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進行智慧氣象新探索 精準天氣服務戶外運動

2020-12-05 中國天氣網

中國天氣網訊 2019年6月20日-21日,2019亞太體育產業峰會於南京國際博覽會議中心舉行。中國天氣網亮相2019亞太體育產業峰會並舉辦專場論壇,向戶外產業領域大咖及公眾展示中國天氣品牌,探索精準天氣在戶外運動中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內需市場的逐步擴大,消費者可支配收入及閒暇時光的增加,戶外運動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本次峰會將深度關注戶外產業,邀請戶外行業大咖參與,分析戶外產業當下發展情況,探討戶外產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同時,還將緊跟行業熱點,圍繞「Z時代」、「體育、戶外與潮流」、「冬奧會」、「極限運動」、「精準天氣」、「品牌與賽事」等關鍵詞,從體育、冰雪、戶外、跑步等四個版塊邀請領跑精英共同審視、解讀和探討中國體育、戶外產業發展趨勢,實現信息的共享和資源的對接,與從業者一起捕捉靈感,迭代認知,提前與未來相遇。

峰會上,中國天氣網以「精準天氣在戶外運動中的應用」為議題舉辦專場論壇,分享中國天氣網對於戶外運動及體育賽事進行的精準氣象服務,探索打造天氣+戶外、天氣+體育的全新服務方式,交流戶外運動及體育賽事對精細化氣象服務的多方需求。此次論壇的舉辦,不僅是中國天氣品牌以智慧氣象服務於美好生活的形象展示,更是中國天氣網探索戶外運動及體育賽事氣象服務需求邁出的嶄新一步。

相關焦點

  • 「中國天氣」品牌發布 將提供這些精準氣象服務
    (記者張航)以氣象服務助力美麗中國建設。今天上午,「中國天氣」品牌在京發布。該品牌將進一步推動氣象融入美麗中國建設,不斷提升公共氣象服務的內涵和影響力。據了解,「中國天氣」擁有300萬個氣象觀測站點以及國內一公裡網格的天氣信息服務能力,具備提供基於位置的分鐘級臨近天氣預測服務能力,未來將提供經濟、農業氣象災害防禦信息,以及滑雪天氣、跑步天氣等更多的精準化、定製化氣象信息,服務公眾生活。上午的發布會由中國氣象局主辦。
  • 「中國天氣通」:智慧氣象改變生活
    對用戶來說,天氣預報需要及時、準確,簡單實用最好。近期,華風愛科氣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攜手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通過一系列線下線上精彩活動,與三星手機會員親密互動,體驗「中國天氣通」強大功能,了解智慧氣象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 墨跡天氣:精準的航空氣象服務可以提高民航經濟效益
    近日,墨跡天氣宣布與春秋航空達成合作。此次與春秋航空的合作,不僅代表墨跡天氣的專業氣象服務能力獲得認可,還幾乎可以證明墨跡天氣已經能夠將氣象數據結合到商業需要的不同場景中,把氣象數據呈現出的商業價值包裝成為更精準、更有行業特色的產品或服務,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在到處是變量、到處是關聯的氣象領域,這樣的服務能力顯然是其它企業在短期內難以企及的。
  • 智能氣象,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每日科技網】  如今,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等新技術建立的氣象預警系統,應用愈加廣泛。各地積極推進的智慧氣象系統,不僅成為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也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了更多元的服務。
  • 墨跡天氣副總裁程倩:AI技術可為北京冬奧會帶來更精準的天氣服務
    隨著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日益臨近,如何確保冬奧會的順利進行,讓北京成為全球第一個同時成功舉辦過夏季和冬季兩種奧運會的城市,就成為了奧組委以及相關參與各方持續努力的目標。與夏季奧運會不同的是,冬奧會對於舉辦地的氣候環境要求更加苛刻,很多比賽項目都是在戶外場地進行,因此更容易受到冬季極端天氣的影響。大風、大霧、降雪甚至溫度太高,都會影響比賽的順利進行。
  • 天氣通精進升級 打造氣象智慧生活
    天氣通精進升級 打造氣象智慧生活 來源:財訊網 • 2020-09-24 11:49:24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極速發展以及生活服務市場的旺盛需求
  • 別再吐槽天氣預報不準了!這次,AI將帶來氣象預測服務進階
    強對流天氣多發,一直是天氣預報的一大難點,尤其是對於地處大灣區的深圳。如果天氣預報不準,對於走在大街上的深圳人來說,可只是半路淋溼、行程耽擱,但對於特定場景下的一些人來說,卻會給一些人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比如出海漁民、戶外工作人員等等。
  • 發展智慧天氣預報 給企業降下「黃金雨」
    這意味著,未來人們可以得到更為精準的天氣預報,無論你身在城市的哪個角落,你所得到的天氣預報都會是你所處的一公裡甚至是更小範圍內的天氣情況。   精準泛在 未來氣象發展坐標   翻閱《行動計劃》,推動智慧氣象業務發展是重點。究竟什麼是智慧氣象?
  • 自動化觀測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2014年,中國氣象局對全國地面氣象觀測業務的調整,拉開了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的大幕。近年來,能見度儀、雲高雲量觀測儀、天氣現象儀器、自動日照計、固態降水觀測儀等自動化觀測設備陸續亮相,逐步取代人工觀測任務。涉及地面觀測等內涵的智慧氣象概念從醞釀到提出,逐漸豐富,已經轉化為實際應用。如今,我國有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2423個,區域觀測站超過6萬個。
  • 墨跡天氣以氣象科學技術助力冬奧氣象預報精細化
    據悉,該課題是基於2022年北京冬奧對天氣服務要求更加精準的需求開展的,由北京市科委給予立項支持,墨跡天氣牽頭,聯合北京市氣象臺及北京大學共同負責整個課題的研究內容、技術方案設計與實施,旨在提升針對冬奧賽區/賽道的精細化預報準確率水平。
  • AI加持的精準天氣預報將從深圳開始:兩小時內,一平方公裡範圍
    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預測出 64% 的惡劣天氣事件,優於大多數其他現有的預測方法。目前,雖然全球已經在為氣象行業的智慧發展付諸行動,但是氣象預報服務仍然面臨著不小的挑戰。是人們獲取氣象信息「最後一公裡」的瓶頸制約;另外,政府、行業和社會公眾對氣象服務需求具有複雜性,如何滿足不同服務對象的個性化需求,進一步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智慧服務,也是推動氣象服務發展不可忽視的關鍵點。而人工智慧正是能夠解決上述瓶頸的一把利刃。
  • 榮成:探索智慧氣象服務新模式 提高服務效益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梁紅新 葉淑媛報導 近日,一款名為「智慧榮成」的APP正悄悄地走進山東省榮成市人民群眾的生活。它以「智慧榮成,悅享生活」為宗旨,在APP的首頁界面上向公眾提供溫度、溼度、風向等實時天氣實況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等信息,方便市民根據天氣狀況制定出行計劃,安排日常工作和生活。
  • 世界氣象日,談古論今說天氣
    今天是第60個世界氣象日我們一起揭開天氣預報的神秘面紗精準氣象預測,探索未知,創造奇蹟通曉氣象,精準預測,讓人類生活更美好,是人們對大氣科學不斷探索的源動力。從「看雲識天氣」的經驗傳承,到「二十四節氣」的韻律實踐;從1860年代第一張手繪天氣圖的誕生,到20世紀以數值模式為基礎的現代天氣預報體系的建立,人類對氣象預測的「精準」追求,從未停止。
  • 雲技術支持 未來天氣預報可精準到街區
    近日,華為雲與深圳市氣象局在深圳華為坂田基地籤署深度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運用雲計算、人工智慧、5G、IoT等創新技術,攜手打造「氣象+雲+AI+5G」的全領域深度合作模式。基於智能網格的新一代超大城市精準預報提供技術支撐,實現包括智能感知、精準預報、智慧服務等,可以讓大眾體驗「兩小時內、一平方公裡範圍」的個性化精準貼身氣象服務。
  • 促進預報精準 推動服務精細 中國氣象局研討改進全國天氣會商
    中國氣象報記者谷星月報導6月18日,中國氣象局召開全國天氣會商改進研討會,就如何改進天氣會商工作、提高會商質量進行研討。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主持會議,副局長餘勇出席會議。宇如聰指出,改進全國天氣會商是適應新時代氣象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與時俱進改進會商工作,推動以數值預報為主導的客觀數字智能預報發展。持續推進研究型業務建設,加強客觀技術方法研發和應用,增強會商的科技含量。充分應用多源數據融合快速更新的實況分析產品、各類數值模式預報產品和精細化定量化智能網格預報產品,提高預報分析的精細化水平。
  • 強化數據分析,精準天氣預報,人工智慧賦能氣象研究 | 智周報告核心版
    來自於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顯示,未來5年中國氣象服務產業收入預計達到3000億元人民幣,而這其中人工智慧大有可為。 二氣象研究中的常用人工智慧技術計算機視覺:是用攝影機和計算機代替人眼對目標進行識別、跟蹤和測量等機器視覺,並進一步做圖像處理,用計算機處理成為更適合人眼觀察或傳送給儀器檢測的圖像。
  • 天氣預報更名「新晴天氣」,品牌升級助力智慧生活
    天氣預報更名新晴天氣「智慧氣象」助力「智慧生活」如今氣象行業產品繁多,其中以墨跡天氣最被為人熟知。不過近日擁有三億用戶量的天氣預報對外宣布品牌和服務全新升級,正式啟用「新晴天氣」為新的品牌名稱,並發布了全新品牌標識。
  • 豐臺:全力做好強降水天氣決策氣象服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海悅報導 7月中旬以來,北京降水天氣頻發。北京市豐臺區氣象局高度重視降雨天氣氣象服務保障及應急聯動工作,領導全部在崗,加強指揮,及時匯報,做好政府決策參謀;業務人員加強值守,快速反應。
  • 墨跡天氣牽頭冬奧科研課題 氣象科技將如何服務張家口賽區?
    由於此次冬奧會是中國首次舉辦世界級的冬季體育賽事,此前國內在冬季,特別是山區複雜地形條件下氣象精細化服務技術方面的研究和相關經驗都較為欠缺,尤其是針對局地小氣候特徵明顯的延慶及張家口賽區,有待進一步加強,這也是為什麼會在賽前開展冬奧科研課題的原因。
  • 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天氣雷達|劉安寧|氣象臺|氣象預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梅雨季節,你看得最多的是什麼?天氣預報肯定有一席之地,作為每天出門前的天氣預警工具,它決定著你是否可能被淋成落湯雞。製作天氣預報是個非常繁瑣的過程,需要依次搜集過去一段時間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這些氣象數據從何而來?又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