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做鴨子,當屬「周黑鴨」和「絕味」。
我在2017年就買了周黑鴨,賺了幾年吃鴨脖子的錢。
後來湊錢買房都賣了,2018年又買了回來,正好趕上了周黑鴨雙殺——
因為堅持自營不做加盟,周黑鴨去年的營收增速是-1.15%,淨利潤同比下降近30%,這是殺業績。
市場一看這麼慫,之前還願意給20倍以上的PE,18年直接殺到了不到10PE。
我在這支股票上最多虧了30%+。最近5天周黑鴨的股價走勢是這樣的:
這才回點兒血,不過仍有10個點以上的浮虧。
去年做了很多肉疼的「二選一」決定,海底撈vs周黑鴨,美團vs小米,我都選了後者,好在買的不貴,扛得住。
●
這兩天周黑鴨表現這麼好是因為公司終於做出了調整:
首先是換帥了,新CEO終於決定不再堅持自營(也是市場最期待的),但也沒走上絕味的加盟道路。而是選擇相對嚴謹一些的特許經營。
所謂特許經營,就是嚴格挑選加盟商。比如周黑鴨的要求是,加盟房必須具有優質物業和選址資源,有連鎖經營管理的成功經驗,還得體驗當地資源,最後才是有錢。比較傲嬌。
小生意做得再好,單店的收入和利潤都有極限,因此零售業態的關鍵就是不斷複製能賺錢的店,靠擴張完成營收增長。
周黑鴨計劃未來5年跟合作夥伴一起讓特許經營店的數量超過直營店數量——也是這兩天股價大漲的核心原因,市場對未來的業績增長預期變好了。
為了配合擴張戰略,保證產能供應,周黑鴨還在全國布局了5大生產基地,目前已經進入收尾階段。
總而言之,堅持自營17年的周黑鴨終於想通了,預期變好,市場也反應了。接下來就得看是否真的能落實。
●
凡是零售連鎖生意,自營比加盟好是市場共識。
比如我們可以估算周黑鴨的單店情況,大概是每個月21.5萬的營業額,3萬元的淨利潤,數據可以吊打絕味鴨脖。
這都源自自營策略,店鋪選址大多在機場、火車站、商業綜合體這種人流量大決策時間短的地方,買完即走。產品一律盒裝,既看起來乾淨衛生,又把最小銷售單位變成了「盒」,直接提高了客單價。味道偏甜很有辨識度。
但是沒辦法,只要開店速度慢就沒有增速。
期待以後的落實情況吧。
其實每個長尾小吃都能撐得起至少一個連鎖品牌。
比如一提餃子,我自然就想到了喜家德;燒麥,馬家燒麥;拉麵,蘭州拉麵;酸菜魚,太二;日式快餐,吉野家;韓式快餐,合利屋...
乾果、酸奶、火鍋、西北菜、包子、肉夾饃、涼皮、牛腩、棒棒雞...你想想,是不是每品類都能想到地域/全國品牌?
至於估值,建議大家用PE/G這個指標比較好,不然遇上像海底撈這種一百多倍PE的,容易顛覆三觀
。
... ...
●
千呼萬喚的降息,終於來了。
月初,作為資金批發價的MLF利率就降了5個BP,LPR作為資金零售價也跟著呼應上了。
本次降息,1年期和5年期的LPR利率同步降了5個BP。
自8月份LPR登上舞臺後每個月都要公布一次,之前只調整1年期利率,而掛鈎房貸的5年期利率一直被按得死死的,這次也下調了。
這一次調整,可以說我們正式進入降息通道。
上一輪降息周期還是在2014年。那一年,GDP在破7邊緣試探,通縮壓力也比較明顯(任首席說了,現在拋去豬價就是通縮):
上一輪降息周期都發生了什麼,我們都有印象。
當然只降息這一招不可能有這麼大威力。上一輪我們同時動用了以下刺激經濟的手段:
6次降準、6次降息、限購限貸放鬆、首套房利率打7折、公積金貸首套2成首付、商貸首套2.5成首付、稅收放款、支持房企融資。
每一次降息周期,都會進一步拉大財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