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的擴展——揭秘引力場中物質的波屬性

2020-08-27 老胡說科學


目前對於牛頓引力的確切起源還沒有明確的共識,更不用說它是什麼了。《牛津物理詞典》將引力定義為「任何天體,如地球或月球,被吸向其中心的引力」。字典繼續解釋說,它的強度是由產生的加速度來衡量的,因此我們不能用最精確的術語來描述它是什麼,它到底來自哪裡。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試圖解釋它是什麼,它起源於哪裡,以及提供支持這些理論的科學證據。

對於愛因斯坦引力場描述中的每一個坐標x,y,z,t作為響應變量,都有一個額外的頻率項,它顯示出類似于波的性質。

引力場

愛因斯坦對引力的描述現在已被廣泛接受,其中包括引力被描述為一個場,這意味著它是空間中的一個量,存在於空間的每個位置。在我們的日常對話中很少提到「場」,因為我們更喜歡通過將它簡化。例如,我們用「房間」的溫度來表示溫度這樣的量。然而,在最嚴格的術語中,一個場在圖1所示的每個小點處都有不同的值。

  • 圖1:對場的描述

最常見的坐標是:數軸、極坐標、柱坐標、齊次坐標和笛卡爾坐標。愛因斯坦用這樣一個系統來描述重力在每個x、y、z和t坐標中的存在——稱之為時空。愛因斯坦的工作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愛因斯坦場方程,它以最簡單的形式(通常以張量的形式)表示如下:

公式(1)

Rₐ是裡奇張量,R是軌跡,gₐ是時空度規,Tₐ是物質能量—動量張量包括宇宙常數,g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常數,而c是真空中的光速。公式(1)被稱為場方程,表示它可以進一步分解成多個方程。分解公式(1)的方法之一是通過泰勒級數展開。

求解愛因斯坦的場方程需要大量的計算。事實上,愛因斯坦自己也不相信他的場方程能得到精確的解。愛因斯坦場方程誤差的主要來源是前面提到的方法,即泰勒級數展開法,誤差的大小取決於展開項的數量。因此,方程解的精確程度跟計算能力有關。

儘管有這樣的困難,已經有過幾次嘗試,第一個精確的解來自德國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史瓦西。愛因斯坦場方程的解為矩陣形式,史瓦西解也被稱為史瓦西度規。這個解進而產生了所謂的史瓦西半徑,它描述了一個旋轉的黑洞的視界。數學公式如下:

公式(2)

隨著時間的推移,愛因斯坦場方程已經有了其他值得注意的解。所有這些解也符合他們所描述的黑洞的類型。總結一下這一節,把引力作為一個場仍然沒有回答它從哪裡來的問題。然而,它告訴我們它在我們的宇宙中所處的位置。

重力在空間中的曲率

另一種看待引力的方法,是把它看作是由大質量物體產生的時空彎曲。這是對引力的一種非常普遍的理解,儘管它不僅沒有解釋引力的來源,而且還可能具有誤導性。把引力看作是一種時空彎曲的結果,會讓很多讀者感到困惑,因為它並沒有像艾薩克·牛頓早些時候觀察到的那樣,明確地描述是什麼產生了引力。

一般來說,對這兩種模型的理解是,當我們把牛頓引力看作是同一水平面上的質量之間的拉力,而愛因斯坦的模型通過時空矩陣中巨大物體的重量所產生的「凹陷」效應來量化重力。

時空的延伸

人們普遍認為我們的宇宙是由純頻率組成的。然而,當涉及到大範圍的對象時,這種思想並沒有超越哲學的陳詞濫調。例如,有一些典型的方法可以用來估計基本粒子的波屬性,其中包括德布羅意波和康普頓波。康普頓的方法是革命性的,因為它允許我們精確地確定靜止質量的粒子,否則將難以測量。根據康普頓散射,粒子的波長等於能量與其質量相等的光子的波長,可以表示為:


公式(3)

其中h是普朗克常數,c是真空中的光速。但是,在考慮公式(3)的使用時,有一點需要注意,它適用於單一的、均勻的、粒子,而不是複合的。這意味著它可能不適用於任何大質量的粒子,更不用說天體了。例如,如果我們計算地球的波長,我們可能會得到一個奇怪的結果。

然後,我們自然會被迫找到一個等價於康普頓公式的物質波的計算公式,在日常生活中,它將允許我們計算任何物體的波屬性,比如頻率或波長,答案來自於愛因斯坦場方程的精確解。首先,對於任何物體,無論它的維數、r和質量m,它的康普頓波長當量由下式給出:

公式(4)

rₛ是史瓦西半徑。上述波長的波數也可以簡單地取倒數得到: κ=1/λ。按照同樣的方法,表1列出了一系列鄰近的行星體的引力場頻率。

  • 表1:附近行星的引力場頻率

我們從把大質量物體轉換成它們的等效單粒子康普頓波長中得到的第一個好處是,它們對應的無線電頻率是通過經典電磁波關係得到的。令人驚訝的是,這打開了一個新的窗口來估計牛頓引力勢,g表達如下:

公式(5)

簡單的解釋是,為什麼這種方法適用於所有的天體,包括行星、衛星、中子星,甚至黑洞,因為這種方法可以被還原成我們一直知道的牛頓引力。這可以通過以下步驟來實現:

公式(6)

其中M是物體的質量。我們得到的第二個好處是它可以描述從行星到黑洞的天體。這可以通過任意一種射頻測圖方法來實現,利用公式(5)可以得到重力勢g,半徑可以用以下方法計算:

公式(7)

公式(4)中的r可以取的最小值是史瓦西半徑。半徑小於或等於史瓦西半徑的物體被歸類為黑洞。對於這樣一個系統,Eq。(4)可以進一步簡化為λ= 2rₛ。對於史瓦西黑洞,引力半徑和質量可以估計如下:

公式(8)

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會逐漸失去它們的能量,儘管其數量微乎其微。最終的期望是在中心形成一個黑洞。我們最終得到的度規解形式將表示為:

公式(9)

這是說一個對象可能不會形成一個黑洞,只要其半徑之間及其對應的波長大於史瓦西半徑。獲得與引力場相關的波頻率的唯一瓶頸是可能缺乏精確的檢測工具,因為這些是位於電磁波譜極值的超低頻範圍。

我們正在尋找的頻率在上圖的最右邊。這意味著它們的波長很長,能量很低。對於地球,這個值是32.71納赫茲。最高的是木星的77.05,最低的是冥王星的2.335納赫茲。

萬有引力常數並不像人們一直認為的那樣具有普遍性。它只是相對於進行計算的行星而言的一個常數。這就意味著常數6.6743E-11隻適用於地球。在最嚴格的定義中,它是每個大質量物體的一個變量,因為它正比於它的半徑r,質量M,比例常數是本文討論的頻率。

公式(10)

結論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愛因斯坦所描述的時空引力場中的每一個坐標都與波的性質有關,利用這些性質可以進一步描述引力場。特別是,引力場中的大質量物體會在其周圍投射出一個波長,這個波長比它們自身的半徑要大得多。

波長構成了無線電頻率,如果正確地映射,可以用來估計與物體所處的引力場有關的其他屬性的整個範圍。這意味著質量不再是探測時空彎曲的唯一方法,這些無線電頻率的概念也足以成為太空探索的「候選者」,前提是它們在我們的電磁波譜範圍內。

對這些方法的深入理解和進一步實施也可以開闢其他技術途徑,例如在微尺度上的聲音導航和探測測距的進展,更不用說反引力的可能性。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老胡說科學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的擴展——揭秘引力場中物質的波屬性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試圖解釋它是什麼,它起源於哪裡,以及提供支持這些理論的科學證據。對於愛因斯坦引力場描述中的每一個坐標x,y,z,t作為響應變量,都有一個額外的頻率項,它顯示出類似于波的性質。是裡奇張量,R是軌跡,g是時空度規,T是物質能量—動量張量包括宇宙常數,g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常數,而c是真空中的光速。
  • 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如何理解?
    愛因斯坦場方程就是引力場方程,是用來計算時空曲率與能量動量的對應關係。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Rμv是代表曲率的裡奇張量,它是由四階的黎曼張量壓縮得到的一個二階張量。Tμv是能量動量張量,按照E=mc,這裡就是平常說的物質了。它本身只是一個矢量,相當於一個一階張量,這是沒法與曲率張量形成對應關係的,前面說了,愛因斯坦通過插值把它弄成二階張量了。在一開始,廣義相對論除了有引力場方程,其實還有一個運動方程。
  • 為什麼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中會出現圓周率?
    非歐幾何中的圓周率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我們並非生活在歐氏空間中。由於空間中存在物質和能量,這會引發空間彎曲。質量密度越高的物體,所造成的空間彎曲程度越大,表現出的引力越強。在彎曲的空間中,我們可以把圓的直徑定義為連接圓上兩點的最大測地線距離。
  • 最美麗的理論: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推導
    全文共2948字,預計學習時長9分鐘偉大的前蘇聯物理學家列夫·朗道和葉夫根尼·利夫希茨在他們的著作《經典場論》中寫道:「建立在相對論基礎上的引力場理論被稱為廣義相對論,它是由愛因斯坦建立的,並且可能是現存的物理理論中最美麗的一個。」
  • 光子在引力場中的受力分析
    從物質實在性的角度來講,我們認為光是物質,其本質屬性是粒子性。光子通過單縫或者雙縫後發生偏轉是光在物質影響下形成的,既然光子的偏轉是光在物質影響下形成的,通過單縫後由於物質對同束光子的影響(作用)不同,造成同一束光子通過縫後運動狀態不同、從而到達屏幕上不同的位置,比如到達第一亮紋的光子就和到達第二亮紋處的光子的運動狀態不同。
  • 論引力場、宇宙、暗能量、暗物質
    因為離開物體的移動波還沒有遇到物體。如果物體是移動的則遵循一個公式。暗物質是什麼?暗能量是什麼?大爆炸宇宙之外,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關鍵詞:移動波;宇宙;暗能量;暗物質;速度宇宙加速膨脹的原因1920年代,哈勃發現了宇宙膨脹,宇宙不是靜態的、一成不變的,它浩瀚的空間每分每秒都在擴張,星系之間彼此遠離。
  • 廣義相對論中,大尺度物質形成引力場
    太陽風從中子星爆炸的物質由於質量巨大而向外輻射,將帶動整個星系中的物質同步向太陽方向輻射,進而使得太陽進入超新星狀態,最終形成一顆行星級別的恆星。根據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可知,電子和光子或者說光能被物質雙縫幹涉以後,物質電子被電子幹涉後物質光子發生雙縫幹涉以後,光子被雙縫幹涉以後,兩個光子均發生雙縫幹涉以後,兩個光子以光速直線傳播,光速是被固定的,超光速是極小極小的粒子等粒子運動時速率是被固定的。
  • 愛因斯坦引力方程的推導——從簡單的論證中得到愛因斯坦方程
    ——保羅·狄拉克偉大的蘇聯物理學家列夫·蘭道和葉夫根尼·李夫希茨在他們的書《場的經典理論》中寫道:建立在相對論基礎上的引力場理論被稱為廣義相對論。它是由愛因斯坦建立的,代表了現存所有物理理論中最美麗的理論。
  • 解決引力的本質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要把引力場量子化
    、物質粒子對物理研究向微觀推進了一大步,人們更深刻的認識到了這些相互作用力的本質,它們的本質概括起來講就是規範場,作用是規範作用,這是由於有規範場場有規範作用,使得這些粒子形成了原子,原子就進一步形成了宏觀物質宏,觀物質又進一步形成了宇宙中的各種宇宙結構,或者宇宙結構形成的是宇宙的一個物質根脈就是由物質形成了一個從微觀到宏觀再到宇觀的一個根脈,這個認識都是來源於對於相互作用本質的認識。
  • 如何用引力場的不均勻性和時空曲率來解釋潮汐現象!
    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看似平常江水裡,蘊藏能量可驚天。跟電場和磁場一樣,我們可以認為引力是通過引力場來傳遞的,將萬有引力公式中的m去掉,就可以得到引力場強度的計算公式:引力場強度公式通過公式我們發現:地球周圍的引力場分布是不均勻的,離地心越遠,物體受到的引力就越弱、重力也就越小;引力場強度的變化與中心天體的質量和兩物體之間的距離有關、這個距離又與中心天體的體積有關(綜合起來就是和中心天體的密度有關),中心天體密度越大,引力場強度變化越明顯!
  • 處理引力場,也是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
    其實這裡我是把薛丁格方程寫成粒子演化方程形式的。所以,題主你理解有誤。目前有現有的物理理論中,處理引力場,也是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不懂你的意思,量子力學無法處理引力場,但不意味著它不能解釋引力場。量子力學依賴量子漲落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引力是量子漲落的結果,它還依賴于波粒二象性。
  • 引力場的都卜勒效應
    引力藍移現象表明引力作用可以加速光子、增加光子的能量,第二種答案就變成了引力場不能夠把光子加速到光速以上。既然引力場並不能把光子加速到光速以上,則當光子以光速向著引力場運動1000米時,引力場將不再對光子做功,由此看來,引力場對物質所做的功和物質的運動速度有關,當物質的速度達到光速時,引力場將不再對物質做功,也就是引力場並不是保守力場。那麼,引力場為什麼不能把光子加速到光速以上呢?
  • 宇宙強大的引力勢能或引力場能來源於哪裡
    同時,這些擁有極大質量的物質相互存在很大的引力作用,這些物質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相互分離,在很大的引力作用下,耗費的能量(質量)也是很大的。這些相互分離的物質通過引力作用耗費的能量跑到哪裡呢?哪裡也沒有跑,而是以引力勢能或引力場能的形式留存於物質分離後留下的空間中。
  • 在大引力場條件下,慣性運動物體是否沿著直線方向運動呢?7-1
    根據這定律,假設沒有任何外力施加或所施加的外力之和為零,則運動中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靜止物體總保持靜止狀態。物體所顯示出的維持運動狀態不變的這性質稱為慣性。所以,這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基於在大引力場條件下的慣性物體運動的特徵,慣性定律實際也是要補充的:在大引力場這個條件的作用下,慣性運動物體將保持角速度方向的運動。
  • 國科大在揭秘愛因斯坦統一場論的研究中取得突破
    近期,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亞太國際理論物理中心、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嶽良院士在揭秘愛因斯坦統一場論的研究中取得突破,創建了超統一場論(hyperunified field theory)。
  • 如果暗物質不存在,只是用錯了方程呢?
    迄今為止,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最為成功的引力理論。過去100多年來,大量的實驗表明,這個引力理論對太陽系中引力現象的預測與實際觀測結果完全吻合,例如,最近幾年剛剛直接探測到的引力波和黑洞都在廣義相對論的預言之中。
  • 牛頓和愛因斯坦為什麼提出了方程,卻沒有發現「黑洞」
    但牛頓因為時代的限制,數學計算方法還不完善,最終沒能夠對他的引力方程進一步深入延伸至大質量恆星的歸宿問題上,從而錯失了最早發現黑洞理論的機會。到了1783年,英國天文學家約翰·米歇爾進行了一項論證,如果有個人垂直向上射出一個粒子,比如炮彈,它的上升將被引力所減緩,而且這個粒子最終將停止上升並落下。
  • 暗物質、暗能量的神秘面紗即將揭開
    來自中國北方民族大學的高海濤先生從廣義相對論關於空間可以膨脹和空間可以彎曲的描述出發,依據對稱性原理提出了空間具有密度的概念,在此基礎上,高海濤對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進行了修正,在度規張量中引入了物理空間密度因子,從而得到了包含宇宙因子項的引力場方程。
  • 暗物質、暗能量的神秘面紗即將揭開!
    來自中國北方民族大學的高海濤先生從廣義相對論關於空間可以膨脹和空間可以彎曲的描述出發,依據對稱性原理提出了空間具有密度的概念,在此基礎上,高海濤對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進行了修正,在度規張量中引入了物理空間密度因子,從而得到了包含宇宙因子項的引力場方程。
  • 廣義相對論場方程誕生史:一場愛因斯坦與希爾伯特的究極競賽
    愛因斯坦之於廣義相對論似乎已經毫無爭議,但其實不然。在廣義相對論的誕生史中還是閃過一段非常有趣的插曲,那就是廣義相對論中的核心方程-廣義相對論場方程的提出。這段插曲涉及到了兩個人,一位當然是愛因斯坦,另外一位則是當時世界數學中心哥廷根學派的領袖,被譽為「數學之王」的希爾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