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動亂對旅遊業的破壞超過2004年印度洋海嘯

2021-01-10 中國網旅遊中國

泰國酒店業協會一名高級官員稱,近期發生在曼谷的抗議活動迫使曼谷兩個機場關閉一周,對泰國酒店業的打擊比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還要嚴重。

當地媒體日前援引泰國酒店業協會副主席素拉蓬的話報導說,現在泰國酒店平均入住率不到四分之一,高檔酒店的入住率不到10%。

素拉蓬說:「現在泰國酒店整體的入住率只有20%至25%。往常在這個時候的入住率是75%至80%。現在的情況比海嘯時還要糟糕。」

頌猜政府下臺後,激進的示威人士撤離了機場,但造成的破壞仍舊存在。素拉蓬說:「一些五星級大酒店,客源主要是出手闊綽的旅客,但這些人非常擔心自己的安全問題,他們仍沒有信心來泰國。」

設在曼谷的亞太地區旅遊協會稱,旅遊業和政府應該齊聲喊話,讓全世界知道泰國已重新開放旅遊,這非常重要。

相關焦點

  • 印尼強震引發海嘯 2004年印度洋海嘯讓人記憶深刻
    印尼強震引發海嘯 2004年印度洋海嘯讓人記憶深刻原標題:印尼7.7級強震引發海嘯 兩米高海嘯捲走海邊一家五口央視網消息:印度尼西亞抗災署28號證實,印尼中蘇拉威西省當天下午發生
  •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一般簡稱印度洋海嘯或南亞海嘯)發生於2004年12月26日UTC時間0時58分55秒(雅加達,曼谷當地時間為UTC+7)。震中位於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當地地震局測量為芮氏地震規模6.8,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量度到的強度則為芮氏規模8.5至8.7。
  • 印度洋海嘯十年祭(高清組圖)
    十年過去了,除了各國民眾懷著對海嘯罹難者的無盡哀思,積極重建受災家園,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促使國際社會加強防災合作,提高海嘯波探測技術,並且從無到有,建成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2004年12月31日,在印度尼西亞班達亞齊,一名男子從海嘯摧毀的家中搬出物品。 新華社/法新(李木子編輯)
  • 史之今日: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並引發南亞海嘯災難
    印度洋海嘯,也稱為南亞海嘯,發生在2004年12月26日,這次地震發生的範圍主要位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的消亡邊界。地處安達曼海。震中位於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當地地震局測量為芮氏地震規模6.8,中國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測量到的強度則為芮氏規模8.5至8.7。
  • 泰國海嘯6周年祭:放下不代表遺忘(組圖)
    紀念牆角的一對遇難父女的生前相片  2004年肆虐東南亞和南亞多國的印度洋海嘯共造成了近30萬人遇難的悲劇,泰國南部的普吉也是這次海嘯災害中受災比較嚴重的地區之一。時隔6年,這場災難帶來的傷痛和陰影在人們心中仍然難以磨滅,但是經濟和旅遊業的快速恢復和發展,海嘯預警系統和逃生演習等應對措施的有效實施都讓普吉足以更加自信地迎接新的挑戰。詳細內容請看國際在線駐泰國記者任芊發回的報導《泰國海嘯6周年祭 放下不代表遺忘》。
  • 歷史上的今天:2003年伊朗巴姆大地震 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
    這次地震也是本世紀唯一一次震級在7級以下但是死亡人數卻超過1萬人的地震,這次地震造成重大傷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地建築普遍不抗震,而且這次地震屬於城市直下型地震,震中位於巴姆古城附近。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海嘯2004年12月26日08時58分【北京時間】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海域發生9.1級至9.2級大地震,大地震是由一段1200千米長的地震斷裂帶發生破裂引起的,地震發生時板塊邊緣抬升超過20米將大量海水抬升引起了印度洋大海嘯,地震和海嘯總共造成227898
  • 印度洋海嘯1周年點亮燭光告別昨天的哀傷(圖)
    2004年12月26日,也就是一年前的今天,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的強烈地震引發海嘯,波及印度洋沿岸國家。瞬息之間,奪走了26萬人的生命。  25日清早,泰國普吉府北部的邁考村陸續迎來捧著花圈前來悼念的人們。各種膚色的悼念者在白色的海嘯死難者紀念牆邊徘徊,尋找著自己國別的牆面,爾後貼上親人的照片,配以鮮花和燭光……幾分鐘的默哀,揮袖拭去眼角的淚珠。  來自瑞士的弗蘭茲斯卡姐妹清早便靜靜地站在紀念牆邊。她們的哥哥和嫂嫂在去年的印度洋海嘯中失蹤,地點就在泰國南部攀牙府的考拉海灘。
  • 印度洋海嘯十周年 印尼泰國等重災區民眾攜手紀念
    央廣網北京12月2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今天(26日)是印度洋海嘯十周年。十年前的這一天,印尼蘇門答臘島海域附近發生芮氏9.3級強震並引發印度洋大海嘯,造成沿岸國家近30萬人死亡。作為當年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印尼亞齊省從25日起開始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
  • 2004年海嘯傷亡情況
    環球在線消息:據印尼目擊者和政府官員稱,印度洋海域17日發生7.7級強烈地震,由此引發巨大海嘯,目前已造成數十人死亡,此外還有幾十人失蹤,數千人逃往高地避難。 據美聯社報導,數米高的巨浪衝擊著印尼爪窪島沿岸的旅遊勝地和漁村,受災最嚴重的是龐加達安(Pangandaran)地區。
  • 給世界的警告:印度洋海嘯與汶川地震
    2004年南亞地震造成的印度洋海嘯,死難無數,其實是對未來沿海地區生活著的人的警告,海水上漲,地震引起的海嘯、颶風海嘯、地極移動海嘯,大隕石襲擊海洋引起的海嘯,這些都不是人類能對抗的災難,所以必須以理智來選擇行動,方才能在災難中生存下來。地中海周邊生存的人,還有其他地區沿海區域的人。必須警惕海侵災難與海嘯災難。美國西海岸,未來會有極移性海侵災難與海嘯災難,那肯定是無法生存的。
  • 印度洋地震海嘯一周年 悼冤魂223000(組圖)
    今天,在泰國6個沿岸省份,都將要舉行由官方組織隆重的紀念儀式,參加者將會達到數萬人。泰國大地震海嘯紀念委員會主席素瓦透露,泰國政府將向2000名遇難者親屬及倖存者提供經費以讓他們前來參加今天的紀念活動。泰國官方公布的死亡數字為5395人。
  • 在泰國遇難的中國人上升到12人印度洋地震海嘯遇難者超過14萬
    據新華社北京、曼谷1月3日電  隨著印度尼西亞、泰國和斯裡蘭卡等國官方3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死亡人數的上升,印度洋地震海嘯災難死亡總人數已超過14萬。  受災各國官方最新發布的遇難者統計數字顯示印尼又有1.4萬人被確認遇難,使印尼死亡總人數上升至94081人;斯裡蘭卡已確認的死亡人數為29755人,目前尚有5540人失蹤;印度死亡人數為14962人,其中包括官方認為已無生還可能的5511名失蹤者;泰國死亡人數為4993人,另有3810人失蹤。緬甸、馬爾地夫、孟加拉國和索馬利亞等其他7個受災較輕國家已確認的遇難者人數為460人。
  • 海嘯15年後,泰國仍有數百遺體無人認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2004年12月26日,由9.1級大地震引發的印度洋海嘯致超過23萬人死亡或失蹤,距離那場「世紀之災」已過去15年,但仍有陰霾留在人間。據英國路透社16日報導,泰國南部仍有數百具身份不明的遺體無人認領。
  • 印度洋海嘯15周年 倖存者:仍然很害怕
    印度洋海嘯15周年,倖存者:我仍然很害怕) 周四,亞洲多國紀念15年前印度洋海嘯中的遇難者。這場災難導致23萬人喪生,是200多年來世界上最致命的自然災害。
  • 海嘯預警有多重要?2004年印尼大海嘯撲來,人們才懂得逃亡
    這樣的機制有多重要呢,或許你可以看看2004年的印尼大海嘯,就能夠了解到它的作用。災難是不幸的,如果它發生在貧窮的國家中,那無疑是更不幸的,對於印尼這個國家,我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也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GDP突破1萬億美元,首都的雅加達繁榮無比,然而這樣的經濟實力也只是相對於東南亞而言,放在全球中,印尼其實並不算發達。
  • 海嘯災難主要受災國情況一覽(組圖)
    點擊進入>>>   新華網1月5日電(記者張偉)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影響到東南亞、南亞和東非地區10多個國家,造成近15萬人死亡。印度尼西亞、斯裡蘭卡、印度、泰國等國災情最為嚴重。以下是各主要受災國的基本情況。
  • 印度洋海嘯15年後 我們應該學會什麼?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大海嘯,造成印度洋沿岸國家近30萬人罹難,50多萬人無家可歸。距離印度洋海嘯發生15周年之際,為牢記歷史教訓,推進災害風險防治,中國地震局邀請業內專家講述海嘯的防災知識。
  • 火山和海嘯之印度洋大海嘯
    2004年12月26日是一個黑暗的日子,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印度洋海域當地時間26日上午8時,發生了裡氏級的強烈地震,強震引發了印度洋大海
  • 地震學家:印尼可能再發大地震 堪比2004年海嘯
    中新網1月18日電 幾位地震學家警告,印尼蘇門答臘島上的巴東市,可能再度發生大地震和引發致命海嘯,其破壞程度可達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的規模。這幾位地震學家曾經準確無誤地預測到2005年的蘇門答臘地震。
  • 全球新年慶典牽掛海嘯災區 泰國風中燭光與玫瑰
    但今年元旦與往年不同,印度洋不久前發生海嘯造成超過12萬人死亡,元旦前夕沒有了喧鬧與歡笑,人們在忙碌、混亂與悲傷中送走2004迎來新的一年。  圖片:2004年12月31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一名小女孩在一個為海嘯遇難者舉行的紀念儀式上點亮蠟燭。作為印度洋大海嘯受災國家之一,馬來西亞政府已經禁止在新年期間燃放焰火,也取消了各種公共慶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