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詩詞對對聯,上聯:紅蓮麗水芙蓉笑;求下聯

2020-12-03 龔哥有話說

上聯:紅蓮麗水芙蓉笑。

下聯:???????

古詩詞鑑賞

一,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宋代:辛棄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賞析: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是作者病後所作,上闋寫鵝湖自然風光,如老人歷盡滄桑後的恬靜平淡,繪景狀物,渲染氣氛,突出悉字,花鳥也知有情。下闋開頭剖訴心曲,感情陡轉,通過兩具典故委婉抒發對統治集團迫害愛國志士的疇及自己對仕途已經失望的無可奈何的心態。但隨後詞人又在大自然中找到解脫。最後兩句,傾吐出老弱多病的切膚之憾。有沉哀茹痛之語,無劍拔弩之勢。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不知」二字,以「衰」、「懶」二字寫出詞人隱居鵝湖,病後衰弱,不知不覺筋力疲乏之感,「但覺」復轉進一步,強調出上樓登高眺望,新近越來越見慵懶無聊,流露出「烈士暮年」無用武,「壯心不已」竟蹉跎 的悲憤和悽愴,較之其激昂慷慨之作。意象清麗,色彩鮮明,涵義雋永,精妙至極。下片用殷浩無故遭貶,司空圖無奈退隱的兩個典故,貌似曠達而實含怨忿,感慨頗深。此詞則表現得深婉、沉鬱,別具一格。

詞的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但景中有情,只不過是非常含蓄而已,須細察始能體會。「枕簟」句寫氣候變化:枕簟初涼,溪堂乍冷,雖然還未入秋,但是已能感到秋意。這種清冷的感覺,既是自然環境的反映,也是詞人心緒的外射。「斷雲」句寫江上風光:漂浮在水面上的片斷煙雲在落日的餘暉中漸漸消散,眼前出現了水遠天長,蒼茫無際的畫面。這景象給詞人帶來一種廣闊的美感,也引起了他的惆悵。

「紅蓮」、「白鳥」二句轉寫近前景物:池塘裡盛開的紅蓮互相偎倚,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鷺靜靜地兀立著,它一定正在發愁罷!「醉」字由蓮臉之紅引出,「愁」字由鳥頭之白生發,這兩詞用的真是恰到好處。紅蓮白鳥互相映襯,境界雖美,但「醉」、「愁」二字表露出詞人內心的苦悶。以上的景物描寫,不但隱含著詞人憂傷抑鬱的意緒,而且為下闋抒情製造了一種清冷、空虛又而沉悶的氛圍。

下闋頭三句雖承上述氛圍和意緒,但在情感的表現上卻有顯著變化:變含蓄為明朗,於抑鬱為曠達。這三句連用了三個典故,前一句用殷浩無故遭貶的典故,表示不以殷浩為然;後二句用司空圖無奈退隱和班嗣的典故作自慰語,表示隱居也自有其樂。看起來詞人好象真的樂意當隱士了,但實際上這是悲憤卻故作曠達之辭,比直抒悲憤更感強烈。三個典故用在一起,不但氣勢連貫,而且意思曲折。末尾二句在情感表現上又有顯著變化;變坦率為委婉,曠達為悲涼。「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化用劉禹錫《秋日書懷寄白賓客》詩「筋力上樓知」句意。

「不知」二字,以「衰」、「懶」二字寫出詞人隱奶鵝湖,病後衰弱,不知不覺筋力疲乏之感,「但覺」復轉進一步,強調出上樓登高眺望,新近越來越見慵懶無聊,流露出「烈士暮年」無用武,「壯心不已」竟蹉跎 的悲憤和悽愴。較之其激昂慷慨之作,意象清麗,色彩鮮明,涵義雋永,精妙至極。看似寫病後衰弱的尋常感覺,實則含有「英雄江左老」(辛詞《滿江紅》)的悲憤。

作者一生志在恢復中原,雖遭讒毀擯斥但堅持如故,因此表現在這裡的便不是一般驚衰嘆老的感傷,而是深恐功業難成的憂慮。劉辰翁說他「英雄感愴,有在常情之外」(《辛稼軒詞序》),乃是深知作者人格與詞意之言。

依上所述,此詞蘊含的情感是異常深沉的,但詞人使用的語言卻又極為平淡。上闋描述氣候的清冷、雲水的舒捲和花鳥的靜默,都無奇險之處,而寂寞沉悶的氣氛已足以使人愁苦,下闋出語十分曠達,但政治上失意的情緒愈令人感覺悽涼結尾二語尤其淡樸淺近,猶如野叟閒談,略不經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感慨就表現得極其厚重。這種以淡語寫深情的藝術,使這首詞表現得深婉、沉鬱,別具一格

二,訴衷情·芙蓉金菊鬥馨香

宋代:晏殊

芙蓉金菊鬥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賞析:

這是一首秋日野遊,遣興自娛的令詞。晏殊一生仕途坦蕩,性情散淡,過著「未嘗一日不宴歡」的生活。為官之餘,歌飲郊遊自然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必然反映在他的詞作當中。這首詞寫的是重陽登高的景與情。

「芙蓉金菊鬥磐香」句中的芙蓉(指荷花)和菊花都是秋季裡開放的花。詞人寫秋日裡萬花紛謝唯有芙蓉和滿目金菊競相綻放的景致,不單純是寫景,同時交待了季節。下句「天氣欲重陽」則更進一步點明節氣。中國古代有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便是中國唐代大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詞人直言重陽,為後文登高寫景做了鋪墊。「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兩句正面寫景。臨高而望,遠方村落星星點點,在霜葉染成的紅樹之間點綴著片片的秋草和茂葉凋零之後的樹的枝丫。在秋日豔陽之下,如妙筆彩繪的圖畫。至此,秋日如畫美景,詞人昂然遊興,躍然紙上。上片以流暢的筆墨描繪出重陽節前秋日登高所見景致,情思恬淡自然,語言明淨清新,不飾雕琢,亦不失於浮潛。

下片起首三句九字皆寫景。「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畫卷舒展於天地之間,寫景氣勢恢宏,意境曠達間流露著淡淡的憂傷,並使上片中秋色如畫的靜物描寫進一步成為動態描寫,語言生動秀潔,精煉渾成。至於由此而起的思量之情則是觸景而發。極目高遠,盡見天地之間藍天白雲,秋離氣爽。恰此時望見大雁天邊而來。鴻雁傳情之說古亦有之,詞人由此聯想起遠方疏親密友,引起對遠方親友的懷念是十分自然的事。在前詞豐厚的鋪墊之上,聊以「無限思量」敘寄情思,又戛然而止。言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絕,蓄意綿綿,情溢詞外。詞的下片在寫景的基礎上,融入情思,增添了詞的內涵。

這首詞全篇以寫景為主,通過對重陽節時登高所見的描寫,表達詞人怡然自得的雅興和由重陽節而引起的對遠方親友的思念,而這種思念的傷感卻是在隱約之間的。在語言上,這首詞在具備晏殊詞溫潤端麗的一股特點以外,尤見秀潔清新,為全詞高遠淡雅、陶然曠達的意境提供了豐富的表現力。另外,詞中注重色彩描寫,其中「芙蓉金菊」、「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淡水」、「碧天",或明或暗寫出景物的色調,描繪出一幅色彩斑瀾的畫卷,給人以美的陶冶。

相關焦點

  • 品詩詞對對聯,上聯:春風開畫卷;下聯怎麼對?
    上聯:春風開畫卷 下聯:????? 古詩詞欣賞 漢宮春·著破荷衣 宋代:趙汝茪 著破荷衣,笑西風吹我
  • 神問答|有一個對聯,上聯是: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求下聯?
    導語:我們的老師說是以前的學生出給他的,困擾他很久了關於「有一個對聯,上聯是: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求下聯?」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1、以下觀點被453人點讚、並有199個交流討論:本上聯的精妙之處在於:單蟲為蟬,蟬在葉下。知了為蟬,又為動詞。解釋:曾人為僧,僧在山中。悟空為僧,也為動詞。葉下對山中,單蟲對曾人,何曾對幾時,知了對悟空,春秋對古今,事對情。但是下聯中,曾人為僧,悟空雖是僧,僧不一定是悟空。蟬對僧,也不太雅。見笑了,請大家批評指正!
  • 和尚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才女的下聯堪稱經典!
    在眾多的傳統文化裡,對聯文化堪稱是我國的藝術瑰寶,也是我國獨有的文化藝術形式。之所以說是我國獨有,主要還是對聯有一定的語法性,要求對仗工整,平仄押韻。對仗工整就是上聯和下聯的字數要相同,不能有多字或者漏字的情況出現。
  • 經典對聯!上聯:榨響如雷,驚動滿天星鬥!下聯堪稱絕妙
    對聯依舊被廣泛的運用在了人們的方方面面,也繁衍出喜聯,輓聯,行業聯...足以見證,這一悠久的文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了。縱觀歷朝歷代,像北宋的蘇東坡和佛印,明朝的解縉和唐伯虎,清朝的紀曉嵐和李調元,均在對聯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不少妙趣橫生的對子,像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的——「上聯:禿驢何在?,下聯:東坡吃草!」。一語雙關的妙趣,將對聯的雅俗共賞展現的淋漓盡致,還有紀曉嵐與太監的——「上聯:小書生,穿冬衣,執夏扇,一本《春秋》曾讀否?
  • 李說一出聯之十一言高難上聯:殘簷聽雨,羈旅無眠歸意重,求下聯
    一、前聯回顧前段時間,發文出七言上聯「隔江山色惹人醉」邀對,收到諸多佳對。比如師友「FsPl」賜對:隔江山色惹人醉, 沿岸柳姿招燕迷。三位師友的下聯甚為工整,感謝大家的熱心賜對,歡迎對此聯感興趣的師友繼續留言賜對。二、今日第一聯昨日已出一條七言上聯,難度適中,收到近三百餘位師友的下聯,您是否已經對出了下聯呢?
  • 好對聯!上聯:「桃紅柳綠常遇春」, 下聯有意思
    因為已經入土了,再破土不吉利,於是呢,這個人這樣做,在墳前立了兩個石柱子,一個在東邊,一個在西面,然後,請了一個秀才寫了一副對聯,這個對聯是:生前既不離左右死後何必分東西人們得知以後,都很稱讚這個對聯寫得好,這正符合了商人的意願,因為自己辦錯了事情,大家也會閒言碎語,於是呢,商人便在家鄉捐了很多錢,然後用於修建村裡的東西,人們都說他是大善人。
  • 那些「笑抽筋」的對聯,上聯:男生女生生生不息,下聯:你們來對
    對聯可以說是我國的一大傳統了,每到過年或者一些重大活動時,家家都會貼上對聯。對聯也是分為很多種,形式不同,寓意也是不同。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看看那些人才給我們帶來的的搞笑對聯,看看他們究竟是如果玩的。這個宿舍的對聯可以說是很搞笑了,一個宿舍四個人都是文武雙全,德才兼備。
  • 品詩詞對對聯,上聯:著色春風築詩意;求下聯
    上聯:著色春風築詩意。下聯:???????
  • 品詩詞對對聯,上聯:春歸月醉詩情動;求下聯
    上聯:春歸月醉詩情動。下聯:???????
  • 中國歷史上最古怪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模一樣,能讀懂的都是天才
    ,而我國史上還存在有最古怪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模一樣,能讀懂的都是天才。    這幅對聯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徐渭寫的,徐渭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才子」,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的創始人、「青藤畫派」的鼻祖,如此有才華的才子寫出史上最古怪的對聯也不難
  • 上聯「黃昏過河,腳踏滿天星鬥」,8歲孩童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對聯,從古至今向來是人們喜愛的文學形式,不論朝代如何更迭和變換,歲月如何的變遷,那些精彩的對聯猶如天上的繁星,始終照耀著我們,給我們深刻的智慧和人生的哲思。歷代有關對聯的小故事可以說數不勝數,今天就為大家講一個大才子對對聯的故事。
  • 讀古詩對對聯,上聯:夜靜窗寒鎖明月;求下聯
    上聯:夜靜窗寒鎖明月下聯:???????詩詞上片描述了梨花盛開的時間、風格和周圍環境。前兩句話指出,夏末寒食節前後梨花盛開,「春遊」表明,這是一個草木繁茂、花團錦簇的晚春季節。「白錦」兩句話用白錦白雪來形容梨花純潔無瑕的外表和芳香的花朵綻放的樣子。取而代之的是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千樹千梨花開」,真實而鮮明。上片結尾處,「靜夜」是梨花開放的環境。在漆黑的夜晚,梨花在月光下悄然綻放。
  • 千古絕對,上聯:「老黃牛路過寡婦門前」你有能超過文中的下聯嗎
    千古絕對,上聯:「老黃牛路過寡婦門前」,你有下聯能比這個好嗎眾所周知,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中,有各式各樣的文化流傳,除卻我們熟知的詩詞歌頌,對聯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雖然專門記載對聯的書籍並不多見,但是對聯在我國的流傳範圍卻十分廣泛
  • 有關於乾隆皇帝的一副對聯,上聯:一塔峨峨,七層四面八方
    小編最近喜歡上了對聯,尤其是在看到一些地方的徵聯啟示之後,今天小編呢,給大家帶來的還是一上聯,這幅上聯可不同於一般,這幅上聯是當年乾隆皇帝所出的一上聯。於是乾隆皇帝就準備考他一考,乾隆皇帝於是便指了指文峰塔出了一上聯,這上聯便是:一塔峨峨,七層四面八方!然後讓老翁對下聯。那老翁伸出一隻手搖了搖手,並未作答。乾隆於是取笑阮雲,阮雲笑了笑道:「皇上他已經對出了下聯啊!」
  • 才女一上聯:牡丹花開初綻蕊,秀才對一精彩下聯,才女:我嫁給你
    作者:歷史微客棧才女一上聯:牡丹花開初綻蕊,秀才對一精彩下聯,才女:我嫁給你談到中國文化,大多數人會想起詩詞一類,但中國文化包羅萬象,富含無數方面,就像今天要談論的正是中國文化中的一種對聯。對聯在明清時期十分盛行,上到君王下到百姓,人盡皆知。不僅如此,詩詞還是無數文人墨客所追求的一種精神,除此之外,對聯還成為了大家選親的標準。在我國古代有很多才女和才子之間的浪漫愛情故事,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西廂記》,也就是崔鶯鶯和張生之間的愛情故事。
  • 上聯「趙錢孫李周吳鄭」,下聯7個數字一讀,真是罵人不帶髒字!
    上聯「趙錢孫李周吳鄭」,下聯7個數字一讀,真是罵人不帶髒字!文/老揚歷史說眼看新年又要來了,無論你在外面過得怎樣,都要回家陪父母給家裡的門上貼火紅的對聯,這樣來年的日子才有盼頭。你對對聯的了解有多少呢?
  • 有人出上聯,「蔡明報菜名,長江渡長江」,網友對的下聯異軍突起
    對聯不僅是一種傳統文化,同時也是一項趣味無窮的文字遊戲。說到對聯,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當屬機巧聯。 所謂機巧聯,通俗的說就是暗含機關或關卡的對聯。機巧聯又叫諧趣聯或技巧聯,俗稱機關聯。
  • 火葬場門前的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但大部只能選擇火葬的方式,而火葬場門前的一副對聯道盡人生真諦,上聯是「早來晚來都得來」,說的就是人早晚都會有一死,都需要到這裡來進行火化。對聯一般都由上下兩聯和橫批組成,據說這火葬場的下聯就讓人很不舒服。
  • 上聯:「蠶為天下蟲」,下聯很經典
    今天,我們繼續來說一說對聯的故事,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很多有名的對聯,而且還有些千古絕對,有一些上聯到現在都沒有給出工整的下聯,像「煙鎖池塘柳」,一直都沒有人對出來,當然有一些搞笑的下聯,我們看看就行了,什麼「深圳鐵板燒」十分有意思哦。
  • 上聯:「不被上下左右」,唐伯虎試對的下聯太經典了
    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對聯事實上也是我國歷史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毫不誇張的講,對聯也是一奇怪的文學形式,唯有我們的漢字可以組出經典的對聯,不管是你用的是雅詞,還是俗不可耐的詞語,只要是你對的工整就好了,都是可以成為一副好對聯的,而對聯其實不僅可以消遣作樂,更重要的是可以考量學者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