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詩詞對對聯,上聯:春歸月醉詩情動;求下聯

2020-12-05 龔哥有話說

上聯:春歸月醉詩情動。

下聯:???????

古詩詞鑑賞

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

宋代:李清照

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其聲即舊《臨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賞析:

詞作上片寫春歸大地,詞人閉門幽居,思念親人,自憐飄零。「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首二句寫詞人閉門幽居。首句與歐陽修《蝶戀花》詞一樣,連用三個「深」字,前兩個「深」字為形容詞,形容庭院之深;後一個「深」字為動詞,作疑問句,加重語氣,強調深。連疊三個「深」字,乃比興之作。貌寫閨情,實蘊國恨。次句是用韓文公《華山仙女詩》「雲窗霧閣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再加強「深」的意境,「常扃」與陶淵明《歸去來辭》「門雖設而常關」,同一機杼,孤寂之心,憂憤之情,躍然紙上。詞境靜穆,不言愁苦,而使人更難為懷。

雲霧繚繞著樓閣,門窗常常緊閉,雖不深而似深,這是對庭院之深的具體描寫。雲霧繚繞是自然狀況,是地處閩北高山地區建安所特有的,而門窗「常扃」,則是詞人自己關閉的了。這表明詞人自我幽閉閣中,不願步出門外,甚至不願看見外面景況,所以不僅閉門而且關窗。李清照酷愛「深深深幾許」之語,是很有藝術見地的。因為它一連疊用三個「深」字,不僅渲染出庭院的深邃,而且收到了幽婉、復沓、跌宕、迴環的聲情效果。它跟下句合起來,便呈現出一幅鮮明的立體圖畫:上句極言其深遠,下句極言其高聳。用皎然的話說,這就叫「取境偏高」(《詩式·辨體有一十九字》);用楊載的話說,這就叫「闊佔地步」(《詩法家數》)。它給欣賞者以空間無限延伸的感覺。但句尾一綴上「常扃」二字,就頓使這個高曠的空間一變而為令人窒息的封閉世界。

第三句寫的就是詞人所不願見到的景物:「柳梢梅萼漸分明。」柳梢吐綠,梅萼泛青,一片早春、大地復甦的風光。寫景如畫,不設色,淡墨鉤線,著一「漸」字,為點睛之筆。李清照是位感情十分豐富細膩的詞人,對大自然的細微變化,有著敏感的悟性。「雪裡已知春信至」(《漁家傲》)、「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小重山》),在這些早期作品裡,表現的是喜春之情。可如今卻怕見春光。結二句寫的就是怕見春光的原因:「春歸秣陵樹,人客建安城。」這兩句內涵極其豐富,所蘊含的痛楚情懷是相當深沉的。兩句鋪敘,合時、合地,境界自成。

「春歸」時間概念,「秣陵樹」空間概念,意謂南宋偏安建康又一度春光來臨了;「人老」時間概念,「建康城」空間概念,痛北人將老死南陲,創造出一種悲痛欲絕的境界。秣陵、建康,同地異名。它被分別置於上下對句之中,看似合掌(詩文內對句意義相同謂之「合掌」)。但上句寫春歸,是目之所見;下句寫人老,是心之所感。它把空間的感受轉化為時間的感受,從初春來臨聯想起人的青春逝去。情致豐富,毫不顯得單調、重複。它貌似「正對」(即同義對)而實比「反對」(即反義對)為優,可視為此篇的警策。

詞作下片,承上片怕觸景傷懷,進而追憶往昔,對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今昔對比,無限感喟。李清照與趙明誠是一對有較高文化修養的恩愛夫妻,他們共迷金石,同醉詩文,烹茗煮酒,展玩賞鑑,沉醉於富有詩意的幸福生活之中。李清照以其女性的獨特敏感和文學修養,以春花秋菊為題材,曾寫過不少好詞。「多少事」,以強調語氣,表示很多,記也記不清了。可如今年老飄零,心情不好,什麼事也做不成。至此,詞人情緒極為激動,不禁呼出:「誰憐憔悴更凋零!」破碎山河無人收拾,詞人憔悴瘦損、流落江南。詞人在《永遇樂》中曾以「風鬟霧鬢」描繪她的「如今憔悴」。「誰憐」二字,表明詞人身處異鄉,孤身一人,無人可訴。而一個「更」字,道出了詞人的心境日漸一日的悲悽。

結末,「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這二句並非寫實,而是舉出她一生中印象最深、與她夫妻生活最有關係,作為「感月吟風」絕佳題材的事件。「試燈」,是宋人元霄節前是盛事。詞人在《永遇樂》中曾回憶當年:「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踏雪」,宋周輝《清波雜誌》卷八載:「頃見易安族人言,明誠在健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蓑,循城遠覽以尋詩,得句必邀其夫賡和,明誠每苦之也。」這兩件事,在空間上,從北(汴京)到南(建康);在時間上,從詞人青年時期到中年時期。當年,她對這兩件事都很感興趣,可如今,卻認為「無意思」、「沒心情」,與上片的怕見春光遙相呼應,進一步表露了詞人對一切都感到心灰意冷。下片以對往昔生活的追懷、眷戀與如今飄零異地、悲悽傷感相對比,寫出一位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詞人形象。

南渡以後,清照詞風,從清新俊逸,變為蒼涼沉鬱,這首《臨江仙》是她南渡以後的第一首能準確編年的詞作。國破家亡,奸人當道,箇中愁苦,不能不用含蓄曲折的筆法來表達。少女時代的清純,中年時代的憂鬱,一化而為老年時期的沉隱悲愴。

相關焦點

  • 神問答|有一個對聯,上聯是: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求下聯?
    導語:我們的老師說是以前的學生出給他的,困擾他很久了關於「有一個對聯,上聯是: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求下聯?」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當然這還是挺牽強的,一時也想不到更好的下聯,在網上找了找,發現很多當時在浙大課堂上聽了老師出這上聯的那節課的人,到現在也沒對出來,就先放在這裡吧,想到更好的下聯再來探討。3、以下觀點被186人點讚、並有33個交流討論:敢想就能對出來。
  • 品詩詞對對聯,上聯:著色春風築詩意;求下聯
    上聯:著色春風築詩意。下聯:???????冬去春來,春風自然要啟開冰封的萬物,但它卻獨鍾情於梅花,暗含著對梅花的讚頌。「頩姿冷豔明沙水」一句以外在寫內質。「潁姿」是寫梅花美麗的姿容,「冷豔」寫花色,這都是暗指它清高幽獨的氣質。「明沙水」是它生長的環境,這冰清玉潔、一塵不染的環境,正是為了凸顯梅花的高潔。三、四句以梅花與百花對比。
  • 和尚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才女的下聯堪稱經典!
    在眾多的傳統文化裡,對聯文化堪稱是我國的藝術瑰寶,也是我國獨有的文化藝術形式。之所以說是我國獨有,主要還是對聯有一定的語法性,要求對仗工整,平仄押韻。對仗工整就是上聯和下聯的字數要相同,不能有多字或者漏字的情況出現。
  • 上聯:「春來草嫩老牛啃」,下聯太經典了
    喜歡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我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且源遠流長,而對聯事實上也是我國歷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說到對聯,筆者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畢竟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接觸到文化,尤其是到新年時期,各家各戶門口都會張貼對聯,喜迎新春,且值得一提的是,對對聯不僅可以消遣作樂,更重要的是可以考量學者的實力水平怎樣
  • 李說一出聯之十一言高難上聯:殘簷聽雨,羈旅無眠歸意重,求下聯
    一、前聯回顧前段時間,發文出七言上聯「隔江山色惹人醉」邀對,收到諸多佳對。比如師友「FsPl」賜對:隔江山色惹人醉, 沿岸柳姿招燕迷。三位師友的下聯甚為工整,感謝大家的熱心賜對,歡迎對此聯感興趣的師友繼續留言賜對。二、今日第一聯昨日已出一條七言上聯,難度適中,收到近三百餘位師友的下聯,您是否已經對出了下聯呢?
  • 好對聯!上聯:「桃紅柳綠常遇春」, 下聯有意思
    因為已經入土了,再破土不吉利,於是呢,這個人這樣做,在墳前立了兩個石柱子,一個在東邊,一個在西面,然後,請了一個秀才寫了一副對聯,這個對聯是:生前既不離左右死後何必分東西人們得知以後,都很稱讚這個對聯寫得好,這正符合了商人的意願,因為自己辦錯了事情,大家也會閒言碎語,於是呢,商人便在家鄉捐了很多錢,然後用於修建村裡的東西,人們都說他是大善人。
  • 經典對聯!上聯:榨響如雷,驚動滿天星鬥!下聯堪稱絕妙
    對聯依舊被廣泛的運用在了人們的方方面面,也繁衍出喜聯,輓聯,行業聯...足以見證,這一悠久的文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了。縱觀歷朝歷代,像北宋的蘇東坡和佛印,明朝的解縉和唐伯虎,清朝的紀曉嵐和李調元,均在對聯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不少妙趣橫生的對子,像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的——「上聯:禿驢何在?,下聯:東坡吃草!」。一語雙關的妙趣,將對聯的雅俗共賞展現的淋漓盡致,還有紀曉嵐與太監的——「上聯:小書生,穿冬衣,執夏扇,一本《春秋》曾讀否?
  • 品詩詞對對聯,上聯:春風開畫卷;下聯怎麼對?
    上聯:春風開畫卷 下聯:?????
  • 中國歷史上最古怪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模一樣,能讀懂的都是天才
    ,而我國史上還存在有最古怪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模一樣,能讀懂的都是天才。    這幅對聯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徐渭寫的,徐渭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才子」,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的創始人、「青藤畫派」的鼻祖,如此有才華的才子寫出史上最古怪的對聯也不難
  • 上聯「黃昏過河,腳踏滿天星鬥」,8歲孩童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對聯,從古至今向來是人們喜愛的文學形式,不論朝代如何更迭和變換,歲月如何的變遷,那些精彩的對聯猶如天上的繁星,始終照耀著我們,給我們深刻的智慧和人生的哲思。歷代有關對聯的小故事可以說數不勝數,今天就為大家講一個大才子對對聯的故事。
  • 寫春雨如絲,雨中春山隱約可見的六言上聯:雨外春山隱隱,求下聯
    一、前聯回顧之前,發文出五言上聯「縹緲雲間寺」邀對,收到諸多佳對。比如師友「偶然一會ABC」賜對:縹緲雲間寺,迷離嶺上碑。感謝兩位師友的熱心賜對,歡迎關注李說一,日更數聯,千餘上聯等您來對。二、今日第一聯昨日共出兩聯,難度適中,大家是否已經對出了下聯?今日第一聯為六言上聯:雨外春山隱隱。
  • 讀古詩對對聯,上聯:夜靜窗寒鎖明月;求下聯
    上聯:夜靜窗寒鎖明月下聯:???????詩詞上片描述了梨花盛開的時間、風格和周圍環境。前兩句話指出,夏末寒食節前後梨花盛開,「春遊」表明,這是一個草木繁茂、花團錦簇的晚春季節。「白錦」兩句話用白錦白雪來形容梨花純潔無瑕的外表和芳香的花朵綻放的樣子。取而代之的是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千樹千梨花開」,真實而鮮明。上片結尾處,「靜夜」是梨花開放的環境。在漆黑的夜晚,梨花在月光下悄然綻放。
  • 千古絕對,上聯:「老黃牛路過寡婦門前」你有能超過文中的下聯嗎
    千古絕對,上聯:「老黃牛路過寡婦門前」,你有下聯能比這個好嗎眾所周知,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中,有各式各樣的文化流傳,除卻我們熟知的詩詞歌頌,對聯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雖然專門記載對聯的書籍並不多見,但是對聯在我國的流傳範圍卻十分廣泛
  • 才女一上聯:牡丹花開初綻蕊,秀才對一精彩下聯,才女:我嫁給你
    作者:歷史微客棧才女一上聯:牡丹花開初綻蕊,秀才對一精彩下聯,才女:我嫁給你談到中國文化,大多數人會想起詩詞一類,但中國文化包羅萬象,富含無數方面,就像今天要談論的正是中國文化中的一種對聯。對聯在明清時期十分盛行,上到君王下到百姓,人盡皆知。不僅如此,詩詞還是無數文人墨客所追求的一種精神,除此之外,對聯還成為了大家選親的標準。在我國古代有很多才女和才子之間的浪漫愛情故事,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西廂記》,也就是崔鶯鶯和張生之間的愛情故事。
  • 上聯「趙錢孫李周吳鄭」,下聯7個數字一讀,真是罵人不帶髒字!
    上聯「趙錢孫李周吳鄭」,下聯7個數字一讀,真是罵人不帶髒字!文/老揚歷史說眼看新年又要來了,無論你在外面過得怎樣,都要回家陪父母給家裡的門上貼火紅的對聯,這樣來年的日子才有盼頭。你對對聯的了解有多少呢?
  • 有人出上聯,「蔡明報菜名,長江渡長江」,網友對的下聯異軍突起
    對聯不僅是一種傳統文化,同時也是一項趣味無窮的文字遊戲。說到對聯,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當屬機巧聯。 所謂機巧聯,通俗的說就是暗含機關或關卡的對聯。機巧聯又叫諧趣聯或技巧聯,俗稱機關聯。
  • 火葬場門前的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但大部只能選擇火葬的方式,而火葬場門前的一副對聯道盡人生真諦,上聯是「早來晚來都得來」,說的就是人早晚都會有一死,都需要到這裡來進行火化。對聯一般都由上下兩聯和橫批組成,據說這火葬場的下聯就讓人很不舒服。
  • 上聯:「蠶為天下蟲」,下聯很經典
    今天,我們繼續來說一說對聯的故事,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很多有名的對聯,而且還有些千古絕對,有一些上聯到現在都沒有給出工整的下聯,像「煙鎖池塘柳」,一直都沒有人對出來,當然有一些搞笑的下聯,我們看看就行了,什麼「深圳鐵板燒」十分有意思哦。
  • 上聯:「不被上下左右」,唐伯虎試對的下聯太經典了
    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對聯事實上也是我國歷史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毫不誇張的講,對聯也是一奇怪的文學形式,唯有我們的漢字可以組出經典的對聯,不管是你用的是雅詞,還是俗不可耐的詞語,只要是你對的工整就好了,都是可以成為一副好對聯的,而對聯其實不僅可以消遣作樂,更重要的是可以考量學者的水平
  • 對對聯不能不「對」
    ——元 張昱上聯的「茫茫」是形容詞,下聯的「冉冉」是副詞2、掉字對:上聯間隔重複使用一個字,下聯相同位置使用另一個字。老去逐年增老病,春來無日不春陰。——宋 陸遊上聯的「老、老」是形容詞,下聯的「春、春」是名詞。3、借音對:也即借用某個字的音與本來不能相對的字成對。閒聽一夜雨,更對柏巖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