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結合:除了提升力量,還會改變心理感知

2020-12-08 雷鋒網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電影《明日邊緣》,在裡面阿湯哥穿著機械裝甲與外星人戰得不亦樂乎,最終拯救了地球。現實中,這種技術不是沒可能,最近韓國一家造船廠就為工人製作出一種可穿戴的機械設備,穿上後,工人可以輕鬆舉起厚重的鋼鐵材料。

這種機械設備又被稱為機械外骨骼,現在仍處在原型階段,不過在試驗中受到了工人們的一致好評。它由碳、鋁合金和鋼鐵製成,重28公斤,結構上能支撐機械本身的重量,還能隨著穿戴者的動作進行調整,所以不會給使用者帶來負擔。它適合任何身高在160cm到185cm的人,由電池供能,可使用3小時左右。穿上後,工人能按正常步伐行走,目前原型產品能舉起的重量是30kg。

工人只需踏上腳墊,將大腿、腰部和胸腔系上填充帶,就可以使用該裝備。設備背後還有一個背包,可以對腿部的液壓接頭和電動裝置提供動力並進行控制。

人機結合變得普遍

事實上,這種機械外骨骼裝置並不新奇,其他設備中較為出名的要屬今年世界盃上,在首場比賽中開球的癱瘓巴西少年所使用的設備。不過韓國的設備是供身體健康的正常人使用,而巴西少年的外骨骼裝置能讓癱瘓患者重獲行走能力。巴西少年的外骨骼是國際「再次行走計劃」的一個研究成果,它利用機動化金屬支撐結構支撐大腿,同時幫助大腿彎曲。在設計上,這款外骨骼由植入頭皮或者腦內的電極探測到的大腦活動控制,這些信號將通過無線方式傳輸給佩戴者身上的一臺電腦,電腦負責將信號轉化成具體的動作。

無獨有偶,今年5月,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開發的DEKA義肢獲批准可以使用。該義肢由植入殘留肢體中的肌動電極控制。傳感器會收集上臂肌肉運動時的電信號,而義肢中的計算機可識別出使用者的操作類型。在臨床實驗中,使用義肢的截肢者可完成一些曾經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能使用拉鏈和鑰匙,這都多虧了義肢底部的震動反饋;他們還能抓起葡萄、雞蛋等易碎物體。

最重要的是心理變化

上述這些與人體結合的機械部件能幫助工人提高工作效率,也能為殘障人士的生活帶來曙光,不過更重要的恐怕是心理感知上的變化。

在《虛擬實境如何作用於物理世界?》一文中,作者提到虛擬實境是能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習慣帶來物理改變的,因為它可以讓人體驗到在現實中不能體驗的人生,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而人機結合後,能實實在在感受到自己對環境控制,這顯然也會產生同樣的結果。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關於重量的感知,以前面對30kg的石頭一個人可能認為很重,但如果他能輕易舉起100kg的物體呢?

另一個可能的改變是關於機器的看法。現在的機器很多都是單獨使用,是死的,但如果機械成為人體的一部分,人與機械人的界限是否仍會涇渭分明?

via NS

相關文章:

虛擬實境如何作用於物理世界?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感知、數據、互聯!改變世界的力量往往很「簡單」
    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感知技術、機器學習等一系列前沿技術不斷發展並深入融合到各個傳統產業領域的當下,物聯網的革命也在產業界各個角落爆發。有時候,引發大規模革新的事物或創意,未必是繁雜或高不可攀的。有時候,改變世界的力量往往是簡單而且「便宜」的。
  • 人機結合、新人類是趨勢?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未來可能就會發生改變,同時人類的壽命也可能會再次提升,因為科學技術正在改變這一切。「人機模式」的延續,這就不是屬於進化的樣子了,而是屬於「人類改造」,變成真正的「人機超人」。
  • 人機結合製造新人類是趨勢嗎?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未來可能就會發生改變,同時人類的壽命也可能會再次提升,因為科學技術正在改變這一切。這就是我們說的「人機結合」的問題,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未來大多數人可能都是「人機模式」的延續,這就不是屬於進化的樣子了
  • 人機結合,製造新人類是趨勢嗎?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未來可能就會發生改變,同時人類的壽命也可能會再次提升,因為科學技術正在改變這一切。200萬年後人類會成什麼樣子,哪些器官會消失?這就是我們說的「人機結合」的問題,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未來大多數人可能都是「人機模式」的延續,這就不是屬於進化的樣子了,而是屬於「人類改造」,變成真正的「人機超人」。
  • 如何提升自己感知快樂的能力?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難感受到快樂,因為壓力越來越大,攀比的心理越來越重,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為什麼放不開呢?想要獲得快樂很簡單,不在於形式,而在於放鬆的心理,淡定的情懷。 抬頭仰望下天空,看看街邊的樹,做點白日夢,快樂時時在你身邊,只是你看不見。
  • 未來的智能形式:人機融合智能
    人還是那些人,物還是那些物,如何高效、可靠、舒適地把大家的力量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已然擺在了我國下一階段科技快速發展的面前,這也是新型人機關係急需解決的新問題、新考驗。當前,我國的新基建7個領域分別是:5G、特高壓、城際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
  • 抑鬱症的心理遺傳是熵增的結果,要通過行動提升心理維度截斷傳遞
    在上個章節我們講解了心理熵增定律,在欲望念頭裡面的體現,以及該如何通過提升意識來應對熵增過程負相做功,那就是讓念頭正確就好,做到正念常相繼,無心雲霧收。念頭會觸發欲望。欲望跟念頭結合就成了慾念,貪婪的念頭跟欲望結合就是貪慾,對食物渴求的念頭就形成了食慾,應對欲望同樣的原理,在欲望跟思維之間築起一道屏障,減緩熵增的進程。讓河水在河道裡面奔騰。無情之欲對人的傷害最大,欲望跟情緒一樣是渴望表達的,善於表達你的欲望,那就是風流,如果人際交往只剩下赤裸裸的獸性的欲望,那就是下流。
  • 工人日報:人機結合,織密反低俗的網
    原標題:人機結合,織密反低俗的網   各內容平臺正在掀起一場反低俗行動——7月30日,今日頭條升級了其推出的反低俗小程序,用戶只需要在該小程序內輸入一段文字或文章連結,其就可以檢測出內容健康指數,得到一個鑑定結果,並增加圖片識別功能;起點中文網表示將加強反低俗審核系統和舉報機制,全面複查全站內容
  • 2020年將試驗人機結合的「超人」你怎麼看?
    Neuralink的目標就是消除中間的障礙,不只把人類目前所掌握的力量直接導入大腦中,而且可以實現思維、想法和信息的直接溝通,所有想法和計劃都可直接從一個人的大腦轉移到另一個人。但實際上,這是讓人與人工智慧實現完美融合,最終達到共生的一種狀態。如果真是這樣,對於人類來說到底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呢?
  • 「鋼鐵俠」馬斯克又放大招,旗下Neuralink人機結合取得驚人進展
    Neuralink是特斯拉創始人Elon Musk於2017年推出的秘密公司,昨晚從幕後中脫穎而出,公布說它在創造一種能夠讀懂用戶心態的可植入設備方面取得了驚人的飛躍,這也就是國外科幻電影裡面所描述的人機結合情景了。
  • 實驗表明:感知錯覺與幻覺如何改變我們的自我認知
    如果你所以為的這個事實是錯誤的,那麼你所基於這個錯誤事實基礎上的認知,在認知科學上稱為感知錯覺;如果你所以為的這個「事實」甚至是虛幻的,那麼你所基於這個虛幻事實基礎上的認知,在認知科學上稱為感知幻覺。這種對自我概念的心理認知,稱為心理自我概念,有時又稱為自我意識。這些感知錯覺或幻覺的自我意識,與我們的身體自我面對的現實不匹配。
  • 2020,暢想人工智慧3D感知技術的未來
    ,無論是豐富我們的娛樂體驗,還是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便捷我們的出行體驗,或是改變我們探索自然的方式……為了賦予機器感知三維世界的「眼睛」,早在上世紀70年代,工業界便開始應用雷射雷達、結構光、ToF(飛行時間)等3D感知技術,用於測量、掃描物體,以提高生產效率。
  • 圍棋人機大戰一周年:被AlphaGo改變的世界
    在圍棋的人機大戰中,頂級人類選手完敗給人工智慧。人工智慧一戰成名,李世乭留下落寞側影。為AlphaGo落子的黃士傑一年後回憶說:「當時我代表AlphaGo下棋,必須保持冷靜」。從那時起到現在,人類始終生活在一個被AlphaGo改變的世界。一年回望站在圍棋人機大戰一周年的節點上,該如何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呢?
  • 納卡衝突或是一場人機結合空襲嘗試
    儘管我們從公布的視頻中能清晰地看到,被無人機炸毀的是此前已被擊中的目標,但是無人機攻擊影像效果無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或是正在掀起一場人機結合空襲作戰的革命。 無人機實現由「偵察保障」 向「進攻主角」轉變 無人機是一種由無線電遙控設備或由自身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執行作戰任務的非載人飛行器。
  • 人機智能既不是人類智能,也不是人工智慧
    人類的那點小心思,除了二進位,機器們目前繼承的還不太多。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中穿行而全身而退,就是人機態勢協同的經典情境。仔細想想,態勢與陰陽還有著相似關係:(狀)態為陽——顯性的being,(趨)勢為陰——隱性的should;感(屬性)為陽,知(關係)為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 人機協作機器人又稱協作機器人
    人機協作機器人又稱協作機器人,是工業機器人當中新成員。人機協作機器人主要工作在需要與工人配合的生產線中從事一些枯燥的、重複性且有危險性的工作,比如拾取和放置、設備看護、加工作業、質量檢測等。人機協作機器人工作的生產線介於全手動和全自動生產線之間。
  • 認識自己,感知世界,改變生活
    回答這個問題的必要性:有心才有萬物——清楚自己的心是怎樣的,才能給予我們每天接觸的事物作下帶有「我」色彩的注釋,才能個性化地獨立地感知這個世界。如果不能獨立地感知這個世界,人活著與行屍走肉無異。把我們每個人的「我」比作一個獨一無二的棋盤,世間萬事萬物是落在棋盤裡某個位置的棋子,棋盤的線路、大小等特性可以隨我們的成長而改變,我們成長得越好,棋盤的線路就越清晰,棋盤就越大,棋子落在的位置就越具體,
  • 工匠社發布新品GANKER EX,「人機一體」帶來極致操控體驗
    會上,工匠社正式發布全新旗艦產品GANKER EX——首款擁有「人機一體」操控技術的消費級競技格鬥機器人。據了解,GANKER EX採用的是仿人體設計和空間捕捉技術,以人偶、體感兩種操控方式,實現「人機一體」姿態同步,通過精準定位空間,令玩家隨時酷炫走位,並以獨創電子計分系統,打造真實力量感知的完美體驗,賦予格鬥無限可能。
  • 天馬資產劉虹俊:人機結合 完成投資的快思慢想
    天馬資產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劉虹俊在本次年會上,天馬資產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劉虹俊先生給我們帶來以《人機結合:完成投資的快思慢想》為主題的精彩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謝謝大家。很高興能夠參加中國首屆對衝基金的研討會,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人機結合,完成投資的快思慢想」。介紹一下天馬的背景,我們做對衝基金已經有20年,3年前決定把主動投資的思維方法結合機器學習,轉型成人和機器結合的投資邏輯。講到人工智慧在投資中的應用,顧名思義,一共涉及到3件事情:一是智能,也就是人腦的思維方法;二是人工,也就是AI或者是機器學習;三就是投資。
  • 瞄準人機結合模式 阿里語言服務平臺欲研發下一代翻譯平臺
    昨日,國內最大的專業人工翻譯服務平臺——365翻譯在被阿里巴巴收購半年後首次對外披露,平臺正式定位為阿里巴巴語言服務平臺,將瞄準人機結合模式,在語言服務領域進行更多創新。據悉,365翻譯自融入阿里體系後強勁發展,半年內承接電商領域人工翻譯需求超百萬次,在機器翻譯領域,電商相關語種的準確率已與谷歌翻譯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