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雞王叫價30億,鴨王卻無人問津,做鴨做雞背後差距竟這麼大?

2021-01-14 新浪財經

來源:每天學點經濟學

來源:金錯刀(ID:ijincuodao);作者:張一弛

最近,刀哥聽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說法:

做雞的品牌都崛起了,牛逼的品牌都在做雞。

查了下數據,還真是這麼回事兒。

美團點評全平臺訂單量前5名,你猜是誰?華萊士、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正新雞排,全部主打雞肉產品。

不光外賣紅火,線下店一隻雞也能打天下——正新雞排以突破1.7萬家,成為中國餐飲加盟榜榜首;中式快餐品牌老鄉雞,憑藉一碗肥西老母雞雞湯,開出了六百多家直營店。

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從2011年創辦至今,開出了6000多家門店,一路開進了北美。

但兩大鴨王的境遇就悲慘多了。

鴨脖之王周黑鴨淨利潤暴跌30%,關掉了117家門店;烤鴨之王全聚德連續七年遲滯不前,2018年,竟創下上市十餘年間總營收跌幅最大記錄,百億市值只剩34億。

中國人,不愛吃鴨了嗎?

雞王崛起:

有人叫價20億,有人開店上萬家

除了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這種已成規模的國外巨頭,中國雞王的崛起要從安徽說起。

2003年,安徽人束從軒已經成為肥西縣最大的養雞專業戶,但他卻並不開心。

養殖業利潤的下滑,讓他預感到純粹養殖的生意可能做到頭了,即使可以做下去,他也不想一輩子都窩在鄉下養雞。

這年,他進軍餐飲,開出了肥西老母雞。

與其他快餐店通用的45天速成雞不同,肥西老母雞最大的優勢是——採用的是全產業鏈的模式,只用180天的優質散養土雞。

此時的溫州人陳傳武,剛剛創立白雲速凍食品公司不到兩年。

溫州人做生意有天然優勢,不到兩年他就成為了聯合利華路雪冰淇淋的代理商,拿到了上千臺冰櫃和冷藏車的贊助。

表面看起來光鮮無比,但實際上,有很多款項都被拖欠了很久,漸漸地產生了資金短缺和庫存積壓的問題,為了清庫存,正新小吃店誕生了。

一開始,正新的產品品類一度有漢堡、雞翅、肉串、飲品等10多個,幾百個單品。不僅沒有特色,還給採購、物流、加工等流程環節帶來各種麻煩。

2012年,陳傳武大膽調整商業思路,決定以雞排作為主打產品,以肉串和魷魚等為輔助產品,做「減法版」的銷售模式。

這一年,該公司戰略定位「雞排+燒烤」的商業模式,將原先的數百種產品精簡整合為以雞排、烤肉、火爆魷魚等幾款熱銷產品。

2015年,正新雞排花高價聘請了黃渤作為正新雞排代言人。

黃渤拿著「和臉一樣大」的雞排開始出現在每一家正新雞排門店裡,從此「正新雞排」就炸開了下沉市場。

在這之後,正新雞排一路擴張,開出了2000家直營門店。

2017年7月,正新雞排門店突破10000家的消息讓整個小吃行業都為之一震,這個數字超過了肯德基與麥當勞在中國深耕多年的門店之和。

這樣的速度,絕味食品戴文軍看到估計都想帶著鴨脖去找陳新武取取經,要知道絕味食品店面規模每年平均擴增才800家左右。

肥西老母雞也早已脫胎換骨,一夜更名為老鄉雞,從安徽小吃店進軍成全國連鎖。

更名之後,老鄉雞從裝修色調、品牌形象到店內動線,全部對標麥當勞。

在老鄉雞裝修第一家店的時候,裝著裝著不對勁,就去麥當勞的店裡看。去的多了,被麥當勞店裡察覺到,不讓他們進。

據說,裝修不斷返工,裝了扒,扒了再裝,一共花了半年時間才裝好。

目前,老鄉雞在全國擁有800多家門店,每月新開近20家店,年銷售額超過30億元,成為了中式快餐之王。

鴨王失寵:

關店、暴跌、還把口碑也搭上了

而在「做鴨」的歷史裡,撐起鴨界大品類的卻是小小的鴨脖。

1993年,40歲出頭的江西女工徐桂芬下崗。

她做過臘腸,賣過拆骨肉,調過餃子餡,都無疾而終。

在去蘇州散心時,她看到一位老爺子的店鋪準備關門,寫著「蘇式醬板鴨大甩賣」,馬上買了一隻充飢,沒想到味道獨特、好吃極了。

最後,徐桂芬決定花6000元買下老爺子的配方,又在蘇州城裡挖了兩位醬鴨師傅,回到南昌,成立了煌上煌——日後的中國鴨脖第一股。

這一年,重慶人周富裕剛滿18歲,也因為找不到工作,跑到武漢投奔大姐。

姐姐做的是醬鴨生意,打雜的周富裕,每天凌晨三點就起床幫姐姐滷鴨子,滷著滷著,就滷出了周黑鴨。

2005年,周富裕正式申請註冊「周黑鴨」商標,開始公司化運營。跟煌上煌不同的是,周黑鴨拿下高鐵站、機場、商業中心,鴨脖從此從低調的下酒菜,轉型為上檔次的休閒食品。

接下來入場的是鴨脖裡的正規軍。

2002年,江蘇人顧青辭掉樂百氏集團總裁助理職位,拿著前老闆何伯權50萬元的天使投資,創立久久丫,何伯權持股49%,顧青持股51%。

職業經理人出身,又拿到天使融資,久久丫的打法就更高端了——從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切入,迅速擴張,從上至下開始滲透。

四年之後,久久丫已經在全國開出將近500家自營店,是當時國內擁有連鎖店數量最多的鴨脖品牌。

2005年,在久久丫開疆擴土之時,36歲的武漢人戴文軍也邁出了改變命運的重要一步。

當時在湖南長沙醫藥代表戴文軍,每次回老家都會去一個外號「鴨脖王」的人開的小店裡買上一些,自己吃著覺得好,帶給親人朋友們,大家吃著也都說好。

久而久之,他發現這家小店雖然生意不錯,但由於不懂營銷,規模始終做不大,何不來個強強聯合?

一番籌劃之後,戴文軍辭去工作,拉上「鴨脖王」和自己的哥哥,效仿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創立絕味。

2005年4月15日,絕味第一家門店在長沙市南門口開張了——日後真正意義上的「鴨脖王」就此誕生。

但這些輝煌往事都停留在開疆擴土的年代,進入發展時期的「鴨王們」,開始頻頻出現問題。

2012年9月5日,煌上煌率先上市,按理說,煌上煌有了先發優勢,競爭力會大幅提升。

但在這四年中,煌上煌不僅沒有佔住鴨脖市場,反而賣起了醬肉涼菜,禽肉產品收入佔比由2012年的63%下降至2017年的53%。

到如今上市七年時間,門店數量增加不到一倍,始終蝸居於江西、廣東等華東地區,鮮有突破。

久久丫也沒好到哪去。按說拿著天使投資,手上少說也有幾百家門店,但2010年後,業績及規模幾乎沒有增長,反而市場份額掉了不少。

感到「鴨」力山大的,還有周黑鴨。

堅持直營的周黑鴨在全國擁有不到1300家店,最近還關掉了117家門店。

也就是說,從門店數量來看,唯一能打的就是絕味,到2018年上半年,絕味在全國的門店有9459家,覆蓋30個省、每年還保持著1000家左右的增長。

但這還是「鴨界」最能打的品類,鴨血粉絲湯至今走不出南京,立不起品牌;板鴨和鹽水鴨也不成規模,唯一出圈的北京烤鴨「全聚德」,連續七年時間遲滯不前,到了2018年,竟創下上市十餘年間總營收跌幅最大記錄。

做鴨比做雞難,

背後藏著這些差距

鴨王頻頻失寵,到底因為什麼?

其實,做雞跟做鴨相比,本身就沾了大品類的光。雞的大規模養殖技術發展非常成熟,而出欄時間很短,成本低,但這些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刀哥這次想說的是——在本身小品類裡,「鴨王們」犯了兩個致命錯誤。

一是錯失了外賣的風口。

在肯德基、麥當勞、叫了只炸雞等等品牌緊緊抓住外賣風口時,鴨王們卻顯得過於驕傲了。

周黑鴨不注重外賣,而是把店鋪開在商圈、機場、高鐵站等人流量較大的場所,主打的是中高端市場,所以租金上漲、勞工成本這些因素,對它影響很大。

全聚德到是意識到了外賣的重要性,不過,全聚德就更驕傲了。

財大氣粗的全聚德選擇砸錢1500萬,推出自己的外賣平臺——小鴨哥。

2015年,全聚德曾對「小鴨哥」寄予厚望,曾表示力爭讓鴨哥科技成為中國美食外賣電商第一品牌。

然而只用了一年時間,「小鴨哥」虧損1344萬,2017年繼續虧損。對於淨利潤只有1個多億的全聚德來說,這是不小的拖累,它只得止損,關閉了鴨哥科技。

於是,外賣這塊又肥又大的市場,鴨王們拱手讓給了雞王,美團交易量前五名是華萊士、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正新雞排。

二是創新乏力,毫無驚喜。

在主打雞肉的這些品牌,在創新方面確實做得比鴨要好不少。

比如,正新雞排創立不算早,但為了更貼近年輕人,正新挖掘出了十幾種新口味:甘梅、黑胡椒、咖喱、甜辣等等,一舉殺出重圍,而鴨脖卻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出現了品牌混戰的局面。

在用戶體驗上,做的最差的要數全聚德。

菜品口味沒有提升,服務費到高的離譜:大廳收取10%,包房收取15%。數種費用加起來,遠遠超過了正常人的心裡接受價位:一隻烤鴨就要二三百塊錢,再加上服務費,就奔500去了。

在1987年,全聚德鴨子的價格才8塊錢。30年,正好漲了30倍。

結語:

大品類中誕生大品牌,「做雞」比「做鴨」更有市場和機會。

但刀哥並不是唱衰鴨肉產業,餐飲的行業門檻不高,人人都可以入局,但鮮有常勝將軍。

因為壁壘低,所以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壁壘。出品、運營、服務、供應鏈、品牌,再到後來的加盟管理,各個都是難過的要命關。

周黑鴨擁有百億市值,卻只顧線下,幾乎完全不顧外賣的趨勢;全聚德擁有155年歷史,如今連品控都做不好,在加價的道路上一路狂奔,這是「鴨王們」驕傲的代價。

開店容易,留客難。

任何品牌如果耗光了用戶信任,恐怕無論做雞還是做鴨,恐怕都再難翻盤了。

相關焦點

  • 全新揭秘家雞家鴨的起源馴化—新聞—科學網
    這些成果為人類深入認識家雞、家鴨的馴化過程提供了全新的視野,並有助於人類了解農業發展史,解讀這一地區人類與自然界的生態關係。 發現家雞真正的「祖先」 「家雞是目前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飼養數量最多的家養動物,其數量超過現有豬、狗、牛等家養動物的總和。據統計,家雞有約240億隻,比其它所有鳥類還多出一個數量級。
  • 蘇仙區:五蓋山綠頭鴨滯銷 貧困戶求助分擔「鴨」力
    家住五蓋山鎮獅子山村連下江組貧困戶陳志勇此時正在發愁,已經過了出欄期的800多隻綠頭鴨,正面臨著銷售難的問題。「今年的鴨賣不動。」連下江組貧困戶陳志勇說:「現在養了已經有140天的鴨了,還沒有什麼客戶上門來跟我們做預訂。」
  • 滾動- 以次充好死雞鴨剝皮充當野雞鴨賣
    經過廚師辨認,這些所謂的野雞是死後變質的家雞。野雞昨日上午,記者到八一路實地調查,剛到武昌八一路鐵路小區門口,就看到一位50多歲的男子將兩隻雞和兩隻鴨提在手上,向路人叫賣:「農村來的野味,十五元錢一隻。」他還極力向記者推銷,野味價格又不高,和家雞的價格差不多。
  • 「雞+鴨=?」楊院士趣味問答激勵多動腦
    一隻雞加一隻鴨等於多少?昨天,華中科技大學前校長楊叔子院士講述了一個有關這個問題的故事,以激勵外來務工者子女多動腦筋。  當天上午,楊院士來到位於漢正街的武漢市52中(該校大部分學生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孩子們作了一場題為《踏平坎坷立志成才》的科普報告。楊院士結合自身經歷,講了許多故事,從勤奮、動腦、專心三個角度,教導學生怎樣成才。
  • 肥雞瘦鴨,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組合?
    這裡光是雞就有兩個不同的品種,有三黃雞和湛江雞,重點是,在雞後面的桑基魚塘 冬菇蒸雞 春華最愛青頭鴨,雞則是小儼的最愛,好一隊肥雞瘦鴨的組合
  • 農場想添幾隻鴨 雞媽媽不負眾望孵化9隻小萌鴨
    浙江在線04月26日訊有句常言說「龍生龍鳳生鳳」,可是,在北侖一家農場裡卻發生了一件比較有趣的事情,經過27天的孵化期,農場裡一隻母雞成功孵化出9隻小鴨寶寶,而且雞媽媽還視如己出地關照著每一隻鴨寶寶。來看看這和諧的一幕。
  • 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背著娃娃回娘家
    也是中國史上規模最大的人類遷徙活動。 春節節期一般是指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從大年三十晚上開始算起,每天都有不同的安排,行程安排的滿滿當當,所以說過年也叫忙年。也許只有大年初一,才會在老人的叮囑下,不去管那鍋碗瓢盆,放鬆一下吧。到了大年初二,又有任務了。在我們老家的風俗是家裡的男孩子要去嫁出去的姐姐或者妹妹家去把她們接回來,也有去叫姑姑的。
  • 雞同鴨講 這些生肖配對談不來
    如果你跟另一半完全就是在雞同鴨講,完全不能夠接受對方的觀點,那麼在一起就只會讓人心煩的。而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看看,十二生肖配對中,雞同鴨講,哪些生肖是聊不來的呢?屬鼠VS屬豬:做事風格屬鼠人是屬於比較急性子的,他們做事就是快準狠,絕不拖延的。因為他們覺得總是要完成的,何必一拖再拖呢,這樣只是浪費自己的時間,而且還影響自己的心情。
  • 農村老人買回的雞鴨為什麼不殺,有些還養一年半載還餵米糠米飯?
    是因為市場買的雞太嫩吃起來味道不夠好,還有就是這些雞都是吃飼料長大的含有的激素較多,吃了有害無益。市場買回來的雞太嫩激素太多,所以買回來的雞都會先養得一段時間再吃,主要是把雞內的激素慢慢退掉,其次如果是母雞的話一般都會留出來生蛋,平時就吃雞蛋,養殖的時間長了飼料雞的肉質慢慢就變得結實有味道,與土雞一樣,在農村一個家庭養有30多隻雞,10多隻鴨是很正常的現象。
  • 鴨王要回來了
    ●論做鴨子,當屬「周黑鴨」和「絕味」。我在2017年就買了周黑鴨,賺了幾年吃鴨脖子的錢。後來湊錢買房都賣了,2018年又買了回來,正好趕上了周黑鴨雙殺——因為堅持自營不做加盟,周黑鴨去年的營收增速是-1.15%,淨利潤同比下降近30%,這是殺業績。
  • 恆昌公司組織捐贈400箱酉雞酉鴨湯禮盒進行線上義賣
    近日,為幫助疫情之下的北京同心實驗學校渡過經營難關,恆昌組織將其捐贈的400箱酉雞酉鴨湯禮盒進行線上義賣,所得主要用於支持學校老師教育經費、校園衛生設施改造,以幫助學校突破經營壓力確保學校良性運營。這一助疫暖心行動也將恆昌和北京同心實驗學校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 農村老人說「鴨怕十四,狗怕夏至,雞怕冬至」,是什麼意思?
    雞怕不怕冬至我倒是沒有感覺到。但是放眼看去,村子裡確實有「冬至大如年」的一派新景象。家家戶戶都忙著包餃子整湯圓。中國是舉世公認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在歷史的長河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傳統節日風俗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標誌,相當一部分傳統節日,至今還為人們所重視,在現實生活中顯示出活力,牽繫著億萬人的心。
  • 這種「神奇雞」像雞又像鴨 不挑食逃過了...
    然而,這種鵪鶉大小的鳥類的有翼和喙的後代在那次大滅絕事件中倖存了下來,形成了一個包括現代雞和鴨在內的漫長的世系。 研究人員於3月18日在《自然》雜誌上報告說,根據對這個包括一個近乎完整的頭骨和幾塊肢骨在內的化石殘骸的分析,這種鳥與陸地鳥類和水禽最近的共同祖先關係密切。
  • 西施舌、貂蟬湯圓、昭君鴨……四大美人對應的美食你知道多少?
    答案就是:西施、貂蟬、王昭君與楊玉環。四大美人傾國傾城、閉月羞花,論顏值各有千秋,那麼各大美人和美食都有什麼趣聞呢?咱們一起來聊聊。  1、西施舌:  在西施故裡有一種點心叫著「西施舌」,吃過的小夥伴請高高舉起你的雙手。
  • 雞和鴨的祖先化石被找到了?是一種遠古鳥類
    頭蓋骨結合了現代雞和鴨類禽類常見的許多特徵,暗示它可能接近現代雞和鴨的最後一個共同祖先。它被用口語命名為「神奇雞」,並正式命名為「阿斯蒂裡亞」,意指希臘泰坦墜落的恆星女神。研究人員使用了高解析度X射線CT掃描儀對準巖石,觀察顱骨下方1毫米。
  • 「吃雞」光子胃口越來越大?兔斯基價格太離譜,近乎小黃鴨2倍!
    大家好,歡迎來到由小魚乾開講的《吃雞新鮮事速報》,說實話,本來這回新軍需上架的凌晨,小魚乾都已經不打算寫內容,畢竟之前的爆料已經說的差不多了。 但沒想到0點剛過,小魚乾一上線點開商城,自己都嚇了一跳,甚至都懷疑到底是光子標錯了點券的價格,還是說自己眼花了,這回兔斯基的價格真的有點離譜!
  • 與夏天匹配的啤酒鴨初是從這裡來的,來嘗嘗美味鴨子
    在世界裡有成千上萬種美味的食物,最好的一種是中國。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無論是天上飛、水裡遊還是在陸地上行走,都可以出現在餐桌上,但我們不能吃野生動物。說到吃得最好,中國人絕對名副其實,在中國,我們有八大菜系,每一種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這讓人慾罷不能。然而我們要談的不是一道很「高級」的菜,這道菜出現在千家萬戶的餐桌上,但很多人不知道他是從哪裡來的。
  • 市民反映每天天沒亮就被雞叫聲吵醒 社區:勸導養殖戶儘快處理掉雞鴨
    日前,家住章貢區沙河鎮的王女士向《問政贛州》欄目組反映,她家附近的一個山坡上有人搭建了一個房子,在裡面養了數十隻雞鴨,每天天還沒亮雞鴨就開始叫,吵得周圍居民睡不好覺。她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管一管,為居民營造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章貢區沙河鎮沙河社區黨支部書記劉琢琳表示,將上門做該養殖戶工作,要求其儘快將雞鴨處理掉,消除噪音和環境汙染。
  • 大範圍減產,無大鴨可殺、今夏局部缺鴨成事實?
    盛夏來臨,天氣炎熱,屠宰場將真正面臨沒有大鴨可殺的局面。加上今年大白條鴨廠家6、7月大範圍減產,多重因素疊加,預計今年夏季缺鴨的局面相比以往,將有過之而無不及。今年在疫情的影響之下,國內消費結構和消費規模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預計同比將下滑20-30%左右。但是相比於下滑需求量來說,從中國在生豬產量、儲備肉庫存量以及進口貨等因素減少的程度來看,基本可以抵衝其影響。因此,對於肉鴨來說,下半年可供發揮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
  • 速生鴨打激素嗎 便宜」的街邊烤鴨能吃嗎
    有朋友說,平時路過街邊的店鋪總是被各種香氣勾的心神不寧,但看著那些標價才十幾塊錢的烤鴨卻心裡犯嘀咕:這麼便宜,會不會是病鴨、死鴨?  而且網上也流傳這樣的「報導」:  有記者經過暗訪,發現街邊價格低廉的烤鴨,用的並不是市場上售賣的活鴨或剛被宰殺的鮮鴨,而是十分便宜的白條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