆轉衰老及抗病毒等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基於機器學習與AI的精準醫療。
  • 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研院籤署合作協議
    市場監管網-市場監管專刊訊(馬磊 通訊員 常存濤)9月22日,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程技術研究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蘇其超指出,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程研究院落戶在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是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基於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放眼未來,謀劃全局的一次重要戰略布局。
  • 深圳先進院等在低劑量光聲成像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生物醫學光學與分子影像中心劉成波研究員團隊、醫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梁棟研究員團隊,與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鄭傳勝教授團隊合作,提出了基於卷積神經網絡的低劑量光聲成像方法,該方法有望推動光聲成像技術進一步臨床轉化。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醫工製造」的「工匠精神」—新聞—科學網
    圍繞我國生物醫學戰略發展目標、面向國際生物醫學工程科技前沿,中科院在蘇州布局了蘇州醫工所。籌建之初,蘇州醫工所就確立了目標:要破解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弱、高端醫療器械依賴進口的尷尬局面。 「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首先得愛國忠誠,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得忠誠。我們搞科技的,要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 四大實驗室落戶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先進院供圖   中新網深圳11月13日電 (鄭小紅 朱族英)中科院定量工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腦聯結解析與調控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成像工程實驗室、廣東省粵港澳人機智能協同系統聯合實驗室四大實驗室,落戶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先進院」)  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簡稱「合成所」)去籌儀式
  • 深圳先進院發明新型聲子晶體微量液體傳感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超聲研究團隊在聲波液體傳感器領域取得研究進展,發明了一種新型聲子晶體高精度微量液體傳感器。因此,該研究成果有望為新型微量液體傳感器的設計提供新的思路和獨特手段。  該工作是深圳先進院醫工所勞特伯醫學影像中心博士生王辰等在研究員蔡飛燕、鄭海榮指導下完成的。該研究獲得了國家納米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