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樂山多個小區推「刷臉」進出 政協委員建議規範人臉識別技術應用

2021-01-15 紅星新聞

在人工智慧時代,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不少便捷。近年來,四川樂山很多小區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業主進出不再單純依賴門禁卡,「刷臉卡」就可以輕鬆出入。不過,也有不少業主對人臉識別一直有所牴觸,擔心人臉信息被洩露或被盜用。當人臉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個人信息安全該如何得到保障?剛結束的樂山兩會上,多名政協委員呼籲:建議本地儘快制定相關法規或規定,明確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範圍,並且採取措施確保人臉識別信息的安全性。

↑業主「刷臉」進小區

『探訪』

多個小區安裝人臉識別門禁系統

1月12日中午,紅星新聞記者來到樂山市沙灣區沫若苑小區大門口。與其他小區的大門口不同,這裡多了一個帶攝像頭的人臉識別機器。此時正是不少業主回家吃午飯的時間,大門口不時有人進進出出,頗為熱鬧。

劉大爺像往常一樣沒帶門禁卡,而是徑直來到人臉識別機前。機器上出現了他的頭像,小區大門便打開了……看到記者在拍攝,大爺笑得合不攏嘴,說:「這個玩意確實很方便,現在買菜回家也不用全身到處找門禁卡了。」

在紅星新聞記者觀察的半個小時內,大多數業主都經過人行通道的人臉識別進出,有個別業主使用的是門禁卡。由於該小區大門是電動伸縮門,在有汽車出入時,也有個別業主圖方便直接跟隨汽車進入小區。

當天下午,紅星新聞記者又來到樂山城區春華路附近的中心城小區,這裡大多數業主也是習慣使用人臉識別系統進出大門。當有部分業主因為未採集人臉數據,也沒攜帶門禁卡時,門崗保安詢問後會替他們刷卡開門。

據記者走訪和粗略統計,在樂山城區,不少小區已經安裝了人臉識別門禁系統,下轄的沙灣區、峨眉山市、犍為縣、井研縣等也有不少小區安裝了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此外,還有更多小區正在大力推動人臉識別系統的落地。

『聲音』

有業主擔心人臉信息被採集後洩露

早已習慣使用人臉識別的業主許女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比起用門禁卡開門,人臉識別更方便、更快捷,雖然每次只節省一點點時間,但感覺好很多。

不過,也有不少業主提出質疑,進出小區都有磁卡,小區大門、單元入戶門都要刷卡,一卡通用,非常便捷,再安裝人臉識別系統,與刷卡進出作用重疊,是否還有必要?這部分業主更擔心的是,人臉是個人敏感信息,是否會出現洩露的風險?

↑業主登記人臉信息

在採訪中,樂山沫若苑小區、時代青江小區的物業工作人員都表示,該小區安裝的人臉識別門禁接入了公安部門智慧平安小區系統,業主掃描二維碼在系統中登記房號、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碼及人臉信息經審核後便可使用,物業這邊並不儲存業主的人臉信息。

儘管如此,仍然有不少業主未採集人臉信息,繼續使用門禁卡出入小區。「人臉信息屬於高度敏感的個人信息,安全風險高、隱患大,一旦洩露很難補救。」一位業主反問道,「我們可以更改帳戶密碼,但我們能換臉嗎?」

紅星新聞記者採訪中發現,部分小區使用的人臉識別系統中,還同時提供了掃碼、藍牙、刷卡等多種開門方式。沙灣區沫若苑小區的物業工作人員介紹說,該小區沒有強制性使用人臉識別,大概只有不到10%的業主繼續使用原來的門禁卡。

『建議』

制定相關法規 規範人臉識別技術應用

在剛結束的樂山兩會上,樂山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社員鄭耀凱和樂山市政協委員陳貝、鄧方芳聯名提交了《規範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刻不容緩》的提案,建議本地儘快制定相關法規或規定,明確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範圍,並且採取措施確保人臉識別信息的安全性。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廣泛應用於銀行、鐵路、公安、網絡支付及門禁系統等領域範圍,具有易識別、高效率等優點。」鄭耀凱認為,但如果人臉信息一旦洩露或被盜用,則可能帶來巨大的損失。

鄭耀凱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一些領域和行業在利用人臉識別技術還存在一些問題。由於缺乏相關法律依據,有的小區在設置人臉識別門禁系統的問題上,小區物業與居民無法達成一致,激化出不少新的矛盾。已利用人臉識別的普通服務場所(如健身館、遊泳館)和住宅小區,存在著僅有人臉識別而無其他身份驗證方式的情況,給消費者和居民帶來諸多不便,留存的可提取人臉識別信息的原始圖像信息容易洩露和被盜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小區人臉識別程序的身份登記操作界面

在提案中,鄭耀凱建議,樂山本地儘快制定相關法規或規定,明確規定可以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領域範圍,必須採取的安全技術措施,以確保人臉識別信息的安全性,且法規應當遵循《民法典》關於個人信息處理的原則。鑑於國內已有城市(如杭州市)制定法規禁止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進入小區,建議該市禁止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進入小區。

此外,鄭耀凱還建議按照《信息安全技術網絡數據處理安全規範(徵求意見稿)》的規定,明確相關機構在提供信息服務過程中在利用人臉識別的身份驗證方式的同時,需同時提供其他身份驗證方式,而且利用人臉識別信息進行身份驗證的,原則上不能留存可提取人臉識別信息的原始圖像,從根本上保障消費者和居民信息安全。

紅星新聞記者 顧愛剛 攝影報導

編輯 於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校園一卡通到校園「刷臉通」?其實只是人臉識別系統的冰山一角!
    人臉識別技術如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是無處不在,比如在手機上的手機支付,身份校驗,甚至現在去銀行辦理業務時除了必要的身份證件之外,還需要做人臉識別以驗證是否為本人。人臉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物特徵,在安全的應用幾乎涵蓋日常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 多地試點人臉識別社保認證 「刷臉」辦事靠譜嗎
    此前,已有廣東、廣西、浙江、山東等地開始運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社保認證。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預計到2021年,中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51億元。用指紋解鎖手機、登錄帳號、付錢買單,已經是不少人習以為常的動作。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像按指紋一樣熟練地「刷臉」。「刷臉」如何讓生活更便捷,又如何保護用戶的財產安全和信息安全?
  • 強制刷臉?該關注隱私和技術風險了
    有看房者表示,戴口罩也會被抓拍,這才戴著頭盔看房;北京一家中學發布通知,稱「學生每天進出校門必須在閘機進行人臉識別」,「不服從管理、不刷臉進入將通報批評」;在南京,去年有大學安裝人臉識別設備,「可追蹤、識別學生聽講、發呆、睡覺等上課狀態」;此外,也有多地小區、寫字樓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甚至有的地方還要求同步上傳戶口本、房本
  • 評:「人臉識別第一案」宣判,用法律為人臉識別釐清邊界
    法院判的也是園方違約,但是,判決沒有否認園方要求刷臉的正當性,甚至在判決中明確「野生動物世界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其行為本身並未違反前述法律規定的原則要求」。▲圖片來自新京報。《網絡安全法》第41條明確規定: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
  • 匯刷刷臉支付—人臉識別閘機系統——校園場景應用
    隨著人臉技術的成熟,人臉識別算法也越來越深入人們的生活,在建設智慧校園的過程中,校園安全也是重中之重。保護好每一個孩子,使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意外事故減少到最低限度,是我們大家的責任。由於各地學校的開放度高、人員雜、流動大、因而增加了校園安防工作的難度。
  • 人臉識別的商業應用
    儘管您可能沒有過多考慮大腦如何將一張臉與另一張臉區分開,但幕後過程令人著迷,並且是現代人臉識別應用程式的基礎。儘管仍被認為是一種新興技術,但是人臉識別已經在從社交媒體到安全性的許多應用中使用。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考慮將此技術應用於自己的組織,計算機視覺諮詢變得至關重要,因為採用該技術的 障礙很多。
  • 走到哪都可能「丟臉」,人臉識別技術的法律邊界在哪
    新華社天津12月4日消息,買房、存包、取廁紙,上班、上學、逛動物園……人臉識別已經全面嵌入生活。  近期,戴頭盔看房、人臉識別第一案、天津出臺條例禁止採集生物識別信息等相繼成為熱點,透露出人們對人臉信息洩露的焦慮。走到哪都需要「刷臉」,有必要嗎?人臉信息被「弄丟」的風險高不高?我們又該怎麼保護自己的「臉」?
  • 房產售樓處私自收集客戶人臉信息,刷臉邊界爭議升級
    郭兵的勝訴,南京的拆除,固然有裡程碑的意義,但這一現象背後的技術濫用,帶來的隱私焦慮發人深省,關於人臉識別技術的討論仍在繼續。  明刷可避 暗刷難防  與一些動物園、小區啟動人臉識別系統不同,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是偽裝的人臉識別系統。什麼是偽裝?
  • 小學生成功用照片「刷臉」取快遞,刷臉技術靠譜嗎
    然而,在「刷臉取件」成為很多智能快遞櫃「標配」的當下,「刷臉技術」靠譜嗎?「刷臉取件」存在漏洞引發關注近日,嘉興市上外秀洲外國語學校402班科學小隊向媒體報料:他們在一次測試中發現,只要用一張列印照片就能代替真人刷臉,騙過小區裡的豐巢智能櫃,取出了父母們的貨件。測試過程有多個視頻進行記錄。
  • 人臉識別技術在考勤的應用
    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發展迅猛,識別精度和速度不斷的得到提升,在眾多領域的應用裡都能「大展身手」使人眼前一亮,觸不及防。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人臉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是指利用分析比較的計算機技術識別人臉。人臉識別是一項熱門的計算機技術研究領域,其中包括人臉追蹤偵測,自動調整影像放大,夜間紅外偵測,自動調整曝光強度等技術。
  • 人臉識別技術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突破,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前景也越來越廣闊。對於人臉識別技術,那是通過生物識別技術的其中一種,通過臉部特徵進行識別的技術,掃臉支付、掃臉認證、掃臉過門禁閘機、掃臉乘坐電梯等等,相信大家已經對人臉識別其實並不陌生了。
  • 近紅外技術前景廣闊 人臉識別場景日趨多元
    「智能前臺」系統可實現刷臉籤到、考勤、進出管理等。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 記者 吳君寧 圖/帕米科技提供)近日,國內幾大銀行陸續宣布上線「刷臉支付」、ATM機「刷臉取款」,我市部分農行ATM機也實現了「刷臉」取現;以蘋果iPhone X為代表的智慧型手機實現了人臉解鎖、付款等功能;此外,人臉識別門禁、通過「刷臉」籤到也悄然普及至全市多家企業……人臉識別技術的成熟使市民的生活步入了「看臉時代」。
  • 人臉識別技術濫用存在哪些風險?在法律上又該如何築牢防線呢?
    隨著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日前宣判,人臉數據信息保護問題再一次引發關注和討論。11月20日,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因強制刷臉入園,被判賠償當事人郭先生1038元。緊隨其後的21日,合肥市公安局也在政務平臺上答覆了市民對刷臉門禁是否會洩露信息的擔憂。與快速應用的人臉識別技術共同發展起來的,是人們隱私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那麼,人臉識別技術濫用存在哪些風險?
  •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廣泛不代表是安全最好?
    如今,在安防設備如視頻、門禁、梯控,在支付場景如手機刷臉支付等,在我們生活當中大部分人都使用過人臉識別技術,人臉識別的智能便捷讓我們的生活距離未來智能更進一步了,但人臉識別背後所帶來和引發的安全問題也一直存在也毋容置疑,當然,人臉識別技術作為生物識別技術其中一種,也不僅僅是人臉識別,包括指紋識別
  • 武漢越來越多的小區流行「刷臉」,數據安全成最大擔憂
    楚天都市報11月30日訊(記者劉楒睿 曾凌軻)不知道您注意到沒有,武漢越來越多的小區進去要「刷臉」了。不用刷卡,抬頭,正視「人臉識別」系統,採集面部信息,匹配成功,就可以進入小區。有人說,這樣很方便。東湖城二期保安演示人臉識別然而,當科技的觸角向各類生活場景延伸,當人臉識別系統開始在多個小區推廣,也引起了一些注重隱私保護的人群反感和質疑:小區門禁採用人臉識別是否有相應的法律依據?物業有權強制採集居民個人信息嗎?人臉信息是否有被濫用之嫌?收集到的個體生物信息是否得到了妥善保護?
  • 從百度「臉優」看人臉識別技術 或將開啟中國技術驅動
    百度世界大會發布一款名為臉優的娛樂性APP,這是其人類識別技術的具體應用。目前,國內很多領域正在或將要實現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很有可能開啟中國的技術驅動革命。事實上,目前人臉識別已經不是技術上的空談,已經有很多領域正在或將要實現人臉識別技術應用。譬如安防、銀行等領域,人臉識別最容易應用的就是安全領域。除了這些公共單位,有沒有面向大眾的應用?答案是肯定的,百度世界大會發布的臉優就是這樣一款產品。什麼是臉優?簡單的說,臉優是個可以實時貼臉拍照錄像的娛樂性APP。
  • 刷臉時代財產安全嗎?專家解讀
    購物時「刷臉」支付、用手機時「刷臉」解鎖,進小區時「刷臉」開門……如今,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臉」,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解決。 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使用過人臉識別,不過有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還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經因為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到隱私或財產損失。那麼「刷臉」時代,我們的人臉信息安全嗎?
  • 「刷臉」就能進門?荔灣這個社區用上了「黑科技」!
    當前,人臉識別系統越來越多地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如今住在西村街環市西苑社區的街坊回家的時候也可以「刷臉卡」了!近日,小荔走訪發現,環市西苑社區的外圍門禁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以后街坊只需要將臉部對準機器的攝像頭,就可以輕鬆進入小區。
  • 常見的四種人臉識別場景
    ,也是目前人們能夠感知到的人工智慧產品,人臉識別它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目前我們能夠在購物、安檢、出行、入駐、金融等領域看到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比如說人臉識別道閘、人臉識別門禁、人證對比接等。
  • 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校園部署應用和方案流程介紹
    導讀 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在實現刷臉應用的同時,根據場景需求提供更多功能的應用。終端設備部署在相同場景不同的位置,可實現不同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