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er CEO 杜涵:未來醫療中精準醫療會是一種定製化醫療模塊

2021-01-08 TOM資訊

3月27日,由創業邦舉辦的「創業新勢麗」——2019中國女性創業者峰會在京舉行,康鉑醫療(以下簡稱「Comper」)CEO 杜涵受邀出席此次峰會,並進行了演講。

在持續變化的全球局勢和不斷迭代的經濟秩序中,越來越多的女性力量在不同領域,站出來承擔關鍵角色。中國女性峰會是創業邦為了激勵更多在經濟商業、藝術文化、科技研究等領域中源源不斷創造價值的女性而舉辦,這也是創業邦連續第七年關注女性創業者。樂蜂網創始人、星創投創始合伙人李靜、BAI創始人及管理合伙人龍宇等來自各行各業的優秀女性創業者蒞臨峰會現場。

Comper CEO 杜涵受邀在現場與眾多業內人士,分享了《Comper如何在智能醫療上創新》的看法與見解,以下是演講內容:

大家好!今天是我創業四年多以來,第一次面對面和創業朋友們分享。我曾經是一名醫務工作者,深知現在我們依然處在直覺醫療階段,一個依賴醫生專業水平的階段。之前有機構做過一個調研,普通醫生的錯診率甚至超過50%,所以直覺醫療的時代,患者診斷正確與否,強烈的依賴專業人員專業知識。

但是非常幸運,我們也處在一個從直覺醫療到精準醫療發展的高速時代,未來醫療精準醫療會什麼樣?會是一種定製化醫療模塊,包括有個性化醫療決策處置、實驗、產品。其實美國很多科幻片,已經非常多次出現人類定義出精準醫療清晰的樣子,其中《超能陸戰隊》裡的大白就是典型的未來醫療的形象。未來醫療的精準醫療有如下四個特徵: 可預防(Prevention)、可預測( Prediction)、個性化(Personalion )、可參與( Partucipatory)。正如大白在你悲傷的時候預警抑鬱症風險,並主動陪你聊天哄你開心,在你身體數據出現輕微異常的時候全面檢查,診斷後第一時間給予最及時的解決治療方案,防範於未然。

從治療走向預防是現代醫學發展的一大趨勢,那麼在醫學的發展中需要有如下三個大方向的技術及商業模式的創新基礎。

1. 分子生物技術【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轉錄組學】

2. 系統生物學【計算機模型,數學模型,生物系統複雜交互】

3. 智能醫療【物聯網,5G網絡,智能硬體,遠程問診,AI, 大數據】

Comper正在努力的創新方向是屬於智能醫療這個大的技術創新之下進行的智能硬體,其中智能硬體佔到非常大的一部分的想像空間。不過相比遠程問診,醫藥電商和掛號等這些單純的服務方式創新,智能硬體制約於傳感器的發展,5G基礎的部署,以及FDA、CFDA商業認證等等,發展遠比智能醫療其他幾種商業模式慢。

達爾文用生命的大樹比喻物種起源。新的分支怎麼長出來的呢?是老的枝條分支出來的,那麼運用在新產品或新服務領域,新品牌如何產生呢?是由老化的產品品牌消亡而生。在這個物聯網,5G網絡,傳感器和AI發展的今天,我們非常幸運的處在一個智能設備迭代傳統醫療設備的時代,這時也正是創建一個新品類的最好時機。那麼如何在智能醫療這個品類做一個新品類的創新者?

首先商業創新成功的定義從來都不是是技術領先第一。Duryea製造了美國第一輛汽車,Du mont製造了美國第一臺電視,Hurley製造了美國第一臺洗衣機,但是這些品牌從未進入過用戶心智。如上,先行者優勢通常不屬於物理第一,能把握住時機做為市場上「心智第一的先行者」。

那麼Comper如何嘗試不同維度的創新來撬動消費者心智呢?為了逐步打開市場,去創立用戶心智中智能醫療的第一品牌,我們過去做了一些硬體、軟體和服務上的創新來滿足消費者。這是第一款幫助女性了解自己更多的智能排卵檢測設備,每天測一次,它可以告訴女性用戶是否規律排卵,以及對排卵期的預測。

這是我們用一個運營和兩個客服銷售到京東天貓品類Top 3 的智能胎心儀。

不過我們上線這兩款產品後發現母嬰市場的天花板非常清晰可見,然後調研到溫度監測是10倍於孕產市場後。智能額溫計是在去年我們又上線的新品,那麼2020年水銀體溫計會徹底在中國市場被淘汰後,預測這個產品線會迎來井噴式的銷售。

在醫療上皮膚是身體的最大的一個器官,我們又研發了家用智能美容儀,這個女性家用醫美設備又是10倍於上一個溫度監測市場,我們所有的產品均是定位全球市場,會同期去獲取美國、歐洲、中國的註冊認證。

除了以上硬體上的微小兒令人感動的交互,設計創新以外,在軟體產品和服務端我們也做了大量的思考。對於傳統硬體而言,測量是服務的中止,而對於智能醫療硬體而言測量只是開始。剛才一直給大家展示的智能硬體中,我們一致希望用優秀的工業設計創新,良好的人機互動去吸引消費者購買我們的產品,所以在智能硬體的創新裡這僅僅是服務一個開始。

在軟體端我們也試圖遊戲化創新幫助用戶根據自己飲食、運動、以及心理等,看到代表自己的這一團意念或者精神的灰暗或者光芒萬丈等不同情況。

在醫療上我們有共識的是有數據監測需求的人群,分別為母嬰、中老年人和有意願了解自己、提高生活質量的年輕人。在這個身體數據就是現金的行業,很多人會建議我們儘快去拓展中老年人市場,因為人口老齡化等趨勢,相對年輕人而言,那是一個更大更有想像空間的市場。在國內外顯然更多的公司在中老年這個人群做服務,比如蘋果手錶、Google此前一直致力研究的連續無創測血糖,中國的各上市公司如九安、魚躍等都重壓在移動醫療裡的血壓、血糖等中老年這個更廣泛人群的更大市場。不過Comper階段性還是專注於年輕人群的家用醫療設備。因為我們團隊在過去4年多積累了很多對於年輕人產品、心理和渠道上的理解。短期我們會希望深耕於這個人群做產品和服務。

常常有人問我,Comper的競爭對手是什麼公司呢?其實對我個人而言在移動醫療智能領域裡面有非常多的、不同形態的競爭對手或者夥伴,比如看護機器人、AI算法等。每個公司在家庭醫療這個場景之下都在做大量的努力,去實現未來醫療的可預防、可預測、個性化和可參與。在這個人工智慧、5G高速發展的技術浪潮之下,蘋果的手錶在近10年前就在布局醫療,亞馬遜音響依靠通過聲音診斷抑鬱症的功能也在申請二類醫療器械執照。

所以關於Comper真正的競爭對手,我們從來沒有認為是某某廠家。因為如果要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你的競爭對手也必然偉大。那麼每天支撐我們努力工作,支撐每一個Comper人專注於每一天的微小創新和改進的,不是金錢和權利,而是我們有機會去和傳統的博朗,歐姆龍這樣偉大的公司比肩競爭。

更讓人興奮的是,中國只要有Comper在,在家庭智能醫療設備這個領域就不會受制於人。靠著默默的產品創新和品牌建立,不斷鞏固自己在人類心智這個戰場上的地位。我們希望踏實進入研發,不斷新的市場開拓,和用於自省管理。

最後我想引用我的偶像——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來鼓勵大家 「人們大都傾向於高估他們在一年內完成的事情,但又容易低估他們堅持10年後取得的成就」。我希望,Comper以10年為節奏,一步一個節奏,做到醫療智能硬體領域的第一品牌。

 

責任編輯: WY-BD

相關焦點

  • 精準醫療成趨勢 人工智慧或將成為關鍵一環
    此外,據VentureBeat報導,近日在英偉達ceo黃仁勳主辦的一場競選賽中,從三大類別的2000多家AI創業公司中,選出了14家最優秀的AI初創公司,其中就有5家為AI醫療創業公司。由此可見,AI技術開始對準精準醫療,為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開闢一條新道路。
  • 中國版「精準醫療計劃」將啟動 精準醫療市場前景廣闊
    經濟之聲:目前,中國版的「精準醫療計劃」將啟動。國內將研發一批國產新型防治藥物和醫療器械,形成一批國內定製、國際認可的疾病診療指南,針對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罕見病分別制定8種至10種精準治療方案,並在全國推廣。精準醫療和人們常說的對症下藥有什麼不同?
  • 精準醫療的發展邊界
    精準醫療能夠通過對病人的基因進行分析後更有針對性的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從而提高治療的效果。但是,儘管精準醫療能夠提高療效從而在整體上有效控費,但從個性化出發的精準醫療對整體醫療服務體系是有著較高要求的,從另一個側面來說又是一種昂貴的醫療服務。基因檢測的價格下降大大推動了其商業化,在普通人能承受的價格下基因檢測將有助於治療方案的準確性。
  • 精準醫療未來前景可期 精準醫療概念股龍頭一覽
    =====推薦閱讀=====  今日股市最新消息:2日午間利好消息速遞(附股)   今日股市12月2日股市行情大盤走勢圖   新聞聯播熱點解讀:12月1日央視新聞聯播內容回顧  =====閱讀全文=====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2月02日訊  在概念風行的中國股市,精準醫療是市場不會放過的一個絕好的題材
  • 精準醫療概念股票:精準醫療概念股有哪些
    精準醫療概念最初誕生於美國,主要是以現代先進的遺產檢測技術,分子影像以及臨床大數據技術為醫生精準診斷患者病因提供可靠的解決方案。大洋彼岸的中國,也相繼掀起了一股精準醫療概念熱潮,特別是在醫改大背景下。那麼A股市場精準醫療概念股票,精準醫療概念股有哪些?
  • 精準醫療是泡沫還是先機?
    為了精準判定腦膠質瘤亞型,協和醫院與一家基因公司合作,為崔智青做了分子病理檢測,並依據檢測為其定製了治療方案,如今,他的病情處於穩定狀態。 崔智青是精準醫療的受益者。精準醫療,是一種根據每位患者的個體特徵「量身定製」的治療方法。美國精準醫療集群項目文件將「精準醫療」定義為:一種新興的綜合考慮到居民基因、環境、生活方式等變量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手段。
  • 生物大數據作為精準醫療的基礎將密切影響精準醫療未來的發展
    ,切實參與我國精準醫療產業的發展。,密切影響精準醫療未來的發展。在論壇上,數十位生物醫藥領域頂級科學家和臨床醫學專家作專題報告,楊勝利院士、樊嘉院士、呂有勇教授、黃薇教授、郜恆駿教授等分別作了「數字健康」、「肝癌分子診斷的研發」、「癌症基因組與大數據」「新一代測序技術在腫瘤精準診療中的應用前景」、「以患者為中心」新型臨床醫學學科建設:「樣品」—「大數據」—「產品」等精彩演講,與參會者共同分享本領域技術和醫學應用的最新觀點和進展。
  • 實現精準醫療沒那麼簡單
    中美等主要國家都在此概念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各自的精準醫療計劃,系統性地開展相關研究來向臨床實踐提供精準醫療的科學依據。中國各大醫院的院長也敏銳地看到了精準醫療的未來,在醫院的管理、規劃布局、科研等多方面提前布局。「無論未來疾病往哪個方向發展,無論疾病的發病率高了或者低了,精準醫療的判斷不會過時,未來一定會需要。」北大第一醫院院長劉玉村說道。  精準醫療就是基因測序嗎?
  • 歐巴馬提出的「精準醫療」真的可行嗎?
    隨後,美國發布《美國創新新戰略》,明確將包括幹細胞在內的精準醫療作為美國在醫療領域的未來發展戰略。與以往在科技前沿步伐稍顯緩慢不同,中國政府在精準醫療的發展方面緊跟國際速度。在美國提出「精準醫療計劃」之後的兩個月,中國科技部召開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計劃啟動精準醫療計劃。同時,「精準醫療」擬被列為「十三五」健康保障發展問題研究的重大專項之一。隨後便在清華大學舉辦了中國首屆精準醫學論壇。
  • 精準醫療產業迎來黃金時代
    1、精準醫療的定義精準醫療被譽為醫療的未來,是一種將個人基因、環境與生活習慣差異考慮在內的疾病預防與處置的新興方法,是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的交叉應用而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
  • 陳潤生院士:中國精準醫療的現實與未來
    精準醫學的路在政策背景和現實需求的雙重推動下正在越走越寬,那麼,我國精準醫療的現實和未來到底在哪呢?組學大數據與醫學的結合是核心儘管各方都在追逐精準醫療,但是,就目前行業看,精準醫療的概念依然是存在爭議的焦點,大家都在問,「精準醫療到底是什麼,它的核心在哪裡?」
  • 腫瘤精準醫療的實踐
    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演講中啟動「精準醫療計劃」;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批示科技部和國家衛生計生委,要求國家成立中國精準醫療戰略專家組,共19位專家組成了國家精準醫療戰略專家委員會;3月11日,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決定在2030年前政府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11月30日消息,目前我國正在制定「精準醫療」戰略規劃,這一規劃或將被納入到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2016年1
  • 詹啟敏:中國人口與醫療的挑戰及精準醫療的發展
    提要:2016聯想之星WILL大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大醫學部主任詹啟敏就「科學家眼中的未來」的主題進行演講,發表了其對於生物科學發展、精準醫學應用的觀點。隨著新的技術創新出現及創業浪潮的不斷發展,現實世界的諸多領域正在發生各種變革:下一代基因技術將如何改善人們的健康和醫療?人工智慧與製造業轉型的結合將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 未來的精準醫療是什麼樣的?基諾鏈2ml唾液告訴你!
    美國醫學界在2011年首次提出了「精準醫學」的概念,2015年1月20日,歐巴馬又在美國國情諮文中提出「精準醫學計劃」,希望精準醫學可以引領一個醫學新時代。  精準醫療的發展將是大勢所趨。對於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延長生命的長度和質量,未來的精準醫療都是可以達到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 未來已來 智慧醫療
    伴隨中國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最具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的行業當屬醫療健康產業。未來十年,醫療健康行業的創業投資將迎來自己的黃金時代。由中歐首創的針對智慧醫療行業的創業課程「中歐智慧醫療創業課程」於去年應運而生,在課程的畢業模塊上,十多位國內醫學資深實戰專家和學術權威作為嘉賓,為我們分享了醫療行業創新前沿以及未來醫療技術和趨勢。你會發現,移動醫療,方興未艾;精準醫療,拉開帷幕;未來醫療,走近人類。科幻電影裡的場景將在不遠的將來成為現實。
  • 美研究「私人定製」精準醫療
    為什麼某種藥物對你有效,對患相同疾病的其他人則會產生副作用?  為了解答上述問題,美國研究者準備招募上百萬人,對他們的基因、環境與生活方式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研究,最終實現為個體「量身定製」疾病預防及治療方法。  美聯社25日報導,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說,目前的醫療「依靠的是通常的、一刀切的方法,因為這是我們掌握的最好的方法」。
  • 容器遇到精準醫療 會發生什麼化學反應
    從去年底開始到今年,華為在全國範圍內舉辦「華為雲技術私享會」,旨在通過對雲技術的深度分享、交流,助力更多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8月31日下午,華為在北京舉辦了「華為雲技術私享會」北京站,在會上金橡醫學樓峰就金橡醫學攜手華為雲建腫瘤精準醫療基因大數據分析平臺進行了分享。同時,華為的6位專家也對華為雲的各方面技術進行了解析,並詳細介紹了華為雲最新的產品服務和應用方案。
  • 細胞免疫療法引醫療革命 精準醫療再掀熱浪
    而在兩位一線的院長看來,在中國的精準醫學中,外科手術應佔有重要地位。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董家鴻表示,精準外科是一種基於高度確定性的外科實踐,它以病灶清除、臟器保護和損傷控制三個要素的精確平衡,實現外科治療的安全、高效和微創的多目標優化,最後達到病患康復最大化的目標。
  • 精準醫療領先研究者喬爾杜德利:未來醫療系統需要被重新定義
    騰訊科技訊 今天的WE大會邀請到了一位精準醫療領先研究者  阿爾茨海默症與病毒有關  在尋求治療方法的過程中,Joel Dudley團地發現,分子數據或者說各種相關疾病數據十分重要,通過數據可以越來越多地發現之前沒有想到的關聯。  Joel 舉例,老年痴呆症在分子層面,實際上是和另外一種疾病(一種皮膚病)是比較類似的,也就是說腦疾病和皮膚的疾病有類似之處。
  • 精準醫療,能否做到精準診斷
    看病難看病貴是我國目前比較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難在哪裡,一床難求,尤其在三級甲等醫院,由於醫院常年人滿為患,當你想住院的時候往往需要排隊,少則三五天,多則一星期,很多病人因為等太久錯過了最佳的診療時間,在這些病人中有些是輕症有些是重疾,為解決這個問題國家出臺了分級診療的措施,也是為了解決病患扎堆,保證醫療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