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陳廣齋手工製作「一丈八」漁船模型要送博物館
昨日,家住市北遼寧路街道的陳廣齋老人帶著自己製作的航母模型和老漁船模型在社區參加展覽,精緻的船模吸引了眾多居民觀看。據介紹,75歲的陳廣齋年輕時曾經在俗稱「一丈八」的老漁船上當過船工,之後這種完全靠風帆為動力的漁船全部被機動船取代而消失。陳廣齋憑著半個多世紀前的記憶,製作了「一丈八」漁船模型,希望能無償送給博物館,記錄膠州灣漁民的歷史。
老漢製作「船模艦隊」
「我這些年製作的船模,都能組成一個船隊了。」下午3時許,記者在貯水山社區見到陳廣齋老人,他帶著兩隻自己用木頭製作的船模,給居民們講解船模製作過程。這兩隻船模一隻是仿造遼寧號製作的航空母艦模型,一隻是帶有3個桅杆的老式漁船。記者看到,航母模型完全仿造的遼寧號滑躍式甲板,飛行甲板上停放了10多架戰鬥機,飛彈、速射炮、雷達等武器裝備一應俱全。「這隻航母模型是模仿遼寧號做的,這隻航母模型完工時,我剛好過73歲生日,因此就將舷號標為73號。」陳廣齋告訴記者這隻航母模型只是大體按照遼寧號的樣式製作,而另一隻漁船模型卻是完全按照半個多世紀以前膠州灣的主要木帆船「一丈八」製作的。11年來,陳廣齋已經製作了12隻「一丈八」模型。
憑記憶復原「一丈八」
75歲的陳廣齋告訴記者,他老家在黃島,家裡祖祖輩輩都是漁民,爺爺和父親都是船老大。陳廣齋20歲時,就在一艘俗稱「一丈八」的帆船上當船工。「那時候的膠州灣大部分都是這種帆船,很少有帶馬達的木船。」陳廣齋說,因為這種規格的木船總長剛好一丈八尺長,因此都叫它「一丈八」。「一丈八」除了捕魚,還是海上重要的貨運工具。在「一丈八」上幹了兩三年,陳廣齋就報名參軍了,退伍之後留在青島工作。2004年陳廣齋退休在家,一次在檔案館的圖片展中,突然看到自己當年熟悉的「一丈八」。而此時,這種完全靠風帆為動力的木船早已被淘汰消失。「這種船是膠州灣當年的一段歷史。」陳廣齋決定憑記憶復原「一丈八」。
「老船」要免費送博物館
陳廣齋憑記憶和檔案館看到的那張照片,在家繪製「一丈八」的模型圖紙,所有桅杆、船舵、艙蓋等部件,都按照真正的船部件一樣能活動開合。製作模型時,陳廣齋選擇了木質較軟的梧桐木。憑藉以前在家打過家具的木匠手藝,經過近兩個月的忙活,第一艘「一丈八」完工。得到許多修改建議之後,陳廣齋不斷修改加工,到現在已經製作了12隻 「一丈八」。陳廣齋告訴記者,他最初製作的「一丈八」多數已經送人,但他保留了3隻最逼真精美的 「後期作品」。「如果哪個博物館需要保留這種消失的老漁船模型,我可以免費贈送。」陳廣齋說,他想讓孩子們看看膠州灣的老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