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應用、改變 | 精準醫療行業的中國探索

2021-01-14 健康界

「世界上還沒有一種藥可以行走天下都有效」,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分享道,據FDA統計,抗抑鬱藥物的平均有效率為62%,糖尿病藥物的平均有效率為57%,腫瘤藥物的平均有效率只有25%。

「目前我們對於疾病的理解仍是冰山一角,亟需弄清疾病發生的本質、疾病治療的有效時機與靶點等」,在太湖(馬山)生命與健康論壇上,詹啟敏表示,精準是醫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亦是公眾健康的巨大需求。

圖: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

探索:精準醫療與多方合作

需求強烈之下,精準醫學的發展,需政、醫、產、學、研、資等多方配合。

作為受政策影響頗深的細分領域,近年來,精準醫學乘著健康中國和創新驅動兩大國家戰略的春風,政策紅利盡享。「黨和國家的一系列重要舉措,讓醫學事業和健康事業步入了最好的歷史機遇期。」

另外,詹啟敏認為,精準醫療的發展,還需要監管體系的支撐,「監管科學的發展應與醫療技術和藥械的發展同步。」

過去兩年,我國藥品審評審批流程不斷優化,改革舉措大快人心。其中,在「有條件批准上市」方面,針對嚴重危及生命、缺乏較好治療方法的疾病研發特開闢綠色通道,無疑是對創新藥物和技術研發的極大鼓勵。

與此同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CNDA)藥品審評中心首席科學家何如意還強調了風險管控的重要性。「魏則西事件曾使我國的幹細胞研究『一夜回到解放前』。為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研究者和申請單位,要與監管單位一起努力,為精準醫療的發展和創新藥物的研發營造健康環境。」

圖:CNDA藥品審評中心首席科學家何如意

政策助力之外,醫院和醫生的支持與合作,更是精準醫療研發和應用過程中的關鍵要素。

「精準醫學的主戰場在醫院、在社區,不在實驗室,也不在伺服器裡。」詹啟敏的觀點與奧博資本(亞洲)聯合創始人、董事總經理王健不謀而合。王健認為,所有的醫學創新都應該是為患者服務的。「如果一項創新無法讓患者受益,那就是失敗的。」

具體到精準醫學,因其研究模式是以基因組學大數據為基礎,結合患者臨床醫療與健康信息,開展精準的風險預測與疾病早篩、分子分型及診斷,從而實現個性化的治療指導和預後監測,對於技術研究與臨床應用之間的互動要求更高。

以泛生子為例。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泛生子)在全國範圍約有300多家合作醫院,合作形式包括科研和臨床兩方面,即「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聚焦探索,一方面主推應用。按公司執行長王思振的話來說,泛生子聚焦的是「基因組學的轉化醫學研究和臨床應用」。

實際上,泛生子本身還是產、研、資三方合作的典範。

5年前,在美國ETP基金創始合伙人何為無的力促之下,來自杜克大學的神經腫瘤講席教授、病理系終身教授閻海,與曾創業成功的網際網路「老兵」王思振一拍即合,決定共同創立泛生子。三人雖各屬資本、科研、產業領域,卻在情懷、理念與方向上高度一致,為公司的快速騰飛打下牢固根基。

而公司名稱取自達爾文提出的「泛生論」,亦凸顯其對癌症基因尋根溯源的初心與決心。

應用:基因組學與臨床診療

眾所周知,腫瘤是一種基因病。如想防治腫瘤,第一步便要認識腫瘤的基因變化。

以腦膠質瘤為例。作為惡性腫瘤之王,惡性腦部膠質瘤現存的治療方案只有手術、化療和放療,患者預後極差,亟需研發出新的更加有效的診療手段。

基於多年研究基礎,閻海帶領團隊通過對惡性膠質瘤的基因組學的深入研究,發現IDH1、IDH2和TERT等基因熱點突變。其中,IDH1/2基因突變的發現,已寫入《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及各大權威臨床指南中,成為指導臨床診斷與治療的金標準。

但這並非人類認識基因的終極目的。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湖南率先探索「3D列印+精準醫療」
    星辰全媒體記者 黃超 攝製)星辰在線11月29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黃超)11月29日,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與技術應用高峰論壇舉行。增材製造行業的院士、專家,還有航空航天、裝備、材料、檢測等龍頭企業的代表,共同探討了增材製造技術的前景及發展趨勢。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圍繞「3D列印+」作主題發言。
  • 打破國外壟斷 聯影醫療發布3.0T探索磁共振
    作為科創板的熱門候選企業,聯影此次攜30餘款產品登陸展會,並發布了3.0T探索磁共振等一系列高端產品和技術,再次在醫療科技行業為「中國創造 打破「GPS」壟斷 長久以來,以通用電氣、飛利浦和西門子組成的「GPS」三巨頭佔據高端醫療設備市場。根據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的統計,截至2013年,中國高端醫療設備行業超過7成份額屬於「GPS」,而一百多家中國品牌,只拿下20%的市場份額。
  • 中國天氣進行智慧氣象新探索 精準天氣服務戶外運動
    中國天氣網訊 2019年6月20日-21日,2019亞太體育產業峰會於南京國際博覽會議中心舉行。中國天氣網亮相2019亞太體育產業峰會並舉辦專場論壇,向戶外產業領域大咖及公眾展示中國天氣品牌,探索精準天氣在戶外運動中的應用。
  • 中國精準醫療市場應用情況及優勢分析
    中國精準醫療市場應用情況及優勢分析 2017-05-09    來源:博思數據        8條評論導讀: 精準醫療包含診斷和治療兩個方面,「精準」是核心,基因測序是基矗由於導致同一種疾病的原因可能會不同,比如導致肺癌的原因可能會是EGFR、K-RAS、ROS IGF、C-MET等其中一個因子發生變異
  • 「AI+醫療」成人工智慧新角力場 商業化道路仍在探索中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醫療人工智慧的市場規模達到96.61億元,2018年有望達到200億元。AI醫療這塊「大蛋糕」不僅吸引了科技巨頭的入場,也讓AI獨角獸企業紛紛涉水。8月30日,人工智慧技術與服務商第四範式和瑞金醫院籤署「AI+醫療」的戰略合作計劃。
  • 臨床質譜應用已然升溫,正開啟精準醫療新篇章
    今年的中華醫學會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在青島召開,大會已經行至第16屆,仍然是全國臨床檢驗專家、醫生和相關企業共赴的最盛大學術會議,臨床檢驗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技術的前沿應用探索在這裡匯集、碰撞。大會展廳裡,上遊大型器械廠商包圍中下遊診斷試劑、診斷服務商的格局沒有改變,核酸檢測產品成為展示新重點的同時,生化、免疫檢測等傳統IVD展品依然佔據了顯眼位置。
  • 中國精準醫療確立"自己的方向"
    多方推進中國版精準醫療2016年3月,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提出了中國精準醫療計劃。會議指出,到2030年前,我國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支出200億元,企業和地方財政配套400億元。
  •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精準醫療...
    2018年9月16日,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主辦的「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精準醫療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順利召開。本次會議旨在推動國內精準醫療產、學、研各領域的全面發展,同時共同研究精準醫療在中國的落地發展,為相關行業搭建學習、交流、科研平臺,從而為我國醫學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 WPMCS|大咖雲集,共商精準醫療未來發展
    11月26日,由萬怡醫學主辦、中國醫師協會臨床精準醫療專業委員會等多家協會支持的「2020第五屆全球精準醫療(中國)峰會」在上海盛大開幕。本屆峰會以「推動產業創新蝶變,加速臨床落地應用」為主題,並同期舉辦精準醫療開幕式論壇、第五屆基因檢測與體外診斷大會以及第五屆細胞治療產業創新大會。
  • 中國版「精準醫療計劃」將啟動 精準醫療市場前景廣闊
    央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導,自從美國提出「精準醫療計劃」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內外紛紛將目光投向了精準醫療。精準醫療是應用現代遺傳技術、分子影像技術、生物信息技術,結合患者生活環境和臨床數據,實現精準的疾病分類和診斷,制定具有個性化的預防、治療方案。  哪些公司在精準醫療方面布局並具有優勢?
  • 歐美日韓中國精準醫療產業大佬都在這裡了,2016全球精準醫療(中國...
    隨後,提出中國精準醫療計劃,並將其列入國家「十三五」科技發展重大專項,上升為國家戰略。政策上的利好消息,極大地刺激了相關企業和醫療機構投入人力、財力來研發精準醫療。產業界、投資界、創業界均被精準醫療產業的巨大成長空間想像所激發,產業創投活躍,商業模式和業務模式創新思維不斷湧現。中國的精準醫療產業現狀和前景如何?國際精準醫療前沿技術領域有哪些?
  • 阿里雲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推動人工智慧在城市、醫療等行業應用
    11月13日,香港理工大學、阿里雲在香港籤署合作備忘錄,加強雙方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合作,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城市管理及醫療行業的應用。據介紹,雙方先期研究成果將率先在香港應用,然後再推廣至粵港澳大灣區及海外城市。
  • 改變太空探索,也改善人類生活
    來源:科技日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格倫研究中心一直致力於推進有可能改變人類太空探索方式、改善人類生活的技術。這裡的科學家與工業界通力合作,推出了多項技術創新。最近,NASA官網介紹了該中心最新的5項創新成果,包括記憶合金、極端電子設備、夾層太陽能電池等。探測煙與火當探測到空氣中的危險時,快速而明智的反應可挽救生命。
  • 華因康中國首創的精準醫療基因測序系統解決方案,光耀2016上海CMEF
    ,美國啟動了精準醫療計劃,中國政府預計將投入600億元,而2016年,精準醫療等重要項目已正式列入國家"十三五"科技發展重大專項,全球精準醫療市場已突破600億美元,可以預計精準醫療市場將迎來一場巨大的發展浪潮。
  • 洪專當選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主任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成立如皋籍醫學專家洪專當選為主任委員16日,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主辦的「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精準醫療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順利召開。
  •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在京成立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寧迪)近日,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籌備的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在京成立。    精準醫療是通過基因組、 蛋白質組等組學技術和醫學前沿技術,對於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類型進行生物標記物的分析與鑑定、驗證與應用,從而最終實現對於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治療的目的,提高疾病診治與預防的效益。
  • 陳潤生院士:中國精準醫療的現實與未來
    自2015年歐巴馬首次在國情諮文裡提出「精準醫學」概念以來,精準醫療建設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全世界蔓延開來,各國紛紛開始追逐相關概念和產業。中國也不列外。在2016中國衛生信息技術交流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介紹,目前我國精準醫學重大專項已經立項,並已通過兩次評審,落實到60多個項目。
  • 中國人工智慧有多牛 碼隆科技重磅亮相Discovery探索頻道
    這次,Discovery《智慧中國:眾創時代》(Smart China: Start Up Revolution)節目組來到中國,走進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座城市探索中國創新力量。作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歷了40年發展,已成為創新創業的重鎮。
  • 駱劍承:遙感智能計算與地理精準應用的思考與探索
    所以,我們特別希望通過這一本書對遙感智能計算框架的系統提出以及相關實踐工作的整理,初步回答如何基於遙感開展精準地理應用的「大」問題。儘管如此,如何從遙感影像中「精細化」地挖掘地理空間信息的「精準遙感」問題,卻一直根植於內心而從未改變。  好在周院士對這個方向一直沒有放棄!他始終鼓勵我們:「對於遙感地學智能計算方向的研究一定是正確的,相信只要不斷堅持就一定能取得進展和突破!
  • 探索備案批准幹細胞、免疫細胞治療等前沿醫療技術的應用服務!這個...
    2019年6月14日,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上海合作組織醫療機構和企業上個月在中國廣西防城港市成功舉辦國際醫學創新合作論壇,各方達成許多合作共識。我們支持在防城港市建立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繼續推動上海合作組織醫學創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