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基因調控農作物果蠅性別決定

2020-12-03 科學網

MoY基因調控農作物果蠅性別決定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30 15:45:05

義大利那不勒斯大學Giuseppe Saccone、瑞士蘇黎世大學Mark D. Robinson、義大利佩魯賈大學Philippos Aris Papathanos等課題組合作研究發現,在大多數農作物害蟲果蠅中Maleness-on-the-Y基因調控性別決定。這一成果將於9月27日發表於《科學》。

在農業害蟲地中海實蠅(Ceratitis capitata)(地中海果蠅)中,研究人員鑑定了Y染色體連鎖基因,Maleness-on the-Y (MoY),其編碼一個對於雄性發育必需的小蛋白質。在 XY型胚胎中MoY的沉默或破壞導致雌性化,然而在XX型胚胎中過表達MoY則導致雄性化。 改型的XY雌性和XX雄性雜交可以產生雄性和雌性後代,這表明Y染色體可以由XY雌性傳播。在實蠅科的其他物種中, 與Y染色體連鎖的MoY在功能上也是保守,突出了其作為針對這些主要農作物害蟲研發更有效控制工具的潛力。

據了解在昆蟲體內,通過控制保守的調控性別分化的模塊來傳導快速進化的性別決定信號。

附:英文原文

Title: Maleness-on-the-Y (MoY) orchestrates male sex determination in major agricultural fruit fly pests

Author: Angela Meccariello, Marco Salvemini, Pasquale Primo, Brantley Hall, Panagiota Koskinioti, Martina Dalíková, Andrea Gravina, Michela Anna Gucciardino, Federica Forlenza, Maria-Eleni Gregoriou, Domenica Ippolito, Simona Maria Monti, Valeria Petrella, Maryanna Martina Perrotta, Stephan Schmeing, Alessia Ruggiero, Francesca Scolari, Ennio Giordano, Konstantina T. Tsoumani, Frantiek Marec, Nikolai Windbichler, Kallare P. Arunkumar, Kostas Bourtzis, Kostas D. Mathiopoulos, Jiannis Ragoussis, Luigi Vitagliano, Zhijian Tu, Philippos Aris Papathanos, Mark D. Robinson, Giuseppe Saccone

Issue&Volume: 2019/09/27

Abstract: In insects, rapidly evolving primary sex-determining signals are transduced by a conserved regulatory module controlling sexu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agricultural pest Ceratitis capitata (Mediterranean fruit fly, Medfly) we identified a Y-linked gene, Maleness-on the-Y (MoY), encoding a small protein that is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for male development. Silencing or disruption of MoY in XY embryos causes feminization whereas overexpression of MoY in XX embryos induces masculinization. Crosses between transformed XY females and XX males give rise to males and females, indicating that a Y chromosome can be transmitted by XY females. MoY is Y-linked and functionally conserved in other species of the Tephritidae family, highlighting its potential to serve as a tool for developing more effective control strategies against these major agricultural insect pests.

DOI: 10.1126/science.aax1318

Source: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9/08/28/science.aax1318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揭示RNA m6A如何決定果蠅的性別
    該論文發現並鑑定了RNA 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的新成員Xio,且該基因也是果蠅性別決定信號途徑新的組分。該論文發現並鑑定了RNA 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的新成員Xio,且該基因也是果蠅性別決定信號途徑新的組分。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上含量最豐富的化學修飾之一,影響剪接、穩定性、摺疊、出核、以及翻譯等一系列mRNA代謝過程。
  • PNAS:研究發現RNA m6A修飾和果蠅性別決定新因子
    該論文發現並鑑定了RNA 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的新成員Xio,且該基因也是果蠅性別決定信號途徑新的組分。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上含量最豐富的化學修飾之一,影響剪接、穩定性、摺疊、出核、以及翻譯等一系列mRNA代謝過程。
  • 我學者發現果蠅性別決定新因子—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嚴冬研究組和美國哈佛大學Norbert Perrimon研究組合作研究,發現並鑑定了RNA 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的新成員Xio,並且該基因也是果蠅性別決定信號途徑新的組分
  • 釋疑|果蠅的性別是由XY決定的嗎?
    通過圖解很容易發現雌果蠅的性染色體是同型的由XX決定,雄果蠅的性染色體是異型的由XY決定,由此在學習中很簡單的就把果蠅的性別決定歸類為由XY決定。,這顯然不符合我們認為的XY決定性別類型,那也就是說果蠅的性別決定另有其它的方式,那麼到底是什麼呢?
  • 科學家發現果蠅性別決定新機制(圖)
    本報訊 美國科學家最近在研究果蠅的基本問題——性別決定機制時,卻出乎意料地得到了新的結論。相關論文12月27日在線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上。  人們知道,在哺乳動物中,性別往往取決於Y染色體是否存在,Y染色體中的雄性化基因會令攜帶者成長為雄性。
  • 新發現:除了XY,決定性別還有另一種關鍵基因
    據科技日報8月20日報導 ,男人和女人有許多明顯不同的地方,以往認為所有這些不同背後的本質原因隱藏在我們的第23對染色體——X和Y染色體中,過去的絕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這兩個基因是怎樣編碼蛋白質從而決定性別的。最近,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科學家發現,還有一種非常小的亞基因單位能編碼一種短RNA分子(miRNAs),在區別兩種性別方面也發揮著關鍵作用。
  • 決定果蠅性別的,與Y染色體的存在或缺失有關嗎?
    黑腹果蠅,是實驗最常見的果蠅類型,也是生物學中使用的最古老和最強大的模型系統之一。果蠅飼養成本低廉,壽命較短,繁殖能力比哺乳動物模型更高,擁有特色的基因工具來研究許多分子和細胞問題,這取決於其遺傳學的特性。
  • 紅耳龜的性別決定
    溫度依賴的性別決定是一個顯著的表型可塑性模型。在許多爬行動物中,包括巴西紅耳龜,個體的性別是由卵孵化期間的環境溫度決定的。巴西紅耳龜的受精卵 如果在26攝氏度下孵育,則子代全部發育為雄性,如果受精卵在32攝氏度下孵育,則子代全部發育為雌性。但是這其中的分子機制卻知之甚少。
  • 新研究:決定性別除了XY染色體還有別的
    在過去,大多數研究都關注於理解這些基因是如何編碼蛋白質決定性別,但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的科學家們發現編碼較短的RNA分子,也被稱為小分子核糖核酸(miRNAs)的非常小的基因子集在區別果蠅雄性和雌性組織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小分子核糖核酸(miRNAs)是RNA裡的一小個片段,它精確調節了一個或幾個編碼蛋白質基因的激活。
  • 果蠅新研究:出現的求偶和攻擊行為都只因為性別不同?
    現在,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兩個性別決定基因影響果蠅行為的分子機制。他們的研究發現,雄性果蠅的求偶和攻擊行為是由兩個不同的基因程序調節的。這兩項研究結果都發表在2020年4月21日的《eLife 》雜誌上,它們證明了性和行為之間的聯繫有多麼的複雜。
  • Development:Y染色體決定性別?NO!古老性基因或許是性別決定的始祖
    ,使其開啟雄性小鼠的發育;這種名為Dmrt1的基因雖然不會被哺乳動物用來確定性別,但其卻在決定許多脊椎動物的性別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比如青蛙、魚類及鳥類等;相關研究為揭開決定人類和動物性別的基因的進化提供了新的研究線索和思路。
  • 神奇的動物性別決定機制,不僅僅是「X」、「Y」
    凡是進行有性生殖的動物都有性別,有性生殖通過等位基因的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以及連鎖基因的交換重組等過程為動物帶來了巨大的遺傳多樣性,有利於後代的生存,那麼,性別是怎樣決定的呢?性染色體與常染色體的比例決定性別我們的明星實驗動物果蠅的性染色體有X和Y兩種,看起來和人類差不多,但在果蠅中X染色體的數目與常染色體(AA)之間的比例才是性別決定的關鍵
  • PLOS Biology|果蠅壽命期的相關的基因
    科學家認為,人類壽命差異的25%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其餘的則取決於環境和生活方式因素。 但是他們還不知道所有有助於長壽的基因。Mackay是人類遺傳學家,他是果蠅模型領域世界領先的專家之一,果蠅是對人類疾病和衰老進行比較分析的出色模型。 大約70%的果蠅基因組具有人類同源基因。Mackay說:「蠅系代表自然種群,並且非常多樣,其中捕獲了超過200萬個變種」。他使用黑腹果蠅遺傳參考組(DGRP)近交系的測序進行了研究。
  • Mol Cell | 果蠅神經系統調控mRNA選擇性切割
    該研究首次確認了果蠅神經系統中調控APA的反式調節元件(trans-acting factors),並進一步闡釋了ELAV/Hu家族蛋白調控神經系統APA的分子機制。Elav蛋白(embryonic lethal abnormal vision)特異性地表達於果蠅神經細胞中,長久以來被作為神經細胞marker而廣泛使用;Elav蛋白對於果蠅早期胚胎發育,神經系統發育具有重要作用。Elav基因突變果蠅死於早期胚胎發育時期。
  • 【科學普及】溫度如何決定巴西紅耳龜的性別?
    雌雄性別的分化是動物界較為普遍且引人注目的現象。不同動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也不盡相同。主要的性別決定方式包括:染色體數目決定型,性染色體決定型,年齡決定型和環境決定型。染色體數目決定型,是指動物的性別是由細胞中的染色體倍數決定的。如蜜蜂,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發育而成,為單倍體。雌蜂由受精卵發育而來,是二倍體。營養差異決定了雌蜂是發育成可育的蜂王還是不育的工蜂。
  • 【生物百科】果蠅
    果蠅屬於昆蟲綱雙翅目果蠅科,目前,全世界已知4000多種,我國已知 600多種。
  • 趙章武團隊研究揭示miRNA let-7對果蠅生物節律的調控機制(圖文)
    miRNA是一類由22個左右的核苷酸組成的內源性非編碼小分子單鏈RNA,能夠通過與靶標基因mRNA的3』UTR發生特異性的鹼基互補配對,引起靶標基因的mRNA降解或者顯著抑制蛋白質的表達,從而在植物和動物體內的基因沉默中發揮著顯著的作用。近年來,研究發現miRNA通過轉錄後水平參與生物體晝夜節律的調控。這為探究生物鐘調節機制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層面。
  • 綜述:理解涉及黑腹果蠅P450的調控機制
    果蠅屬P450是被Cap 『n』 collar isoform C(CnCC)和Spineless(ss)所調控,它們是高等哺乳動物Nrf2和AhR的同源物。然而,包括果蠅在內的昆蟲中的支持這一機制的研究卻很少。理解組成的和誘導的表達模式需要的關於控制昆蟲P450表達的信號途徑對於大多數昆蟲鑑定的P450仍然相當缺乏。
  • 科學家完成12種果蠅基因比較研究
    由一個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完成了12種相近果蠅的基因比較,該研究不僅為了解各種果蠅的進化鋪平了道路,還為探索基因組功能、幫助研究人員解開人類基因組秘密提供了有力工具。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雌雄兩性果蠅都需要某個基因,但是用處不同,這樣基因如何進化?
    果蠅裡的希臘之神在這個例子中,戰爭發生之地為一段包含兩個基因——Apollo和Artemis(兩者分別取名自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和月亮女神)——的基因組。這兩個基因不只是位置相鄰,他們在進化上也有同源性。大約二十萬年前,一個祖先基因經過重複,誕生出了這兩個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