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蠅作為遺傳實驗材料中的superstar,第一次出現在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二《基因在染色體上》這一節課中,摩爾根通過果蠅雜交實驗,發現白眼的遺傳和性別相聯繫,教材中簡單介紹了果蠅的染色體組成,由三對常染色體和一對性染色體組成。
通過圖解很容易發現雌果蠅的性染色體是同型的由XX決定,雄果蠅的性染色體是異型的由XY決定,由此在學習中很簡單的就把果蠅的性別決定歸類為由XY決定。
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我們來看教材中的一道例題
親本是白眼雌果蠅與紅眼雄果蠅交配,按照正常的二倍體後代表現型只能是白眼雄果蠅和紅顏雌果蠅,但是通過大量的實驗觀察發現,雄果蠅中會出現紅眼,雌果蠅出現白眼,這顯然不符合我們認為的XY決定性別類型,那也就是說果蠅的性別決定另有其它的方式,那麼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來觀察一下人類和果蠅性染色體的比較
通過比較人與果蠅性別的決定我們發現,在果蠅中X染色體影響者性別,Y染色體只跟果蠅的育性有關與性別決定無關。那麼果蠅的X染色體是如何影響性別的呢?
1921年Bridges通過對異常染色體組成的果蠅性別進行大量的分析,發現果蠅的果蠅的X染色體與常染色體的比率決定著性別,具體結果如下表:
在表中A代表著一個單倍的常染色體組,如果是正常的二倍體雌果蠅就可以表示為XX+AA啦,從表中我們發現當X:A=1才能發育成成可育的雌性,X:A=0.5則發育成雄性,凡是X:A<0.5 趨向於發育成超雄,凡是X:A>1則發育為超雌,0.5<X:A<1則發育為間性,也就是一個果蠅身上既有雌性特徵也有雄性特徵的表現。
由此教材中的課後題,我們在分析時,就考慮到減數分裂過程中異常配子的形成了,關於異常配子的形成過程,請觀看次條微課視頻。
參考文獻:
1 美 .斯特恩.人類遺傳學原理 科學出版社
由於微信修改了推送規則,沒有經常「點讚」、點「在看」的,會逐漸收不到消息推送!小編懇請您在每次看完推送文章後點「在看」、「點讚」或者將「生物樹」公眾號加為「星標」,這樣你就可以及時收到消息推送了,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