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機器人技術和神經科學的神經工程未來與挑戰
大腦建模機器人專家正在利用神經科學的知識來構建性能更好的機器人。機器人技術和神經科學的這融合代表了一種神經工程方法---一個將神經科學,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結合在一起的新興研究領域。本文重點介紹了機器人技術和神經科學交叉領域過去和現在的觀點以及未來的主要挑戰(圖1)。
-
...神經網絡重現生物視覺系統,發《自然:神經科學》後再中NeurIPS...
今年 4 月,James DiCarlo 教授團隊就曾在頂級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自然:神經科學)上發表論文《Evidence that recurrent circuits are critical to the ventral stream's execution of core object recognition behavior》(證據表明循環結構對核心物體識別行為中處理腹側神經流的過程有關鍵影響
-
...Nature發布計算和理論神經科學特刊:剖析機器學習推動下的神經...
神經科學研究的進展無法脫離數據收集,同時也需複雜的方法將這些數據組裝和合成到更廣泛的框架中。理論神經科學,加上必要的計算技術,能確保我們的努力不僅僅是大規模的收集工作。本期,Nature Neuroscience 呈現了一批論文綜述與觀點討論,包含了一系列當下該領域突出的思考,從神經迴路和網絡到認知評估和精神疾病。神經機制的深刻見解都是來源於基於理論的研究。
-
MIT用神經網絡重現生物視覺系統,發《自然:神經科學》後再中Neur...
),展現了人工神經網絡對神經科學研究的幫助效果。下面我們一起重溫 AI 科技評論全文整理的演講內容。他來自神經科學界,這次來到CV界的會議,也是想藉此機會做兩個研究領域之間溝通的橋梁。總體研究內容與方法教授的研究內容是人類的大腦,研究它是如何工作的、如何用計算的方式模擬它;而CV界的研究目標則是嘗試構建出達到人類大腦表現的系統。所以在教授看來,希望CV界的人也能夠從神經科學的研究中受益。
-
神經科學+市場營銷=「神經營銷」
神經營銷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伊拉斯姆斯大學鹿特丹管理學院市場研究教授Ale Smidts於2002年創造了這一術語。多年來,神經營銷吸引了營銷專業人士的注意,並且現在幾乎無一例外地認識到情感反應對眾多消費決定的驅動作用。對人類及其購買觸發點的理解這一目標以及公司提供神經營銷產品和服務,促進了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
-
南科大與昆士蘭大學等合建神經科學與神經工程研究中心
中新社深圳1月13日電(鄭小紅 付文卿)腦科學被稱為醫學界的金字塔尖,南方科技大學(簡稱「南科大」)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聯合創辦神經科學與神經工程研究中心(簡稱「聯合中心」),該聯合中心13日在南科大揭牌。
-
神經科學讓營銷更有效 神經營銷學的誕生!
在營銷發展的的這幾十年裡,在與營銷無關的心理學、認知科學和神經科學發展的平行線上,科學家們越來越理解人們如何思考、如何決策;也有越來越多的工具來直接測量人們決策過程中的眼球軌跡、大腦活動等。神經科學(Neuroscience)快速發展。
-
對人工神經網絡「開刀」,利用神經科學消融法檢測人工神經網絡
當談及人工神經網絡,黑箱問題總會引起熱議,人們對黑箱問題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黑盒是神經網絡的優勢,這代表神經網絡的自主學習性,代表其自動學習以及自動完善的特性。在他們發表在 arXiv 上的論文中,研究者在人工神經網絡中使用了名為「消融」(ablation)的技術,原本是應用於神經科學的一種技術,即在神經網絡中切除大腦的某些神經元來確定它們的功能。「我們的想法源自於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該領域的主要目標是理解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
為什麼計算神經科學和AI會融合
日期:2020年01月03日正文共:802字1圖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
人工智慧與神經科學的強強聯手:兩大領域的大動蕩
這兩個領域的協作是必然的。正如DeepMind認為的那樣:在如此多的利害關係下,目前神經科學領域和人工智慧結合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本文將從兩個方面探討這個主題:神經科學如何啟發人工智慧,以及人工智慧如何推進神經科學。
-
南方科技大學-昆士蘭大學聯合神經科學與神經工程研究中心今日揭牌
活動現場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月13日訊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餘俐潔 通訊員 付文卿 張曉燕)1月13日,南方科技大學-昆士蘭大學聯合神經科學與神經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聯合中心」)揭牌儀式在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舉行。
-
如何重建深層神經網絡的可塑性?
目前,人腦仍然是人工智慧領域的最大靈感來源。人腦大約由100億個神經元組成,而其中的每個神經元又與約100~10000個其他神經元相連接,如此構成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神經元網絡。神經科學方法嘗試在人工智慧模型中重建人腦的某些機制。
-
Nature屠榜,AI領域Top 1000期刊盤點
三大重量級科學期刊:人工智慧與神經科學結合的研究NATURE(《自然》)排名:13影響因子:40.137Nature 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學期刊之一>《IEEE神經網絡與學習系統彙刊》發表涉及神經網絡和相關學習系統的理論、設計和應用的技術論文,重點是人工神經網絡和學習系統。
-
前沿| Nature發布計算和理論神經科學特刊:剖析機器學習推動下的...
神經科學研究的進展無法脫離數據收集,同時也需複雜的方法將這些數據組裝和合成到更廣泛的框架中。理論神經科學,加上必要的計算技術,能確保我們的努力不僅僅是大規模的收集工作。本期,Nature Neuroscience 呈現了一批論文綜述與觀點討論,包含了一系列當下該領域突出的思考,從神經迴路和網絡到認知評估和精神疾病。神經機制的深刻見解都是來源於基於理論的研究。
-
Cell評論丨癌症神經生物學興起的路線圖
不久前,史丹福大學Michelle Monje等在Cell發表評論文章Roadmap for the Emerging Field of CancerNeuroscience,對這一領域的基本原理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做了闡述。
-
大腦與AI,神經科學與人工神經網絡
神經科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AI和神經網絡在預測人類感知方面是有效的嗎?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T Austin)的Alexander Huth和Shailee Jain的研究表明兩者都有可能。
-
從「中中」「華華」到生物節律紊亂克隆猴,中科院神經所再次取得...
「我國研究神經科學和腦科學的人員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而美國的科研經費是我們的20倍,這就需要我們找到重大科學問題,合力攻關。」中科院神經所所長蒲慕明院士的這番話,道出了背後的創新路徑。「科學家不能做跟著導遊跑的遊客」2009年,蒲慕明力主建立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時,曾招來種種質疑聲,但蒲慕明頂著壓力堅持了下來。
-
21世紀的中國計算神經科學展望
這就是為什麼計算神經科學,使用理論和模型,並通過與實驗的互動,對形成新概念和基本原理起相當的作用。中國要成功建立一流實驗神經科學,尤其是系統、認知神經科學,一定需要發展配套的一流計算神經科學。 除了在基礎研究方面的貢獻外,計算神經科學通過和神經科學的其他分支相結合,也會對社會的各個層面產生廣泛的影響。例如,心理學、神經科學和機器學習理論能夠為學習、教育提供新的模式。
-
訪學招聘 | 克利夫蘭診所神經科學方向
,克利夫蘭診所神經科學、認知神經科學、神經生理學、生物醫學工程、信號處理、心理科學方向正在招收訪問學者、博士後!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得到了美國頂級和最大的臨床神經學研究所之一的支持,該研究所由200多名致力於神經和精神疾病治療的醫學和外科專家組成。
-
計算神經科學:21世紀的前沿科學
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計算神經科學這一高度交叉的學科領域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面臨的挑戰,並為推動中國計算神經科學的發展提出三個建議。 神經科學中的理論 人腦是一種生物組織,重約3磅或1.4千克,它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思想、情感和意識。儘管只佔總體重的2%,大腦會消耗進入體內的氧氣的大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