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怎麼來的?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科學家一直想弄明白的問題。大約250萬年以前人類祖先,南方古猿首次出現在東非大草原;200萬年前首批人猿離開家園踏上旅程,足跡遍布世界。而到10萬年前智人崛起,滅絕其他人種,一直延續到今天,也就是當今人類。追溯到幾億年前,人類的原始祖先到底是怎麼進化來的?讓我們一探究竟。
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

在原始海洋中因為競爭激烈,生存壓力大。人類的祖先海納螈不得不想法設法生存下去,大約在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轉移生存場所對海納螈來說已經迫在眉睫。它們選擇了陸地,當時陸地生活的動物尚少,競爭壓力也小。作為首批登上陸地的脊椎動物,海納螈的這一步,有著改變地球的意義。
海納螈是一種兩棲動物,他是首個能夠離開水域在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陸地上所有脊椎動物都是海納螈的後裔,包括恐龍這種大型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以及我們人類。禍福相依,如果幾億年前的海洋環境一片和諧,海納螈或許不會踏入陸地這塊亙古的土地,也就沒有如今高度發達的文明。
由水中向陸地進化

水底的世界是自由的,對海納螈也不例外。它們非常適合在水中生活,身體呈現流線型,長長的尾巴,快速擺動,遊動速度非常快。為了適應陸地的生活,海納螈進化出了可以在陸地呼吸的肺和可以呼吸的皮膚。跟我們人類不同的是,對它們來說單純靠肺部呼吸是不能長時間在陸地活動的,只能通過皮膚輔助呼吸才能彌補在陸地呼吸的不足。
正是藉助這點,海納螈成為首批登上陸地的脊椎動物。此外,它們海洋進化出了特殊的內臟,如可以幫助很好在陸地生活的腎臟。這些器官有重要的作用,清除血液中的廢物(如二氧化碳和氮氣)全靠腎臟。儘管有這些特徵,海納螈初次離開水後,在陸地生活並不像水底那麼舒服。
它們在陸地上移動緩慢,動作笨拙,而且剛進化出的腿部只能支撐自身的重量。不過陸地物種稀少,給它們提供了競爭優勢,可以避免其他水底大型動物的獵食。這也是脊椎動物能在以後稱霸地球的重要因素。在陸地上生存,海納螈可以捕食蠍子和千足蟲這些小型節肢動物。競爭壓力減小,食物豐富,隨著時間的推移,海納螈迅速佔領陸地。
海納螈只能在陸地停留很短時間

在陸地中,海納螈可以肆無忌憚的產卵,因為偷食卵的動物非常少。和現在的兩棲類動物一樣,海納螈可能生活在潮溼陰暗的地方,這樣可以躲避陽光,減少水汽的蒸發。不過海納螈畢竟是水生生物,它們一生中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水中生活。在水中特麼可以隨意遊動,用腿和腳掌在水底穿行。
你或許不知道,海納螈還是一種偷襲高手,它們利用水底植物或巖石來隱藏自己,等有魚類經過時,迅速出擊,捕殺獵物。同時,它們也能通過身體一側的特殊電場器官來發現獵物。
海納螈這類原始動物始終吸引著科學家的關注,因為物種從海洋進化到陸地是生命進化的重要環節。不過目前科學界仍無法確定,海納螈是否是人類的直接祖先,即使這樣它依然和人類有著極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