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為何不出完整版?4000多個鏡頭,因沒錢做特效刪一半

2021-01-11 悅悅聊娛樂

《流浪地球》為何不出完整版?4000多個鏡頭,因沒錢做特效刪掉一半

如果說在過去一個月的2019年新春賀歲檔中,哪一部電影受到了大家最多的關注,應該就是大年初一上映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其實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前並沒有受到太多人的關注,只有一小部分的科幻迷,因為原著作者的關係關注到了這部電影,所以在剛開始上映的時候,《流浪地球》在影院的排片率也只有百分之十幾。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部科幻電影憑藉著精良的製作成功突出重圍,成為了賀歲檔的票房冠軍。

其實這部電影能夠如此成功,主要還是因為他給觀眾們帶來的巨大驚喜,相比於以往的國產電影來說,這部電影在特效製作方面確實超出了觀眾們的預想。正是這樣的原因,所以在電影上線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也已經收穫了40多億的票房,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覺得可惜,那就是這部電影相比於原著來說有很多劇情情節似乎被刪減掉了,所以最近一段時間不少網友都在呼籲片方放出完整版影片。

但是對於這樣的要求片方卻並沒有做出行動,那麼為何《流浪地球》不出完整版電影呢?畢竟按照現在的勢頭來看,如果完整版上線的話,應該會收穫不錯的成績。其實更多的原因是因為這部電影在製作時並沒有太多足夠的經費,所以電影被刪減掉的鏡頭不是沒有拍攝,只是沒錢做特效而已。最近一段時間《流浪地球》官方推出了一本拍攝手記,通過手記可以了解到這部電影一共拍攝了4000多個鏡頭,卻因為沒錢做特效,刪減掉了一半左右。

就比如在電影中劉培強和人工智慧MOSS之間的對話,電影中大家看到的情節,是MOSS祝劉培強新春快樂,並且感謝即將返回地球的他這麼多年的辛苦工作。但實際上在原始劇本中,人工智慧MOSS在電子屏幕上送了劉培強一個插滿52支蠟燭的生日蛋糕,嚇了劉培強一跳。

其實這樣一段劇情不僅能夠體現出人工智慧的局限性,而且也能夠展示出劉培強的人物心態,其實這段劇情並不是沒有拍攝,反而所有的劇組人員和演員吳京都盡心盡力的完成了這一段表演,但是卻因為沒錢做特效刪掉了類似的這些情節。盡力把錢花在刀刃上,所以最終留下的大部分都是和主線劇情相關聯的情節。這樣看來,如果《流浪地球》真的要推出完整版的話,再加上後期製作,可能至少需要半年多到一年的時間。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大賣46億,國內特效公司依然不賺錢
    《流浪地球》的特效水平被很多人認為達到甚至超越了國際平均水準。MoreVFX負責製作的部分電影特效。今年春節檔上映的硬核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成為今年第一部爆款,票房一路高歌猛進,至截稿前,上映34天票房累計46億,佔據國內電影史票房亞軍位置。不過,引發觀眾熱議的還是電影中呈現出的逼真特效技術,而這些令人震撼的特效基本都是出自國內團隊之手。
  • 解碼《流浪地球》中的科技元素:75%特效由中國團隊完成
    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火了,《流浪地球》累計票房已超過37億元,成為今年春節檔票房當之無愧的冠軍,並升至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二名,僅次於《戰狼2》,這部電影究竟是如何把「想像」變成「影像」的?據中國經濟網報導,《流浪地球》75%特效由中國團隊完成,電影視覺特效總監丁燕來稱,要將科幻小說裡的一句話變成畫面,實現起來很難。為此,他們畫了3000張概念設計圖,這其中包括行星發動機、地下城、運載車等所有場景的細節構思,而且每一個場景都要制定詳細的特效拍攝方案。上海場景的一個鏡頭前後改了251次,成了修改次數最多的特效鏡頭。
  • 超級計算、《流浪地球》特效、雨果獎得主轉型……這場論壇上他們...
    這場談話裡,超級計算、《流浪地球》特效、科幻作家轉型做教育……一個個小話題不斷引起臺下觀眾的好奇。先說超級計算,它的運行速度有多快?甘霖介紹:「我們有一個特別通俗的介紹,它的一分鐘計算量相當於全世界72億人算32年。物聯網底層的一個重要科技設施就是超算,包括氣候科學、材料科學等等都離不開超算,超算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超算背後是一個年輕的團隊。
  • 作家劉慈欣:《流浪地球》75%特效是國內團隊做的
    《流浪地球》講述了在未來,太陽即將膨脹為紅巨星會毀滅太陽系內所有行星,人類啟動「流浪地球計劃」,在地表建起無數臺行星發動機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人類進入漫長而黑暗的集體大逃亡的故事。   由郭帆執導的電影在小說基礎上做了大幅改編,加入了一對父子攜手化解地球危機、解開多年心結的故事。同時呈現了大量視覺奇觀,包括末日冰封的上海和空間站救援。
  •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不再「流浪」
    大家也許都知道好萊塢可以怎麼拍出一部科幻片,卻似乎沒有人知道中國如何拍出一部科幻片。中國電影工業起步較晚,經驗匱乏,但在這條未知的道路上,我們的電影從業者已經開始起步,自2014年起,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版權就已大量出讓,《三體》《超新星紀元》《流浪地球》《微紀元》《鄉村教師》《球狀閃電》紛紛花落各家。
  • 看完《流浪地球》我不淡定了,有優點有缺點《流浪地球》深度解析
    《流浪地球》劇照褒之:微觀細節+ 宏大特效和故事相輔相成《流浪地球》講的是人類在星際中孤注一擲、向未知航行的經歷,格局宏大而情調悲壯;電影的大手筆特效和細節安排跟故事設定吻合。語言加上情節的安排(這裡不做劇透),強調了這並不只是中國英雄拯救世人的故事,而是地球生死存亡之際人類同心協力的掙扎。電影以中國人為主角、但人文關懷超越國家種族的視角,跟劉慈欣的原著小說相符合。
  • 從流浪地球說起:國產科幻電影成功與否有多重要?
    文/王新喜《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講述了在太陽即將毀滅的未來,人類帶著地球一起逃亡的故事——通過「流浪地球」計劃,用1萬架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該片歷經四年的打磨,被譽為「首部國產重工業科幻影片」,它呈現了中國電影截至目前為止最高的特效水準——2000多個特效鏡頭,1萬個道具、最初誕生於3000張概念圖,10萬延展平米的實景搭建,相當於15個足球場。
  • 《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效重置,新增11分鐘全新內容
    《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是什麼意思?多了哪些內容?這是很多網友都特別好奇的,其實這一版就是多了很多《流浪地球》中沒有的內容,將配角的戲份都給完善了。《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是加長版和特效重製版,經過新處理的特效會讓人眼前一亮,行星發動機有節奏的噴射給人以更強的視覺衝擊與震撼。增加了11分鐘的新內容此次特別版相較於原版增加了全新的11分鐘44秒2幀的內容,故事內容更多、人物角色更加豐滿。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經歷了磨難的人更加的堅毅,更加努力向前。
  • 《流浪地球》太空艙拍攝花絮被曬出,原來「失重感」是這樣拍出來
    自從《流浪地球》熱播以來,最近大家一直在討論這部電影的話題。不得不說在上映前誰也不敢相信它會獲得這次賀歲檔的冠軍,而且還是和那麼多的熱門電影進行競爭。其實在首映當天,《流浪地球》的票房並不是很高。再者國產科幻作品一直以來都不被大家看好,畢竟國內的特效製作和國外有著很大的差距,而且現在大家已經習慣了國外的科幻特效,所以國產科幻並沒有什麼市場。然而萬萬沒想到在首映當天《流浪地球》成為了一匹「黑馬」獲得了很高的口碑,大家的目光漸漸被它給吸引住了。就這樣《流浪地球》憑藉著口碑的熱度,讓它的票房直線上升。在短短的四天之內成功超越其他熱門電影,成為了今年賀歲檔的票房冠軍。
  • 《流浪地球》卻因這事很「糟心」國家部委出手了
    關於《流浪地球》可以說的並非只有數字,國外也對這部電影評價頗高。《紐約時報》甚至將中國在太空領域的突破與電影聯繫起來,認為中國科幻電影製作的新時代,與太空探索的新時代,都開始了。票房超過節節高卻因盜版「糟心」《流浪地球》在吸引觀眾的同時,也吸引了不懷好意的盜版者。
  • 客觀評價,《流浪地球》真的是一部好電影嗎?
    經過90天的電影院上映,《流浪地球》終於下線了。這部是繼吳京《戰狼2》之後最為賺錢的電影,也是被稱為中國科幻片裡程碑的電影,在科幻片領域,可以說確實是做得不錯了。至少在中國是如此。這是所有電影的通病,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的科幻片,很多電影都將所有的重心放在視覺上,的確在視覺做的很完美,可是沒有人注意文本。包括今年3月上映的《阿麗塔》,被稱為史上特效最強的科幻片,其實最讓人感覺差勁的就是故事文本。但是《流浪地球》好就在於,這是根據劉慈欣的小說改編而來,劉慈欣這些年收穫了太多的讚譽,所以,他的故事肯定都是屬於硬科幻,這確實是有值得稱讚的地方。
  • 從流浪地球說起,看看AWS是怎麼做雲渲染的
    2019年春節檔賀歲片,流浪地球以票房口碑雙豐收開啟中國國產科幻片元年,可喜可賀,一個合格的故事,一套極具想像力的設定,一套頗具視覺衝擊力的特效效果,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的又一個奇蹟。電影流浪地球營造的國貿橋風景作為IT技術觀察者,我看到,以雲計算為代表的新技術將會為電影後期製作帶來不一樣的體驗,雲渲染的出現能在影視作品的製作周期、製作成本和製作的便利性等方面來很大變化,許多特效公司的積極態度,讓我們看到,雲渲染正在成為電影工業重要的組成部分。
  • 關於《流浪地球》的50件事
    郭帆說,自己和團隊都已經竭盡全力,沒有遺憾,對於《流浪地球》,他打100分。   《流浪地球》的四年曆程,讓郭帆從微胖界累瘦到了男神界,甚至收穫了顏粉。開始做劇本時,郭帆和編劇們幾乎天天不睡覺;到了開機時,他每天只睡兩小時,現場拍完了還要回去看前一天的鏡頭;殺青後開始後期製作,郭帆就在工作室支了一張彈簧床,一宿一宿的熬夜。
  • 真正用心做的電影是什麼樣的?《流浪地球》就是最好的答案
    《流浪地球》是整個劇組臺前幕後,所有人一起努力塑造的。儘管這部電影現在如火如荼,但主演們的片酬是不高的。吳京還是零片酬,演員們都把省下來的片酬用在了電影本身,特效做的讓所有人吃驚,這才是真正的電影人。《流浪地球》的投資只有三億多,也許在很多人的理解中,三億已經不是一筆小投資了,但對於科幻片來說,三億多只能說是捉襟見肘。換一個角度,對於投資人來說拍科幻片風險太大了。
  • 電影《流浪地球》中的心理元素
    電影《流浪地球》中的心理元素大年初三帶著孩子們到電影院看《流浪地球》,本來想看另一部適合兒童看的動畫電影的,但是考慮到自己不滿3歲的兒子可能對動畫片也沒有超過20分鐘的耐性(除了小豬佩琪能連續看2個),所以就選擇了據說是國產首部災難科幻片的《流浪地球》。
  • 《鄉村教師》如何改編成為一部《流浪地球》式的硬科幻電影?
    事實上,在我來看,《鄉村教師》無論是在世界觀的設定上,還是劇情的延展性上,一點也不輸於《流浪地球》,實為拍攝硬科幻電影的佳作。   《流浪地球》大獲成功的啟示   《流浪地球》的大獲成功,核心在於郭帆團隊對於劉慈欣原作的成功改編。
  •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祝地球好運,祝中國科幻好運
    要拍《流浪地球》這樣的電影,如果要拍好,拍出和目前觀眾心理預期畫面效果一致,不是有錢就能解決的,因為《流浪地球》要做的事情,並不是特效到達好萊塢級別這麼簡單,而是要做一部有著中國人思維理念的科幻電影。但讓我覺得《流浪地球》一開始就贏在起跑線上的,是故事本身,當年我看小說《流浪地球》這個概念時,就覺得真的只有中國人能想出這樣的創意了,帶著地球一起跑路的設定,作為殖民文化觀念根深蒂固的西方人,是很難想到這樣的點子的。
  • 《刺殺小說家》特效總監:這次比《流浪地球》難很多很多
    大家不按套路出牌,不斷挖坑,讓全場笑成一片,仿佛一個喜劇片的活動現場。作為一部視效大片,電影聯手《流浪地球》特效團隊,用5年時間打造了一個東方異世界,各種新奇硬核的元素,讓人大開眼界。《刺殺小說家》是一部奇幻電影,因片名原因,讓不少觀眾誤以為是懸疑片。據悉,電影曾想過改名《幹掉大魔王》,把異世界中雷佳音、董子健、郭京飛組團打怪的故事線講清楚。
  • 《流浪地球2》定檔,少了吳京就是爛片?除了原班人馬他或許會來
    其中最成功的要屬於《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把我國科幻電影推向了一個新的紀元。不過後來隨著《上海堡壘》的失敗,又一次把國內科幻劇打回了原型。不過不管怎麼樣,這並不影響《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取得的巨大成功。很多網友也一直在期待是不是還會有續集的出現,不過導演郭帆也曾表示過一定會有續集,這算是給觀眾打了一針強心劑。
  •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中國科幻」帶著家逃離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在《流浪地球》電影之前,「郭帆」這個名字並未被太多人知曉。因此,對於郭帆能否拍出中國的第一部「硬核」科幻電影,不僅觀影大眾對此持懷疑態度,連郭帆也承認,當時投資方、製片人,甚至他自己都在質疑——這也是《流浪地球》製作過程中的最大壓力。「在(電影製作)這4年中,覺得特別像在跑馬拉松,不斷地奔跑,同時還看不到終點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