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療」成人工智慧新角力場 商業化道路仍在探索中

2021-01-15 每日經濟新聞
「AI+醫療」成人工智慧新角力場 商業化道路仍在探索中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31 15:49:57

值得注意的是,火熱的「AI+醫療」背後,目前絕大多數人工智慧+醫療的公司仍未實現盈利,AI醫療企業如何實現商業化一直備受關注。

每經記者 張曉慶    每經編輯 張海妮    

瑞金醫院、第四範式"醫療+AI"戰略合作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曉慶 攝

近兩年,人工智慧的浪潮正在快速席捲各行各業,其中,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AI+醫療正逐漸站上風口。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醫療人工智慧的市場規模達到96.61億元,2018年有望達到200億元。

AI醫療這塊「大蛋糕」不僅吸引了科技巨頭的入場,也讓AI獨角獸企業紛紛涉水。8月30日,人工智慧技術與服務商第四範式和瑞金醫院籤署「AI+醫療」的戰略合作計劃。

智慧醫療尚需跨過數據關

由健康點與飛利浦聯合發布的《中國醫療人工智慧產業報告》顯示,目前醫療人工智慧已經在智能分診、影像識別、病例輔助診斷、個人健康管理、基因測序、新藥研發等領域有所應用,覆蓋了醫療產業鏈條上的醫療、醫藥、醫保、醫院四大環節。

而在AI醫療眾多細分賽道中,醫療影像是目前醫療人工智慧應用最廣泛的領域,也被業內人士認為最有可能率先實現商業化。2017年7月,阿里健康、萬裡雲對外發布醫療人工智慧系統「Doctor You」,可在半小時內讀完九千張CT影像。2017年8月,騰訊發布了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利用人工智慧醫學影像技術輔助醫生進行早期食管癌篩查。

創投數據平臺鯨準的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7年上半年,AI醫療應用的創業項目共計完成86起融資,其中影像佔31%,佔比第一。

相較而言,目前涉足健康管理的人工智慧企業數量並不多,究其原因,其中之一便是「數據關」。數據是人工智慧的「命脈」,而醫療數據更被所有人工智慧公司視為「珍寶」。

瑞金醫院副院長寧光院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相較於金融等行業,醫學的數據沒有那麼規範,精確度、準確性還達不到要求。

第四範式創始人戴文淵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醫學領域還面臨「小數據」的難題,有的罕見疾病沒有足夠的數據。不過,自2005年起,瑞金醫院開始針對醫院門診病房、上海地區和全國範圍糖尿病進行長期隨訪和定期監測,形成了糖尿病研究領域最大的數據集。

寧光介紹,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目前已高達1.14億,即便按照1個醫生管理1000人的需求推算,也需要10萬醫生。而如今,我國內分泌醫生遠遠達不到10萬,導致很多糖尿病患者不能享受到較好的慢病管理服務,而不同層級的醫療機構,對糖尿病慢病診治水平參差不齊,也影響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體驗。並且一個醫生的培養時間是非常長的,在瑞金醫院培養一個合格的內分泌科看糖尿病的醫生,從讀醫學院開始到真正坐到診室看病大概平均需要11年時間。這就要求醫院去用新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增加醫生。

據悉,瑞寧知糖對糖尿病預測的準確率比基於臨床金標準的預測提升2~3倍。

「AI醫療」仍處探索階段

「AI+醫療」也成為資本的「新寵」。公開數據顯示,2013~2017年,中國醫療人工智慧行業共獲得241筆融資。其中,2017年國內醫療人工智慧行業公布融資事件近30起,融資總額超過18億元。到了2018年,資本對於醫療人工智慧市場的熱情依舊不減,僅上半年就有18家公司獲投,總金額超過31億元。

無論是BAT等巨頭,還是創業公司都紛紛搶灘。商湯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等AI獨角獸的賽道布局中,均設置了醫療板塊。依圖科技在去年5月宣布完成C輪3.8億元的融資時,就表示該輪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核心技術研發、醫療行業臨床應用的拓展,以及人工智慧醫療團隊的建設。

不過,戴文淵坦言,現在AI醫療仍處在初級階段,各方都在探索,還沒有真正的巨頭。他認為,AI醫療更大的價值是在離C端用戶很近的地方,比如社區,因此第四範式目前更傾向於將AI產品應用於分診,再篩選出真正要去三甲醫院的病人。

寧光提到,AI醫療產品能否落地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於它是不是改變了醫療行為,讓醫療行為更簡潔了,而不是在原有醫療行為基礎上再加一個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火熱的「AI+醫療」背後,目前絕大多數人工智慧+醫療的公司仍未實現盈利,AI醫療企業如何實現商業化一直備受關注。

對此,戴文淵表示,商業化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能不能給別人帶來價值,有價值就會有收益。第四範式目前更關注AI應用,如何在醫療領域落地,去創造價值,讓B端和C端用戶滿意,但後續也會進行商業化的探索,比如與保險機構、醫療機構等的合作。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阿爾法狗」瞄準醫療領域
    谷歌Deep mind執行長(CEO)德米斯·哈薩比斯宣布「要將Alpha Go和醫療、機器人等進行結合」。據韓國《朝鮮日報》3月17日報導,為實現該計劃,哈薩比斯今年初在英國的初創公司「巴比倫」投資了2500萬美元。
  • 2018人工智慧醫療盤點:科研突破 巨頭髮力 產業聯合 資本依舊
    作者丨天一10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集體學習會上,新一代人工智慧再次引起國家領導層關注。近年來,醫療健康逐漸成為中國人工智慧落地商業化的前沿陣地之一。智能醫學影、AI藥物研、虛擬助手、健康大數據等不斷變革、突破、創新,AI技術與應用日漸融合。
  • ...變革人類醫療和藝術|人工智慧|科學家|AI|醫療|智能|革命|-健康界
    AI 還將重新組織我們的生活和社會,AI 將跟蹤疾病的傳播並優化道路和城市的建設方式,AI 還將向我們展示隱藏在數據中看不見的見解。未來的人工智慧 現階段的 AI 技術,仍然是大型科技公司控制下的產物,畢竟這些公司投入數十億美元來承擔相關研發部門的費用。此外,該領域還有一些小型的超級頂尖團隊,在一些數據科學方面提供支持。
  • AI+醫療「最佳掘金案例」榜單出爐,致敬寒冬中的「持炬者」
    在過去兩屆評選中,514家參選企業經過多輪的篩選與評審,最終60多家極具商業價值的公司成功從中脫穎,入選首屆和第二屆「AI 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單」。針對醫療AI各個細分領域的創新,今年「AI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單」特設了五個「AI+醫療」獎項,深睿醫療、依圖醫療、聯影智能、推想科技、微軟亞洲研究院,憑藉各自優勢在眾多優秀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分別榮獲「最佳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獎」「最佳醫學科研平臺獎」「最佳智能設備AI獎」「最佳肺癌全周期智能解決方案獎」以及「最佳全科醫學智庫獎」。
  • 精準醫療成趨勢 人工智慧或將成為關鍵一環
    精準醫療成趨勢 人工智慧或將成為關鍵一環 此外,據VentureBeat報導,近日在英偉達ceo黃仁勳主辦的一場競選賽中,從三大類別的2000多家AI創業公司中,選出了14家最優秀的AI初創公司,其中就有5家為AI醫療創業公司。由此可見,AI技術開始對準精準醫療,為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開闢一條新道路。
  • ...器械行業|醫療器械|CMEF|人工智慧|CT|影像|超聲|設備|AI|-健康界
    不過,蟄伏了一整年的醫療器械廠商對於CMEF熱情依舊。官方數據顯示,4000家企業參與,共布展約22萬平方米,舉辦了60場醫療會議活動。縱觀整個大會影像區,各大廠商在展區展出的產品沒有了往年層出不窮的黑科技,有些中庸,但更貼近於市場需求。作為2020年中推動醫療器械行業前進的最大動力,新冠肺炎疫情促進了CT行業與超聲行業的飛速發展。
  • 美國領跑AI創新?福布斯全球AI 創企Top 50
    網易智能訊,人工智慧很快會重塑我們的世界。但是,哪些公司會在這場競爭中領先呢?研究公司CB Insights日前評選了「AI 100」,列出了全球100家最有前途的人工智慧初創公司。通過CB Insights的Mosaic算法,基於融資歷史、投資者質量、業務類別和動量等因素,他們從超過1650名候選公司中得出了結論。
  • 院士熱議人工智慧醫療發展現狀:AI醫療初露鋒芒,也存在發展短板
    11月2日,在「AI+醫療健康領袖峰會」上,AI醫療的中國道路成為了大咖關注的話題。儘管人工智慧正在成為臨床醫生的幫手,但依舊缺乏標準手段判斷人工智慧醫療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分析算法背後隱藏的風險,讓人工智慧更安全地投入臨床使用,這也許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難題。不少人好奇,人工智慧醫療究竟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戰略諮詢委員會組長潘雲鶴表示,在大數據智能影像識別系統逐漸成熟時,臨床已成功把大數據智能閱片的技術嫁接到醫療設備,實現了邊檢查,邊讀圖分析。
  • 專訪澳鵬田小鵬博士:以AI數據服務,賦能各行業AI商業化進程
    在數字經濟時代,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數據中心等新技術,正在驅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關於新基建,田博士表示,今年三月,國家再次提出要加快推進包括5G 網絡、人工智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進度。本次「新基建」的提出,不僅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更為人工智慧領域帶來了更廣泛的關注。
  • 爭奪基礎架構主導權,AI 新一輪戰爭將打響?
    編者按: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炒作」,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應用到了一個的關鍵的節點。接下來,該怎麼發展?又會面臨什麼樣的形勢?近日,Applied Materials CEO Gary Dickerson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近期,巨頭們將會圍繞「構建下一代人工智慧的基礎框架」展開新一輪的戰爭。
  • AI賦能醫療,距離真正應用還有多遠?
    本次活動從前沿技術、產品以及商業化落地等多個角度出發,旨在為智能醫療行業內的玩家們提供新的思考。現場由鎂客網聯合創始人薩向東進行了致辭,他表示人工智慧與各個行業的融合已是大勢所趨,具體到AI賦能智能醫療行業,目前對於行業內的創企而言商業化落地仍然是非常大的挑戰
  • AI防癌地圖不斷展開 醫學科研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相比於很多醫療公司終日困惑的商業化問題,素有「AI四小龍」之稱的依圖醫療希望在AI+醫療賽道上實現「異道超車」。依圖醫療副總裁方驄博士表示,依圖醫療則側重智能醫療與診斷的領域,且產業化才是推動智能醫療健康發展的根本。
  • 人工智慧正確落地需遵循的路徑
    1.了解企業AI應用現狀   年初暴發的疫情,使得2020年成為人工智慧商業落地應用高速發展的一年。一方面,政策導向大力推動人工智慧新基建,連續釋放利好信號,刺激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得益於人工智慧對員工、產品和服務、運營及客戶四大領域的顯著賦能效應,市場規模持續走高。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預測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700億元。
  • 人工智慧(AI)技術在太空探索中現在與未來所帶來的作用
    是的,人類總是仰望星空,人類對於未知的太空抱有著無比強大的好奇,探索宇宙的奧秘也許將稱為伴隨人類歷史的永久任務。1977年8月20日,旅行者2號在NASA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這是人類派出探索太陽系外的第二艘探測器。
  • 從新藥研發到守護健康,生命科技將成AI巨頭新賽道
    與此同時,醫療方向,人工智慧與生命科學、大數據融合,加速了大健康產業鏈轉型升級。在IDC最新報告顯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生命科學研發系統的發展。並指出在新藥研發中,藥物發現、藥物仿真等研發工作越來越依賴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技術,並藉助雲計算技術的計算力,極大地提高了新藥研發效率並加速了研發進程。
  • 發布 |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積極推動AI國際合作
    報告分全球發展、創新環境、科技研發、產業化應用、人才培養、區域發展、人工智慧治理七個章節,力圖客觀反映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實施情況,揭示未來發展的新挑戰和新趨勢。在全球近五年前100篇人工智慧論文高被引論文中,中國產出21篇,居第二位。在自動機器學習、神經網絡可解釋性方法、異構融合類腦計算等領域中湧現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性成果。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量2019年超過3萬件,比上年增長52.4%。
  • 醫療應用中人工智慧如何做到真正落地
    在醫療大數據、人工智慧臨床應用中,存在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悖論:如果算法模型不成熟,醫院就不會將其接入醫院信息系統(HIS);如果算法模型沒法在醫院運營管理中跑起來,算法模型成熟度就無法提高。
  • CB Insights:2017全球AI企業100強(附下載)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AnkiAnki 的使命是把人工智慧和消費機器人帶入日常生活。Anki的主要產品是Anki Overdrive,用技術結合電子遊戲和物理道具。6. Appier這是一家臺北的技術公司,幫助企業用人工智慧獲得增長和成功。7. Atomiwise Inc他們用人工智慧發現新的潛在的藥物,研發了第一個設計藥物結構的深度神經網絡。8.
  • 4位大佬解讀:「醫療人工智慧、信息化、政策與科研」的新風向與新...
    「此前馬雲談到,人工智慧將讓全國1100萬醫療人員中的大部分人下崗,這是需要我們重視、研究、適應的大趨勢。讓醫院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都能清晰可視,運轉自如是我們的理想,需要我們推動信息應用,建設智能型醫院。要推動大健康,促進大衛生。」
  • 20000餘字、76頁PPT,百度架構調整後首度披露AI技術商業化進展
    而最先落地AI技術的場景主要集中在醫療健康、金融、商業、教育、工業和安防這幾個領域。AI技術熱點及場景出現  TO B成「狹路相逢」的賽道白皮書觀察到,不同種類的AI技術逐漸應用到越來越多的產業中,有些已經找到應用場景,發展前景日趨明朗。其中,智能推薦、計算機視覺、以語音識別及NLP為代表的智能語音語義技術應用最為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