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研究!世界首創高通量甲基化無創檢測新技術,可用於癌症早篩及...

2020-12-03 生物谷


一周前,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張鵾教授剛在《Nature Methods》發表了評論性文章,就全球最新的單細胞分析方法做了點評。昨日,張鵾教授團隊在《Nature Genetics》 上發布最新力作,世界首創高通量甲基化無創檢測新技術,未來可以用於癌症無創早篩與溯源。


利用癌症標記物和組織特異性CpG甲基化模式的雙重信號來檢測和定位癌症


基於癌症患者體內的ctDNA,可進行癌症的早期檢測,但這些方法卻不能追溯到腫瘤發生的位置。張鵾教授表示:「了解

腫瘤

的位置對有效的早期檢測至關重要。」


為了攻克這一問題,張鵾教授的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液態活檢技術,該技術不僅可以在癌症早期進行檢測,而且能夠實現組織定位。當癌症在身體中形成時,它與正常細胞競爭營養和空間,並導致正常細胞的死亡。而當正常細胞死亡時,它們將其DNA釋放到血液中,因此研究者們可以通過這些DNA識別受影響的組織。


由於身體中的每個組織都有其獨特的甲基化形式,所以可以根據該特性來對組織進行定位。在該新方法中,組織的定位是通過篩查CpG甲基化單倍型(CpG methylation haplotypes)標籤實現的。


張鵾教授說:「我們偶然發現了這個方法。最初,我們採用常規方法,只想尋找癌細胞信號,並試圖找出它們來自哪裡。但是在該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了來自其他細胞的信號,並意識到如果將兩組信號整合在一起,實際上就可以確定癌症是否存在及其生長的位置。」


在研發過程中,首先研究人員搭建了10個不同組織(肝臟、小腸、結腸、肺、腦、腎、胰腺、脾、胃和血液)全部CpG甲基化模式的資料庫。他們還分析了來自UCSD Moores癌症中心的癌症患者的

腫瘤

樣品和血液樣品,並搭建了一個癌症特異性基因標記物的資料庫。


接下來,研究者們篩查了癌症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液樣本,尋找癌症標記物和組織特異性CpG甲基化模式的雙重信號。該檢測的工作方式類似於雙重身份驗證過程——在統計截點之上尋找到兩種信號,則表明是一個陽性結果。


張鵾教授強調:「這是一項概念驗證性研究。為了將這項研究推向臨床階段,我們需要與醫生合作,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這種方法。」


張鵾教授的這項研究無疑具有突破性的意義。腫瘤ctDNA液體活檢與甲基化檢測的全新組合,會重新修改我們對「

腫瘤

早篩」這一概念的認識,相關的產業前景也令人激動。據張鵾教授介紹,在該項研究中開發的「全新高通量甲基化無創檢測技術」已經申請全球專利,並獨家授權給他參與創建的公司——鵾遠基因,以用於商業開發新的癌症早期檢測。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全球「下一個」實力派癌症早篩公司就會因此產生,與此同時,這項新的技術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在早期發現癌症,並得到及時的治療。(

生物谷

Bioon.com)


原文出處:


Shicheng Guo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methylation haplotype blocks aids in deconvolution of heterogeneous tissue samples and tumor tissue-of-origin m

app

ing from plasma DNA,

Nature Genetics(2017). DOI: 10.1038/ng.3805.

相關焦點

  • 博爾誠:全球首創基因甲基化胃癌早診產品獲批,掀起癌症早診創新革命
    同時,國家也推出了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農村癌症早診早治項目等,在人群眾開展包括胃癌在內的多種癌症篩查。 但目前,我國胃癌篩查普及率仍然不盡人意,早期胃癌檢出率不到10%。研究顯示,胃癌早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達到95%以上,而IV期患者通常在10%以下。早篩早診是提高胃癌生存率的關鍵。
  • 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技術定義癌症早篩,萊盟君泰LAM助力精準醫療
    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技術成為癌症早篩領域的發展方向IvyGene檢測所使用的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癌症早期篩查技術由中美頂尖科學家-UCSD人類基因組醫學研究所所長張康教授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團隊聯合完成,研究成果2017年10月發表於《自然》子刊,西京醫院和華西醫院也參與了研究。
  • 液體活檢技術在腫瘤早篩中的創新應用探索
    出於這個原因,除了cfDNA中的簡單突變檢測之外,腫瘤相關的病毒序列和DNA甲基化檢測也正在被探究用於腫瘤早篩。盧煜明教授研究團隊發現血漿樣本EBV病毒的DNA分析有助於早期無症狀鼻咽癌的篩查。隨後,他們還對EB病毒的cfDNA檢測方法進行了改進。
  • 專訪鵾遠基因CEO:癌症早篩的廣闊市場,需要多方推動
    當精準醫療的理念引入中國後,整個市場呈現了比美國更為迅猛的發展局面,其中,基因檢測因為在精準醫療中處於的核心和基礎地位,可以改變人們的醫療決策,在國內很多領域已經領先全球率先進入大面積臨床應用階段。而圍繞癌症早篩早診的基因檢測,近年來正在中國蓬勃發展。面對龐大人口規模的巨大市場需求,癌症早篩已被視為坐擁千億級市場前景的新賽道,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加持下,整體市場加速升溫。
  • 癌症早篩基因檢測幫助你有效抗癌
    認真做好癌症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工作,則癌症的死亡率可減少約三分之一。 現實問題是,如何提高癌症的早期發現率呢? 戰勝癌症,作為醫學史上的一座高峰,多少年來攀登者絡繹不絕。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加持下,基因檢測早篩技術成為戰勝癌症的新曙光。
  • 【深度研究】癌症早篩:創新萌芽期的藍海市場, 中外同臺競技的新興...
    當前中國癌症早篩正處於發展初期,融資空間廣闊,未來爆發可期;在此過程中,擁有強技術、強渠道的企業有望脫穎而出,佔據領先地位。 公司篇—兩類癌症早篩技術:目前各公司開發的癌症早篩檢測技術可以分成兩大類,泛癌種檢測和針對某個特定癌種的檢測。泛癌檢測技術可以檢測到多種癌症的存在。這類檢測在發現癌症的同時,也需要準確判斷癌症的組織起源,以GRAIL和燃石醫學為代表。
  • 基因檢測之癌症早篩行業深度報告:藍海市場,新興賽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 布的 GLOBOCAN 2018 報告,2018 年全球共有 1810 萬癌症新發病例(除去非黑 色素瘤皮膚癌 1700 萬)和 960 萬癌症病人死亡(除去非黑色素瘤皮膚癌 950 萬)。
  • 聚焦醫學個體化,助力癌症早篩查 | 鵾遠基因CTO劉蕊博士受邀出席中國工程院2019年醫學科學前沿論壇
    鵾遠基因基於高通量測序技術自主研發的ctDNA 甲基化ColonES腸癌無創檢測,可用來篩選早期結直腸癌和進展期腺瘤(癌前病變),具有很高的靈敏度。鵾遠基因憑藉這項技術榮獲2019 AACC世界顛覆性技術大賽總決賽第二名,並在2019 AACC醫療設備博覽會這一世界級學術舞臺展示這項技術,國際領先的技術水準、精準的癌症早篩效果,讓同行業的專家、學者嘆服,更引來眾多醫藥投資資本的青睞。
  • DNA甲基化引領胃癌早篩新方向
    臨床研究表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升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胃癌的早期篩查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領域。在10月29-31日結束的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辦,廣東省醫學會、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承辦的中華醫學會第二十次全國消化系病學術會議上,各大專家學者圍繞胃癌的篩查、診斷、治療等進行了學術研討和經驗交流。
  • 基於ctDNA脫落量預測腫瘤大小,新模型有望用於癌症早篩!
    腫瘤循環DNA(ctDNA)是由壞死或凋亡腫瘤的基因組進入血液的游離DNA,作為一種非侵入式的檢測方式,具有無創、取樣方便等優勢。 然而,對於特定的腫瘤類型,ctDNA是否可以用來預測癌症早期腫瘤的大小,進而輔助早期診斷,目前還未有統一的研究框架。
  • 國內泛癌種早篩技術取得突破,比常規診斷提前4年發現癌症
    研究團隊使用的是鵾遠基因研發的ctDNA甲基化多癌篩查技術PanSeer方法,從而在泰州隊列的血樣中實現了比臨床診斷提前發現血液中的微量腫瘤甲基化信號。此次研究證實了通過提高檢測技術的靈敏度能夠更早發現腫瘤標誌物,從而對癌症進行有效篩查。另外,這也是全球首次泛癌種早篩技術在大型自然人群隊列中得到嚴格驗證。
  • 千億級市場,腸癌早篩產業迅速升溫,血液、糞便、AI影像等創新檢測...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明確,腸癌是具有篩查普查價值的癌症。   《中國結直腸腫瘤早診篩查策略專家共識》推薦結直腸癌篩查人群年齡為40至74歲。2017年國家統計年鑑顯示我國40至74歲年齡段的人口數量為6億人左右,因此我國需要進行癌症早篩的數量為6億人。
  • 百億併購爆發、首個「早篩」註冊證獲批,癌症早篩市場風口已來
    核心技術以甲基化為主目前各公司開發的癌症早篩技術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泛癌檢測,該技術可以檢測到多種癌症的存在。這類早篩檢測的例子包括 GRAIL 公司開發的早篩檢測,Thrive Earlier Detection公司開發的 CancerSEEK。
  • 「Septin9基因甲基化與腫瘤早診論壇」召開
    健康一線(vodjk.com)訊:「西湖論道-Septin9基因甲基化與腫瘤早診論壇」5日在杭州召開,來自全國近百家三甲醫院的專家參加了本次論壇。本屆論壇主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在致辭中表示:「我們知道醫學的發展方向是生化以及精準的醫療。
  • 華大基因:公司感染防控的主力產品PMseq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檢測...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8日訊,有投資者向華大基因(300676)提問, 請問:1. 公司如何看到單癌種早篩、泛癌種早篩的比較優勢? 2. 公司預計感染應用何時能在臨床推開大規模應用? 3.
  • 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在體檢人群中的腸癌早篩價值顯現
    會上,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體檢人群的應用數據報導得到與會專家的廣泛關注與高度認可,為國民高發癌症的早篩早診早治提供了新思路。 中國結直腸癌發病形勢嚴峻,早篩查是防治關鍵 中國結直腸癌發病形勢嚴峻。
  • 復旦大學科研團隊證實ctDNA甲基化篩查技術可實現血液中的腫瘤...
    該團隊由青年研究員陳興棟等領銜,對復旦大學牽頭建設的泰州隊列的部分血液樣本進行了長期、系統的癌症早期檢測研究。研究發現,對於結直腸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和胃癌等5種常見惡性腫瘤,在達到現有臨床確診金標準之前,甚至在病人出現自覺症狀前,早期的癌症信號——微量腫瘤甲基化就存在於血液循環之中,並可以被無創檢測。
  • 國家「十三五」重點專項科技成果轉化,DNA甲基化引領胃癌早篩新方向
    (原標題:國家「十三五」重點專項科技成果轉化,DNA甲基化引領胃癌早篩新方向)
  • 無創血檢可提前4年發現癌症
    通過ctDNA檢測,能夠檢出血液中的腫瘤蹤跡。「ctDNA甲基化是腫瘤發生的一種信號,在達到現有臨床確診金標準之前,甚至在病人出現自覺症狀前,ctDNA甲基化就存在於血液循環之中。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的DNA甲基化不同,因此,通過捕捉血液中的ctDNA,檢測其甲基化特徵,可提前判斷腫瘤的發生。」陳興棟告訴《中國科學報》。
  • 腸癌無創多靶點FIT-DNA檢測技術獲批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綠色通道
    :5/8224 2018年5月12日,浙江諾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經多年技術研發,國際領先的腸癌無創多靶點FIT-DNA檢測技術-常衛清獲批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並於近日正式啟動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