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故事(八)終局之戰,量子力學的出現讓我們的故事塵埃落定

2020-12-05 三個爸爸實驗室

光的故事(八

前情提要

經過法拉第,麥克斯韋,赫茲等人的不斷努力,人們發現光是電磁波的一種,光的波動說變得牢不可破,但是一個陰影在角落裡發芽。

赫茲在做電磁波實驗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為了能更清楚的看到電火花,他把這個實驗放在完全黑暗的盒子裡,此時卻發現電火花的能夠傳遞的距離縮小了,必須讓兩個小球之間的距離變的更短才能接收到電火花。如果有光照的話,反而接收器更容易接收到電火花。

赫茲對這個現象百思不得其解,寫下了一篇論文《論紫外光在放電中產生的效應》,赫茲發現如果有紫外線照射實驗設備,會讓實驗效果更好。

在當時,這個論文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因為電磁波是個更激動人心的發現,因為電磁波的發現,出現了一系列重大發明,裡面蘊含著巨大商機。

就連赫茲自己都不知道,他已經觸摸到了量子物理的潘多拉魔盒。

當然,還是有一些潛心研究的物理學家,對這個現象產生了興趣,做了一系列實驗。

人們發現只要紫外線照射金屬表面,金屬表面就會帶正電,好像負電飛走了一樣,當時還沒有發現電子,只能說是負電失去了。不同的金屬效果也不一樣,鉀鈉鎂鋁這類活潑金屬更容易失去負電。

1897年,湯姆遜在研究了陰極射線後發現了電子,人類開始使用電子的概念,來描述之前的負電。

上面的實驗也有了進一步發展,人們終於搞清楚,當紫外線照射金屬表面時,會讓金屬裡的電子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逃出金屬表面,因為光和電這種奇妙聯繫,人們給這個實驗取了一個名字「光電效應」。

隨著實驗越做越多,人們的困擾也越來越多。光能否從金屬表面把電子打擊出來,只跟光的頻率有關係。如果頻率不夠高,照一年也照不出電子。而且這跟光的強弱無關,最弱的紫外線也能打擊出電子,再強的紅外線也做不到這一點。

沒人知道,這是什麼原因。

我們暫時拋開這個問題,去迎接20世紀的到來,一個嶄新的時代開啟了。

19世紀剛過,一個不算年輕的科學家走上歷史舞臺,他的名字叫普朗克。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物體熱輻射的時候發現,只有假定電磁波的吸收和發射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計算的結果才能與實驗結果相符。

1900年12月14日,人們正在準備歡度聖誕節。這一天,普朗克拋出了他那篇名垂青史的《黑體光譜中的能量分布》一文,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後來被改名為量子,這一天後來被認為是量子物理的誕生日

普朗克

這個量子是能量的最小單位,能量的傳遞不是連續的,在細分到一定程度之後,不能再分割。所有的能量都是以這個量子為基本單位的整數倍,我們可以傳遞1個量子,一千個量子,但是不能傳遞半個量子也不可以傳遞999個半量子。

量子概念的提出,是開天闢地的,因為這顛覆了人類的認知。物理學發展到這會,人們有一個從來沒有懷疑過的概念,那就是我們的世界是連續的。這是自牛頓創世以來幾百年,物理學中被認為堅不可摧想都不用去想的一個概念。

但是普朗克提出的概念,說的是我們這個世界不是連續的,是一份一份的。

如同一顆驚天炸雷響徹世間,量子物理的潘多拉魔盒被打開了。

當然,推翻經典物理的基石沒有這麼容易。就是普朗克自己都不願意對這個問題做深思,只是把這個作為數學上為了方便計算引入的一個概念。他被這個離經叛道的概念深深困擾,以至於他自己都在不斷強調,這只是一個概念,不要想太多。

在普朗克發表他這篇論文的同一年,一個青年人大學畢業了,他正在為生計發愁,因為他找不到工作。待業了將近一年後,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他找到了一份專利局的技術員的工作。在專利局期間他用大把大把的時間思考最前沿的物理問題。幾年後,這個專利局的技術員震驚了世界,他的名字直到一百年後的現在,變的家喻戶曉,這個名字叫愛因斯坦

年輕時候的愛因斯坦

1905年,這一年在物理學史上有個專門名稱——「愛因斯坦奇蹟年」。整個物理學史上也許只有牛頓在鄉下躲避瘟疫的那一年可以媲美。

這一年愛因斯坦發表了五篇論文,還有一篇是下一年年初發表,如果不嚴格定義,那就是六篇論文。每一篇都是驚世之作,都能夠去角逐諾貝爾獎。

其中一篇叫做《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試探性觀點》,這篇論文中,愛因斯坦從普朗克的量子假設出發,解釋了光是一群離散的量子,而不是連續性的波,每一個量子擁有的能量等於頻率和普朗克常量的乘積。

只有當單個光量子達到一定的能量級別才能夠讓金屬表面的電子逃逸,造成光電效應。如果單個光量子達不到這個能量級別,照射再多也沒有用,完美的解釋光電效應的問題。

當然,理論的提出並不會讓人就立即接受。

就像麥克斯韋預言了電磁波,直到赫茲找到電磁波才能讓世人接受。

過了十年多,美國科學家密立根發表了一個實驗結果,證明了愛因斯坦對光電效應的解釋,並重新測量了普朗克常數。這之後,到了1921年,愛因斯坦因為光電效應獲得了諾貝爾獎

光是一種電磁波這個結論變得不可動搖的時候,光量子的提出,又讓大戰一觸即發,光如果是一種波,那麼光量子算什麼?

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這個問題已經變的糾纏不清了,波動派有強大的理論和實驗支持,微粒派也有強大的理論和實驗支持。雙方決定握手言和,得出了最終的結論,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波又是粒子。

不止是光具有這個特性,之後掀起滔天巨浪的量子物理裡,所有微觀的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至此,光學之爭,也算基本結束了。

而人類踏入了新的理論領域,量子物理席捲了整個物理學,這裡是一個跟我們常識完全不同的領域。

我們在經典物理中學到的很多東西,在量子物理領域都是不成立的,未來合適的機會,我們會一起了解這塊神秘的領域。

這幾百年的光之戰爭,幾乎物理學的每一個大神都牽扯了進來,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執著,去孜孜不倦的探索這個世界的本源,推動了整個社會不斷的進步。

到如今依舊有很多未解之謎,但是人類不會停止探索。

也許未來有一天,聽我們說這段歷史的你也會變成那顆閃閃發光的巨星。

下一期葡萄爸爸要將帶來神奇的

磁懸浮陀螺儀

想知道怎麼做的麼?關注我們哦!

相關焦點

  •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利用時間旅行和量子力學試圖恢復宇宙
    那么正在熱映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如何能使他們回歸?有經久不衰的電影情節設計:時間旅行。再加上大量令人驚訝的科學術語包括:量子力學,德意志主張,特徵值和倒置的莫比烏斯帶。別以為你在電影中所聽到的一切不過是出自於某個瘋狂編輯之手。
  • ...4:終局之戰》正式下映:國內票房 42.4 億元不敵《流浪地球...
    IT之家5月24日消息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已於5月23日結束後正式在中國內地下映。《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於4月24日在內地上映,總映期一個月,並未延期。《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內地總票房定在42.4億元左右,為中國影史外片票房第一,國內票房僅次於《戰狼2》的56.8億和《流浪地球》的46.55億,成為影史進口片票房總冠軍。《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仍將在北美和海外等地公映,並將挑戰《阿凡達》27.88億美元全球總票房最高紀錄,儘管走勢已經放緩,但業內依舊看好本片將獲得全球影史票房總冠軍。
  •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理論,奇異博士讓蟻人被困在量子領域
    有一個特別的粉絲理論,在外媒上已經吸引了比較多的注意力,而且它可能真的會為我們帶來一些影響。這個理論是外媒網友Smegsaiah在Reddit上分享給我們的。這個理論的主要意思是奇異博士把時間寶石交給滅霸的時間。
  • 快速入門量子力學,看這個就夠了
    一場天才的遊戲量子力學是20世紀與相對論並列的重要理論成果,一出現就引起了物理學界方法論,乃至思想上的深遠變革。量子的概念來源於對「光」的重新認識,直接問光的本質是什麼,可能不好說。但從能量、動量的角度來看,光也存在基本單元。
  •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的星雲私藏了很多皮姆粒子?
    嗨嘍大家好,歡迎圍觀本期的吐槽小邏輯,這次吐槽的依然是《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隨著《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的下映,《復仇者聯盟》的熱度也隨之下降了許多,但依然擋不住粉絲們茶餘飯後的熱議。
  • 《青春豬頭少年》故事與量子力學有著怎樣聯繫?學術知識至關重要
    可還有大部分粉絲認為這部作品中所闡述的青春期症候群與量子力學壓根就沒有什麼關係,純粹屬於提升作品逼格混交在一起的胡說八道。那麼這部作品本著作者的初衷是以怎樣的心態與思考範圍來完成的呢?其實動漫作品中作者想體現給大家呈現的內容本質上就有著作者自身的想法,也就說作品中出現的內容並不是空穴來風。
  • 漫威《復聯4:終局之戰》:回顧、三刷及重溫後的點點滴滴
    先從媒體評分說起:《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雖然分數很高,但是要考慮剛上映觀看的人幾乎都是漫威死忠粉,分數肯定會虛高,所以IMDB才有9.2的超高分,並且不排除眾多漫威粉還沒看就直接滿分打出來。但是爛番茄96%的新鮮度絕對證明了這部電影不會差。不過這部電影怎麼可能差呢?
  • 《月蝕:光與暗》終局之作,開啟新的啟航
    》正式上線後,無數我的世界玩家都為之動容,這款終局之作簡直就是華麗的謝幕,讓忠實的玩家們更加慶幸與《我的世界》的相遇。此次《月蝕:光與暗》在獨立且完整的魔幻冒險故事線下,帶來了RPG式的魅力,同時延續前作的劇情主線與冒險玩法,為「月蝕」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量子速讀見過,量子只狼你見過嗎
    從今年上半年,復聯推出了第一階段的最後一部電影《終局之戰》,在觀眾們沉浸在鋼鐵俠離去的悲傷中時,一個梗也悄然出現。「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篇幅不夠,平行宇宙」。作為劇情中無法解釋的事,一個量子力學也就成功圓了過去,欺負觀眾們不懂科學。
  • 我敢說,《復聯4:終局之戰》絕不是一切的終結
    首先,我們知道這部電影現在叫做《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它確確實實是一部「先導」預告片,只公布了片名與最新的上映日期(2019年四月二十六日,與《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之前的上映日期相近)。
  • 量子力學讓我們認識到發現世界的另一面
    【量子力學的神秘】21世紀之前在伽利略、牛頓等大神努力下,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基本建立了,後來的科學家都只是在添磚加瓦,在那個時代大家都已經覺得物理界不可能再有突破了,就有人調侃的說「魔鬼讓這個世界黑暗,上帝就說讓牛頓去吧,這個世界就變光明了!」
  • 科普:讓普通人了解量子力學和相對論
    量子力學都有什麼用?量子力學到底有什麼用,比如我們身邊的電腦和手機中的晶片,晶片主要由集成電路組成,而集成電路裡面用到的是二極體、三極體就是量子力學的效果,二極體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發明的,然後40年代發明了三極體。從巨大的電子管收音機到可放兜裡的半導體收音機,從電視機到手機,再到量子計算等等,這些科學的發明與進步,都是建立在量子力學的基礎上。
  • 看起來沒什麼用的量子力學,我們為什麼非學不可?-虎嗅網
    接下來我想和大家聊一個比較高大上的話題:什麼是量子力學?具體地,我會聊一聊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 ,啥是力學 ,量子力學是什麼樣的學問,通過對量子力學創立過程的回顧介紹量子力學具體的內容,通過幾個例子談談量子力學的威力,最後作為結束語我會談談如何學習量子力學。
  • 什麼是量子力學?愛因斯坦起到什麼作用,量子力學就在我們身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聽見量子力學?恩?量子力學,那不是一個搞不懂的領域麼?一直存在爭議,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聽到關於量子力學的事,估計就是這一句梗了吧: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從這一句話裡不難看出量子力學對於現在的我們是一個很高深,很難懂的學科。那麼量子力學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給孩子講量子力學
    他將抽象難懂的量子力學巧妙化為日常可感的事物,更講述了許多可愛的物理學家的故事,一下子拉近了物理與我們的距離,讓我們饒有興味地跟隨他展開這場科學之旅。書中也配有妙趣叢生的插畫,小讀者們能更直觀地看懂物理過程,也更真切地認識世界。
  • 什麼是量子力學?
    三大革命性原則量子力學(QM)發展了幾十年,開始作為一套有爭議的數學解釋的實驗,而經典力學的數學無法解釋。它開始於20世紀之交,大約在同一時間,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了他的相對論,這是物理學中一個單獨的數學革命,描述了物質高速運動。
  • 《復聯4》再曝概念圖,復聯英雄穿方舟反應堆量子戰衣,超霸氣!
    提到漫威MCU,想必大家都會想到漫威的經典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吧。在《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復聯英雄首次實現全員身穿量子戰衣共同對付大反派滅霸,這是漫威埋伏了十年的精彩場景,場面震撼又激動人心,更讓人流連忘返。
  • 我們可以穿越時空嗎?神秘的量子力學告訴你
    而當我們重複做這個實驗,並將光源不停減弱,最終在屏幕上可以發現,在每個確定的時刻,會看到一個點、一個點的出現。實驗重複多次後,還可以發現,這些點的分布概率與之前實驗情況是完全一致的。單次實驗中出現的一個點,就是所謂的「單光子」。其實,光是由很多小顆粒組成的,反覆減弱光源後看到的小顆粒就是光能量的最小單元——光量子。
  • 我們可以穿越時空嗎?神秘的量子力學告訴你
    而現有的量子力學理論並沒有問題,它恰好可以計算這個複雜的量子世界,並且符合實際。在他看來,不確定性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現場,潘建偉用兩個實驗來解釋這種爭論的產生。當打開手電筒照過一條縫時,光線會呈現中間亮,兩邊漸漸變暗的形態。而當我們重複做這個實驗,並將光源不停減弱,最終在屏幕上可以發現,在每個確定的時刻,會看到一個點、一個點的出現。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1905年,愛因斯坦在普朗克研究的基礎上,認為光的傳播也是「一份一份」的,並且愛因斯坦給出了極其充分的數學證明,證明存在所謂的「光量子」。在此之前光作為一種波,已經被人們廣為接受。在新的理論面前,光的波動說與微粒說之爭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結論落下了帷幕。而後人們發現,不單單能量和光存在這種量子性,包括電子等其他微觀粒子,也存在這種「量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