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如何快速篩查診斷?來看華西醫院精準醫療模式

2020-12-05 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成都2月5日訊(記者 胡旭陽)2月5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獲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為民教授和應斌武教授共同在PCM發表研究論文:一種針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精準醫療模式(A Precision Medicine Approach to Managing 2019-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據悉,通過這一精準醫療模式,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實現了 14名患者的快速篩查和診斷。截至1月30日,已有1位2019-nCoV病毒感染的患者治癒出院,其餘患者病情平穩,並且沒有出現人傳人的病例。

  這一種針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精準醫療模式主要涉及疾病的篩查、診斷、防控和治療4個方面。該研究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世界衛生組織《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造成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處置指南》以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一線的診治經驗,通過組建一支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感染科、急診科、重症醫學科、放射科、實驗醫學科構成的多學科聯合會診團隊,建立了一種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精準醫療模式。

  這一精準醫療模式提出醫療機構等相關單位首先通過詢問患者流行病學史、是否出現呼吸道症狀等,篩查出疑似2019-nCoV病毒感染患者,結合核酸檢測及胸部CT,對疑似患者進行聯合多學科的精準診斷,對感染患者、密切接觸者、家庭成員、醫務人員採取不同的隔離措施,並根據感染患者的不同臨床情況進行個性化的精準治療。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建立精準的醫療模式,有利於疾病的快速篩查和高效診斷,並能最大程度的控制病毒的傳播,實現病人的個性化治療。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相關焦點

  • 青州人民醫院開展結核病分子診斷新技術精準醫療沙龍會
    19日,由青州市人民醫院檢驗科組織的「結核病分子診斷新技術」精準醫療沙龍會,在該院綜合樓二樓會議室準時舉行。  齊魯網濰坊8月22日訊(通訊員 王和平)19日,由青州市人民醫院檢驗科組織的「結核病分子診斷新技術」精準醫療沙龍會,在該院綜合樓二樓會議室準時舉行。通過此次沙龍會的舉行,助推醫院精準醫療的診斷水平再上新臺階。副院長閔素娟、楊允東及相關臨床科室主任參加了會議。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一群與死神「搶命」的人
    ,創下零死亡率的奇蹟;2020年1月25日起,在抗擊新冠肺炎阻擊戰中,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又開始了新的戰鬥。如今,這位被「川軍」帶著穿越生死線的重症患者已經成功拔管。成都公衛中心:華西模式下的「一人一方案,精準施治」2月6日,在四川省醫療救治組專家組常務副組長梁宗安帶領下,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王波、護師王春燕等與其它華西專家支援成都公衛中心。
  • 華西醫院榮獲全國抗疫先進集體 多名醫生獲得表彰
    華西醫院全面接管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重症病房,派出69人規模的醫護隊伍、歷時54天,在整建制接管後實現了重症、危重症患者零死亡的佳績。  全國首次建立5G遠程多科、多地會診模式,專家組每天對全省208家定點醫院每例重症危重症病患制定個體化、精準化的治療方案,使得四川省在成都以外地市周無一例患者死亡。
  • 精準醫療時代如何實現整合診斷?聽聽這些大咖的看法
    自精準醫療概念被提出的五年以來,醫療行業在悄然發生改變,從疾病篩查到慢性病管理以及日常健康管理,整合診斷成為關鍵一環。2019年11月16日,由藥明奧測與Mayo Clinic Laboratories聯合主辦的「向新而行,智享賦能」2019新診斷國際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
  • 100多款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試劑助力患者篩查 快速檢出的可能或藏在...
    對於這類高傳染性的、尚存在知識盲點的病毒,藉助精準快速診斷、快速篩查分流、切斷傳播源、防範交叉感染,無疑是控制疫情發展的關鍵。臨床上最常用的病原體快速檢測技術主要包括兩大類,即核酸檢測和抗原抗體檢測(我們在前期的文章中進行過梳理)。
  • 100多款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試劑助力患者篩查,或藏快速檢出方法
    對於這類高傳染性的、尚存在知識盲點的病毒,藉助精準快速診斷、快速篩查分流、切斷傳播源、防範交叉感染,無疑是控制疫情發展的關鍵。臨床上最常用的病原體快速檢測技術主要包括兩大類,即核酸檢測和抗原抗體檢測(我們在前期的文章中進行過梳理)。核酸(DNA或RNA)作為病毒的遺傳物質,任何物種都有獨一無二的核酸序列,對樣本中核酸特徵序列進行檢測便可確定病原體。
  • 100多款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試劑助力患者篩查,快速檢出的可能或藏在...
    對於這類高傳染性的、尚存在知識盲點的病毒,藉助精準快速診斷、快速篩查分流、切斷傳播源、防範交叉感染,無疑是控制疫情發展的關鍵。臨床上最常用的病原體快速檢測技術主要包括兩大類,即核酸檢測和抗原抗體檢測(我們在前期的文章中進行過梳理)。核酸(DNA或RNA)作為病毒的遺傳物質,任何物種都有獨一無二的核酸序列,對樣本中核酸特徵序列進行檢測便可確定病原體。
  • 北航、華西醫院聯手:2周研發,5個月成型便捷式病原體核酸快速檢測儀
    從上世紀70年代末,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感知病原體對我們的入侵,不斷尋找微生物病原體的「特徵」,藉此檢測它們的存在。到現在,我們已經能夠通過科學的手段準確檢測到病原體的存在,而新一輪的挑戰也悄然而至。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公共醫療體系超負荷運轉,檢測新冠病毒不僅需要高精確度,還需要高檢測速度和高安全性。
  • 智能醫生的締造者 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
    來源:鳳凰網綜合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各疫區本就處於飽和狀態的醫療系統增加了巨大的壓力。多年來致力於用先進科技解決民生問題的推想科技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後,調集主創團隊,多方奔走,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特徵,推出了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為醫生提供了早期預警、快速篩查、鑑別診斷、病程進展分析等功能。
  • 1滴血10分鐘完成檢測 華西醫院成功研發多款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
    近日,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麻醉與危重急救研究室柯博文教授、耿佳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與實驗醫學科應斌武教授帶領的臨床團隊緊密合作,聯合攻關,相繼成功自主研發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多重螢光RT-PCR法)」和「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IgG/IgM抗體聯合檢測試劑盒
  • 行業|新冠疫情會是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催化劑嗎?
    ,相比核酸檢查的種種受限,CT檢查及時、準確、快捷、肺部病變範圍與臨床症狀密切相關,因此成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早期篩查與診斷的主要參考依據。診斷一位患者,醫生需要仔細審查超過300幅的CT影像。此外,在傳統掃描中,放射技師在體位選擇、完成患者擺位、確定掃描範圍等多環節上都需和患者密切接觸。不少AI科技公司如商湯科技、依圖醫療、推想科技等開發了CT影像輔助診斷AI平臺,通過對疑似患者進行自動檢查,定位,多維分析,自動生成CT圖像等方式,AI可以幫助醫護人員快速篩選疑似新冠病例並進行隔離和進一步診斷,從而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 精準醫療 如何實現?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主任委員、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吳一龍教授日前對新快報記者表示,「『精準醫療』的前提必須是對人類的遺傳信息進行檢測,利用這種檢測出來的信息來指導我們診斷、治療。」安吉麗娜通過基因檢測對自己患乳腺癌、卵巢癌進行預測,賈伯斯則通過基因檢測對所患的胰腺癌進行了診斷和精準用藥,確診後存活了8年,遠高於一般確診後平均只有9個月的生存期。
  • 月累計超18萬次新冠AI篩查,匯醫慧影助力全球疫情公共衛生建設
    如何利用AI的方法進行一些疾病的識別、疾病的精準診斷,如何把診斷的結果融入到醫生工作流程裡,讓整個工作流程變得結構化、智能化和高效化,都是匯醫慧影正在解決的問題。目前匯醫慧影已完成超過十個疾病的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產品的研發與應用,涉及癌症、血管、骨科、流行病和傳染病等幾大方面。
  • 華西醫院成立全國首家小細胞肺癌門 開啟小細胞肺癌診療生態新路徑
    作為全國首家專門針對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專科門診,「小肺門診」整合醫院自身及周邊醫院的優質診療資源,同時覆蓋華西醫院溫江院區的患者,幫助小細胞肺癌患者得到更加規範化、個體化的治療,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獲益。
  • 腦醫生開創中樞神經系統精準醫療新景象
    腦醫生(Dr.Brain)平臺採用國際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及中國人群全腦結構影像樣本資料庫資源,精準評估全腦結構變化並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進行早期診斷及預防篩查。該平臺在全省醫學會現場展臺一經推出,就得到了參會的百餘家醫院神經影像科醫生的高度認可,此次技術發布也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醫療健康企業的廣泛關注,印證了銥磑醫療造福人腦健康的情懷和強大產業融合能力。
  • 醫療新基建浪潮下,我們為何看好這些醫療 AI 公司?
    科亞醫療表示,深脈分數的臨床應用,將會使患者、醫院、社會等多方受益:對患者來說,深脈分數憑藉無創、精準、便捷、高效的特點,有利於患者的早期診斷和多次複查,避免過度治療(不必要的有創冠脈造影手術和後續的PCI治療),緩解患者手術痛苦和經濟壓力;對醫生而言,將深脈分數嵌入醫生現有工作流,接管繁瑣
  • 鍾南山:新冠病毒傳播出現「環境傳人」冬季對病毒檢測要求要更快
    鍾南山在發言中表示,現在,新冠病毒研究還出現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就是環境傳人,貨櫃、外包裝等接觸者,什麼樣的情況會感染,環境裡病毒要達到多少濃度會出現感染,能夠存活多少天?這就需要我們這一行業的人來找出它的規律。
  • 東西分析發布Ebio Reader 3700飛行時間質譜系統(新冠病毒肺炎檢測...
    Ebio Reader 3700 飛行時間質譜系統 (新冠病毒肺炎檢測)藉助創新的蛋白指紋圖譜質譜技術,成功建立了新冠病毒(COVID-19)肺炎的蛋白指紋圖譜。
  • 季加孚:腫瘤領域如何實現精準醫療的3R理念
    具體從實現方式上看:首先要採集信息,臨床信息資料、生物樣本材料、分子分型信息,然後建立精準醫療數據倉庫,最後通過分析處理實現三個主要核心功能:臨床研究匹配、分子診斷,以及臨床決策支持。這就要求對現有醫療及其支持體系進行全新的研究設計,尤其是醫療信息以及醫療物聯網絡,從而構建完善的大數據網絡。通過構建這樣的網絡,能促進體系內的快速學習。
  • 南開大學與推想科技利用CT影像AI篩查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在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同樣可以看到AI的助攻。南開大學計算機學院程明明教授團隊聯合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冠肺炎CT影像AI篩查系統,已在包括湖北在內的國內40家醫院應用部署,輔助醫生開展新冠肺炎快速診斷、程度評估、病程動態監測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