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性別是由溫度決定的嗎?
1982夏天,英國《自然》雜誌上刊載了一篇有趣的報導,這篇報導說美測洲鱷生男還是生女是由溫度決定的,而不像大多數動物那樣,是由父親和母親的性染色體的差異所決定的。
這些研究者曾在野外收集了大量美洲鱷的受精卵(它們的大小重量和質量基本上都一樣),然後分成六個組,分別在六種不同的溫度下進行孵化。這六種溫度分別為26℃、28℃、30℃32℃34℃、36℃,經過65天的孵化,結果出來了,十分令人意外:
孵化溫度為30℃和低於30℃的卵孵出的全為雌性鱷魚;孵化溫度為34℃和高於34℃的卵孵出的全為雄性鱷魚;孵化溫度為32℃時,孵出的鱷魚雌性、雄性都有,但雌多雄少,其比例為5:1;孵化溫度低於26℃或高於36℃時,鱷魚卵全部死亡。
這引起了世界上很多古生物學家的興趣和重視,不久前,我國生物學家對我們國家的特產揚子鱷進行了考察和研究,發現揚子鱷生男生女是聽天由命,自己做不了主,與其近親美洲鱷一個樣。
在野外,美洲鱷雌的多,雄的少,比例大概是5:1,而揚子鱷也是雌性多於雄性。
同時生物學家還對揚子鱷建巢的位置進行了研究,發現大部分揚子鱷的巢建在山坳遮陽處,只有少部分巢築於山坡陽光曝曬地。山坳處溫度較低,揚子鱷把巢建在這兒,就可以產生較多的雌性鱷,雌鱷多對繁衍後代是有好處的。但雌鱷在選擇巢址時,難道是有意識這樣做的嗎?
據科學家研究發現,爬行動物中,蜥蜴、龜、鱉也是由溫度決定性別,至於為什麼會是這樣,科學家弄不清楚其中的原因,目前正在研究當中,相信不久的將來,將會得出合理的解釋。
鱷等爬行動物由溫度決定性別的現象,使科學家們很自然地聯想到了恐龍,恐龍是史前爬行動物,可以說是爬行動物的祖先,它們的性別是否也是由溫度決定的?如果是的話,一次氣候突變就可能給這些中生代霸主們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要麼變成「女兒國」,要麼變成「男兒國」,反正不管哪一種,最終都會導致滅亡,因為獨陽則不長,獨陰則不生。
科學家認為,在氣候史上,地球的氣溫自中生代末期起逐漸變冷,這會使恐龍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調或使卵全部死亡,所以恐龍才會滅絕。
由此看來,恐龍是性別確實是由溫度決定的。對於這個觀點,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