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漁業轉型升級!江蘇將拆除近 4.5 萬畝...

2020-11-26 中國江蘇網

  在 " 魚米之鄉 " 的江蘇,盛產的蝦蟹、魚類是不少吃貨的最愛。近年來,江蘇的水產養殖不僅更加科學環保,吃起來也越來越乾淨、營養啦!6 月 12 日— 15 日,現代快報記者前往常州、蘇州、鹽城、淮安等地,對江蘇的圍網養殖整治、池塘水淨化、稻漁種養等新興的生態養殖模式進行了探訪,並從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處獲悉,2019 年 6 月底前,近 4.5 萬畝太湖圍網養殖將全部被拆除。


△東太湖流域圍網養殖

  更環保:明年 6 月,近 4.5 萬畝太湖圍網養殖將被拆除

  在蘇州市東太湖流域,太湖水比往年乾淨不少,經過多年治理,這裡的水質常年保持在 3 類左右。水面不遠處是一片片圍網,十分顯眼。

  據了解,太湖的圍網養殖開始於上世紀 80 年代,面積曾達 20.43 萬畝的峰值,太湖大閘蟹產業也成為了太湖漁業的支柱產業。為了治理太湖的生態環境,2007 年開始圍網養殖進行綜合整治,圍網養殖面積大大縮減。目前太湖共有圍網養殖面積 44981 畝,2887 個養殖證持證人。近年來,太湖圍網養殖年產量保持在 2700 噸左右,年產值近 4 億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對太湖水汙染防治的重大決策,今年 4 月 13 日,蘇州市人民政府和和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發布了關於《關於太湖圍網拆除的通告》,太湖圍網拆除工作拉開帷幕。今年 5 月 23 日,《關於太湖圍網拆除補償方案的公告》出臺。按照要求,今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養殖設施的移交工作。2019 年 6 月底前全面拆除 4.5 萬畝太湖圍網養殖。據測算,一戶養殖面積為 15 畝的養殖戶至少將得到 47.43 萬元的經濟補償。

  太湖大閘蟹的品牌如何保護 ? 吃貨們還能吃到香噴噴的太湖蟹嗎?現代快報記者獲悉,今年太湖沿岸的池塘標準化改造工作已在積極開展中,通過標準化池塘養殖,太湖大閘蟹品牌將得到保護。" 與圍網養殖的太湖大閘蟹相比,池塘養殖的太湖大閘蟹在口感上差異不大。" 太湖漁業管理部門表示,接下來還將加大河蟹品種的放流力度,確保太湖野生大閘蟹資源的延續和恢復。

  " 近年來,江蘇一直在加快漁業轉型升級。" 據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巡視員費志良介紹,目前,全省十大湖泊網圍養殖面積由 2008 年的 140 萬畝壓縮到目前的 80 萬畝,對保留的圍網全部實行生態化養殖,小區化管理。


金壇池塘循環水生態養殖

  更健康:池塘循環水生態養殖,吃起來更安全

  養殖池塘的水環境維護,一直是水產養殖重要的一環。近年來,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推廣池塘水淨化及循環利用養殖等模式,取得了不少成效。

  常州市金壇區的 " 淨水漁業 " 是一個典型案例。栽種複合型水草,是河蟹的天然餌料,也能防止水體富營養化料;投放螺螄、濾食性魚類,達到了水體生物自淨的效果;完全不用藥物,使用微生態製劑,分解養殖動物的排洩物、殘存飼料 ……

  如何處理養殖廢水?金壇區嘗試利用當地的窪地、荒地,打造人工溼地,用作溼地淨化區。在清塘時,將需要清理的水依次排入包含溼地在內的各個淨化區,被重新淨化的水,便可重新存到養殖池塘中。這種循環水養殖模式,大大減少了養殖對環境的汙染。

  除此之外,進行池塘循環水生態養殖的還有蘇州市相城區的陽澄湖大閘蟹養殖、鹽城市建湖縣的九龍口衝浪魚養殖等 …… 目前,江蘇省池塘工業化生態養殖模式已推廣到 46 個重點縣市區,累計建成設施水槽 20.1 萬平方米。


△盱眙縣黃花塘鎮盧溝村的蝦稻共生

  助致富:稻蝦綜合種養,全縣農民增收超 4 億元

  不用化學肥料、農藥,通過低碳、環保方式生產出生態、環保的龍蝦和水稻,實現生態和效益雙豐收 …… 目前,江蘇省稻蝦綜合種養發展形勢火熱,並積極探討藕 - 蝦、芡實 - 蝦、菱 - 蝦等多種綜合種養模式,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已達到 50 萬畝。

  自從 2015 年盱眙全縣推廣蝦稻共生種養以來,已為全縣 10000 多名農民找到了創業致富之路,農民增加相關收入超過 4 億元。

  蔡海林是一位轉業軍幹,他與合作夥伴自主創業農業發展公司,在革命老區淮安市盱眙縣黃花塘鎮的盧溝村,承包土地開展稻蝦共作、荷蝦共作。今年首度養殖的龍蝦已經起獲,每天毛利潤達 2 萬元到 3 萬元不等。他告訴記者," 養蝦使農民有活幹、有錢賺,也能帶動周邊廣大農戶逐步走上富裕路。"

  " 黃花塘鎮從 2015 年開始做蝦稻共生綜合種養,從當時的 500 多畝,一直擴大到現在的 28000 畝。" 黃花塘鎮人武部長盧玉華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進行蝦稻共生綜合種養後,第一年農藥使用量就減少了 50%,到 2017 年,當地產的稻米已經達到歐標米的標準。現在,生物製劑已經幾乎完全取代了常規的農藥。

相關焦點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拆除沿岸廠房碼頭,植樹造林添新綠 長江...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拆除沿岸廠房碼頭,植樹造林添新綠 長江江寧段系上「綠絲帶」 2019-08-05 09:26:26 來源: 南京日報 萬裡長江進入江蘇省的「第一站」就是南京,而江寧是南京的首站。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鹽鹼地上的奇蹟!江蘇沿海開發重點項目...
    我國著名的農學家,曾擔任副省長、省人大副主任、80高齡的水稻栽培專家凌啟鴻逐田核驗,對條子泥墾區頭年種植出平均畝產超千斤的水稻讚嘆不已:「新墾灘涂第一年種稻,畝產破千斤,部分田塊有望突破700公斤。滄海變良田,條北只用一年,創下沿海灘涂大面積快速高效改良的成功範例,堪稱奇蹟!」
  • 颱風海葵導致江蘇常州14.8萬畝水產養殖面積受災
    颱風海葵導致江蘇常州14.8萬畝水產養殖面積受災2012-08-11 08:2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nbsp&nbsp&nbsp&nbsp到昨天的初步統計顯示,全市水稻受淹11.6萬畝,蔬菜受災8萬畝,水產受災14.8萬畝,畜禽養殖棚舍受損20萬平方米。
  • 「轉」出一片新天地——「世界銻都」錫礦山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綜述
    作為錫礦山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工作牽頭單位,婁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以該市成為國家首批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為契機,始終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精細」的轉型之策,堅持以環境改善、工藝改進、新技術研發和銻產品精深加工為抓手,積極推動一批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升級和新產品的研發創新,助推涉銻產業高新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 海底荒漠10年"脫貧"記:休閒海釣拉動漁業轉型
    在海洋資源日益衰竭的殘酷現實下,向海而生的青島早已吹響漁業轉型的號角,以魯海豐為代表的海洋牧場應運而生,四處開花。  海底布礁,由捕撈變放牧  近年來,北歐、日本等國家的先進海洋牧場技術在山東東南沿海開始了試驗,青島的海洋牧場項目應運而生。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江蘇句容:以民為本「繡」好文明城市畫卷
    在創建進程中,江蘇句容崇明街道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理念,在環境衛生、基礎設施、管理服務等方面精準發力,將創建工作作為回應群眾現實需要和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以管理有序、乾淨整潔、安全和諧的生活環境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門口不斷得以攀升。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常州:穩步發展公用事業,助力人居環境不...
    疫情防控期間,為確保常州近70萬客戶日常起居、生產復工等燃氣使用和服務需求,港華燃氣安裝、維修、應急、熱線、調度、場站、業務辦理等服務崗位一直保持正常工作。天然氣利用三期高壓輸配管道運行後,港華金壇儲氣庫的氣源可通過金壇、丹陽高壓管網,一直輸送至常州市區,為冬季高峰用氣提供有力保障,為常州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的新動力。    為保障冬季供氣,常州港華在2018年投資近1500萬元,一年內完成了3座臨時LNG釋放站建設,使市區每天釋放液化天然氣的能力增至60萬立方米。
  • 從製造到「智造」,石嘴山高新區轉型覓新路
    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五年規劃時期布局的十大煤炭工業基地之一,傳統製造業曾為石嘴山市創下了抹不去的輝煌。但隨著煤炭資源日益枯竭,這裡一度因此遭遇瓶頸,製造亟需向「智造」轉型。2013年底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的石嘴山高新區,對該歷史使命當仁不讓。
  • 湖北:丹江口市開啟陸上漁業養殖新模式 助推漁民上岸轉型
    湖北:丹江口市開啟陸上漁業養殖新模式 助推漁民上岸轉型2021-01-07 13:5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丹江口市人民政府        瀏覽量: 226 次 我要評論 長江禁漁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今年1月1日,長達10年的「禁漁令」開始實施。如何保障退捕漁民高質量轉產就業?如何保證市場上魚類的正常供應?
  • 這5類淡水魚,年消費量200萬多噸!這個水產大省池塘養殖或將迎來新...
    取得如此成效得益於全市推廣的養殖技術:1、山泉流水養殖技術;太平湖可養面積10.8萬畝,是黃山區重點漁業生產基地,2018年投放大規格鰱鱅魚種60萬公斤,89.7萬尾。2018年捕撈產量420萬斤,其中鱅魚產量佔90%。
  • 央視一套用1分30秒講述將樂龍棲山秘境中的小可愛~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
    4月19日晚,央視一套在18時54分播出的《秘境之眼》欄目中,用1分30秒的時間講述了將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棲山中的國家三級保護物種
  • 3.9萬畝!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南海村改跑出加速度
    2020年, 南海村級工業園改造取得豐碩成果, 全年拆除整理土地3.9萬畝, 累計拆除整理土地6.2萬畝, 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建成及在建產業載體489萬平方米,
  • 氧化鐵行業開啟綠色生產新時代
    中國塗料工業協會氧化鐵分會會長周煒指出,我們氧化鐵企業積極依靠行業的自身研發、生產、供應鏈、服務及品牌、文化的優勢,順應了社會公眾的嚮往,提升行業品牌影響力,藉助於中國氧化鐵生產大國,利用這個平臺資源和品牌優勢,以匠心致初心,產學研結合,升級改造生產環境,提升綜合實力,開啟了中國氧化鐵行業全面綠色生產新時代。
  • 草魚最高14.5元/斤!年前最後一波瘋狂?年產量600萬噸草魚大時代...
    據水產前沿了解,今天的出塘價,5斤規格大魚廣東中山地區已漲至7.8元/斤,預計明天將至8元/斤。天津地區上漲2-3毛,目前為6.5元/斤。湖南衡陽漲1毛,4斤規格大草魚為7.5元/斤。河南開封漲2毛,5斤規格達6.7元/斤。華中地區8斤以上的大草魚最高賣到8.5元/斤。珠三角的脆肉鯇從13.5元/斤漲到了14.5元/斤......
  • 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的生動實踐
    如今年8月,總投資超過10億元、佔地428畝的農夫山泉四期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建成後將新增110.5萬噸飲用天然水和飲料生產能力,預計實現年銷售收入11億元、利稅1.8億元。  (二)堅持拆、改、建相結合,全力創建「無違建市」。縱深推進「三改一拆」行動,做到拆除違建不留死角、舊城更新同步跟進。
  • 安康有好水,好水出好魚 ——安康市生態漁業強勢發展觀察
    全市共有水域面積57.3萬餘畝,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水域面積30餘萬畝,其中水庫20餘萬畝、池塘1.5萬畝,另有宜漁稻田8.8萬畝。我市漁業資源豐富,天然魚類有6目13科92種,兩棲動物18種,魚類資源佔全省60%以上。安康又是全國最大的天然富硒區,安康魚類檢測體內含硒,「安康富硒魚」名副其實。
  • 安康有好水,好水出好魚——陝西安康市生態漁業強勢發展觀察
    市漁業生產工作站副站長李志安告訴記者,安康境內江河縱橫,池塘、水庫星羅棋布,流域面積5平方公裡以上河流941條,水資源十分豐富,水質優良,發展漁業有顯著優勢。全市共有水域面積57.3萬餘畝,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水域面積30餘萬畝,其中水庫20餘萬畝、池塘1.5萬畝,另有宜漁稻田8.8萬畝。我市漁業資源豐富,天然魚類有6目13科92種,兩棲動物18種,魚類資源佔全省60%以上。
  • 衢州:打造「萬畝千億」產業平臺 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引擎」
    衢州:打造「萬畝千億」產業平臺 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引擎」 浙江省「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是指面向重量級未來產業、萬畝空間左右、千億產出以上的產業平臺,是浙江省推動產業向高端邁進、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
  • 【牢記囑託 奮力譜寫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陝汽集團:發揮國...
    【牢記囑託 奮力譜寫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陝汽集團:發揮國有企業主力軍生力軍作用 努力成為中國裝備製造業崛起的排頭兵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新氣魄、新目標、新奮鬥 2021年宿遷338...
    宿遷網訊(記者 楊芹/文 楊群/圖)新氣魄、新目標、新奮鬥!1月15日下午,宿遷市召開「政在公開」線上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2021年宿遷市編排的重大產業項目,總數338個,比2020年增加項目65個,計劃總投資4358.7億元,比2020年增長22.8%,年度計劃投資1812.37億元,比2020年增長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