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革蘭陰性桿菌耐藥形式越來越嚴峻,多粘菌素B越來越廣泛的被臨床使用。但是使用多粘菌素B的患者出現頭頸部皮膚變黑的情況近期受到關注,作為此類藥物引發皮膚變黑的少見不良反應,臨床也曾一度被困擾:減量還是停藥?本文作者結合個人臨床工作體會及文獻報導,對多粘菌素B的基本特點、皮膚色素沉著的產生機制及處理措施做一簡要梳理。
一、多粘菌素B的基本信息
表1 多粘菌素B的基本藥物信息
二、多粘菌素B引發色素沉著的機制及處理
如圖1顯示的為多粘菌素B誘發色素沉著的機制。
表2 多粘菌素B引發色素沉著的機制及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多粘菌素B與多粘菌素E具有相似的結構,兩者結構的差異僅為環肽結構中6位的胺基酸分別為D-Phe和D-Leu。黏菌素是多粘菌素E經化學修飾後在臨床上使用的無活性前藥,國內外暫時未見黏菌素導致皮膚色素沉著的報導,其原因尚不明確。兩者6位的胺基酸差異和黏菌素體內較低轉化率是可能的解釋,據研究,黏菌素的腎清除率相比轉換為多粘菌素E的效率要高得多。實際上,在批准的黏菌素劑量上限(300mg/d),大多數肌酐清除率>80mL/min的患者血漿中多粘菌素E的濃度<2mg/L。
參考文獻:
1、《ABX指南-感染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第二版》.
2、張楚晗,劉笑芬,張菁,等.多粘菌素B誘發皮膚色素沉著的機制研究[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2020,20(3):331-334.
3、陳玥,買淑霞,溫欣茹,等.多粘菌素B導致成人皮膚色素沉著的文獻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2019,16(3):161-164.
4.多粘菌素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