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理解涉及黑腹果蠅P450的調控機制

2021-02-15 何知閒

Understanding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CytochromeP450 Gene Expression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Diptera: Drosophilidae)


Doi:10.4172/2161-0983.1000189

Entomology,Ornithology & Herpetology:Current Research

2017


Abstract

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 (P450s) are known to play a central role in the adaptive response of insects  and other animals to chemicals in the environment. Drosophila spp. P450s are known to be regulated by Cap 『n』 collarisoform C (CnCC) and/ Spineless (ss) which are orthologs to Nuclear factorerythroid-2 factor 2 (Nrf2)/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 in higher mammals. However, the mechanism underpinning this regulation in insects including fruitfly,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is poorly understood. Understanding the constitutive and inducible patterns of expression requires knowledge about the signalling pathways that control insect P450 expression, which is still lacking for most identified insect P450s. D. melanogaster, because of its longstanding use as a genetic modelinsect, is a powerful tool for identifying possible regulatory mechanisms andfor following expression through to function. Here, we describe the rolesplayed by the cis-acting elements and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TFIF)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cytochrome P450 genes in D.melanogaster in response to xenobiotic compounds. These cis-acting elements include; promoters, enhancers, repressors, silencers and insulators.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P450s by the spineless(ss)/tango (Tgo) and CnCC/dKeap1 (Drosophila 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 signalling pathways in insecticide resistance were also extensively discussed. This review increas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insecticide metabolism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摘要

已知細胞色素P450單氧化酶(P450)在昆蟲和其他動物在對環境中的化學物質適應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果蠅屬P450是被Cap 『n』 collar isoform C(CnCC)和Spineless(ss)所調控,它們是高等哺乳動物Nrf2和AhR的同源物。然而,包括果蠅在內的昆蟲中的支持這一機制的研究卻很少。理解組成的和誘導的表達模式需要的關於控制昆蟲P450表達的信號途徑對於大多數昆蟲鑑定的P450仍然相當缺乏。黑腹果蠅因為他們長期作為基因模式昆蟲來使用,是一個鑑定可能的調控機制以及跟蹤表達直至發揮作用的有效地工具。這裡,我們描述了順式作用元件發揮的作用和轉錄因子(TFIF)參與到黑腹果蠅響應外源物質的機制。順式作用元件包括啟動子,增強子,抑制子,沉默子和絕緣子。參與到P450基因的調控機制通過spineless(ss)/tango(Tgo)以及CnCC/dKeap1信號途徑在殺蟲劑抗性中也進行了廣泛的討論。這個綜述提高了我們對於參與到黑腹果蠅殺蟲劑代謝的調控機制的理解。


通訊作者:Mohammed BR

通訊單位:英國阿伯泰大學

相關焦點

  • 黑腹果蠅「來勢兇兇」!必須馬上防治
    黑腹果蠅雌性體長2.5毫米, 雄性較之要小。幼蟲的首要食物來源是使水果腐爛的微生物,如酵母和細菌,其次是含糖分的水果等。黑腹果蠅在1830年首次被描述。而它第一次被用作試驗研究對象則要到 1901年,由動物學家和遺傳學家威廉·恩斯特·卡斯特 (William Ernest Castle) 通過對果蠅的種系研究,設法了解多代近親繁殖的結果和取自其中某一代進行雜交所出現的現象。黑腹果蠅的生長發育受溫度的影響較大; 同時黑腹果蠅在果園內發生的始見期和高峰期應根據櫻桃成熟時間來確定。
  • Current Biology |雌性果蠅拒絕交配的神經生物學機制
    在黑腹果蠅這一種模式生物中,在面對雄蠅的求偶時,雌蠅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雌蠅接受交配行為(VPO)的神經環路機制已經被首次詳細地闡述了(詳見BioArt報導:Nature | 汪菲/王開宇等揭示昆蟲產卵的神經生物學機制),那麼雌蠅究竟通過怎樣的神經環路機制來控制產卵器伸出這一拒絕交配的行為呢?
  • 果蠅視覺理解能力幾何?它們或能看到比想像更為多樣的世界
    一些研究人員指出黑腹果蠅光學系統的解析度是有限的,但是其他研究人員則注意到在黑腹果蠅看似相同的外表下,有證據表明他們實際上擁有驚人的個體識別和視覺學習能力。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利用機器學習從理論上證明每個黑腹果蠅在視覺上是不同的。我們還將使用果蠅的視覺系統與當前卷積神經網絡的驚人相似性來研究黑腹果蠅的視覺理解能力。
  • 趙章武團隊研究揭示miRNA let-7對果蠅生物節律的調控機制(圖文)
    該研究在果蠅中證實了miRNA let-7調控晝夜節律,並進一步揭示了其調控環路。  地球自轉和公轉引起自然環境的晝夜波動和季節變化,深刻地影響著地球生物的生命活動,使幾乎所有的生物體在生理和行為上都表現出晝夜節律。而晝夜節律作為最常見的一類生物節律,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和研究的熱點。
  • Ferrandon教授課題組關於黑腹果蠅血液單細胞測序研究的述評
    鑑於方興未艾的單細胞測序在細胞分類中的重要作用,在果蠅領域,哈佛大學醫學院Tattikota SG等對果蠅血液中的細胞進行了單細胞測序
  • 12種果蠅基因組對比研究完成
    Collins表示,「這項非凡的科學成就強調了基因測序和基因組對比研究的價值,尤其是那些能夠深化人們對基本生命過程理解的物種模型。」   一個世紀以來,果蠅一直是生命科學研究中理想而重要的模型。儘管它們的基因組只有人類的1/25,但許多基因與人類是對應的,控制著相同的生理功能。
  • 研究發現黑腹果蠅不同鐵運輸途徑間競爭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肖桂然帶領團隊發現黑腹果蠅轉鐵蛋白1(transferrin1)在體內參與鐵運輸並且與鐵蛋白(ferritin)
  • Science:modENCODE計劃秀麗隱杆線蟲和黑腹果蠅的系統分析數據發布
    來自耶魯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對兩種重要的模式動物: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和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進行了系統分析,從而獲得了詳細的相應基因表達的數據。這一研究屬於modENCODE計劃,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雜誌上。
  • 【生物百科】果蠅
    果蠅(drosophilid 或 drosophilid fly,有時也被稱為 fruit fly,但這個名詞有時也被用於實蠅科 Tephritidae 昆蟲,易造成誤解,應避免使用)是指昆蟲綱(Isecta)雙翅目(Diptera)果蠅科(Drosophilidae)的昆蟲,目前已描述物種超過 4000 種,其中包括黑腹果蠅 Drosophila melanogaster、擬暗果蠅 D.pseudoobscura
  •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 北京林業大學綜述細胞膜轉運調控植物免疫的機制!
    在膜運輸過程中,PM和內膜系統的脂質成分不斷發生重排,這可能是蛋白質分選和運輸機制的平臺,決定了細胞內囊泡或蛋白質的命運。磷脂作為膜的雙層結構成分,及其相關的信號轉導在這一重排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本文綜述了近年來磷脂信號轉導在膜轉運中的調控機制,包括脂質信號的時空分布、膜變形、細胞骨架動力學和轉運調控因子的招募等。植物免疫系統依靠膜運輸網絡將防禦相關分子快速運輸到特定的亞細胞區室。
  • Cell Reports:果蠅為什麼不挑食?
    遺傳學家最愛的黑腹果蠅幾乎啥都吃,但也有一些果蠅只能取食特定的植物。一項研究分析了它們具備不同飲食習慣的原因,這或許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飲食、代謝和遺傳的關係。
  • 辜雪硯、林海帆共同綜述:PIWI蛋白及piRNA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 美國近2000隻黑腹果蠅入境汕頭被截!都是活的,被裝塑料管內
    11月14日,經汕頭海關技術中心植物檢疫實驗室檢驗鑑定,該批活體昆蟲為黑腹果蠅。  黑腹果蠅是一種原產於熱帶或亞熱帶的蠅種,成蟲雌蠅通常會將卵產在腐爛的水果上,是我國禁止傳入的檢疫性有害生物。據現場關員介紹,該批活體昆蟲被裝於18支透明塑料管內,每支管中有幼蟲、蛹及成蟲等各種蟲態,蟲體數量總共約2000隻。
  • Mol Cell | 果蠅神經系統調控mRNA選擇性切割
    ,小鼠,以及人體中被廣泛發現,但調控該組織/細胞特異性APA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晰【2】。該研究首次確認了果蠅神經系統中調控APA的反式調節元件(trans-acting factors),並進一步闡釋了ELAV/Hu家族蛋白調控神經系統APA的分子機制。
  • 科學家發現果蠅性別決定新機制(圖)
    本報訊 美國科學家最近在研究果蠅的基本問題——性別決定機制時,卻出乎意料地得到了新的結論。相關論文12月27日在線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上。  人們知道,在哺乳動物中,性別往往取決於Y染色體是否存在,Y染色體中的雄性化基因會令攜帶者成長為雄性。
  • 果蠅的視覺系統研究進展
    ( 生物谷配圖)更多生物圖片請進入 脊椎動物和果蠅大腦都有所謂的視覺地圖。Grace  Zhai及其同事發現,在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視覺地圖形成中不需要神經元活性,黑腹果蠅是全世界實驗室使用的果蠅的最普通的形式。 「脊椎動物視覺系統形成有一個遺傳組分,」Bellen說,他也是Howard  Hughes醫學研究所一名調查者,「脊椎動物的神經元是天生就具有的,按遺傳學方式編入大腦的某一區域。
  • 科研前沿 | 生物學中的液-液相分離:機制、功能和疾病長篇綜述
    這篇綜述總結了最近LLPS在各種生物學途徑和疾病中的作用方面的主要進展。膜結合的細胞器動力學的分子機制,例如它們的融合和裂變,囊泡介導的運輸和膜接觸介導的細胞間相互作用已被廣泛表徵。然而,無膜隔室的組裝和功能的分子細節仍然難以捉摸。最近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通過液-液相分離(LLPS)組裝了許多無膜隔室,這些隔室統稱為生物大分子冷凝物。
  • Nature Commun:社交狀態調控觸覺感受的神經機制
    )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A neural circuit encoding mating states tunes defensive behavior in Drosophila」的研究長文(doi:10.1038/s41467-020-17771-8),報導了關於動物觸覺感受被不同社交狀態調控的神經環路機制
  • 黑腹果蠅觀察日記
    今天的果蠅的行為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當我敲下這段文字的時候,時間已經過了凌晨0點,到了下一天,4月5日。但我仍把記錄歸到4月4日,一來,主要的觀察是在4日進行的,二來,我更習慣以晚上的睡眠劃分日期。當初我們從被麻醉的各一堆雌雄果蠅當中,各挑出五隻來放進這截管子裡。
  • 綜述:水稻的表觀遺傳調控和表觀基因組圖譜
    表觀遺傳調控是生物體調節基因表達及染色體行為的重要機制之一,對基因表達調控、轉座子沉默、基因組穩定性以及生物體生長發育有著重要的調控作用。在植物中,表觀遺傳調控廣泛存在,在植物響應外界環境、調控生長發育可塑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近年來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及其相關技術手段的發展,一幅表觀基因組學「畫卷」也漸漸展現在人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