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對聯:一曲樵歌千谷響,邀對下聯

2020-12-05 洮野渡

一、野渡出聯:一曲樵歌千谷響,邀對下聯。

二、出聯釋義:「一曲樵歌千谷響」屬七言寫景對聯,描寫樵夫山谷放歌、千谷迴響的優美、恬靜畫面。

三、平仄要求

出聯「一曲樵歌千谷響」的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建議對聯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也可不拘一格,自由發揮,意思上對的好也行。

四、對句參考

(一)一曲樵歌千谷響,半輪月色萬人迷。

(二)一曲樵歌千谷響,半江漁唱兩山和。

(三)一曲樵歌千谷響,半輪朗月萬山明。

以上對句,權當拋磚引玉,供友友們參考。野渡詩詞對聯歡迎大家關注、點評、轉發、分享!讓您的朋友們一起來對對子吧,既提高詩詞對聯的欣賞水平,又能互動互樂,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寫景對聯:古寺寒鴉啼月落,邀對下聯
    一、野渡出聯:古寺寒鴉啼月落,邀對下聯二、出聯釋意:「古寺寒鴉啼月落」屬寫景抒情對聯。主要描寫月光照耀下的古寺,寒鴉不時啼鳴的山寺景象。意境寂靜、清幽、孤寒,寫出了古山寺的夜半氣象。短短的七言四句,即把「月落烏啼」、「霜氣滿天」、「江楓漁火」、「夜半鐘聲」等秋夜景色的特點勾勒了出來,有動有靜,有景有色,動靜結合,情景交融,是千古以來寫景抒情的代表作品。野渡因此出聯,歡迎朋友們賜對!三、平仄要求:出聯「古寺寒鴉啼月落」的平仄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建議下聯的平仄考慮為,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聲收尾。也可不拘平仄,自由發揮,意思對得上也行。
  • 寫景對聯:春風抱嶺山山秀,邀對下聯
    一、野渡出聯:春風抱嶺山山秀,邀對下聯。二、出聯釋義:「春風抱嶺山山秀」屬於寫景抒情對聯,主要描寫春風吹綠萬水千山的景象。「春風抱嶺」採用了擬人化手法,形象地描寫春風吹拂的動作特點。建議下聯平仄格式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聲收尾。朋友們也可不拘平仄,自由發揮,意思對得好即行。五、對句示例(一)春風抱嶺山山秀,秋雨沐楓葉葉紅。(二)春風抱嶺山山秀,秋雨纏峰樹樹涼。
  • 野渡對聯:春風放蕩柳難系,邀對下聯
    一、野渡出聯:春風放蕩柳難系,邀對下聯。二、出聯釋義:「春風放蕩柳難系」屬七言寫景抒情上聯。主要描寫春風的放蕩不羈和瀟灑,給江河湖海、山川大地帶來無限生機和活力,豈是一棵柳樹能把春風系住的?系,挽住或留住或捆住的意思。
  • 好對聯!上聯:「桃紅柳綠常遇春」, 下聯有意思
    因為已經入土了,再破土不吉利,於是呢,這個人這樣做,在墳前立了兩個石柱子,一個在東邊,一個在西面,然後,請了一個秀才寫了一副對聯,這個對聯是:生前既不離左右死後何必分東西人們得知以後,都很稱讚這個對聯寫得好,這正符合了商人的意願,因為自己辦錯了事情,大家也會閒言碎語,於是呢,商人便在家鄉捐了很多錢,然後用於修建村裡的東西,人們都說他是大善人。
  • 這些老酒店門口的對聯,構思巧妙,每一首都是經典
    對聯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得老百姓的喜愛。在一些老酒店門口,往往掛著一些經典對聯,與整個酒樓相互互相輝映,相互增色,讓人回味悠長。關注小編,欣賞經典,走進富含文化魅力的對聯世界。第一首:陶潛善飲,易牙善烹,飲烹有度; 陶侃惜寸,夏禹惜分,分寸無遺。
  • 經典對聯!上聯:榨響如雷,驚動滿天星鬥!下聯堪稱絕妙
    對聯依舊被廣泛的運用在了人們的方方面面,也繁衍出喜聯,輓聯,行業聯...足以見證,這一悠久的文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了。縱觀歷朝歷代,像北宋的蘇東坡和佛印,明朝的解縉和唐伯虎,清朝的紀曉嵐和李調元,均在對聯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不少妙趣橫生的對子,像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的——「上聯:禿驢何在?,下聯:東坡吃草!」。一語雙關的妙趣,將對聯的雅俗共賞展現的淋漓盡致,還有紀曉嵐與太監的——「上聯:小書生,穿冬衣,執夏扇,一本《春秋》曾讀否?
  • 才子對聯招親:「桃李花開,一樹胭脂一樹粉」,坡腳姑娘對出下聯
    清朝康熙年間,京城腳下有一對兄弟,兩人合開了一家鋪子,一人賣紙傘,一人賣汾酒,到了開業那天,兄弟二人特地請了當地一位有名的秀才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問生意如何,打得開,收得攏」,下聯是:「看世情怎樣,醒得少,醉得多」。
  • 富人門前掛對聯炫富,窮書生看不慣加了一筆,氣的富人大罵
    但是又想顯露出自己所以門口經常貼一些誇自己和炫耀自己的對聯。其中有一位富商不光給自己買了個進士,還給兒子買了個進士。很顯然這進士沒有什麼含金量,但是富商想要炫耀,就讓人給自己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下聯是:「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有富人自然就會有窮人,一日一個窮書生路過門前。
  • 請您對對聯並淺析對聯
    【請您對對聯】上聯:碧水紅顏依翠柳下聯:請您來對!溫馨提示:上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平平仄仄仄平平【淺談對聯】對聯,始於五代,盛於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而對聯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藝術形式,流傳至今,更是面貌一新。我最早接觸對聯,還是小的時候。記得家裡的大鏡子兩邊便是一副對聯。上聯:筆態縱橫王逸少;下聯:詩情俊雅李青蓮。這幅對聯在我幼小的心靈裡便留下深深的印記。對聯的種類有很多,形式多樣化。至於對聯的具體分類, 目前還缺少明確的理論與標準。
  • 中國歷史上最古怪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模一樣,能讀懂的都是天才
    ,而我國史上還存在有最古怪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模一樣,能讀懂的都是天才。    這幅對聯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徐渭寫的,徐渭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才子」,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的創始人、「青藤畫派」的鼻祖,如此有才華的才子寫出史上最古怪的對聯也不難
  • 火葬場門前的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但大部只能選擇火葬的方式,而火葬場門前的一副對聯道盡人生真諦,上聯是「早來晚來都得來」,說的就是人早晚都會有一死,都需要到這裡來進行火化。對聯一般都由上下兩聯和橫批組成,據說這火葬場的下聯就讓人很不舒服。
  • 史上十幅著名的急智對聯,漲知識啦!
    上聯揭露戶曹貪贓枉法,下聯嘲諷宦官賣身求榮,讀來令人痛快。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寫一副對聯,唐欣然揮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財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對聯發財的味不濃,唐伯虎見他是一俗夫,便又寫一聯嘲笑之:
  • 品詩詞對對聯,上聯:紅蓮麗水芙蓉笑;求下聯
    下聯:???????古詩詞鑑賞一,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宋代:辛棄疾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為官之餘,歌飲郊遊自然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必然反映在他的詞作當中。這首詞寫的是重陽登高的景與情。「芙蓉金菊鬥磐香」句中的芙蓉(指荷花)和菊花都是秋季裡開放的花。詞人寫秋日裡萬花紛謝唯有芙蓉和滿目金菊競相綻放的景致,不單純是寫景,同時交待了季節。下句「天氣欲重陽」則更進一步點明節氣。中國古代有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 和尚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才女的下聯堪稱經典!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而且博大精深,歷代先賢著書立說,寫出很多傳世的經典文章和詩詞歌賦,在民間也有很多評書戲曲、俗語文化,每一門學問想要研究通透,都需要我們皓首窮經,專研一生。在眾多的傳統文化裡,對聯文化堪稱是我國的藝術瑰寶,也是我國獨有的文化藝術形式。之所以說是我國獨有,主要還是對聯有一定的語法性,要求對仗工整,平仄押韻。對仗工整就是上聯和下聯的字數要相同,不能有多字或者漏字的情況出現。
  • 那些「笑抽筋」的對聯,上聯:男生女生生生不息,下聯:你們來對
    對聯可以說是我國的一大傳統了,每到過年或者一些重大活動時,家家都會貼上對聯。對聯也是分為很多種,形式不同,寓意也是不同。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看看那些人才給我們帶來的的搞笑對聯,看看他們究竟是如果玩的。這個宿舍的對聯可以說是很搞笑了,一個宿舍四個人都是文武雙全,德才兼備。
  • 2020鼠年春節春聯大全有橫批 鼠年帶鼠字七言押韻對聯
    今年是2020年鼠年,鼠年對聯是中國經典文學形式對聯中的一部分,以十二生肖中的鼠,為切入點而創作的春聯,適合於每十二年一輪的鼠年春節張貼。以來紀念十二生肖中的鼠。下面小編整理了2020鼠年春節春聯有橫批,鼠年帶鼠字七言押韻對聯大全分享給大家。
  • 上聯:古殿無燈憑月照,求下聯;華夏風景名勝對聯鑑賞6
    這副對聯以形象而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關雄踞、萬夫莫敵的險要地勢,氣象壯闊雄偉。「無雙」、「第一」確切地寫出對山海關的讚美。本聯生動地刻劃了避暑山莊萬壑松風殿四周的景物神韻:雲霧翻卷,使千座山巒的色彩變幻無窮,泉水淙淙,與萬壑松濤的聲音互相唱和,如一幅壯麗的畫,似一首雄渾的歌。上聯的動詞「卷」對下聯的動詞「和」,是簡潔而又生動的擬人化的描寫,寫出了景色的動感和力度。
  • 華羅庚出上聯「三強韓魏趙」,難倒眾人,下聯一出更是經典
    對聯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唐代對聯文化逐漸發展,到了宋代對聯文化發展成熟,及至明清時期,對聯已經普及到了千家萬戶,比如明朝初期,家家戶戶每逢過年的時候就張貼春聯。歷史上出名的對聯數不勝數,對聯的名人我們也能如數家珍。
  • 李說一出聯之十一言高難上聯:殘簷聽雨,羈旅無眠歸意重,求下聯
    一、前聯回顧前段時間,發文出七言上聯「隔江山色惹人醉」邀對,收到諸多佳對。比如師友「FsPl」賜對:隔江山色惹人醉, 沿岸柳姿招燕迷。三位師友的下聯甚為工整,感謝大家的熱心賜對,歡迎對此聯感興趣的師友繼續留言賜對。二、今日第一聯昨日已出一條七言上聯,難度適中,收到近三百餘位師友的下聯,您是否已經對出了下聯呢?
  • 才女一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男子一下聯,才女又羞又氣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恰好就是其中一種文化——對聯,曾經有過才女出一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男子一下聯,才女又羞又氣。作為中華一種獨特的文化,對聯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中很早就存在了,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國十代,但是真正興盛的時候,卻是在明朝時期。作為當時的一種消遣方式,對聯的受眾很多的,上至皇帝王公大臣,下至農民平民百姓,無一不對對聯表示出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