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晦澀難懂,如何才能簡單讀懂呢?

2021-01-18 路人甲ly

《山海經》晦澀難懂,如何才能簡單讀懂呢?

讀懂《山海經》是非常困難的,即便是一些破譯了無數古歷史文化的人,在讀了之後都感到此書晦澀難懂、謎團重重,不過還是可以分享一點心得。《山海經》時空跳躍性太強,往往一段話和另一段話之間的不在一個歷史時期。而且一會兒在中國,一會兒就跳躍到西部甚至古埃及了。說中國南方的事最後跳躍到匈奴。更嚴重的是同一事物他用了不同名詞表述。三身國、三毛國、三頭國實際都是指一個群體,而且表述這個群體還不止這些名詞。所以普通人想看懂,那是困難重重的。

小編之前雖然也曾破譯了一些其中的內容,但是《山海經》確實並沒有怎麼仔細看過,因為過去看過幾段,看不懂。最近仔細看了一遍,雖然給我的破譯在某些細節上帶來了很多謎團,但總體上還是對應我的破譯的。我也不能說都看懂了,但相當多的內容是看明白了。這裡簡單分享幾個心得。

第一、凡提到某某之屍,基本就是指某某群體的後裔在別的地區繼續存在了。比如貳負之屍就是指殺了窫窳的貳負後裔之一去到了西域,我認為就是大夏阿富汗了。墟則是廢棄的地方,正如提到的崑崙之墟就是古埃及,接著提到了窫窳之屍,就是說窫窳的後人應該在古埃及。窫窳就是羌人。關於窫窳我會專門寫一個破解的心得。

第二、海外經是以中國作為基準的,海內經是以古埃及為基準的,大荒經是指未開發的地區,主要指中國的南方,有沒有涉及美洲和別的地區還沒發現。

第三、《山海經》還是有他的條理的,比如海外南經指中國南方,但最後扯到了匈奴等西部民系。這其實就是一個源頭表達,就是說匈奴實際就是與楚人同體系的群體,就是湖南話三一如六包括的三個群體。如果你不知道這些,那你自然是巨大的一頭霧水了。每一個經最後那一段都是這麼一個邏輯。

第四、山海經提到某某生某某,如果你想看懂是需要把這個內容摘下來寫在黑板上逐一梳理分析的。我的心得是這個生有血脈傳承的因素,也有政體體系傳承因素。並不是簡單的某某人生了某某人。黃帝殺蚩尤、應龍殺蚩尤。黃帝生犬戎,黃帝生苗龍,黃帝生海神等等。實際上黃帝是可大可小的,可以代表黃種的任何體系的。比如海神就是沿海支,蚩尤、犬戎是內陸支。

黃帝用夔牛皮做軍鼓明顯又是指內陸支。所以這種表述自然會很矛盾,應龍殺了蚩尤和夸父,如果把蚩尤視為老三苗蠻,夸父看作老大烏拉爾民系,就是湖南話三一如六一詞的三一,就能理解了,應龍就是沿海支海神,就是貳負。貳負殺窫窳連字都反應出來了,誇瓜為盤瓠。契則是後來待查內陸支的一個人物,與后稷同體系。這個時候的黃帝自然是代表沿海支體系。

第五、小編的破解內容總線沒有問題,但細節上卻謎團很多。比如我認為夏不可能在古埃及,但《山海經》卻明確說了崑崙之墟乃帝之下都,下就是指夏這個體系,漢字裡的確是這麼對應的。很多字有這個符號,通常就是代表這個體系的群體了。上代表內陸支天神體系,下代表沿海支冥神體系。是否因此要認定夏在古埃及,小編認為還沒有足夠證據,只是可能性並非沒有。夏有可能兩邊都存在,這就挑戰了我們對古人的認知,尤其是主流專家的認知。因為主流專家是非常蝦量古人的,甚至提出商人控制範圍不足幾百裡。

而小編發現的則是,早期世界一直是世界歷史,分開各自發展是漢代之後的事,還是漢朝打了自家體系匈奴後造成的。先秦同體系的黃白群體是有緊密聯繫的,比如秦與波斯和古羅馬就體有聯繫。當一個體系強大時橫跨歐亞非的世界級政權存在是可能的,全世界一開始就統一過。古代一開始並不是看暴力能力,其實是很迷信的。印第安基因可以存在於各個群體裡且是高級貴族,可能是因為其是職業祭司階層。古人能夠歷經千年、跨越十萬八千裡回到老家還能認知誰是自己的兄弟,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中古之後大家彼此認知開始模糊,近代之後幾乎不認識了。

《詩經》裡就提到與荊人是兄弟,其實就是指羌人與楚人是同體系的兄弟。秦人與楚人聯姻那麼多,說明大家是知道彼此關係的。苗瑤之所以最後才離開,也是知道與羌人關係最近。西部和北方的O3系蒙古、藏系、西遼盤踞在周圍不肯離開,其實一開始是知道自己與內地的血緣關係的。只是沒有一個人把這種關係給梳理出來、記錄下來,當然古人可能想不到後世子孫最後會完全不知道了。

綜上所述,小編認為我們可以將《山海經》可以看作為古人「在想像中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地理書」。明代人稱其是「古之怪語之祖」;清代人認為這是神話小說,魯迅則說這是「古之巫書」。學者從中可能找到古人生活的線索,地理學家從中可以研究古代河流山川的位置,小說家從中得到了神怪靈感,現在的我們則可以從中了解華夏文化的源遠流長。總之,這是一本挺有趣的書。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是否還有著其他不同的觀點呢?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讚加關注喲。

相關焦點

  • 古人為什麼用晦澀難懂的文言文,我們是否恢復使用文言文?
    剛開始學這個的時候只知道全部是聽不懂的,很麻煩,要逐字逐句的翻譯才能明白。那麼古人為什麼要發明文言文呢,難道他們不覺得麻煩嗎?他們平常說話也是這樣的嗎?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古人平時說話絕對不是說的文言文。就像我們現在說話和打字聊天也是不一樣的。因為書名語言和口頭語言絕對不一樣,書面語言都要口語經過簡單的加工的。這個在任何一種語言裡面都是這樣的。
  • 相對論晦澀難懂,愛因斯坦欠一個解釋
    「時空彎曲」是代替萬有引力的,那麼為啥物體在這種所謂的「時空彎曲」裡自由落體呢?所以使他的理論非常晦澀難懂。
  • 《山海經》可不是本山和海的小說
    《孩子讀得懂的山海經》(全3冊):  《神話》《神獸》《異人國》  《孩子讀得懂的山海經》?看到標題,我不禁懷疑,這麼難懂的文字究竟是怎麼做到讓孩子讀得懂的呢?  那就是……  咳,咳  重頭戲登場——  《山海經》中的每段原文,作家根據文中出現的山、樹、蟲、魚、礦物、人、神和獸的特點進行整合,作家施展出她們最拿手的講故事的能力,就像變魔法一樣,巧妙地把一段段難懂的文言文改編成了一個個新奇有趣的小故事,這樣一來,原文裡出現的關鍵部分都會成為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在看故事的時候就相當於在讀原文了。
  • 知中·一本讀懂!山海經
    「一」初遇《山海經》是年幼時在語文課的課外讀物上,那時讀到「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還有「女媧補天」的故事,驚異於那短短幾句詞語釋義勾勒出的神話故事。可,那會並不明白引注的意義,所以也不清楚《山海經》是一本古代神話故事傳說。而後,與《山海經》內相關故事的再遇,卻是遠渡重洋,在妖怪列島日本的動畫作品裡。
  • 中國三大奇書,至今無人真正讀懂,只要讀懂一本,不是天才就是鬼才
    可惜的是,現在的人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讀懂。如果讀懂了,那麼說明這個人不是天才就是鬼才。第一本:《易經》《易經》一共分為三部,分別是《連山》、《歸藏》、《周易》。《易經》中涉及的很多領域,包括政治、哲學、文學、藝術、科學等。是群經之首。可惜的是,《連山》和《歸藏》早已失傳,只剩下了《周易》,然而只是這一部就是寶貴的知識財富。《易經》是周文王周文王姬昌所作。
  • 《八方旅人》晦澀難懂的中古英語 讓全球玩家學習熱情高漲
    SE的RPG新作《八方旅人》日前已經登陸了Switch平臺,因為其略顯晦澀的中古英語用法不少,被國內玩家稱作「專八旅人」。實際上,遊戲中的中古英語用法,不光讓英語非母語的中國玩家們很難理解,世界上其他地區的玩家們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
  • 物理學四大神獸,有一個已經被消滅,最早出現的那個晦澀難懂
    最早出現的「神獸」是芝諾的烏龜,它所對應的理論是微積分,這個幫助人們解決了大量測算問題的理論,十分晦澀難懂,卻在學術界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芝諾就提出了烏龜運動不可分性的理論,並且有關無窮小的概念也需要加入進來,不是簡單的追及問題,人們到今天都沒有得到這個問題的準確答案。
  • 《八方旅人》中古英語晦澀難懂 國內玩家調侃為「專八旅人」
    SE的RPG新作《八方旅人》日前已經登陸了Switch平臺,因為其略顯晦澀的中古英語用法不少,被國內玩家稱作「專八旅人」。實際上,遊戲中的中古英語用法,不光讓英語非母語的中國玩家們很難理解,世界上其他地區的玩家們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
  • 「馬哲」晦澀難懂,讓人頭疼?這裡有學好「馬哲」三步法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絕大多數省份都不約而同的去重點考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相關知識,而最讓學員頭疼的莫過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最晦澀難懂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了,本文就個別省份的試題來分析一下學習馬克思主義學中一些比較實用的方法以供廣大學員參考。
  • 《山海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書籍?有沒有實際的出處?
    《山海經》相關論著本人看過的不少,可以說是爭議最大的古書了。《山海經》的作者是誰呢?按照傳統說法,是大禹、伯益、夷堅這些上古大神;也有人認為不應該這麼早,可能是夏商周三代地圖;還有人認為還是太早,應該推到春秋戰國甚至西漢。到了近現代還有人認為是外國人甚至外星人之作。
  • 《山海經》真的記載長生不老?秦始皇一直苦苦尋找的不死藥是它?
    那麼到底為何在秦始皇時期會出現長生不老這個傳聞呢?這些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的術士,他們是如何得知世間有長生不老藥的呢?其實這是在一部上古的逆天古籍中出現過,而這部古籍曾經被《史記》的作者司馬遷認為是一部歪門邪術,絕對是瞎說,所以在《史記》的時候,司馬遷沒有用到這部逆天古籍。
  • 《山海經》是真實的「世界地理」?美國學者實地考察後:甘拜下風
    《山海經》是中國神話的源頭,裡面的九尾狐,女媧,夸父追日等等的故事,可以說是成為了我們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深究其中內容,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山海經》絕不是古人任意馳騁憑空杜撰的「荒誕」小說,而是十分難得的華夏文明人文歷史的寶藏。
  • 《山海經》真的是我們丟失的「異世界」嗎?
    《山海經》是一部著作於先秦時代的「神話書籍」,之所以會稱呼其為神話書籍,主要是裡面記錄的內容,實在無從考證,譬如:精衛填海、刑天、燭龍、后羿等等,翻遍整部已知的華夏史,壓根就找不出來關於這些人物、事物存在的蛛絲馬跡。如果在大街上,隨便拉住一名小學生,然後問《山海經》是什麼?
  • 陝西出土《山海經》怪獸「蠱雕」,國內外學者大為震驚:不可能!
    當然無論如何,匈奴人也只是華夏民族曾經的一員,那麼在陝西省發現匈奴墓也就不足為奇。發現這隻「漢金怪獸」後,國內外學者大為震驚:對匈奴人的工藝水平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感到震驚。《山海經》不僅僅是一本神話故事,也十分受專家學者的歡迎,是中學課本的常客,相信中學課本裡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也給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現行的中學語文地理必學的《水經注》中,有數十處引用了《山海經》。
  • 其實也沒那麼難懂
    與一般的小說不同,意識流小說注重描寫人的心理或主觀意識,因此往往邏輯性不強,讀起來令人感到混亂、晦澀,有些讀者更是把它比作「天書」般難懂。意識流小說之所以難懂,是因為其文學觀念背後有著大量的哲學和心理學支撐,不了解哲學或心理學的人看起來就比較費勁。因此,要想讀懂意識流小說,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其背後獨特的哲學和心理學支撐。
  • 《山海經》中的記載不斷得到證實,越來越多的謎題或將被解開
    中國有很多的神話故事,大多都來自《山海經》。袁珂先生曾在《山海經校注》中說:「吾國古籍,瑰偉瑰奇之最者,莫《山海經》若。《山海經》匪特使地之權輿,乃神話之淵府。」古時候的人一直都把《山海經》當成真實的歷史來看待,反而是現在的人們,因為歷史無法考究,更多的是把它當成古人的想像。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對遠古歷史有了進一步的認知,而《山海經》的中的地理位置和動物都被證實是真實存在的。
  • 《山海經》記載的「神船」,出現在浙江遺址中,領先了西方3000年
    《山海經》原本有22篇,後因戰亂加上年代久遠,現只剩下18篇,現存的山海經內容,基本屬於碎片。一些丟失了主體靈魂的碎片。從種種的考古結論來看《山海經》並非是專家學者認為的那麼荒誕不經,相反卻是蘊含了大量的有價值的東西,只不過由於歷史局限性,被許多人給誤解了,從而讓人對其有一種嫌棄的感覺。
  • 《山海經》中似乎存在證據,專家:多半是真的
    而我國的《山海經》中,記載著上古時期的大量傳說,但是如今我們根本找不到上面記載的地方。所以最近有學者提出:《山海經》中記載的世界,可能就在地下。這一觀點的提出,可謂是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那麼這樣的說法到底合不合理呢?
  • 山海經裡早有暗示,專家:很可能是真的
    比如我國的《山海經》裡面就有記載。在西方的某個國家,那裡的人住在山洞裡,但是那山洞越往下越明亮,像是洞裡有一顆太陽。他們的國家在地底,別有洞天,寬闊無比,但是本國的風俗語言和上面的人無二。而且現代的科學家們也得到了一些信息,證明地球是空心的。他們測算地球的質量差不多是6兆噸的一百萬倍,雖然是個天文數字,但是對於地球來說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