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成趨勢 人工智慧或將成為關鍵一環

2021-01-09 速途網
精準醫療成趨勢 人工智慧或將成為關鍵一環

• 作者 程婷婷 • 2017年05月15日18:06 • 速途網

  2016年,是人工智慧崛起的一年,AlphaGo的那次人機大戰一經流傳,迅速引起社會各界人士對人工智慧領域的關注,各行各業

  開始由「網際網路+」向「AI+」轉型發展。此外,據VentureBeat報導,近日在英偉達ceo黃仁勳主辦的一場競選賽中,從三大類別的2000多家AI創業公司中,選出了14家最優秀的AI初創公司,其中就有5家為AI醫療創業公司。由此可見,AI技術開始對準精準醫療,為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開闢一條新道路。

  發展精準醫療

  醫療領域因其複雜程度和專業程度,一直以來,從疾病的預測、診斷、治療到後期康復護理,從醫療硬體設備、診治過程到診後患者反饋更進都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由此,社會各界人士一直對基於傳統經驗的醫學進行探索、挑戰。與傳統醫療相比,精準醫療因將個人基因、環境與生活習慣差異考慮在內,而形成了一種疾病預防與處置的新興方法。精準醫療的提出,或許會給傳統醫療模式帶來新的發展路徑,傳統醫療的經驗積累加上精準醫療新鮮觀念,兩者的巧妙結合將可能產生讓人驚喜的化學反應。

  精準醫療主要包括精準診斷與精準治療兩個方面,可以通過精密儀器、生命科學等先進現代技術與我國傳統經驗整合,減小臨床實踐的不確定性,在保證精準的同時儘可能將損傷控制到最低。中國早在本世紀開始關注精準醫療,2006年首先推出了精準外科概念,得到國內外醫學界認可後,被引用到腫瘤放療、婦科等醫學領域中。其目標是通過合理資源調配、全流程的成本調控,獲得效益與耗費之比的最大化。至此,精準醫療成為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AI助力實現精準診斷

  AI的技術核心主要在於大數據分析能力和深度學習能力。從AI技術的大數據分析能力來看,在醫療行業裡,龐大的患者案例、數據,是傳統醫療行業對現代醫療的完善發展最大的價值所在。根據這些已有的案例進行數據分析、信息整合,形成一張不斷完善的知識圖譜,對未來醫療行業的建設與發展都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現階段,由於醫療行業數據基數龐大,非規則化數據結構佔比較大,加上因患者不同而導致同類病症依然千差萬別的情況,傳統醫療行業單憑本就匱乏的醫療資源,來對如此龐大且複雜的數據進行深度分析,難度可見一般。

  AI的出現,正好可以走出這一困境。比起人腦,AI可以更高效地處理海量數據,並迅速找到一些特徵和規律,不僅如此,還可以利用龐大的易學知識庫和資料庫,建立醫生的臨床輔助決策系統,幫助醫生進行診斷。以癌症為例,AI通過數據分析,進行基因測序,就找到癌症的突變基因,從而迅速確定對症藥物,省去患者嘗試各種治療方法的時間,並且只需要患者的血液甚至唾液,無需傳統的病理切片,可以減少診斷過程中對患者身體的損傷,顯著改善患者的診療體驗和診療效果,發展潛力巨大。

  從AI技術的深度學習能力來看,AI可以對人的意識、思維信息過程進行模擬,通過知識圖譜的建立,甚至可以自主諮詢患者情況,通過聊天的形式,對患者情況進行初步診斷。在如今優質醫療資源極其匱乏的情況下,AI如此強大的學習能力,的確可以相對減輕對醫療人才的培養負擔。同時,還可以有效輔助醫生診療,進行治療方案的初步制定,大大提供工作效率。據相關數據分析顯示,在兒科發熱相關疾病中的AI運用中,人工智慧已經可以達到中級醫生的水平。

  AI為精準治療提供便捷

  在精準診斷之後,更重要的是精準治療。一方面,AI技術可以向機器人研發方向發展,通過對市場需求的正確把握,實現與各個醫療應用場景的有效對接。例如,AI技術在計算機視覺方向有著獨特的技術優勢,通過技術支持,提高醫療成像的分析能力,協助醫生在治療過程中進行準確分析,降低醫生因主客觀因素的幹擾,導致的在整個診療過程中存在的誤差。再如,通過AI的技術支持,能夠實現在手術室、病房等多個醫療場景中,與醫生進行配合治療,通過人機合作達到一定的醫療水準和效率。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技術優勢,進行藥物研發,進行靶向治療。人工智慧具有先天的技術優勢,通過對大數據的深度整合分析和較高水平的專業學習模仿能力,加上人工智慧在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等領域的優勢,對已經明確的癌位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藥物研發。在慢病管理方面,人工智慧的運用能夠突破傳統醫療行業壁壘,從技術層面切入治療痛點。例如,針對腫瘤等慢性病症的治療,需要漫長的時間和悉心的療養,人工智慧的引入一方面可以對患者進行實時監控,針對患者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的療養方案;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技術層面,從基因測序、細胞分析等方面,完善相關醫療手段、技術,為精準醫療提供切實有效的發展路徑。

  網際網路醫療開啟AI模式,雖然現在仍處於初級階段,但較傳統醫療模式展示很多優勢,人工智慧的運用從長遠來看,的確可以為醫療領域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筆者認為,將AI對準精準醫療,通過技術研發和大數據的整合、採集,實現醫療個性化服務,可以成為網際網路醫療未來發展的一條可行之道。但傳統醫療模式在患者心理已經根深蒂固,AI在高度依賴大數據的同時,也挑戰著患者數據隱私等相關問題。如何打破用戶的心理芥蒂,讓患者接受人工智慧進入醫療行業,則需要多方努力。

相關焦點

  • 生物醫藥:我國醫療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人工智慧|醫藥|醫療|...
    為了解國內醫療人工智慧發展現狀與趨勢,探討人工智慧影響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的未來前景,本書從醫療人工智慧政策制度、臨床應用、科研投入與人才培養、社會認知和倫理等方面進行專項研究,旨在了解各國醫療人工智慧政策的發布趨勢,把握我國在醫療人工智慧領域的科研投入現狀及科技產出能力,明晰當前醫療人工智慧領域的學科發展水平、人才培養情況及前沿技術,明確我國人工智慧的臨床應用現狀以及產業化現狀,
  • 智能醫療:量子計算/人工智慧等將成為未來醫學的重點
    會議期間,廣東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耿慶山分享了「基於大數據的未來醫學」,在其看來,量子計算、人工智慧、醫療機器人、3D列印等十大技術領域都將成為未來醫學的重要發展方向。  據了解,未來量子計算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主要是服務於大數據下的精準醫療發展。
  • 人工智慧牙科醫療或將成為一種有趣體驗
    打開APP 人工智慧牙科醫療或將成為一種有趣體驗 發表於 2019-06-05 08:57:25 相信大多數人一樣,對於看牙醫總是充滿牴觸甚至是畏懼心理
  • 生物醫藥:我國醫療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
    為了解國內醫療人工智慧發展現狀與趨勢,探討人工智慧影響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的未來前景,本書從醫療人工智慧政策制度、臨床應用、科研投入與人才培養、社會認知和倫理等方面進行專項研究,旨在了解各國醫療人工智慧政策的發布趨勢,把握我國在醫療人工智慧領域的科研投入現狀及科技產出能力,明晰當前醫療人工智慧領域的學科發展水平、人才培養情況及前沿技術,明確我國人工智慧的臨床應用現狀以及產業化現狀,
  • 精準醫療 是當下生物醫藥的流行發展趨勢
    精準醫療 是當下生物醫藥的流行發展趨勢發布時間: 2016-09-05 10:02:49   |  來源: 中國網   |  責任編輯: 許晴晴未來將計劃部署40多個項目。  「2016百家匯·精準醫療未來論壇」4日舉行,匯集中美兩國科學家、醫藥界人士以及多家知名醫院的院長等,就精準醫療話題展開討論。  代濤表示,精準醫療研究是新鮮事物,全球都在布局、探索。中國的布局針對中國的需求,問題,根據中國的基礎提出。
  • 精準醫療時代如何實現整合診斷?聽聽這些大咖的看法
    自精準醫療概念被提出的五年以來,醫療行業在悄然發生改變,從疾病篩查到慢性病管理以及日常健康管理,整合診斷成為關鍵一環。2019年11月16日,由藥明奧測與Mayo Clinic Laboratories聯合主辦的「向新而行,智享賦能」2019新診斷國際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
  • 實現精準快速醫療,AI、5G和IoT能做什麼?
    如果有了精準醫療技術,一切都會不一樣如果通過開創性的計算機、資料庫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結合,對他的血液和基因組進行一輪快速分析,就能在他的這種過敏反應成為一個關鍵問題之前揭示出這種潛在的危險,那會怎麼樣呢?
  • 中國成為全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研究主要貢獻者之一
    本報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陳海波)隨著醫療信息化和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醫療數據的類型和規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醫療行業進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時代。日前,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愛思唯爾等機構聯合發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中國已成為全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科學研究與臨床試驗的主要貢獻者之一。
  • 2018年醫療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白皮書
    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中的應用已非常廣泛,包括醫學影像、臨床決策支持、語音識別、藥物挖掘、健康管理、病理學等眾多領域。本白皮書梳理和研究國際、國內醫療人工智慧的發展狀況,總結醫療人工智慧行業及基礎設施領域國內外的技術發展特點和趨勢,分析我國醫療人工智慧產業面臨的政策環境,為政府及產業界決策提供參考。
  • 醫渡雲:人工智慧為精準醫學研究提效
    CMEF作為全球知名的醫療健康科技平臺,依託行業高端平臺資源,詮釋科技的力量。醫渡雲醫學總監何新軍博士受邀參加CMEF 2020英特爾在線論壇,並在生命科學專場上圍繞「人工智慧為精準醫學研究提效」展開主題演講。以下為何新軍博士深度訪談,期待他的分享能為醫療AI發展帶來深層啟示。
  • 機器人視界|微型機器人 助力精準醫療
    這意味著,一旦這些算法被人們掌握並應用於現實,如機器人的升級製造,機器人或將可以通過圖靈測試,成為有意識的有機生物,又或者是人類將已掌握的算法應用於各種微型儀器或微型機器人並應用於人類身體,通過網際網路連接運轉,使人類自己升級為「智神」。 目前,雖然還無法實現超物種變身,但是人工智慧系列產品已取得一系列驕人成果。
  • 精準醫療的發展邊界
    精準醫療能夠通過對病人的基因進行分析後更有針對性的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從而提高治療的效果。但是,儘管精準醫療能夠提高療效從而在整體上有效控費,但從個性化出發的精準醫療對整體醫療服務體系是有著較高要求的,從另一個側面來說又是一種昂貴的醫療服務。基因檢測的價格下降大大推動了其商業化,在普通人能承受的價格下基因檢測將有助於治療方案的準確性。
  • 自動勾畫腫瘤、設計放療計劃、預測治療效果,人工智慧讓腫瘤精準...
    人工智慧的應用將進一步促進腫瘤患者個體化精準治療的落實,促進行業規範形成,不斷改善腫瘤患者的醫療條件,提高腫瘤患者生存率。3.獲得三類醫療器械許可證類腫瘤人工智慧產品較少。4.腫瘤發病因素複雜,難以簡單輸入海量數據實現人工智慧分析。 六腫瘤診療智能化發展趨勢1.傳統放療器械廠商逐步引入人工智慧放療系統,提高放療效率。
  • 看人工智慧如何實現精準醫療
    看人工智慧如何實現精準醫療 近日,黑龍江哈爾濱。哈醫大一院成功完成一例在人工智慧技術輔助下的全髖關節置換術,是該技術在骨科領域的又一全新突破。該院醫生稱這是全球首例人工智慧髖關節置換手術。
  • 精準醫療和大資料庫的關係
    大數據的趨勢以及價值是現在最熱門的話題,也改變了許多企業經營的方式,對於各行各業來說是勢必是一個大挑戰,能否將大數據的力量從危機到轉機就要看現代經營者有沒有轉變傳統型態的思維?   什麼是大數據?   首先什麼是大數據?
  • 報告顯示:中國成為全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研究主要貢獻者之一
    光明日報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陳海波)隨著醫療信息化和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醫療數據的類型和規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醫療行業進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時代。日前,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愛思唯爾等機構聯合發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中國已成為全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科學研究與臨床試驗的主要貢獻者之一。
  • 報告稱中國已成為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科研與臨床主要貢獻者之一
    中新網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已成為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科學研究與臨床試驗的最主要貢獻者之一,但在學術影響力和技術轉化方面仍有待提升。」29日在北京發布的《健康醫療人工智慧指數報告》如是寫道。這份報告由愛思唯爾與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等機構聯合發布。
  • 2019智慧醫療行業與市場趨勢專場成功舉辦
    李曉陽先生表示,智慧醫療以網際網路、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集成創新為驅動,正成為醫療行業痛點的新解決方案。未來,醫療行業將融入更多人工智慧、大數據、5G等高新技術,使醫療服務走向真正意義的智能化,推動醫療事業的繁榮發展。同時,希望更多科技業內人士共同加入OFweek展會和大會平臺,把我國生物生命健康和智慧醫療產業持續推向新的高度。
  • 成為自科基金一級學科兩年,人工智慧項目的申請情況與趨勢
    (F06), 集中受理人工智慧領域及相關交叉學科領域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文章顯示,近三年來,F06面上項目、青年項目、地區項目和重點項目這四類項目的申請總量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分別為2555項、2746項、3102項, 較前一年同比增幅為7.48%、12.96%,反映出人工智慧學科在信息領域內的重要度和持續的關注度, 為信息科學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理論支撐。
  • 中國精準醫療確立"自己的方向"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方家喜)3月13日《經濟參考報》刊發題為《中國精準醫療確立"自己的方向"》的報導。文章稱,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根據前期部署的中國精準醫療計劃,將於2030年前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據多家券商研報測算,精準醫療涉及的產業規模達上萬億元,直接相關的產業規模超過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