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越來越多的小區流行「刷臉」,數據安全成最大擔憂

2020-12-03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11月30日訊(記者劉楒睿 曾凌軻)不知道您注意到沒有,武漢越來越多的小區進去要「刷臉」了。

不用刷卡,抬頭,正視「人臉識別」系統,採集面部信息,匹配成功,就可以進入小區。有人說,這樣很方便。

東湖城二期保安演示人臉識別

然而,當科技的觸角向各類生活場景延伸,當人臉識別系統開始在多個小區推廣,也引起了一些注重隱私保護的人群反感和質疑:小區門禁採用人臉識別是否有相應的法律依據?物業有權強制採集居民個人信息嗎?人臉信息是否有被濫用之嫌?收集到的個體生物信息是否得到了妥善保護?

近日,楚天都市報記者進行了調查走訪。

越來越多小區加裝人臉識別系統

青山區綠景苑小區作為青山區平安智慧小區的試點小區,2017年6月就已通過青山區政府、社區和物業三方出資裝設了人臉識別系統。

記者發現,綠景苑不僅在2個大門口裝設了人臉識別系統,更是將人臉識別系統裝設到了樓棟門,整個小區共計51個人臉識別裝置。

居民選擇人臉識別進入小區,僅需將身份證交到物業,物業直接掃描身份證上的照片即可完成採集。

洪山區東湖城二期則是2019年在小區物業的推動下,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

東湖城二期人臉識別

在小區內,記者看到東湖城二期除了東門外,其他三個門都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同時,24棟居民樓也都全部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

居民選擇人臉識別進入小區,需攜帶身份證在物業處登記人臉信息,隨後便可通過人臉識別系統進入大門和自己的樓棟。

漢陽區的和昌森林湖小區,今年11月初剛剛在小區兩處大門加裝人臉識別系統,小區內各樓棟尚未安裝該系統。目前,小區正在進行1、2、3、4棟的人臉信息錄入。

該小區居民選擇人臉信息錄入,僅需要在手機上下載一個軟體,隨後在軟體內對準自己臉部拍照後上傳系統,物業隨後會就業主身份進行核實,核實無誤後,將直接錄入系統。

記者走訪了武漢三鎮10餘個小區發現,部分小區早在2017年就已經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有的小區則是今年剛剛新裝。記者發現,還有小區在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的過程中遭到了來自小區居民的反對。

記者錄入人臉後成功打開樓棟門

探訪中,記者發現這些小區並非單獨使用人臉識別系統,都是人臉識別、門禁卡、手機軟體、掃碼等方式同時使用。為了方便兒童和騎電動車的居民,有的小區還裝設了高低不同的識別裝置。一些已建成人臉識別系統的小區,部分是在政府的出資推動下,引入了人臉識別系統。另一部分則在物業公司的出資下,在小區加裝了人臉識別系統。

景勝花園人臉識別系統

居民最擔心的還是人臉信息洩露

青山區綠景苑居民彭爹爹說,他支持小區裝人臉識別系統,因為這樣就將很多貼小廣告的、做推銷的人擋在門外。但彭爹爹也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好幾次我在門口都識別不出來」,彭爹爹最後還是選擇了使用門禁卡。

綠景苑小區人臉識別在側面

在綠景苑,市民張先生(化姓)則拒絕了人臉識別系統。他說,自從看到浙江理工大學郭兵教授因為人臉識別系統起訴杭州動物園的新聞後,突然意識到了人臉信息的風險。因此,自己一直未在居住的小區錄入信息。

在東湖城二期,記者進行了近30分鐘的觀察,發現只有寥寥數人因沒帶門禁卡,選擇人臉識別。大多數情況是一名業主掏出門禁卡開門,後面的業主跟隨他的腳步進入小區。

記者在東湖城二期錄入人臉信息僅用時30秒

業主丁婆婆沒有帶門禁卡,選擇通過人臉識別的方式進入小區。「我年紀大了,總是會忘記帶門禁卡」,丁婆婆認為人臉識別方便了老年人。

但同樣選擇人臉識別的劉先生則表達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人臉識別系統可能存在安全隱患,被黑客攻擊可能造成人臉信息的洩露。「我還是希望有一個部門可以統一監管,並保護我們的人臉信息。」

洪山區鐵機盛世家園小區最近正在推進人臉識別進小區,一則則通告張貼到了小區樓棟。通告上稱,經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等多方共同協商後,向政府部門申請在本小區進出口安裝人臉識別系統……

居民李爹爹看到後十分不解,「自己進自己的小區還要如此麻煩。」

鑫園小區人臉識別

租戶袁小姐則說,自己只打算在這裡住半年左右,「現在人臉信息都應用到支付寶和手機了,更不用說銀行卡了」,袁小姐擔心個人信息會有安全隱患。

居民佔女士則表示,由於小區沒有門禁,外來人員可以隨意進出小區和樓棟。「之前我剛找保潔公司把門口的廣告清除,第二天我出門上班,又看到一個新的廣告」,佔女士認為,人臉識別系統可以有效隔絕小廣告,她十分希望人臉識別系統可以進小區。

記者了解到,此前社區曾在鐵機盛世家園小區就加裝人臉識別系統發通知徵求意見,有居民為此撥打市長熱線進行投訴,拒絕人臉識別系統進入小區。

記者走訪了十多個小區後發現,各小區居民對人臉識別系統的態度可分為兩類。一類居民更多注重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帶來的便利,有時候系統識別不夠靈敏也給他們造成困擾。這類居民對於信息隱私尚未做過多考慮。更多的居民,最擔心的還是個人信息洩漏,而繼續使用門禁卡進小區。

信息如何安全使用是關鍵

面對鐵機盛世家園居民對人臉識別系統的反對,鐵機社區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了鐵機盛世家園人臉識別系統推進的情況。

她說,小區人臉識別系統推進平安智慧小區的一部分。但目前居民反對意見較大,目前社區、街道正在進一步商討處理方案。

和昌森林湖小區物業經理阮志宏介紹,今年11月初剛剛由物業出資,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目前正在錄入居民人臉信息。

阮經理介紹,此次新裝人臉識別系統,是因為擺閘門已經老舊損壞,不能滿足門禁需求。據悉,安裝了該系統後,小區住戶仍有門禁卡、刷臉和掃碼三種進門選項。

業主完成人臉識別後進入小區

阮經理介紹,和昌森林湖小區是通過手機軟體錄入居民人臉信息。居民下載軟體後,自行拍照上傳即可,不用旋轉臉部。「物業也會審核一下,看這個人是不是本小區的業主」,阮志宏說。

居民的人臉信息數據有安全保障嗎?阮志宏說,小區物業確實存有這些信息,但絕不會洩漏這些信息。

洪山區祥豐路鑫園小區去年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與其他小區不同的是,該小區居民普遍持支持的態度。

社區民警錢警官介紹,在推廣人臉識別系統前,社區、街道及公安部門都向居民廣泛宣傳了人臉識別系統對於小區安全性的提升。

「在取得居民同意以後,由公安部門推進,物業公司落地。」小區物業經理梅先生說,2019年小區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後,小區的盜竊率基本為零,連貼廣告的現象都基本杜絕了。

鑫園小區人臉識別在樓棟處

錢警官還說,疫情初期,曾經有一個居民是密切接觸者,但一直聯繫不上他,也是通過大門的人臉識別系統才找到他,這才將感染風險降到了最低。

「通過人臉識別系統與公安聯網,有利於平安智慧小區的公共安全治理」,一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公安機關和物業部門可以根據需求,對重點人員進行檢查。同時,對小區異常人員、異常房屋進行分析,小區每一天的總體情況可以形成研判報告,並推送到小區民警警務通上。而這些數據也將設置加密,保障居民的信息安全。

相關焦點

  • 刷臉時代財產安全嗎?專家解讀
    購物時「刷臉」支付、用手機時「刷臉」解鎖,進小區時「刷臉」開門……如今,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臉」,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解決。 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使用過人臉識別,不過有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還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經因為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到隱私或財產損失。那麼「刷臉」時代,我們的人臉信息安全嗎?
  • 多地試點人臉識別社保認證 「刷臉」辦事靠譜嗎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預計到2021年,中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51億元。用指紋解鎖手機、登錄帳號、付錢買單,已經是不少人習以為常的動作。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像按指紋一樣熟練地「刷臉」。「刷臉」如何讓生活更便捷,又如何保護用戶的財產安全和信息安全?
  • 強制刷臉?該關注隱私和技術風險了
    有看房者表示,戴口罩也會被抓拍,這才戴著頭盔看房;北京一家中學發布通知,稱「學生每天進出校門必須在閘機進行人臉識別」,「不服從管理、不刷臉進入將通報批評」;在南京,去年有大學安裝人臉識別設備,「可追蹤、識別學生聽講、發呆、睡覺等上課狀態」;此外,也有多地小區、寫字樓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甚至有的地方還要求同步上傳戶口本、房本
  • 小學生成功用照片「刷臉」取快遞,刷臉技術靠譜嗎
    近日,一則「小學生發現刷臉取件漏洞」的消息引發網民熱議。有媒體報導,多位小學生通過列印取件人照片的方式,用照片「刷臉」就輕而易舉地打開快遞櫃取件。涉事快遞櫃企業、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巢」)向記者回應,收到部分用戶反饋後,已下線智能快遞櫃「刷臉取件」功能。
  • 聊一聊大數據和刷臉支付
    不過,當這種定向推薦的廣告越來越多,有時也會令你感到厭煩,或者感覺自己被人監控了。因為有時候,當你在購物網站購買或搜索了某件商品,而有關這件商品或相近似商品的廣告,就會在很多網站頁面上看到——這些無所不在的廣告,無論是文字連結廣告,還是圖片廣告,都是大數據整體氣候下各網站數據共享的傑作。
  • 取自己快遞還得「刷臉」,我們的「臉」越來越不值錢了
    在我們生活中,人臉識別的要求和場景越來越多。過安檢要刷臉,上班考勤要刷臉,進小區要刷臉,扔垃圾也要刷臉,如今,甚至誇張到取個快遞也擺脫不了刷臉了。我們的臉,變得越來越不值錢,什麼人都可以在我們的「臉」上打主意,肆意搜集我們的隱私信息。 一個小小快遞代收點,在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的情況下,如此強制地收集人臉信息,顯然已經侵犯了用戶的權利。用戶是來取快遞的,不是來接受你的管理檢查的。
  • 房產售樓處私自收集客戶人臉信息,刷臉邊界爭議升級
    明刷可避 暗刷難防  與一些動物園、小區啟動人臉識別系統不同,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是偽裝的人臉識別系統。什麼是偽裝?就是在看房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其全程高清晰度跟拍,不僅採集臉部信息,後臺還會將手機號、所有來訪記錄進行匹配,以便於「精準營銷」。  目的是為了讓房企識別看房者是哪家房屋中介公司的客源。
  • 刷臉支付「黑天鵝」?天津立法禁止採集生物識別信息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計算機科學技術的進步,人臉識別等新興技術進一步普及並走進萬千大眾的生活,圍繞技術運用的爭議也越來越多。近日,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一審宣判。幾天之前,一則濟南購房者帶著頭盔去看房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引發了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是否侵犯客戶隱私的熱議,同時也引發網友們的關注與擔憂。其實此前已經有相關法律的規定,採集個人信息應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並經被收集者同意。此次天津方面的再次重申,或許會有更多省份的相繼跟進,對刷臉支付所產生的潛在影響尙難以估量。
  • 面具也能刷臉成功!用臉有風險,人臉識別安全該如何保證?
    不用真人也可以解鎖手機,有人因此提出了對人臉識別安全問題的擔憂。「刷臉」支付、進站、籤到等智能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及、方便快捷,但並不十分安全。這些信息容易被人在不知不覺中採集,再利用3D列印等技術偽造出來,讓當事人財產或名譽嚴重受損。
  • 四川樂山多個小區推「刷臉」進出 政協委員建議規範人臉識別技術應用
    近年來,四川樂山很多小區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業主進出不再單純依賴門禁卡,「刷臉卡」就可以輕鬆出入。不過,也有不少業主對人臉識別一直有所牴觸,擔心人臉信息被洩露或被盜用。當人臉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個人信息安全該如何得到保障?剛結束的樂山兩會上,多名政協委員呼籲:建議本地儘快制定相關法規或規定,明確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範圍,並且採取措施確保人臉識別信息的安全性。
  • 刷臉支付所刷的臉其實是數據組成
    由於在支付過程中,既要「刷臉」,也要輸入手機號,不少用戶認為步驟過於複雜,還不如直接掃碼更便捷。既然如此,支付機構為何還要增加「輸入手機號」等輔助驗證步驟呢?其實,這就是因為「將人臉作為單一驗證因素」的技術難度更大,缺乏危機意識,結果必然是『溫水煮青蛙』,等到感知到威脅的時候已經晚了。記載了用戶面部的特徵,當然,我們是無法從中直接看出些什麼的。在認證身份時所進行的付寶推出首個刷臉支付產品「蜻蜓」。
  • 「刷臉」就能進門?荔灣這個社區用上了「黑科技」!
    當前,人臉識別系統越來越多地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如今住在西村街環市西苑社區的街坊回家的時候也可以「刷臉卡」了!近日,小荔走訪發現,環市西苑社區的外圍門禁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以后街坊只需要將臉部對準機器的攝像頭,就可以輕鬆進入小區。
  • 動物園單方升級刷臉入園,法院認定「超出必要,不具正當性」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11月20日消息,「去動物園看個動物,憑什麼要刷我的臉?」當人臉識別在單位和小區門禁中泛濫使用的境況下,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因不滿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採用人臉識別方式入園,而以侵犯隱私權和服務合同違約為由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法庭。
  • 2元錢就能買上千張涉隱私人臉照 刷臉時代如何增強安全性?
    購物時「刷臉」支付、用手機時「刷臉」解鎖,進小區時「刷臉」開門……如今,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臉」,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解決。  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使用過人臉識別,不過有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還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經因為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到隱私或財產損失。
  • 「刷臉」已out 最新解鎖方式「刷心」騰空出世
    聽上去,這與我們現在能測量心率的運動手錶或手環相似,從指紋、虹膜再到聲紋,從「刷臉」「刷腦」再到「刷心」,無可否認,人體生物數據具備無可比擬的特殊性,生物識別界近年來可謂熱鬧非凡。然而當你以為這就是「心臟識別」的全部時,更厲害的還在後頭。
  • 誰偷了我的臉?遍地開花的人臉識別,被忽視的巨大風險
    2019年,18歲、初中文化的田某,通過抓取、攔截、保存銀行系統下發的人臉識別身份信息數據包,在一個手機銀行APP內使用虛假身份信息成功註冊了帳戶。勞東燕知道這項技術的隱憂。她將收集到的材料發在了一個兩百多人的小區微信群中。一位關心此事的居民,又將她拉進了接近500人的小區業主群。在那裡,她發的材料獲得更多共鳴,許多業主表達了對風險的擔憂。
  • 刷臉有風險!浙江小學生用照片刷開豐巢櫃,豐巢緊急下線刷臉開鎖
    實驗的第一步,是在小程序上開通刷臉取件功能,先掃碼進入小程序,後點擊進行身份驗證。通過身份驗證後,自拍一張大頭照,把照片彩色列印出來,A4紙大小,和正常臉部大小相似。在豐巢快遞櫃前,把照片對準攝像頭,一秒鐘時間,識別成功。實驗參與人大史又連續試了5次,4次全部成功打開,一次失敗是因為照片沒有拿穩。
  • 人臉識別時代來臨有多危險?央視爆用2元就買到臉造假
    相信大家對Face ID不會陌生,內地更是將這個技術運用得淋漓盡致,購物用「刷臉」支付、用手機用「刷臉」解鎖,進住宅小區用「刷臉」開門,越來越多範疇都會運用到人臉識別技術,但隨之而來的是訊息安全風險。此外,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使用過人臉識別,不過有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另外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經因為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到隱私或財產損失。報導還指出,今年警方破獲浙江兩宗盜用公民個人信息案都是與「AI換臉技術」相關,疑犯非法獲取公民照片後,再利用「AI換臉技術」處理照片,並通過「照片活化」軟體生成動態影片,成功欺騙人臉核驗機,並從中非法獲利。
  • 「刷臉」帶來隱私保護新挑戰,專家:行業自律法律監管缺一不可
    一個人的手指指紋只有10個,虹膜只有兩個,掌紋只有兩個,聲紋只有一套,臉也就只有一個。生物認證是不可撤銷的,一旦其信息洩漏了,就沒有什麼補救措施。從某種程度上說,缺乏安全保障的刷臉,與把身份證和銀行卡密碼隨便交給他人,沒什麼區別。
  • 深度: 刷臉時代到來!你的臉就是最強密碼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 四月導語:去年,馬雲刷臉在淘寶上買下漢諾瓦展郵票,「刷臉場景」火遍大江南北。實際上,除了金融支付,當單位門禁、課堂考勤識別從指紋換成人臉時,人臉識別類應用已經被頻繁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