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這兩個項目 你會明白什麼是「身邊的」精準醫療

2021-01-08 生物谷

參加完一百場的精準醫療的大會,聽一千位嘉賓侃侃而談,卻依然搞不清什麼是精準醫療?

的確,精準醫療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國情諮文裡的「登月計劃」(Moon Shot),是組學測量,是藥企巨頭動輒數十億美元的跨國併購。可是我們身邊的精準醫療是什麼?

兩位兒科醫生有自己的答案。

鍾蔚(Wendy  Wei Chung),48歲的華人遺傳學家和兒科醫生,近日登上了《華爾街日報》的版面。

鍾蔚醫生在哥倫比亞大學的醫學中心裡

《華爾街日報》對鍾蔚的報導初衷很簡單:19個月前,鍾蔚和其團隊啟動了一項名為「Discover」的項目。主要是通過遺傳學分析診斷一些普通醫生和醫學專家從未遇到過也難以診斷的罕見複雜疾病。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發現了28種新疾病——大多數是罕見的兒童遺傳病。

人們把鍾蔚比作「豪斯醫生」,兩者都有點醫學偵探的意味,但是在疾病的診斷上鍾蔚更多的採用了遺傳學和基因組學方法。鍾蔚獲得了洛克菲勒大學的遺傳學博士學位和康奈爾大學的醫學學位。目前在哥倫比亞大學從事兒科醫學和分子遺傳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其帶頭的項目隸屬於紐約長老會醫院/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

參與「Discover」項目的大多數病人都是兒童,其中很多人都被當作「n of 1」,這個科學術語用來描述攜帶特定基因突變並第一個得到明確診斷的病人。所以往往這些孩子都是某一疾病的開拓者,他們在探索前人未走過的路。

面對這些未知的疾病,目前的治療方法有時也無能為力。在見過的成百上千的病人中,鍾蔚醫生也只能診斷三分之一。最終治癒的病人不超過10人,其中有一對雙胞胎寶寶曾經因為身體不能消化某些營養成分而日漸消瘦,經過治療後現在正茁壯成長。

鍾蔚醫生採用的方法不同以往——用老鼠代替人進行治療。她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在小鼠身上構建與人類疾病相同的基因突變,然後在實驗鼠身上進行相關實驗,來探索治療方法和結果。實驗室內飼養了許多類似的基因工程小鼠,這些小鼠體內攜帶了她發現的人類基因突變。

「我們發現了病人體內的基因突變,並通過CRISPR-Cas9技術在小鼠體內實現了相同的突變。我們已經用這種方法對三個不同的基因進行了操作,」鍾蔚醫生這樣說道。「我們做這些就是為了治療疾病,我們認為我們會找到治療這些疾病的方法。」

他們會通過給攜帶代謝相關基因突變的小鼠餵食不同的食物觀察改變營養成分是否可以幫助治療代謝疾病。他們還會向那些患有神經疾病的小鼠的腦部重新導入缺少的神經遞質或分子。研究人員還進行了檢測看看通過基因的開啟和關閉能否逆轉一種疾病。

「這是一段旅程,」鍾蔚醫生說,「當我們對於導致疾病的基因是什麼以及診斷是什麼有了答案,我們就更不能停下。」

「Discover」是「Diagnosis Initiative: Seeking Care and Opportunitieswith Vision for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的縮寫。之前我們說「身邊的」精準醫療,因為這雖然是個研究項目,但是會實實在在為普通的病患服務。這個項目每周會看3-4名病人。申請人經過審核後被項目接收,通常是多器官系統受到疾病影響的病人以及出現一些少見並且特別的症狀或發生早衰的病人。項目負責人介紹,病人一般會在一天到兩天時間內看5到10名專家,進行一些之前未做過的檢查。一到兩周後,病人就會得到檢測結果通知。

「身邊的」另一層含義是,通常參與精準醫療,要麼有「小白鼠」的性質,要麼就要花費高額的費用。但是Discover項目中,通常來說,保險能夠覆蓋檢測費用和醫生的診療費, Discover項目不會額外收費。

其他一些大型醫學中心也會在遺傳學家的幫助下完成類似工作,美國NIH有一個未診斷疾病項目。但是Discover項目不僅僅是遺傳學研究,而是通過協調專家,貫穿對病人的治療和支持。

有一些疾病即使發現了病因,可能也無法治癒。在治療初期鍾蔚醫生就需要讓家屬不能抱有太大的希望。如果無法得到確切的診斷結果,但Discover團隊認為疾病有相關的遺傳學基礎,他們可能會繼續尋找解決方法。

鍾蔚醫生也無能為力的患者,Discover項目會將患有相同疾病的患者聯繫在一起,患病家庭之間可以分享一些經驗。

3歲的Curren Ramsey患有罕見的HIVEP2症候群,目前正在鍾蔚的團隊照顧下進行治療

大約一年前一個三歲的小患者做了全基因組測序,被診斷為HIVEP2症候群,這種罕見的遺傳病會影響腦部生長和發育,引起肌肉缺乏伸縮性。他的媽媽在和鍾蔚醫生取得聯繫後,今年12月份將和另外四個相同情況的家庭一起參加由鍾蔚醫生組織的首次會面。

無獨有偶,在貝殼社近期舉行的Bio4P2016精準醫療創新論壇上,我們發現中國有一個和「Discover」幾乎是同樣思路的項目。

在Bio4P大會上,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副院長周文浩分享了自己版本的精準醫療。

周文浩的精準醫療來自於NICU(新生兒的重症監護病房),NICU接收的是不能自主呼吸的,或者是循環功能不好的新生兒,通過人工的方式幫他們度過生命的不穩定期,逐漸恢復到自主生活,回到父母的懷抱。但周文浩有一個疑問:新生兒中出生缺陷的發生率大概在6%左右,為什麼在NICU的照護後,有些孩子會好,有些孩子卻越來越糟糕?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副院長周文浩

同美國一樣,對這些新生兒,以往都只有臨床的對症治療,但如果回溯本因,周文浩認為應該和遺傳有關。周文浩所屬的病房一年收六到七千個孩子,光醫生肉眼能夠看到明顯畸形和遺傳相關聯的不過是三千左右。也就是說超過半數的孩子是沒法確診的。如果按照老醫生的做法,沒法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就的遺傳疾病,到底是什麼樣的基因問題造成的?

今年八月,中國遺傳學會遺傳諮詢分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發起了「中國新生兒基因組計劃」,在這個平臺上,對兩千多個孩子遺傳相關的分子原因進行了逐一篩查,40%非常明確地找到了病因,甚至有一部分在最近的時間裡逐漸有新突破。

周文浩在會上舉了一個例子,原來一個孩子,出生之後一直拉肚子,出生三公斤多,到四個月之後只有兩公斤多。「腸子都爛掉了」,很多人認為這個孩子已經無藥可救。但是周文浩的團隊通過遺傳檢測發現後,用幹細胞移植是可以的,結果從配型、移植、解決醫療費用的問題,一步一步走過來,大家看到了一個讓人喜悅的結局,經過160天左右的治療,孩子原來頑固性的疾病得到了醫治。

周文浩表示,迅速發展起來的高通量測序技術,可以對全基因組進行序列分析,為新生兒遺傳病的檢測提供了簡便有效的手段,「中國新生兒基因組計劃」就是在二代測序成熟的基礎上在新生兒時期對幾千種遺傳性疾病進行早期篩查,找出能早期治療的可能性對象,實現可防、可控和可幹預。

在目前的臨床實踐過程中,周文浩的團隊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因為缺乏中國人群的大樣本的資料庫。

周文浩希望的是能夠建立一個基因篩查計劃,不是在整個人群做篩查,而是在新生兒重症監護中,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中國新生兒基因組計劃」提出希望聯合全國各地醫院,五年內完成十萬例新生兒基因組測序,構建中國新生兒基因組資料庫;開發適合中國新生兒的遺傳病基因檢測試劑盒,建立新生兒遺傳病基因檢測標準,促進新生兒遺傳病基因檢測的產業化;制定新生兒遺傳病遺傳諮詢標準。

「前兩天我看病房裡篩查數據的時候暗自慶幸,我們已經積累了1500個數據,但1500個數據遠遠不夠,需要更多的數據。如果有足夠的數據,我們完全有可能在資料庫的基礎上用我們正常的技術剔除不利的因素,把基因對應起來的診斷更加明晰化,可是這還有很長路要走。」

鍾蔚和周文浩在做的事情說明,在新生兒醫學領域中會有很多的未來發展的前景。把很多我們過去認為是一類的遺傳性疾病的分子基因搞清楚,把表型的特徵搞清楚,可以將一類的疾病分成九類,十六類甚至更多,而每一類特徵帶來的治療完全不一樣,這就是精準醫療,也是我們身邊的精準醫療。

這件事,說大了,是帶來一個新興的產業,往小了,是改變一個孩子和一個家庭的命運。無論如何,功德無量。(生物谷Bioon.com)

相關會議推薦

2017物聯網與智慧醫療峰會

會議時間:2017.03.16-2017.03.17     會議地點:杭州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7lot/

相關焦點

  • 你真的了解精準醫療嗎
    點擊查看 歐巴馬在2015年1月20日在白宮的國情諮詢中宣布「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精準醫療計劃)」之後,「精準醫療」一夜之間火遍了全球。在中國,「精準醫療」的熱度持續上升。
  • 精準醫療 如何實現?
    ,更不知道BRCA1、BRCA2(均為乳腺癌基因)是什麼。今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了「精準醫療」計劃之後,醫療界對「精準醫療」樂此不彼,中國也不例外。「精準醫療」是什麼?離我們有多遠?能給予我們什麼幫助?
  • 致力於精準醫療的「瘋狂科學家」
    作為這一領域的專家,您覺得精準醫療目前那麼火爆的原因是什麼? 林盛榕:精準醫療能像今天那麼炙手可熱,其實是各方面的時機已經成熟,是幾個要素共同累積的結果。
  • 精準醫療項目統計一覽(含具體數據)
    貝斯派生物小編,根據6月份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公布的國家重點研究計劃重點專項擬進入審核環節的2016年度項目清單,整理了一份一看就懂的精準醫療項目清單,供有興趣的讀者閱讀!2016精準醫療總計61個項目,金額總計64,175萬元;分布在11個省,承擔單位分4類:大學、醫院、研究所、公司,共36家。
  • Comper CEO 杜涵:未來醫療中精準醫療會是一種定製化醫療模塊
    我曾經是一名醫務工作者,深知現在我們依然處在直覺醫療階段,一個依賴醫生專業水平的階段。之前有機構做過一個調研,普通醫生的錯診率甚至超過50%,所以直覺醫療的時代,患者診斷正確與否,強烈的依賴專業人員專業知識。 但是非常幸運,我們也處在一個從直覺醫療到精準醫療發展的高速時代,未來醫療精準醫療會什麼樣?會是一種定製化醫療模塊,包括有個性化醫療決策處置、實驗、產品。
  • 美國為何不叫「精準醫療」 改成這個名字?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是精準醫療項目的倡議者和基金資助機構,他們面臨著難以自圓其說」精準」醫療而備受質疑。現在,NIH不得不將精準醫療更名為「我們所有人的研究項目」 (All of US Research Program) 。準確體現項目內涵的名稱應當叫「全民健康研究項目」。其實,不必咬文嚼字爭得面紅耳赤,還是看其內涵和期望吧。
  • 為啥患病的是你?美研究「私人定製」精準醫療
    為什麼患病的是你而不是其他面臨類似健康風險的人?為什麼某種藥物對你有效,對患相同疾病的其他人則會產生副作用?  為了解答上述問題,美國研究者準備招募上百萬人,對他們的基因、環境與生活方式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研究,最終實現為個體「量身定製」疾病預防及治療方法。
  • 容器遇到精準醫療 會發生什麼化學反應
    從去年底開始到今年,華為在全國範圍內舉辦「華為雲技術私享會」,旨在通過對雲技術的深度分享、交流,助力更多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8月31日下午,華為在北京舉辦了「華為雲技術私享會」北京站,在會上金橡醫學樓峰就金橡醫學攜手華為雲建腫瘤精準醫療基因大數據分析平臺進行了分享。同時,華為的6位專家也對華為雲的各方面技術進行了解析,並詳細介紹了華為雲最新的產品服務和應用方案。
  • 英特爾:實現24小時精準醫療,要做些什麼?
    近年來,精準醫療這一概念猶如一場疾風迅速席捲了全球各國的大健康產業。創業者和投資人在看到巨大的機遇的同時也產生了諸多困惑。有人提出疑問,精準醫療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為患者造福?又要等待多長的時間才能走入普通患者的生活呢?
  • 中國版「精準醫療計劃」將啟動 精準醫療市場前景廣闊
    經濟之聲:目前,中國版的「精準醫療計劃」將啟動。國內將研發一批國產新型防治藥物和醫療器械,形成一批國內定製、國際認可的疾病診療指南,針對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罕見病分別制定8種至10種精準治療方案,並在全國推廣。精準醫療和人們常說的對症下藥有什麼不同?
  • 精準醫療是泡沫還是先機?
    為了精準判定腦膠質瘤亞型,協和醫院與一家基因公司合作,為崔智青做了分子病理檢測,並依據檢測為其定製了治療方案,如今,他的病情處於穩定狀態。 崔智青是精準醫療的受益者。精準醫療,是一種根據每位患者的個體特徵「量身定製」的治療方法。美國精準醫療集群項目文件將「精準醫療」定義為:一種新興的綜合考慮到居民基因、環境、生活方式等變量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手段。
  • 紅杉資本楊雲霞:對精準醫療依然樂觀
    ,主導完成涵蓋醫療服務,設備和器械,移動醫療等多個細分行業的項目投資。對精準醫療行業依然樂觀  【基因慧】在2016年3月您提到過基因行業是只「領先半步」的行業,而同時行業裡也有精準醫療泡沫的提法。您作為哦擁有臨床和金融雙重背景,10個月後,再次請您聊聊對精準醫療以及基因行業的看法,您會相對之前更樂觀還是悲觀一些呢?為什麼?  【楊雲霞】對精準醫療和基因相關的行業依然保持樂觀。
  • 林盛榕:致力於精準醫療的「瘋狂科學家」
    精準醫療的時機已經成熟生物谷:林博士您好,我們知道從2015年年初歐巴馬提出「精準醫療」以來,短短半年時間這個概念就變得非常炙手可熱,前不久央視還大篇幅地進行了相關報導。作為這一領域的專家,您覺得精準醫療目前那麼火爆的原因是什麼?
  • 3D列印精準醫療研究院項目落戶湘潭 總投資兩億元
    華聲在線9月1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蔣睿 通訊員 劉瀾)9月13日,總投資2億元的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落戶湘潭高新區。該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主任、增材製造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盧秉恆牽頭,依託其團隊的技術、人才、資源等優勢,在湘潭高新區建設省內唯一、輻射中南五省的高標準綜合型3D列印精準醫療研究院。據了解,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項目主要包括「一個研究院、一支產業基金、一個專業孵化器」。
  • 精準醫療和大資料庫的關係
    什麼是大數據?   首先什麼是大數據?傳統數據一年的數據量大概為3TB左右,以現今數據來說一天的資料量為50TB,由這簡單的數據量差就可以得知傳統數據跟現今數據的差異多麼龐大,也就是現在俗稱的大數據時代。
  • 什麼才是真正的朋友?這兩個女人告訴你,她們的看法
    01《螢火蟲小巷》中有這樣一句話:「好朋友就是這樣,想姐妹和媽媽一樣,總是能惹你火大、哭泣、心碎,即便如此,當你遭遇困難她們仍會守在你身邊,在最黑暗的時刻逗你笑。」真正的朋友就是這樣的,她們在你成功的時候,會替你高興但不會為你捧場;當你失敗的時候,她們會給你鼓勵和支持,順便指出你的錯誤之處,給你正確的選擇和幫助。
  • 精準醫療概念股票:精準醫療概念股有哪些
    精準醫療概念最初誕生於美國,主要是以現代先進的遺產檢測技術,分子影像以及臨床大數據技術為醫生精準診斷患者病因提供可靠的解決方案。大洋彼岸的中國,也相繼掀起了一股精準醫療概念熱潮,特別是在醫改大背景下。那麼A股市場精準醫療概念股票,精準醫療概念股有哪些?
  • 詹啟敏:中國人口與醫療的挑戰及精準醫療的發展
    第四是醫療資源的問題,由於我們長期計劃經濟的體制中,橫向來說,我們的北上廣醫療資源比中西部地區、比老少邊地區要好。縱向來說三級醫院比二級好,二級比一級好,醫療資源分布的不均勻,靠什麼?一方面把我們的醫生派下去,另一方面建立醫療的醫聯體,另一方面靠我們的遠程醫療、移動醫療和移動物聯網。在健康保障工程裡還有一個重要就是健康,這將成為我們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
  • 朱明赴:精準醫療的「泡沫」被捅破了?
    NCI-MATCH項目是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主持的一個史上最大精準醫療臨床試驗。在試驗設計上,每一組試驗招募一種特定基因變異或過度表達的志願者,且不論腫瘤的起源,並提供相應的靶向藥。這是個籃子試驗的設計,也是異病同治的思路。傳統的癌症診治是根據癌變組織和病理進行分類,但這種分類對治療的指導意義及藥物的適用人群都有限。
  • 歐美日韓中國精準醫療產業大佬都在這裡了,2016全球精準醫療(中國...
    隨後,提出中國精準醫療計劃,並將其列入國家「十三五」科技發展重大專項,上升為國家戰略。政策上的利好消息,極大地刺激了相關企業和醫療機構投入人力、財力來研發精準醫療。產業界、投資界、創業界均被精準醫療產業的巨大成長空間想像所激發,產業創投活躍,商業模式和業務模式創新思維不斷湧現。中國的精準醫療產業現狀和前景如何?國際精準醫療前沿技術領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