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計算神經科學和AI會融合

2021-02-15 數學算法俱樂部

日期:2020年01月03日

正文共:802字1圖

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來源:教育新聞網

今天,神經網絡主導著AI和AIOps的發展,但是我已經多次說過這是不可持續的。神經網絡提供有效和有意義的結果的能力達到了頂峰。該科學存在基本的難處理性,不匹配性和固有延遲的問題。即使在神經網絡上進行了大量投資,這也關係到AIOps,並且實時業務社區受到限制。這使我進入了計算神經科學領域,我相信它將極大地受益於AI。

當我凝視著AI可能如何發展的未來時,我期望與計算神經科學有很多交叉。神經網絡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是與AI進行雜交的早期嘗試,但這是失敗的,並將繼續如此。
這是嘗試採用人腦和相關神經系統的複雜且鮮為人知的行為,並開發數學和算法模型以試圖了解其行為的方法。您可以將計算神經科學與經濟學或氣候科學進行比較。在所有這些情況下,您都擁有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該系統具有可見但輪廓不清的輪廓。我們希望我們可以學習有關這些系統的知識,以進行高級預測,這可以通過構建計算模型來實現,這些計算模型可以是直接算法或一組數學方程式,以嘗試深入了解這些大型複雜系統。這種方法與其他科學方法(例如物理學和化學方法)完全不同,在科學方法中,您先定義明確的行為,然後嘗試自下而上地理解,例如,為什麼原子表現出它們的行為方式,或者分子或細胞如何相互作用。將計算神經科學,經濟學和氣候科學視為自上而下的科學,而不是經典的自下而上的科學。通常,計算神經科學將為您提供有關大腦和神經系統如何工作的指示。當您以這種方式看時,變得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是AI和計算神經科學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人們認為這兩個學科之間存在巨大差異,許多人將計算神經科學視為自下而上的科學,並將AI視為工程項目。這是錯誤的,它們都是自上而下的科學,正在研究非常相似且高度重疊的領域。因此,在未來的五到十年中,我們將看到這兩個學科之間有更多的交叉。

相關焦點

  • 類腦計算背後的計算神經科學框架
    另一方面,計算神經科學得到的啟發可以直接用於人工智慧, 好比一個蓄水池, 它的水位足夠高, 就可以流出一部分做人工智慧算法的應用。當下的AI的核心重磅RNN和CNN,都和8,90年代這個算法的積累有關。
  • 融合機器人技術和神經科學的神經工程未來與挑戰
    大腦建模機器人專家正在利用神經科學的知識來構建性能更好的機器人。機器人技術和神經科學的這融合代表了一種神經工程方法---一個將神經科學,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結合在一起的新興研究領域。本文重點介紹了機器人技術和神經科學交叉領域過去和現在的觀點以及未來的主要挑戰(圖1)。
  • 21世紀的中國計算神經科學展望
    因此,展望未來,為了能解讀這些實驗數據,並據此提出和檢驗各種科學假說,新的計算工具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大腦是一個異常複雜的動力學系統,具有多種反饋機制和多層時空結構,它的行為不能僅僅依靠直覺來理解,定量分析和從概念上深入闡明是至關重要的。這就是為什麼計算神經科學,使用理論和模型,並通過與實驗的互動,對形成新概念和基本原理起相當的作用。
  • 近距離接觸類腦計算,看腦機接口如何走向腦機融合|CCF-ADL 新課...
    本期主題為《類腦計算》,旨在幫助學員快速入門類腦計算原理和技術,了解學科熱點以及應用方法,開闊科研視野,增進學術交流和增強實踐能力。雷鋒網作為獨家合作媒體將進行全程報導,同時AI慕課學院已獲本次講習班獨家線上視頻版權,不能來現場聽課的同學請猛戳右側超連結:www.mooc.ai  。
  • 計算神經科學: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必要橋梁
    因此側重於理論和模型的計算神經科學與實驗神經科學的互動,將會對認識大腦工作機制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大腦是一個異常複雜的動力學系統,具有多種在不同時空層次上的反饋機制,定量分析和計算模型上深入解析是至關重要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理論和計算神經科學成為了美國的「腦計劃「中的七大優先研究方向之一:「嚴謹的理論,模型建造和統計分析,使我們對於複雜的,非線性的大腦功能有深入的了解,這是僅憑直覺無法做到的。
  • 專家談計算神經科學與類腦人工智慧的關係
    因此側重於理論和模型的計算神經科學與實驗神經科學的互動,將會對認識大腦工作機制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大腦是一個異常複雜的動力學系統,具有多種在不同時空層次上的反饋機制,定量分析和計算模型上深入解析是至關重要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理論和計算神經科學成為了美國的「腦計劃「中的七大優先研究方向之一: 「嚴謹的理論,模型建造和統計分析,使我們對於複雜的,非線性的大腦功能有深入的了解,這是僅憑直覺無法做到的。
  • 計算神經科學:21世紀的前沿科學
    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計算神經科學這一高度交叉的學科領域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面臨的挑戰,並為推動中國計算神經科學的發展提出三個建議。 神經科學中的理論 人腦是一種生物組織,重約3磅或1.4千克,它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思想、情感和意識。儘管只佔總體重的2%,大腦會消耗進入體內的氧氣的大約20%。
  • 計算神經科學
    計算神經科學實際上是很寬泛的一個學科。和神經科學多個層次的特性一樣,通過理論/計算模型來研究神經系統也有明顯的在不同層次上的模型。
  • 國內腦科學「天團」聯合撰文:計算神經科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計算神經科學這一高度交叉的學科領域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面臨的挑戰,並為推動中國計算神經科學的發展提出三個建議。神經科學中的理論人腦是一種生物組織,重約3磅或1.4千克,它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思想、情感和意識。儘管只佔總體重的2%,大腦會消耗進入體內的氧氣的大約20%。
  • 國內腦科學「天團」聯合撰文:計算神經科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計算神經科學這一高度交叉的學科領域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面臨的挑戰,並為推動中國計算神經科學的發展提出三個建議。神經科學中的理論人腦是一種生物組織,重約3磅或1.4千克,它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思想、情感和意識。儘管只佔總體重的2%,大腦會消耗進入體內的氧氣的大約20%。
  • 大腦與AI,神經科學與人工神經網絡
    神經科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AI和神經網絡在預測人類感知方面是有效的嗎?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T Austin)的Alexander Huth和Shailee Jain的研究表明兩者都有可能。
  • Roadstar.ai 自動駕駛樣車上路,深度融合技術路線能否超越Waymo?
    多傳感器融合就是解決這種長尾效應的方法,畢竟異構傳感器則可以互相彌補缺點,而如果用同質的傳感器,再多也沒用,因為缺點是一致的。他還舉了一個例子,就像人臉識別早已很普及了,但往往會受光照和裝扮的影響,但蘋果Face ID添加了一加了一層深度信息後,就能讓身份驗證更安全。多傳感器融合也是同樣的道理。
  • 前沿| Nature發布計算和理論神經科學特刊:剖析機器學習推動下的...
    神經科學研究的進展無法脫離數據收集,同時也需複雜的方法將這些數據組裝和合成到更廣泛的框架中。理論神經科學,加上必要的計算技術,能確保我們的努力不僅僅是大規模的收集工作。本期,Nature Neuroscience 呈現了一批論文綜述與觀點討論,包含了一系列當下該領域突出的思考,從神經迴路和網絡到認知評估和精神疾病。神經機制的深刻見解都是來源於基於理論的研究。
  • ...Nature發布計算和理論神經科學特刊:剖析機器學習推動下的神經...
    神經科學研究的進展無法脫離數據收集,同時也需複雜的方法將這些數據組裝和合成到更廣泛的框架中。理論神經科學,加上必要的計算技術,能確保我們的努力不僅僅是大規模的收集工作。本期,Nature Neuroscience 呈現了一批論文綜述與觀點討論,包含了一系列當下該領域突出的思考,從神經迴路和網絡到認知評估和精神疾病。神經機制的深刻見解都是來源於基於理論的研究。
  • 受腦認知和神經科學啟發的人工智慧
    我們要構造一種更加健壯的人工智慧,需要腦認知和神經科學的啟發。計算機和人類大腦是對問題求解的物質基礎。在智力和計算能力方面,計算機遠遠超過了人類,但是人類面對的大部分問題都是開放的、動態的、複雜的,大腦在處理這種問題時表現出的想像和創造,還有對複雜問題的分析和描述,是傳統人工智慧的方法所不能企及的,我們只能夠從人類大腦的神經網絡結構中去獲得構造新的人工智慧的因素。
  • 清華大學天機晶片登Nature:類腦加傳統計算融合通用人工智慧
    試驗中,無人自行車不僅可以識別語音指令、自動控制平衡,還能對前方行人進行探測和跟蹤,並自動避開障礙。新型晶片結合了類腦計算和基於計算機科學的人工智慧——這種融合技術有望提升各類系統的能力,最終實現通用人工智慧。作為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人們對於「通用人工智慧」的定義通常是:一種可以執行人類能夠完成的所有任務的 AI。
  • 神經科學+心理學+教育=?
    結果,青少年往往容易做出一些衝動冒險和物質濫用等危險行為。青少年時期,大腦開始選擇性地修剪那些很少會用到的聯繫。正如交通工程師一樣,通過清除某些街道和建立新的環形公路來減緩交通堵塞,提高效率。同時,額葉也逐漸會和邊緣系統更好地連接,從而更好地進行情緒調節,日趨完善的自我意識背後是大腦的發展。對於人腦功能和發展的未知和誤解常常導致違背科學規律的教育,進而影響學習和發展的效率。
  • 通過計算神經科學建立機器學習模型,AI創企Vicarious獲5000萬美元C...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7月26日報導 (編譯:葉展盛)Vicarious這家創企一直在努力縮小人類和人工智慧之間的隔閡這家位於加州聯合市的創企利用計算神經科學來構建更好的機器學習模型,以幫助機器人更快地解決各類任務。Vicarious主要模仿的是大腦新皮質,這塊區域主要和視覺及聽覺有關。「我們並不打算將整個大腦原封不動地模擬下來。這就好比人類在設計飛機時會從鳥類身上借鑑一些功能,比如較輕的體重和可變形的翅膀等,但並不會參考它翅膀的顏色和它拍打翅膀的方式。」
  • 專家稱 2030 年 AI 將與人類思想融合
    科技進步是最令人興奮和令人恐懼的結果之一,是將人類的頭腦與機器融合在一起的潛力。如果這個技術實現了,將極大地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不過,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是一場人類身份、情感、靈性和自我意識的革命。
  • 計算神經科學:21世紀的前沿科學 | NSR觀點
    汪小京 (2009) 「理論神經科學導論」,《神經科學》 (第三版),韓濟生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53章,1004-1019頁.4.  Hodgkin, AL, Huxley, AF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