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性再升一級:熱成像儀將提供更好的夜視功能

2020-11-29 DeepTech深科技

熱成像公司 FLIR 和以色列初創公司 Adasky 正在研發應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新型熱傳感器,這種熱傳感器通過識別行人、動物以及周圍環境發出的熱量,形成物體輪廓圖像,進而幫助司機發現行駛過程中的危險。

一些高端汽車製造商,包括保時捷、寶馬和奧迪,已經為汽車安裝了 FLIR 熱成像儀,它利用熱量感應原理為司機提供了像素大小為 320×240 的圖像,幫助夜間開車的司機注意到車燈照不到的動物或行人。

現在,FLIR 和 Adasky 都希望他們正在研發的新傳感器應用於自動駕駛汽車。

Adasky 近日宣布推出一款名為 Viper 的新型遠紅外傳感器,它的圖像更新速度每秒可達 60 幀,具有更高的解析度(像素大小為:640×480),此外還可以檢測到 0.05°C 的溫差。Adasky 的設計師 Dror Meiri 告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這種解析度不僅能夠發現像麋鹿一樣的東西,還可以辨別出高速公路上的薄冰。他透露,到 2020 年,這個設備可實現量產。

上面的動圖顯示了 Adasky 研發的熱傳感器在鄉村道路上的對比測試情況。左側是可見光攝像機,右側是熱傳感器。測試目標包括騎車人、行人和動物。結果表明右邊熱傳感器的成像效果更好。成像效果越明顯,汽車越容易提前發現、處理危險。雷射雷達只提供測量信息,效果也不如熱成像。

FLIR 還開發了一種專用於自駕車的 VGA 設備。 FLIR 汽車總監 Paul Clayton 表示,這些傳感器已經交給製造商進行生產、測試,投產後的成本只需花費「幾百塊錢」。

為什麼在自動駕駛汽車中還需要這個「多餘的」傳感器呢?克萊頓解釋道:這是一種補充,正是這個「多餘的」傳感器,能夠在惡劣的照明條件或天氣下區別周圍環境。我們已經解釋過,多個傳感器可以讓自動駕駛汽車更好地了解周圍環境,而熱成像提供的鮮明熱量圖像,使人們清晰地看出周圍物體輪廓,可以有效避免危險事故。

儘管如此,還需要增加一個傳感器來處理數據,由於熱成像與可見光相機、雷射雷達相比使用較少,所以必須要搭配相應的機器學習系統。兩家公司似乎都明白這一點:Adasky 已經建立了自己的人工智慧系統(AI),專門為客戶處理數據;FLIR 也正在組裝熱圖像資料庫,客戶可以使用它來訓練自己的機器學習系統。

自動駕駛汽車使用熱成像的成本可能比我們的預期要低。因為一些製造商可能會放棄別的傳感器,但是備受青睞的雷射雷達傳感器則不在其中,畢竟這些設備對於安全來說,相當於多一層保護。

相關焦點

  • 【狩獵裝備營】夜視儀VS.熱成像儀,怎麼選?
    為夜獵挑選夜視儀或熱像儀前,你有必要先好好了解二者的優點與缺點,並明晰狩獵地的環境,充分考量再作決定。(圖註:1X-夜視增強圖像,2.5X-熱成像)由於熱成像儀檢測的是熱量,所以常常可以發現隱藏在茂密叢林中或被大霧遮蔽的小動物。
  • 遠紅外熱成像和夜視:中間不是 「等於號」
    而實際上,能實現所謂的「夜視」功能,並非遠紅外熱成像產品一家獨有。比如微光夜視技術,可將接收的少量可見光放大,並通過屏幕(HUD、後視鏡、中控屏幕等)顯示出來。最近幾年微光技術聲名大噪,不少產品如記錄儀、360全景影像系統、流媒體後視鏡產品等,都在打各種「微光」、「星光」夜視功能。
  • 夜視技術中的微光成像和紅外熱成像技術比較
    (4)提高探測器工作溫度,高性能室溫紅外探測器和焦平面器件是發展重點之一,不需要製冷器,將會使整機更精巧、更可靠,從而實現全固體化。 (5)提高成品率,降低價格。 4 夜視技術的未來發展 4.1 紅外熱成像技術與徽光成像技術的比較 由於工作原理不同,紅外熱成像技術與微光成像技術各有利弊。
  • FLIR將熱成像儀、LiDAR、雷達和可見光相機相結合
    一家來自美國的紅外熱成像儀設計、製造公司FLIR(菲力爾)宣布,瑞典汽車電子供應商Veoneer將採購該公司的熱成像儀,且FLIR稱,Veoneer將於2021年開始在L4級自動駕駛車輛上增加熱成像儀,從而更輕鬆地識別物體和人物。
  • 夜視監控更完美 熱成像改變傳統黑白範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熱成像圖像大多為黑白圖片,即黑色背景白色目標物,或者為簡單的彩色圖像,但以目前的夜視監控成像來說,畫質 遠不止於此。隨著夜視監控技術"透視"目標物 熱信號能力不算增強,熱成像技術已經在高端軍事領域中廣泛應用。在安全防範系統中,在漆黑一片的夜晚,熱成像能夠準確檢測出入侵者。
  • FLIR為Veoneer提供熱感技術 助力L4自動駕駛汽車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菲力爾公司(FLIR Systems, Inc.)宣布,其基於Boson®的熱感技術已被Tier1汽車供應商Veoneer採用,用於L4自動駕駛汽車生產。
  • 熱成像VS微光夜視,誰是全天候成像王者?
    據麥姆斯諮詢介紹,日光相機、夜視裝置和人眼都遵循相同的基本原理:可見光能量在撞擊物體後會反射回來,再利用探測器來接收反射光線,並將其轉化為圖像。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90077.htm  無論是眼球,還是相機,這些「探測器」都必須接收到足夠的光線,否則就無法形成圖像。
  • 打獵用紅外熱成像儀選購建議
    打獵用紅外熱成像儀選購建議由於人們對普通食材做的美食已經司空見慣,沒有任何新鮮感了。更想嘗試的是餐桌上不常見的野味。由於嚴重的供應不足,野味的價格一漲再漲。一般晚上能用得上的夜視設備,主要有紅外熱成像儀和夜視儀。這兩種設備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也各有各的優缺點。紅外熱成像儀是利用紅外探測器和光學成像物鏡接受被測目標的紅外熱輻射能量,分布圖形反映到紅外探測器的光敏元件上,從而獲得紅外熱圖像,這種紅外熱圖像和物體表面的熱分布場相對應。
  • 熱成像與夜視有何不同
    熱成像儀:熱成像儀是可以檢測到物體發出的紅外輻射,並根據物體生成發射的輻射溫度而著色產生圖像。這意味著熱成像儀,幾乎可以在所有天氣條件下工作,不需要任何可見光即可生成高質量的圖像,哪怕是無生命和有生命的,比如人和動物等其它物體。所有自然界物體都會發出不同的紅外光波,都會被機器檢測到。
  • 紅外熱成像儀與紅外測溫儀區的區別
    普通紅外線測溫儀僅有單點測量功能,而紅外線熱成像儀則可捕獲被測目標的整體溫度分布,快速發現高溫、低溫點,從而避免漏檢。各位如果使用過紅外線測溫儀的工程師,應該深有體會,掃描一個高約1米的電氣櫃,需要反覆來回掃描,生怕漏掉某個高溫,造成安全隱患,幾分鐘是一定要的。而使用紅外線熱成像儀,幾秒鐘的時間就可完成,最關鍵的是一目了然,絕對無遺漏。
  • 微光夜視與熱成像技術如何應用安防監控
    而熱成像技術是一種被動紅外夜視技術,普通的紅外監控技術是主動紅外夜視技術,熱成像技術是利用自然界物體不同部位紅外熱輻射強度的不同來形成圖像,它根據目標與背景或目標各部分之間的溫差或熱輻射差來發現目標。由於該技術不隨周圍光照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可以在白天黑夜,甚至大霧,下雨等惡劣環境下提供視頻圖像。
  • 夜視技術中的微光成像和紅外熱成像技術對比分析
    可以說,微光成像技術和紅外熱成像技術已經成為夜視技術的二大砥柱。第一代微光夜視技術屬於被動觀察方式,其特點是隱蔽性好、體積小、重量小、成品率高,便於大批量生產;技術上兼顧並解決了光學系統的平像場與同心球電子光學系統要求有球面物(像)面之間的矛盾,成像質量明顯提高。其缺點是怕強光,有暈光現象。 2.2 第二代微光夜視技術 第二代微光夜視器件的主要特色是微通道板電子倍增器(MCP)的發明並將其引入單級微光管中。
  • 邁巴赫S級改23P半自動智慧駕駛,熱成像紅外夜視
    奔馳23P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向自動駕駛更進一步。根據駕駛情況輔助車速調節、轉向以及變換車道等操作,同時還能為存在碰撞風險提供有效幫助,從而降低事故風險,全力保護駕乘人員安全。
  • 微光夜視儀 紅外熱像儀如何兩全其美?「熱融合」是條必由之路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微光夜視儀和紅外熱像儀的價格越來越便宜,現在可以用3000美元以內的價格買到熱成像設備。微光夜視儀和紅外熱像儀都可以用於夜間觀察,但原理完全不同。兩者都有自己的優點,在某些情況下,你可以嘗試將他們進行組合,以獲得兩全其美的效果。
  • 摩根大通智能汽車百億市場深度報告 這23家中國廠商將爆發【附下載...
    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部門(NHTSA)的定義,智能汽車的發展可以分為4大階段:1、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這類汽車能夠增強駕駛的安全性,主要功能包括前部碰撞警示系統、自動緊急制動、盲點檢測、夜視等。2、特定環境的自動駕駛:這類智能汽車能夠在高速或者堵車環境中實現自動駕駛。這一階段的實現需要集成ADAS的各類功能,包括自動制動、自動加油門、自動操舵等。
  • 「新型夜視神器」RNO雙筒熱成像儀BC50+
    而事實上,隨著熱成像儀在產品功能特點上的不斷革新,如今包括森林防火、家庭安全、夜釣、電力巡線等生活行業領域已開始廣泛應用該產品,其全新的功能應用得到了業內廣泛好評。「從去年下半年我們配備使用了RNO雙筒熱成像儀BC50+以後,提升了對轄區電纜電線的檢查力度,尤其在預防突發電線事故及保障生命財產安全的工作上節省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江蘇某配電企業一位負責人表示,這種多功能雙筒熱成像儀不僅具有傳統熱成像儀的特點,更融合了一些更複合夜間實際使用需求的全新功能,實際使用效果更佳。
  • Uber撞人致死,無人駕駛還缺遠紅外熱成像傳感器
    一輛 Uber 的自動駕駛汽車在亞利桑那州坦佩市的公共道路上與一名行人相撞,該行人在送往醫院後不治身亡。坦佩市警察局長西爾維婭·莫伊爾(Sylvia Moir)在接受採訪時稱:「基於受害人是從陰影中突然出現在馬路上的,很明顯,在任何一種模式(無人駕駛或人為駕駛)下,都很難避免這種碰撞。」這起意外事故將不僅影響 Uber 的自動駕駛的計劃,還將影響到整個無人駕駛行業最終發布能在公共道路上行駛的無人汽車的計劃。
  • 2019年熱成像儀選購的十大要點
    熱成像儀技術源於國外,國內在近幾年才開始生產熱成像儀探測器,故購買時儘量購買進口品牌的熱成像儀,畢竟技術更為成熟,穩定性會更好,成像效果也會好。注意事項:國產有400*300解析度探測器,其實質與384*288是完全一樣的,400*300沒有去掉邊緣無效區域,384*288隻是將400*300的邊緣無效面積自動去掉了而已。二者生成的圖像大小是一樣的。
  • 評福特全新紅外攝像大燈夜視技術
    近日,有外媒曝出福特已研發出一種全新的紅外攝像大燈夜視技術,可利用紅外成像原理,大幅提升夜間的行車安全性。對此有不少媒體認為,類似技術ABB等汽車巨頭早已有之,福特只不過是在老調重彈,炒炒冷飯。可也有一些評論指出,該技術相較於以往並非依樣照搬,其中不乏一些亮點,甚至可稱其為當今最為先進的夜視系統。那事實究竟是怎樣?經過一番調查,車雲菌有了自己的判斷。
  • 紅外熱成像與普通攝像機區別,熱成像攝像頭不懼風雨全天候監控
    低照度攝像機不過是提高照度敏感度,並不能在零照度中實現監控,是在可見光的基礎上進行成像;熱像儀是通過被動探測物體發出的紅外輻射能量,從而提供熱圖像,可以在無需任何光線清晰成像。雷射夜視和紅外熱像儀的區別夜視技術是藉助於光電成象器件實現夜間觀察的一種光電技術。夜視技術包括微光夜視和紅外夜視兩方面。微光夜視技術又稱像增強技術,是通過帶像增強管的夜視鏡,對夜天光照亮的微弱目標像進行增強,以供觀察的光電成像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