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農耕倡生態,心繫民生為天下
——訪湖南耕心自然農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童軍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食品安全一直是民 生之本,是與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頭等大事。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環境汙染的加劇, 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峻,國家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也加大執法力度來保障食品的安全。湖南耕心自然農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童軍經過十多年的摸索、實踐,自成一套「土著農耕」的種植體系。他一直以來多 方收集遺留下來的老種子,願用中國老種子播種一個善農善耕的田園,傳承中國農耕, 保障食品安全,努力讓更多的人能吃上安全放心的大米。
半路出家:投身農耕事業
童軍青年離家打拼,曾擁有一個電子廠, 但由於受到 2008 年金融危機的衝擊,電子廠陷入窘境,所以他決定回到家鄉。因為從小到大一直看著父輩在田中勞作,為尋找兒時味道,童軍半路出家,毅然投身於農耕事業之中。後來童軍在網上看到了《一根稻草的革命》一書,書中提到的自然農耕方法,使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於是他開始摸索有機農業、生態農業。 起初,童軍種出來的水稻產量很低,為此還受到家人的反對以及村民的嘲笑。但他沒有放棄,而是一直堅持,不斷摸索, 最終總結出一套種植體系並取得成功。在摸索的過程中,童軍也遇到過很多困難,但因為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所以他努力堅持。創業初期,資金問題成了一大難題, 但因為所做的事情非常有意義、有價值,所以全國各地的朋友都願意提供資金上的支持。客戶先預付資金,之後他再去種植,等到秋收時節 , 再把穀子發給他們,從而形成了會員制、股東制。這樣不僅可以解決資金問題 , 同時也不用擔心銷路問題。漸漸地,公司以這種模式不斷發展 , 並逐步解決了資金的問題。
善農善耕:保護原生種子
近幾十年來,隨著糧食體系逐漸工業化, 以及轉基因種子的出現,自留農種越來越少。童軍認為保護老種子,保護環境,種植安全放心的食品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雖然利薄,但是很有意義,而且當下的社會也需要有人去做這件事情。種子必須有保障,種子沒有保障,就沒有食品保障。2011 年種植蔬菜時,由於缺乏經驗,童軍種植的辣椒苗無一存活。當時為了提前上市,他用小拱棚運了一棚辣椒苗, 因為忘記揭開棚子,所以辣椒苗全被燒死了。之後他到市裡的商店去買種子,卻被告知已過季節,沒有辣椒苗可賣。商店的種子已被退回種子公司,在倉庫存放起來,待第二年再賣。當時他就有一種想法:如果遇到自然災害,大面積的糧食會受到災害,之後再去買種子的話,種子公司也沒有種子。因為人們沒有留種子的習慣,而且近年來轉基因各方面出現問題,種子都是不能留存的,買的種植的雜交種子留下來第二年也不能再種, 所以他意識到種子很重要,開始收集和保護老種子。
收集和保護老種子這件事情不管多難, 多辛苦,總需要有人去堅持、去堅守。假若人人退縮,老種子就不能得到保護。如果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之後,老種子都不存在了,整個國家都吃同樣的食物,也是一種悲哀。就整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來講, 也是一個災難。據國家統計,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水稻的老種子有兩萬多種,到 2000 年時卻只剩一千多個品種,一些科研機構收集得較多,大多會珍藏起來。而童軍花費了十年的時間,也只收集到兩百多個品種。其中, 秧苗的顏色各異,高矮不一,結出來的穀子顏色形狀不一樣,夾生出來米的顏色形狀也完全不同。自然界的食物是多樣性的,各種各樣的大米可以食用,由於逐漸商業化,所以只剩幾種可以食用。
在挪威,有一個名為末日種子庫的地下種子庫,裡面存放了全世界一百多萬的品種,各種各樣的植物種子,存一百年才拿出來一次,或者到世界末日再拿出來。問題就在於氣候環境變化很快,十年前和現在的氣候都不一樣,更何況是幾十年、一百年,再拿出來不一定能適應氣候環境。種子是有記憶的,它自身會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也會適應環境。如果種子不是珍藏起來,而是年復一年地把它種植起來,才能實現種子的實際價值。老種子在慢慢地消失,所以一直以來,童軍多方收集遺留的老種子,希望儘可能多地保護原生種子,希望能夠讓它們接受自然環境的考驗,不斷進化,為物種的延續保留一份記憶,促進自然物種的多樣性。
心繫民生:倡導生態農業
通過十多年的摸索 , 童軍總結出來一套生態的種植方式——土著農耕。他用自己做的有機肥代替化肥,再通過兩次翻耕,通過密植,再加上控草肥,來達到控草的效果。因為有機肥發酵之後具備控草的功能,所以完全不需要任何除草劑。目前,這種方式在全國已經推廣到幾個基地, 效果比較顯著。童軍也把整套的種植技術寫成了一本書——《土著農耕》。他所種植出來的水稻適應能力比較強,能適應各種逆境,不需要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所以種出來的大米不僅口感好, 而且營養價值高。
種子會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童軍所種植的種子不使用化肥、農藥,而是從根本上保證物種自身的活性與多樣性, 以促進生物多樣性。他提到中醫始於藥,中醫的處方沒有改變,但由於生長環境的變化, 藥材的藥性有所變化,所以療效較差。以前的人參和很多中藥都是野生的,大多是在山上採摘的,野生藥材的藥效正常,所以能夠發揮應有的治療效果。而現在,人們都是像種水稻、種花一樣去種植藥材,為了高產, 會使用農藥、化肥,所以藥材的藥效一般。像食品安全方面,大米、蔬菜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做食品檢測時,會檢測是否有農藥殘留,而藥材如果有農藥殘留,不但治不了病, 還會起反作用。現在的人吃的食物多了會生病,而以前的人吃的食物少,還能達到藥食同源的效果,那是因為品種、種植方式不一樣, 所以對人體所產生的醫療效果也就不一樣。
童軍一直以來心繫民生,為了保證食品安全,他倡導生態農業,所以公司的產品是以有機大米為主 , 如紅米、黑米、黃米、紫米等各種顏色的大米。按照營養師的配方 , 根據身體的需要,會把這些大米再組合起來配成五色米。大米經人工精心篩選過後,所剩餘的糙米,會用來釀酒或是製作米粉、粉絲、麥芽糖等一些深加工的產品。如釀酒之後,也會剩下一些酒糟、米糠,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把它們做成飼料,來餵養豬和雞等牲畜,而這些動物所產生的排洩物又可以做成有機肥,然後循環利用。結合環境,後期的資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可以讓谷東和朋友買到放心的豬肉和雞蛋,以保障食品安全。在善農善耕的同時,童軍經常會組織公益培訓,每年都會從國外請一些農業的專家到農場做培訓。童軍坦言他自己也會去講課, 做培訓,還會被全國各地的機構請去做一些技術指導。而對於做培訓以及技術指導,他所希望的是把好的技術傳播出去,讓更多人知道不用農藥、化肥、除草劑,也可以種植糧食,而且種出來的食物更安全、更放心。其次,每年童軍會把收集的品種做一些分享, 組織幾場互贈老種子的公益活動,給那些致力於自然農耕的農民予以技術指導和資源共享。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公司的年銷售額已達到兩千多萬,整體都在向前發展。童軍認為他能堅持到現在,離不開全國各地朋友的支持,他們都覺得這件事情利國利民,對社會、環境等各方面都非常有意義,其次還能吃到放心的、安全的食物。因為現在社會比較浮躁,所以很多人沉不下心來,做事情都是匆匆忙忙的。
童軍認為沉下心來才能把事情做好,真正地做一件事情,要有責任感以及匠心的精神。做一件事情容易,做好卻是不易。一個人如果沒有一份執著與責任, 就不可能有所成就,只有每個人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世界才會越來越好。從 2017 年開始,國家對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環境保護方面越來越重視,但政策的貫徹落實需要一個過程,相信一定會落實到位。未來,童軍決定要一直堅持做下去,把老種子做得更好。並且從收集的老品種中選育出來一些口感好的,產量相對比較高的品種進行推廣,降低生產的成本,讓更多人能夠吃得起、吃得上安全放心的大米。
在不懈努力下,童軍定會收集更多的老種子,保護老種子,推進生態農業的發展。相信心繫民生的他仍會不忘初心,傳承中國農耕,帶領公司為食品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早日實現「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吃上安全放心大米」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