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醫院,人們想到的是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然而越來越多的人一談起醫院想到的是那是一個吞金的地方,去哪也不能輕易去醫院。此話從何說起就從檢查開始。
看病難看病貴是我國目前比較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難在哪裡,一床難求,尤其在三級甲等醫院,由於醫院常年人滿為患,當你想住院的時候往往需要排隊,少則三五天,多則一星期,很多病人因為等太久錯過了最佳的診療時間,在這些病人中有些是輕症有些是重疾,為解決這個問題國家出臺了分級診療的措施,也是為了解決病患扎堆,保證醫療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即使是輕症也往三甲醫院湊熱鬧,因此問題依然存在,要想解決此類問題,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觀念。
下面來說一說我們的重點,也是困擾很多病患的問題—「看病貴」,
進入醫院,首先就是抽好多管血,紅管管、黃管管還有紫管管,病人莫名其妙的不知所以,其實這是為了測試你的血生化,肝功、腎功、傳染病、凝血、以及其他指標,往往這些檢查費用下來就得一兩千,病人守著自己的每日清單,就抽幾管管血就搞掉這麼多錢,頓時就會對以後的檢查產生抗拒,不利於後續的治療,其實這些是很有必要的,能讓大夫全方位了解患者的基本身體狀況,大膽用藥,這是很關鍵的。其次,每一種疾病都有自己的診斷金標準,次標準和提示指標,這就需要我們去認真考量一個大夫是否存在過度開單,當出現某種典型症狀是直接進行金標準式檢查還是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做診斷,很明顯一步一步來會增加患者的住院費用,但是這個可以有效降低誤診和漏診率,因此,有沒有必要,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個人認為醫者應本著以人為本的信念,尊重患者的選擇,說明利弊,在患者願意承擔風險,和醫療費用的前提下做出有利於自己的選擇,而不是一味地形成一種檢查慣性,盲目檢查。這樣不僅會增加患者的排斥,更容易引起醫療糾紛的產生。
最後,我們說一下精準醫療能否做到精準診斷,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對疾病的分類也越來越詳細,對於醫學人才的培養也越來越精細化,雖說術業有專攻,有利於學科發展,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些頭重腳輕,在看病過程中,對於疾病的分類,大多數病人盲目地「我以為怎麼怎麼樣」去掛號,或者諮詢窗口掛號人員,而一般醫院掛號人員往往沒有醫學背景,都是按一般慣例進行分診,這就容易導致醫生可能問診的是一個不是自己專業的病人而出現誤診,耽誤病人看病,尤其是對於專科性醫院,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個人認為解決此類問題,首先要做好分診工作,安排全科醫師對門診掛號人員定期培訓,同時完善門診部門關於會診的流程安排做到對患者做到精準定位,或者患者自己有分診意識,在掛號前諮詢相關人員,這樣才能做到精準的醫療,對上精準的病人,各位看官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