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費拮据使巴西科學家逃離本土—新聞—科學網

2021-01-07 科學網

 

學生和教師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州立大學抗議危險處境。圖片來源:Newzulu

兩年前,Fernanda De Felice位於事業頂峰。這位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州立大學(UFRJ)工作的生化學家研究了一個用來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症的非靈長類動物模型,並在頂級期刊上發表發表多篇文章。但從那時起,國家財政預算危機卻砍掉了對她工作的所有公共財政資助。去年3年,De Felice離開丈夫和主要合作者、UFRJ教授Sergio Ferreira,逃往加拿大,在金斯頓女王大學開始為期兩年的教學工作,從那以後她就在裡約熱內盧和金斯頓兩大城市間遷徙。「這並不是我想要的,但卻是我必須做的。」De Felice說,「留在巴西意味著我職業生涯的結束。」

位於巴西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州的數千名科學家和很多重要研究機構正面臨同樣的困境。在資金拮据的巴西,聯邦對科學研究資助的減少已經侵蝕到獎學金和實驗室基礎設施的經費。現在,裡約熱內盧的資助機構FAPERJ已經破產。該機構已經拖欠補助金1.5億美元,並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削減了對3670個研究項目的資助。去年,該機構將其最大的支出3000萬美元用於研究生獎學金。而與此同時,巴西其他州也面臨類似威脅。

科學家警告,大規模人才流失是真正的風險。「我知道很多人都想離開。」UFRJ幹細胞研究者Stevens Rehen說。他說,混雜在困頓中的是科學界瀰漫的絕望之氣。「這在影響整整一代科學家。」Rehen一直在用2015年之前積累的資金支撐他的實驗室,他所在團隊近日發表了若干篇論文。然而,他說「我們已經燃盡了剩下的脂肪。」FAPERJ欠他的錢超過47.5萬美元,去年他流失了三名博士後:一人去了波蘭、一人去了美國,還有一人去了另一家私立機構。

聯邦政府依然會支付UFRJ的薪水,但國立大學的教職員工(包括3000名左右研究人員)到目前為止僅收到了截至2016年11月份的工資。UFRJ教授的辭職率在上升,FEPERJ欠他們200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該校副校長Egberto Moura說。「我們從未想過情況會變得如此糟糕。」裡約熱內盧州立大學dos Goytacazes北校區高級環境科學家Carlos Rezende說。(晉楠)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經費拮据科學家逃離巴西
    學生和教師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州立大學抗議危險處境。圖片來源:Newzulu 兩年前,Fernanda De Felice位於事業頂峰。這位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州立大學(UFRJ)工作的生化學家研究了一個用來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症的非靈長類動物模型,並在頂級期刊上發表多篇文章。但從那時起,國家財政預算危機卻砍掉了對她的所有公共財政資助。今年3月,De Felice將離開丈夫和主要合作者、UFRJ教授Sergio Ferreira,前往加拿大,在金斯頓女王大學做兩年的教學工作,從此她將在裡約熱內盧和金斯頓兩大城市間遷徙。
  • 盧安達變拮据 科學經費或轉向更動蕩國家—新聞—科學網
    而外國援助持續減少表明了兩個更深層次的發展趨勢:一是金錢的劃撥將重新指向那些患病人數最高的國家,二是督促發展中國家為應對自身發展提供更多經費。於是,相關機構已經縮減了對盧安達的援助。目前,該國已能有效控制並削減愛滋病等疾病發病率。
  • 國民黨經費拮据 馬英九籲黨內節儉
    中國臺灣網3月8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昨天表示,國民黨經費拮据,尤其人事支出相當龐大,今年的選舉經費處處節省,希望以後黨內的任何開支,都能夠撙節使用。國民黨昨日下午召開中常會,研究「2012年國民黨黨務經費收支總預算案」。
  • 經費拮据入不敷出 北京宏志中學靠借債度日 - 網易教育頻道
    經費拮据入不敷出 北京宏志中學靠借債度日 2002年04月09日11:06:18 中新社 王淑軍   中新網北京4月9日消息:作為全國第一所專門招收家境貧困、品學兼優學生的完全中學———北京宏志中學日前在讚譽聲中迎來她的兩歲生日。同時,該校辦學經費短缺的困難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一串網址,點擊,探索學術爭鳴,交匯知識之光,碰撞思想火花,分享全球華人科學家前進的點點滴滴。 讓科學家發聲,為科教事業服務,《中國科學報》憑著這份堅守走過了一甲子。回首來時路,我們奮力架起一座橋,讓不同學科、不同年齡、不同地區的科學家在這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展望夢歸處,我們願盡全力點亮一盞燈,為天南海北、世界各地關心中國科教事業發展的人們送去微光。
  • 塵暴助水「逃離」火星—新聞—科學網
    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行星科學家Anna Fedorova說。 目前已知的一個水逃逸的途徑來自太陽紫外線照射,它能將火星表面附近的少量水分解,分解後形成的氫和氧都比火星上主要的二氧化碳氣體更輕,因此滲透到火星大氣層頂部,在那裡它們「逃」入太空。但科學家認為這種機製造成的水分流失微乎其微。 2018年火星塵暴為科學家發現另一種水逃逸途徑帶來了線索。
  • 曹景偉:國青國少成績非重點 經費拮据成大問題
    對於國青國少的潰敗,曹景偉認為,除了後備力量的匱乏,經費的拮据
  • 科學家破譯老鼠「語言」—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首次破譯了老鼠在追逐、打鬥等社交行為中發出的這些超聲波。相關成果2月17日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   老鼠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與同伴交流。科學家很長時間裡都在嘗試解釋這些人耳無法察覺的超聲波「吱吱」聲,但卻一直未果。部分原因在於,將一隻老鼠發出的聲音與另一隻老鼠的行為聯繫起來存在技術挑戰。
  • 科學家人工合成結構高度複雜手性粒子—新聞—科學網
    近日,《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密西根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蘭州大學和巴西聖卡洛斯聯邦大學等多家單位科研人員的一項合作研究成果,他們基於金-半胱氨酸材料,
  • 科學家研發新螢光顯微鏡—新聞—科學網
    新顯微鏡藝術圖  圖片來源:日本德島大學 在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開發了一種不需要機械掃描就能獲得螢光壽命圖像的新方法。 螢光顯微鏡廣泛用於生物化學和生命科學,因為它允許科學家直接觀察細胞及其內部和周圍的某些化合物。螢光分子能吸收特定波長範圍內的光,然後在較長的波長範圍內重新發射。然而,傳統螢光顯微技術的主要局限性是其結果難以定量評價,而且螢光強度受實驗條件和螢光物質濃度的顯著影響。現在,日本科學家的這項新研究將徹底改變螢光壽命顯微鏡領域。
  • 巴西從葡萄牙獨立,為什麼建立的是「帝國」?
    ▲豐塞卡一、葡萄牙王室逃離本土自西班牙的哥倫布船隊到達美洲大陸之後,歐洲人就開始瓜分美洲大陸的狂潮。其中,葡萄牙佔領了亞馬遜平原、巴西高原以及東南部沿海,西班牙的勢力範圍則包括葡屬領地外的廣大地區。西班牙為了管理龐大的殖民地,將美洲劃分為多個總督轄區。
  • 染色體級別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繪就—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昆明植物所獲悉,由該所和雲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研究中心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達到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巴西橡膠樹優良品種
  • 科學家揭示植物功能性狀與生產力模擬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該系列研究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等經費支持。 相關論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6839-9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美國國家實驗室經費管理及評估制度—新聞—科學網
    ■裴瑞敏 楊國梁 一、經費與項目管理 美國國家實驗室經費和預算管理的特徵主要有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科學網作為以網絡社區為基礎構建起面向全球華人科學家的網絡新媒體,利用網絡平臺優勢,2012年3月8日第一時間網絡同步直播中微子實驗結果新聞發布會>;並於3月14日在網際網路上率先推出在線訪談《聚焦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邀請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項目主要參與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科學網知名博主曹俊、邢志忠兩位老師同廣大網友交流。
  • 聚焦科研之外的生活:他為什麼逃離實驗室—新聞—科學網
    Schreiber知道,如果Shambayati想成為科學家,他一定會成功。「我很清楚地知道,他將成為一顆明星。」他說。但Shambayati最後選擇了金融界,並且精於此道:他目前已經成為古根海姆投資公司(瑞士)的執行長。 Shambayati是無數最後選擇離開自己專業的科學家中的一位。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新聞—科學網
    但是由於TOI 700d處於宜居帶,它的表面或大氣中可能有液態水——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是外星生命存在的先決條件。維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市喬治梅森大學天文學家Peter Plavchan在會議上說,這使它成為一個科學家可以探索行星如何從這些圓盤中誕生的「實驗室」。
  • 科學家發現長非編碼RNA物種差異加工及其功能演變—新聞—科學網
    從細菌到真核單細胞,從真核單細胞到複雜生命,在物種進化的時間長河裡,生命體中每一個可能導致物種演變的功能「單位」都值得科學家探究,比如細胞中廣泛地存在功能未知的
  • 我國天文學家當選國際虛擬天文臺聯盟主席—新聞—科學網
    目前聯盟有21個成員,包括20個VO項目(中國、阿根廷、亞美尼亞、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智利、歐洲、法國、德國、匈牙利、印度、義大利、日本、俄羅斯、南非、西班牙、烏克蘭、英國和美國)以及歐洲空間局這個政府間組織。 中國天文學界2002年提出建設中國虛擬天文臺(China-VO)的計劃,同年加入國際虛擬天文臺聯盟。
  • 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行「與科學家面對面」科普活動—新聞—科學網
    現場還有來自華山醫院的醫生為大家講解傳染病的鑑定與防治,以及來自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上海自然博物館自然史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為大家解讀新時代背景下城市中人和野生動物的角色關係。 今年活動現場首次推出「與科學家面對面」直播間,直播主角就是來自現場各個展位的專家,他們在直播間與主持人就展示內容和相關熱點話題進行更深入探討,回答現場觀眾的提問,不能到現場的觀眾也可以通過收看線上直播與現場專家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