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丹江口市開啟陸上漁業養殖新模式 助推漁民上岸轉型

2021-01-08 水產養殖網
湖北:丹江口市開啟陸上漁業養殖新模式 助推漁民上岸轉型2021-01-07 13:5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丹江口市人民政府        瀏覽量: 226 次 我要評論 長江禁漁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今年1月1日,長達10年的「禁漁令」開始實施。如何保障退捕漁民高質量轉產就業?如何保證市場上魚類的正常供應?如何保住丹江口優質水產品的「金字招牌」?近一年多來,我市庫區鎮和有關部門迅速行動、多措並舉,漁民轉產和優質水產品供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專家指導幫扶實

市水產中心結合全市水源、地形、地理位置等特點,選擇以稻田養殖甲魚為主生態龜鱉養殖模式,在江南、江北片區分別成立2支漁業養殖技術幫扶小分隊,編印《丹江口市水產養殖技術指導手冊》600餘本,已累計為全市200戶生態甲魚養殖戶提供了精準技術指導服務。通過開展新型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助力脫貧攻堅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現場為養殖戶發放簡潔易懂的技術指導圖冊,使養殖戶足不出戶就掌握了生態甲魚養殖新技術。



據統計,該中心累計已開發37個適宜發展精養魚池的村鎮建設生態甲魚連作基地,覆蓋轄區10餘個村,目前養殖規模超3000畝。通過市、鎮、村三級聯動指導,目前,龍山鎮、習家店鎮等地市場主體積極擴大土地流轉規模,發展池塘甲魚、中華草龜養殖。據了解,通過三年養殖周期上市銷售的甲魚、中華草龜每畝至少可獲利2萬多元,類似養殖基地已在全市多地落地生根。

漁業轉型施工忙

蒿坪鎮抓住10年禁漁期的水產養殖發展機遇,引進了丹海偉業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陸地上發展智能環保漁業養殖產業。該項目共分為2期,總用地180畝,第一期80畝,主要利用灘涂建設「養殖池-分離池-淨化池-處理池」生態養殖循環系統,讓流動的水不間斷地在「跑道」內流過,帶來氧氣、食物,帶走糞便、殘渣;第二期100畝,以兩岸坡地為主,利用養魚糞便肥料進行有機果樹種植,打造全域化生態觀光遊。



在蒿坪鎮寺溝村的一處建築施工現場,筆者看到工人們正在忙著測量水平、平整池底、搬運鋼架。攪拌機和挖掘機相互配合,正搭建一座直徑22米的圓錐形水池地基。據了解,該項目一期工程即將於今年3月份建成投產,主要以養殖丹江口翹嘴鮊為主的漁產品,全部建成投產後,預計年產量可達2700餘萬元,年繳納利稅20萬元以上,可輻射周邊群眾50餘人解決就業。

專業精養產銷旺

貨櫃養魚是一種連片、立體的集約養殖方式,是具有循環水、高密度受控養殖等特點的高效水產養殖系統。均縣鎮寨河村原網箱養殖戶徐柳抓住貨櫃高密度養殖、集中投餵勞動強度小、節省飼料成本、單位產出高的特點,購置了10個貨櫃養殖設備,常年以養殖翹嘴鮊、草魚、鯿魚、花白鰱為主,因其養殖經驗豐富,利用貨櫃流水養殖養出來的魚肉質鮮美,可媲美野生魚,他養殖的魚常年銷往北京、武漢、上海,年產值近200萬元。



下一步,該鎮將積極支持養殖戶加大資金投入,引進更多的陸推式貨櫃流水養殖設備,吸引周邊鄉鎮的村民前來觀摩學習,通過傳授基地先進的流水養魚技術,輻射帶動周邊村民開發生態精養魚池,幫助漁民上岸轉型不減收。(出處:丹江口市人民政府&nbsp作者:彭強)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海南漁民伏季休漁期:產業謀轉型 造船闖深海
    中新社海口7月16日電 題:海南漁民伏季休漁期:產業謀轉型 造船闖深海  中新社記者 王子謙 尹海明  時值南海伏季休漁期,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依然熱鬧,工藝品一條街上的小寶工藝店一早開門,遊客便進來「尋寶」。
  • 壯麗「十三五」|升金湖:漁民上岸樂享幸福生活
    壯麗「十三五」|升金湖:漁民上岸樂享幸福生活 2020-10-16 1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底荒漠10年"脫貧"記:休閒海釣拉動漁業轉型
    碧藍海水卷著浪花拍打著岸邊,白色垂釣船隨著海浪起伏,養殖網箱和遊釣平臺漂浮在遠處的海面上……在位於黃島區石雀灣海域的青島魯海豐海洋牧場,除了遼闊海景和海釣釣場,監控視頻顯示的水下世界裡,浮遊生物搖曳生姿,魚類恣意遊動,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在海洋資源日益衰竭的殘酷現實下,向海而生的青島早已吹響漁業轉型的號角,以魯海豐為代表的海洋牧場應運而生,四處開花。
  • 長江禁漁十年,洞庭湖「連家船」漁民上岸覓新生
    這些船大多有二三十米長,兩層船艙,是漁民們在湖上的「家」。禁漁政策出臺後,這些船被要求集中停靠,等待拖上岸銷毀。 1月1日一早,在岸上睡了一夜後,胡存庫又冒著小雨回到了船上,「我們全家都是捕魚的,現在都待著沒事做。」 胡存庫一家是洞庭湖區最早的一批持證漁民。40多年前,胡存庫的父親從江蘇來到湖北,先在東洞庭湖以北的黃蓋湖捕魚。
  • 共護一江魚 光明日報關注瀘州實行長江禁捕新模式
    新華社發  2.轉產「上岸」,破解「越捕越窮」困局  【案例】  前不久,四川南充市46歲的漁民陳志德將退捕轉產補貼投到與朋友合夥開的南充志德打撈有限公司,先後中標嘉陵江順慶段和高坪段的江面漂浮物打撈工作,從一名捕魚人變為清漂人。在湖南瀏陽,漁民們合夥成立了湘衛河道清理有限公司,承接了瀏陽河普跡段的河道保潔和垃圾清運業務,吸納了多名上岸漁民加入其中。
  • 六大舉措助推福州海洋與漁業高質量發展
    連江縣苔菉鎮漁民吳大猛準備出海捕撈。自從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允許採用「偏灘」方式進行船底外部檢查以來,漁船期間檢驗的時間縮短一半,費用降到原來的四分之一。  根據漁船檢驗相關規定,漁船期間檢驗須「上排」進行船底外部檢查,以確保航行安全。按照常規做法,漁船要進入船廠,通過用軌道和傳送帶「上排」的方式開展船底外部檢查。
  • 他曾在長江捕到一條200多斤的白鱘,如今與數十萬漁民一起上岸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王迪、肖林)12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他曾在長江捕到一條200斤的白鱘,如今與數十萬漁民一起上岸》的報導。65歲的老漁民嚴正華十分想念長江魚的滋味。長江魚光滑、鮮嫩、肉質緊實,沒有河塘魚的「泥臭味」。
  • 漁民的生計怎麼辦!漁民怎麼看?出路在哪裡...
    還有漁民的就業問題能解決嗎?沿著長江各省市共有漁民63334戶,280453人,從事漁業人口145339人,漁船總數62022艘,其中機動漁船52773艘,有許可證漁船37914艘。據不完全統計各沿海靠海洋捕撈的漁民約有2000多萬漁民,捕撈漁民年收入,除去各項成本,大部分漁民的收入僅夠養家餬口。
  • 漁民從甌江捕獲中華鱘?專家:這是一條人工養殖鱘魚
    漁民捕撈上來的鱘魚  昨天中午,龍灣漁民老林在甌江裡捕魚時,撈起一條長相奇特的怪魚,經上網查詢,發現它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很像,隨即報警。經專家鑑定,這是一條人工養殖的鱘魚,可能來自四川宜賓的中華鱘養殖基地。  甌江裡捕撈上中華鱘?  老林說,他在甌江打了30多年的魚,這還是第一次撈到這麼奇怪的魚。他說,當天中午起網時,感覺漁網很沉,將漁網拉出水面後,發現網裡有一條嘴巴尖尖、跟鯊魚有點像的怪魚。
  • 禁捕退捕,漁民上岸開始新生活
    他告訴記者,常寧地處湘江上遊,水域遼闊,漁業資源豐富,捕魚也就成了眾多江邊百姓賴以生存的路子。去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有關工作要求,常寧市全面實施禁捕退捕。「開始我們都不理解,世代捕魚、靠江吃江,怎麼現在說禁就禁,那我們怎麼生存?」劉春生說,退捕上岸之後如何謀生,是他們當時最關心的事。
  • 江西都昌:老漁民「上岸」,護鳥又護魚
    都昌縣擁有鄱陽湖1/3水域,1/3溼地,1/4湖岸線,漁業資源豐富,候鳥數量眾多,生態環境優良。在鄱陽湖都昌湖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原本是農民或漁民,卻十年如一日守護著鄱陽湖候鳥,參與保護漁業資源。寒冬時節,記者走進湖區,尋訪他們的故事。
  • 從過度捕撈到可持續發展,「三文魚強國」挪威的漁業轉型之路
    這些變化既讓漁民收入得到更有力的保障,也減輕了捕撈強度,降低了漁業監管的負擔。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配額制一直在確保每種魚類的捕撈都受到全面而詳細的限額法規約束。這項被視為徹底改變了挪威漁業的舉措,一方面讓漁民變成了生活優渥的中產人士,另一方面也在某種程度上觸發了漁民的反對情緒。
  • 江蘇漁民退捕轉產見聞:告別「水上漂」,打魚變護魚
    長江禁捕退捕以來,江蘇在嚴格落實禁捕要求的同時,多渠道推進漁民安置保障工作,積極幫扶職業漁民「轉業」,推動「生計漁業」向「生態漁業」轉變、「打魚」向「打工」轉變。  上岸:告別「水上漂」 漁民住新居  記者近期來到宿遷市泗洪縣龍集鎮尚嘴漁港看到,船隻拆解工作正有序進行。
  •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王守信談加快「海上糧倉」建設 實現漁業...
    一是組織編制了水產養殖業和現代漁業種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實施方案。以「育繁推」一體化為目標,遴選20處遺傳育種中心和原良種基地,並授予「海上糧倉遺傳育種中心」稱號。二是加大原良種場認定工作力度。國家級原良種場達到13家,佔全國的16%,位居首位。省級原良種場57家,規模育苗場總育苗能力達到5000億單位,同比增長8%。三是挖掘培育了「貝、藻、參、螺」立體生態循環養殖方式。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古老而珍稀的物種。因為性情溫和,嘴部弧線天然上揚呈微笑狀,而被稱為長江的「微笑精靈」;它不僅是長江中現存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也是全球唯一的淡水江豚。有關它的記載,經常會伴隨著長江中已經滅絕的白鰭豚和白鱘,許多在江邊土生土長的人們,都親歷過它們的存在和消亡。
  • 綜述:湖北洪湖成為中國溼地生態修復典範
    綜述:湖北洪湖成為中國溼地生態修復典範 2015-11-07 16:34:2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關鍵詞三、現代漁業協議
    雙方將遵循「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的原則,加強六個方面合作,全面提升漁業經濟綜合素質、效益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力爭在梅州建成全省山區現代漁業發展示範區。李嘉書記指出,長期以來,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漁業工作。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無公害漁業、特色漁業及休閒漁業,實現了漁業增效、漁民增收。
  • 平潭漁民捕獲6米長小鬚鯨 打撈上岸時已死亡(圖)
    平潭漁民捕獲6米長小鬚鯨 打撈上岸時已死亡(圖) 2015-01-16 11:01:13  13日凌晨5時許,平潭白青鄉青峰村有漁民出海捕魚時打撈到一頭6米長小鬚鯨,但打撈上岸時小鬚鯨已經死亡。隨後,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小鬚鯨被運往廈門市水陸生物製品研究所進行解剖並製成標本。  平潭白青鄉青峰村船老大劉用月告訴福州晚報記者,13日凌晨5時許,他和幾名船員駕著船到青峰附近海域,當他一如既往準備起網捕魚時,卻發現漁網越拉越重。「難道捕到了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