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醫生開創中樞神經系統精準醫療新景象

2020-12-01 人民政協網

引入全球領先人工智慧影像診斷技術,推進腦健康事業發展

2019年9月初,在四川省醫學會舉辦的全省第六次腦部痴呆與認知障礙醫學會議上,深圳銥磑醫療創始人王思倫博士就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人工智慧影像診斷平臺-腦醫生(Dr.Brain)進行了主旨發言,也正式吹響了銥磑醫療進軍西部地區腦病診療市場的號角。

腦醫生(Dr.Brain)平臺採用國際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及中國人群全腦結構影像樣本資料庫資源,精準評估全腦結構變化並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進行早期診斷及預防篩查。該平臺在全省醫學會現場展臺一經推出,就得到了參會的百餘家醫院神經影像科醫生的高度認可,此次技術發布也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醫療健康企業的廣泛關注,印證了銥磑醫療造福人腦健康的情懷和強大產業融合能力。

中樞神經系統精準醫療的領導者

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掌控所有生命活動。我國老年痴呆、腦卒中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已達上千萬人,廣大中老年患者缺乏準確診斷及規範化治療,病情恢復緩慢,造成了嚴重的社會經濟壓力;眾多白領人群也因為長期工作精神壓力對腦部造成了慢性損傷,腦出血等疾病均呈一個高發狀況,「過勞死」、「亞健康」頻繁出現在他們身上。所以,針對各級醫療機構的腦部疾病早期風險評估及精準診斷工作,已成為一項關乎千家萬戶安康幸福的民生工程。

腦醫生(Dr.Brain)平臺獨具的4大優勢

1、 領先的人工智慧算法及中國人群腦影像資料庫

-國內首個涵蓋0-100歲全年齡段中國人群腦影像標準資料庫

-最先進矢量計算方法,精準組織分割及配準

2、 人腦結構全面檢查

-對腦結構數百個分區進行全面檢查,可瞬間捕捉毫米級病變

3、 業界診斷率最高

-AD老年痴呆症診斷準確率95%上

-腦卒中及帕金森症診斷準確率90%以上

4、 多種腦部疾病風險早期精準評估

-廣泛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症、認知障礙、腦卒中、帕金森、自閉症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智能診斷

腦部健康管理服務全方位支持

銥磑醫療始終把腦病篩查預防及腦健康教育作為重點工作,通過與全球頂級科研機構及院所合作,推出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腦部健康解決方案,提供了從全腦健康篩查、疾病精準評估、遠程影像閱片、腦力訓練、康養服務、健康講座等一體化的健康管理服務。

在精準診斷及疾病風險早期評估基礎上,銥磑醫療結合國際最前沿的腦科學及一線臨床經驗,獨創性的開發了國內最先進的交互認知訓練項目,幫助廣大中老年人及白領人群主動進行專項腦力訓練,通過不斷強化受訓者不同腦區的功能,減緩認知衰退,提高腦力認知水平。同時,結合最新的神經康復學及營養學的研究成果,還完整提供了關於腦病康復指導、醫學專家會診、運動飲食指導等專業化康養支持。公司創始人王思倫博士表示,銥磑醫療將以深圳、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一線城市為根基,通過為廣大醫療社康機構提供腦健康管理一體化服務支持,全面保障社會群體的腦健康。

診療養一體化平臺推進產業融合

經過多年發展,銥磑醫療已成功與北京協和醫院、四川華西醫院、武漢中南醫院、湘雅醫院等全國百餘家知名三甲醫院籤訂長期戰略合作協議,為醫療機構提供一站式AI輔助診斷工具及腦病影像數據分析平臺,顯著提高了臨床診斷精度及效率。此外,公司還與國內體檢機構、影像中心及康養地產的龍頭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圍繞中樞系統疾病早期幹預及精確診斷的屬性推出全腦AI體檢套餐產品及腦病篩查服務,並開拓性地聯手保險機構推出國內首個利用人工智慧診斷技術作為理賠標準的「認知惡化保障服務產品」,搭建起產業上下遊協同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診、療、養、險一體化平臺。

由於銥磑醫療在國內醫療AI影像領域廣泛的臨床應用及強大的產業融合能力,吸引了眾多優質投資者的青睞,2017年開始的兩年內完成了由道彤投資、海爾資本、北陸藥業領投的三輪融資。王思倫博士也表示:「腦醫生國際化的團隊將以不斷創新的精神,發揮在AI影像領域長期積累的技術優勢,大力推進研發落地,加速業務轉化,加快在B端及C端市場的全面變現,實現營業產值的穩定增長」。

未來,銥磑醫療將繼續秉承精準、高效、合作、發展的經營理念,聚焦影像大數據應用研究,積極參與全國各區域AI影像實驗室及科研示範基地建設,全面加快與醫院、製藥企業、影像中心、康養地產、保險及政府單位的合作進度,並與北陸藥業、海爾集團、一脈陽光、平安保險等行業龍頭企業攜手推進戰略合作項目的發展,通過搭建腦健康產業平臺救治廣大社會弱勢群體,進一步提升民眾的腦健康水平,推動中國的腦病精準診療事業不斷走向深入。


相關焦點

  • 領跑國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神經影像診斷的腦醫生Dr.Brain獲「雙國高」| 道彤Family
    (上海銥磑及深圳銥磑)雙雙上榜,標誌著腦醫生正式進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行列。在AI賦能醫療的大市場背景下,腦醫生一直領跑國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神經影像診斷變革。中樞神經系統是人體中功能最為高級、信息最為複雜、疾病類型(包括精神疾病)最為繁多,病理機制最為繁複的部位,臨床診斷具有「三高」的特點,包括特異需求高、技術壁壘高、入門門檻高。
  • 腦醫生AI影像平臺再發力 精準診斷技術造福群眾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精準診療服務」——這就是老人所說的「萬幸」,這項服務在國內已進入臨床推廣及普及階段,諸多三甲醫院在當地已率先運用了深圳銥磑醫療公司搭建的腦醫生人工智慧影像診斷平臺,利用中國人群影像大數據資源和深度學習算法,讓精準診斷變成了現實,也一舉解決了王老太的燃眉之急。
  • 泛生子助力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年會 院士領銜精準醫療分會場
    精準醫療包括了對風險的精準預測、對疾病的精準診斷、精準分類、藥物的精準應用、療效的評估、愈後的精準判斷,整個過程它都能發揮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針對患者的個體特徵提供精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是醫務工作者未來的重要方向之一,神經外科醫生更應是此領域的典範。希望通過此次良好的交流平臺,能夠推動精準醫療在中國神經系統腫瘤領域的應用,促進神經系統腫瘤精準醫療的規範化發展。」
  • 「多巴胺螢光探針」助力精準醫療
    據悉,該探針有望成為研究多巴胺相關神經環路的重要工具,為未來精準醫療和新型藥物研發提供新路徑。多巴胺是大腦中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控一系列關鍵的神經功能,包括學習、記憶、注意力、運動控制等。多巴胺失調會導致精神疾病或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多動症、精神分裂症等。多巴胺相關的神經環路還是成癮藥物如古柯鹼等的作用靶點。
  • 《NCCN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指南》中文版翻譯定稿
    現在,我們又很榮幸地參與到《NCCN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指南》的翻譯工作。中國從不缺少臨床需求豐富多樣的患者,也不缺乏有強烈探索和求知慾的醫生,但對病例和數據的系統收集和總結,以及對標準化診療路徑和治療手段的探索,還可以做得更好。
  • 精準醫療:醫學發展的新變革
    據國家衛計委消息,我國目前正在制定「精準醫療」戰略規劃,該規劃或將被納入到「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精準醫療將利用先進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改變傳統的疾病診斷、治療模式,將醫學發展水平推向新的高峰。2015年初歐巴馬提出精準醫療計劃以來,精準醫療在美國如火如荼地開展,國內外也紛紛將目光聚焦精準醫療。
  • 李延靜主任:縱觀影像學發展,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精準診療保駕護航
    近年來,影像技術的發展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診療提供了新思路,醫學影像技術的全面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領域。首先,彌散加權成像(DWI)、磁敏感加權成像(SWI)等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為組織內部微觀結構和異質性的觀察提供了便利,使得腫瘤鑑別診斷更加精準、得心應手,這充分體現了醫學影像學精細化的發展趨勢。
  • 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多巴胺螢光探針」助力精準醫療
    據悉,該探針有望成為研究多巴胺相關神經環路的重要工具,為未來精準醫療和新型藥物研發提供新路徑。  多巴胺是大腦中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控一系列關鍵的神經功能,包括學習、記憶、注意力、運動控制等。多巴胺失調會導致精神疾病或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多動症、精神分裂症等。多巴胺相關的神經環路還是成癮藥物如古柯鹼等的作用靶點。
  • 精準定位腦功能區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吳勁松教授領銜的團隊歷時20年,探索建立了多項功能定位技術體系,實現腦功能區的精準保護,成功將腦功能區的腦腫瘤手術致殘率降低9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20000名患者從中獲益,極大降低了患者致殘所帶來的巨大社會負擔。
  • 2020山東醫療招聘考試醫基資料:中樞神經系統脊髓白質的分類
    2020山東醫療招聘考試醫基資料:中樞神經系統脊髓白質的分類 2020-10-20 10:28:43| 中公教育 2020年山東醫療衛生招聘備考正在緊張進行中,山東中公醫療衛生小編為大家準備了
  • 超聲界「偵探」 成都醫生發現早孕期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異常
    然而進行胎兒中樞神經系統或其他系統的結構異常的精準評估一般需要等到中孕期,為了幫助小A儘早排除其他胎兒結構異常、圓其生育之夢,科主任周柳英創新性地使用高頻容積腔內探頭結合多項三維/四維超聲前沿新技術,對胎兒進行了更詳細的掃查,這些技術的創新結合使用可以實現在早孕期發現和排查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的蛛絲馬跡,協助患者及早做出診斷和決定。
  • 3D列印+精準醫療,引領行業升級新潮流
    2020年7月1日,我國第二批3D列印醫療器械標準也正式實施,相關法規和標準體系逐步建立,這也為3D列印技術醫療器械產業化應用提供了政策性支撐。今年9月13日,總投資2億元的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落戶湘潭高新區。
  • 精準醫療的發展邊界
    精準醫療能夠通過對病人的基因進行分析後更有針對性的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從而提高治療的效果。但是,儘管精準醫療能夠提高療效從而在整體上有效控費,但從個性化出發的精準醫療對整體醫療服務體系是有著較高要求的,從另一個側面來說又是一種昂貴的醫療服務。基因檢測的價格下降大大推動了其商業化,在普通人能承受的價格下基因檢測將有助於治療方案的準確性。
  • 精準醫療概念股票:精準醫療概念股有哪些
    精準醫療概念最初誕生於美國,主要是以現代先進的遺產檢測技術,分子影像以及臨床大數據技術為醫生精準診斷患者病因提供可靠的解決方案。大洋彼岸的中國,也相繼掀起了一股精準醫療概念熱潮,特別是在醫改大背景下。那麼A股市場精準醫療概念股票,精準醫療概念股有哪些?
  • 探索、應用、改變 | 精準醫療行業的中國探索
    作為受政策影響頗深的細分領域,近年來,精準醫學乘著健康中國和創新驅動兩大國家戰略的春風,政策紅利盡享。「黨和國家的一系列重要舉措,讓醫學事業和健康事業步入了最好的歷史機遇期。」另外,詹啟敏認為,精準醫療的發展,還需要監管體系的支撐,「監管科學的發展應與醫療技術和藥械的發展同步。」過去兩年,我國藥品審評審批流程不斷優化,改革舉措大快人心。
  • 精準醫療!羅氏新型靶向藥物entrectinib治療ROS1陽性肺癌展現巨大...
    重要的是,entrectinib在超過一半的癌細胞已發生中樞神經系統(CNS)轉移的患者中縮小了顱內腫瘤體積(顱內ORR:55.0%)。此次分析中,entrectinib的安全性與以往的分析一致,沒有發現新的安全信號。基於這些研究的綜合分析,羅氏計劃向全球的監管機構提交這些數據。
  • ...慧影柴象飛:基於 AI 的主動脈雲平臺如何幫助醫生實現精準醫療?
    在技術進步的背景下,對主動脈疾病的治療,醫生的關注點也從手術安全轉變為個性化精準治療,降低病發症風險、改善遠期預後結果。因此,如何對解剖參數進行精準測量,以降低手術併發症發生率,如何實現患者預後預測,以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是血管科醫生面臨的新課題。郭偉主任指出,B型主動脈夾層手術規劃需要對近遠端錨定區的直徑、破口位置和一些重要的距離信息進行精準的測量。
  • 精準醫療 如何實現?
    今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了「精準醫療」計劃之後,醫療界對「精準醫療」樂此不彼,中國也不例外。「精準醫療」是什麼?離我們有多遠?能給予我們什麼幫助?須建立基因檢測的基礎上「『精準醫療』的歷史已經比較長了,真正熱起來是歐巴馬提出『精準醫療』後,而中國很多人歪曲了『精準醫療』,外科手術做得好一點也叫精準外科,放射治療定位得好也叫精準放射治療,這些概念都是錯的。」
  • 精準醫療是泡沫還是先機?
    北京協和醫院的醫生通過CT發現,崔智青腦部存在點狀鈣化灶,術後組織病理顯示是Ⅲ級的腦膠質瘤。 為了精準判定腦膠質瘤亞型,協和醫院與一家基因公司合作,為崔智青做了分子病理檢測,並依據檢測為其定製了治療方案,如今,他的病情處於穩定狀態。 崔智青是精準醫療的受益者。精準醫療,是一種根據每位患者的個體特徵「量身定製」的治療方法。
  • 全新腦圖譜: 繪製人腦精準「地圖」
    如果大腦生病了,如何能做到快速定位病灶、精準治療?要想清楚認識人腦,必須有一個腦圖譜,為複雜的腦部研究和治療「導航」。影像數據技術讓繪圖更精準樊令仲說,自動化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突破傳統腦圖譜繪製瓶頸,提出了「利用腦結構和功能連接信息」繪製腦網絡組圖譜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