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有幾千年的歷史,能夠被載入史冊的人必然是為國家做過巨大貢獻的,湯飛凡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中國第一代病毒學家,一生都在為我國的醫學事業而奮鬥,帶領他的團隊研製出了各種疫苗,拯救了無數個人的生命。
為了確保疫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他甚至不顧自己的安危親自試藥。就是這樣一位為醫學事業做過巨大貢獻的人,在61歲卻選擇用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在他去世之後,也很少有人能夠記住他的名字。
湯飛凡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祖輩都是讀書人。父親曾經是鄉紳,家中條件不錯,只是後來日漸沒落。在父親的影響下,湯飛凡從小接受良好教育,並且立志要為中華復興做貢獻。在他年幼的時候就看到鄉裡百姓被戰亂和病痛折磨的痛苦不堪,於是他便立下懸壺濟世的目標。
他一開始在工業學校學習,後來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他決定轉而學醫,並且報考了湘雅醫學專業學校。當時學醫是需要先進行英語考試的,但是他卻從來沒有接觸過。湯飛凡並沒有因此被打倒,他對當時的老師說給他一年時間他一定可以通過。
老師被他的決心和勇氣打動,於是降低錄取標準,破格招收了他。當時醫學院的教學條件很艱苦,不少學生中途退學,但是湯飛凡堅持了下來。
從醫學院畢業之後,他決定要從疫苗研究入手,治癒更多疑難雜症。為了精進自己的醫術,湯飛凡又去協和醫學院進修,專門研究細菌學。之後他又收到了哈佛大學的邀請,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他不遠萬裡帶著妻子一起前往美國。
在美學習期間湯飛凡一直很用功刻苦,他逐漸引起了系主任的注意,之後系主任便邀請他加入自己的科研項目。
在項目組中他學習到了很多有關病毒學的知識,為了能夠在這方面有所成就,湯飛凡想要留下來繼續學習。但就在這時,他接到了曾經國內老師的來信。在信中老師表示希望他能夠回國任教。雖然湯飛凡內心多有不舍,但是他覺得祖國需要他於是便義無反顧的回來了。
回國之後教學環境十分艱難,當時醫學院從事細菌學教學的只有他一個老師,並且連實驗室都沒有組建。湯飛凡先是著手建立了實驗室,之後又帶領著學生們對細菌進行觀察與研究,從而打開了病毒學的大門。
之後不久抗戰爆發,湯飛凡主動申請要前往一線,傾盡全力拯救傷員。他知道研究工作固然重要,但現在國家面臨存亡危機,他必須挺身而出,否則做了亡國奴一切研究都毫無意義。
在抗戰期間他並沒有停止研究工作,研製出了治療斑疹傷寒以及鼠疫的疫苗,解決了不少疑難雜症。天花是當時世界上難以治癒的一種疾病,湯飛凡帶領他的團隊早早攻克了這一難題,讓中國成為全世界最早消滅天花的一個國家。
在1954年的時候,我國沙眼病十分嚴重,當時幾乎一半的人都未能倖免,並且這個病致盲率極高。要想研製出疫苗,首先需要分離沙眼病毒。湯飛凡主動包攬了這一工作,在分離沙眼病毒的過程中一直是親力親為,最後終於成功了。
就在湯飛凡事業的頂峰時期,一場悲劇突然到來。在當時那樣特殊的時代,湯飛凡被污衊成間諜、甚至成了民族的罪人。一時之間流言四起,他所做的一切貢獻頃刻間被人全部遺忘,對於湯飛凡來說是不小的打擊。他不明白,他這一生救人無數,沒想到最後換來的卻是這些詆毀,最終他心理防線被擊潰,在61歲的時候選擇自殺,結局十分悽涼。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的冤案被平反,身上的汙名終被洗清。
湯飛凡的功績是無法被抹去的,在他的努力下,我國擁有了天花疫苗、鼠疫疫苗等多種疫苗。他為祖國的醫學事業奉獻出了全部的精力,甚至包括他的生命。
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對湯飛凡的名字表示很陌生,這讓我們感到十分慚愧。湯飛凡的結局令人心痛,但是歷史已無法更改,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接過他的火炬,完成他未完成的心願。或許湯飛凡的事跡不會出現在課本中,但是我們卻要永遠銘記這位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