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採用形式多樣的課堂,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她以人文關懷引導學生個性發展,用創新形式讓學生向多元拓展。「孩子們是課堂上的主角,我們要正確地引導和恰到好處地配合,他們會亮出自己的閃觀點。」卓越教育小學數學老師陸韻捷如此說道。
為追尋教育真諦加入卓越教育
關於教育的意義這個頗具探討性的話題,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曾這樣說過:「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像所有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員一樣,對於在卓越教育從事小學數學老師工作的陸韻捷來說,這是一個永遠不會停止的探索。
大學畢業後,陸韻捷有過一段在兒童心理輔導機構工作的經歷。在此期間,她接觸了很多個性不同的兒童。在實踐中,深深地感受到不同個性的兒童對於同一件事物的態度和反應是不同的,因此,為達到同一教育目的所需要採取的方式也是不同的。那麼,對於教育所面臨的個性多樣化這一問題來說,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能促進人更長遠的發展的呢?
在陸韻捷與一位從事教育的朋友聊到這個話題時,朋友建議她進一步接觸小學教育。就這樣,為了探尋個性多元化與教育方式之間的關係,她選擇了加入卓越教育。
在剛加入卓越教育時,幫助陸韻捷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能力的兩位老師深深地影響了她。在兩位老師對專業授課精益求精、對教研工作嚴格打磨態度的影響下,通過不斷對自我提出高要求和與生俱來的職業熱情,她成長迅速並最終贏得了家長和學生的喜愛。
「我的工作已經滲透到了我的生活裡,我也很享受這個狀態」,陸韻捷老師如此描述她目前工作和生活的關係。她會利用上下班交通的時間與家長溝通學生情況、在睡前與同事一起討論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困境,這些都是她日常生活中的縮影。「不僅是我,卓越教育的老師都是這樣的,這對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正常的狀態吧」,她這樣說到。
多元課堂培育思維能力
陸韻捷老師認為:數學思維的加強,不僅僅只是提升該學科的分數而已。從學科學習上來說,數學思維可以培養邏輯能力,而這種能力可以直接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比如數學思維的培養可以提升表達的連貫性與思維的嚴謹性,這對語文學習必然帶來幫助;在生活方面,數學思維可以提升問題分析能力,可以讓人更周全、更有條理地處理事物。反觀在數學學習中的一種普遍現象,隨著數學學習難度的加大,許多孩子到了初中、高中對數學會有一種恐懼感和無力感,其中有一定的原因就是他們在早期沒有系統地打好數學思維的基礎。
低年級的抽象思維能力還很弱,在涉及到這類的數學問題時,陸韻捷老師一般會利用形象有趣的教學道具將抽象的問題具象化,來輔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問題,同時在腦中建立抽象思維基礎。在教學課件中的每一章每一講她都會反覆思考進行設計,無論是利用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動畫片,還是編撰可以串連起教學知識點的故事情節,只要這些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注力、有助於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她都要反覆斟酌、認真打磨。
作為用心的結果,在這些形式多樣的課堂上,孩子們的表現經常讓陸韻捷老師眼前一亮。「孩子們才是課堂上的主角,老師要做的是選取正確的引導和在恰當的時候配合。讓孩子們主動思考,他們才能更專注地學習,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會亮出他們自己的閃光點」。
因材施教引導個性發展
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也是發掘學生的個性,這是陸韻捷老師在教學中所強調的一個觀點。
高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把握事物重點、抓住關鍵問題的能力,相對應的,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心更重、求知慾更強的同時,注意力也比較容易分散。陸韻捷老師舉了一個例子:在講到乘法運算時,老師提問「一張椅子4條腿,那三張椅子是多少條腿呢?」有孩子就會問「為什麼一張椅子是4條腿而不是3條」,這個時候,老師要做的不僅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回原本所應關注的問題,同時要鼓勵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並在適當的時候給予解決,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滿足學生的求知慾。
在學生個性發展和知識學習的關係處理上,陸韻捷老師還提出了一個值得學生家長反思和學習的點: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過度焦慮,當看到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甚至會懷疑孩子是不是不夠優秀。對此陸韻捷老師表示:「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孩子都會卡在某個知識點,這種情況是很常見也很正常的。這並不意味著某個孩子不夠優秀,而是知識的學習需要一個理解的過程。這時可以採取漸進式的學習方法:遇到難以理解的步驟時,不妨回到上一步,找出理解起來困難的點,將問題進行拆分,一點點地推進;或者找出相同類型的問題,對比理解。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對孩子有信心,幫助孩子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鼓勵孩子學習的自信心。」
目前,陸韻捷老師依然站在屬於她講臺上,正採用她自己多元化的創新方式授課。培育思維能力和引導個性發展,陸韻捷老師已然找到了教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