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遠方(富書專欄作者)
這些年,沉重、晦暗的故事我們看了太多,講爹媽冷戰、原生家庭之傷的,講少年叛逆、熱血高校的,又或是青春疼痛系列的女性文學。《悲傷逆流成河》《少年的你》《隱秘的角落》……
但像我最近正在讀的唐洬的新書——《遠方旅人》,把正義與黑暗,人心與人性,救贖與希望講得如此耐人尋味的,實在不多見。
我必須要承認,《遠方旅人》是我今年讀過的書籍中讓我沉默最多次、引發我最多思考的一本。
作者唐洬,一個研究小說敘事學多年的清華文學博士,用復調的敘事手法、直白的語言剖析,一面深入人物內心的善和惡、欲和求,一面展示現實社會的殘酷和冷漠、希望和溫情,一筆一划地,畫出了一個時代、一群鮮活的人。
01.
人性最大的弱點,是難分善惡
《遠方旅人》中所寫的發生在瀛大附中的故事,就像是《少年的你》升級版:
高校領導一邊歌頌著道德和自由,一邊誘導著學生們往更深的深淵裡去。學生之間流傳的不是書籍資料,而是關於性的流言和不雅視頻。更可悲的是,流言和視頻的主角,都是他們身邊朝夕相處的同學。
故事的主人公,隋夢莛,年少時就在瀛大附中讀書。
她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高傲地看不起身邊的一切。
於是,當看到有男生傳播不雅視頻的時候,她不僅制服了對方,還下狠手掰斷了對方的手腕;在得知好友長期遭受一個男人的控制、凌辱之後,她獨自找到此人,並且偶然獲得了法律意義上的「無限自衛權」,從而有恃無恐,把對方打得不成人形。
乍一看,隋夢莛的所作所為都是正義的,都是為了讓作惡者得到懲罰,讓被欺者受到應有的保護。可事實上,在她的義舉之下,其實隱匿著一些見不得光的陰暗想法。
「那些想法,有關於母女的,有關於男女的,有關於自負的,有關於自卑的,很少是亮的,大多是暗的。」
這句話足以證明,猥瑣的同學和邪惡的控制者,只是隋夢莛用來一洩私憤的工具。「私憤」包括什麼?對母親的厭憎、對男性的鄙夷、身為官家千金的自負、在強大母權面前的自卑……
還記得這幾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暴力執法事件麼?
兩番動用私刑的隋夢莛,其實也是暴力執法的另一個版本。
在《遠方旅人》中,正義與黑暗始終是模糊的。就連最後的大事件「七月流火」,儘管令惡人悉數落馬,也在隋夢莛的敘述中顯得宛如一場交易,讓人不禁聯想,在光芒灼目的正義背後,又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黑暗?
羅翔在《圓圈正義》中說:自由不加約束,帶來的便是強者對弱者的剝削。
而正義不加約束,帶來的就是另一種黑暗。
要知道,一件事,並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會單純地只有正反兩面,而人性更加不能簡單地以善或惡直接區分。正因《遠方旅人》直面這種模糊性,眾多人物才有了鮮明的個性特徵。
善惡對立往往能輕易吸引讀者,而《遠方旅人》卻是一部不走尋常路的作品。作者在題材上選擇了指向性很強的反腐等社會熱點,但旨在揭露旨在正視,而不論是否隨市場暢銷大流,是否討讀者歡心。
02.
成年人的世界,都是一體多面
在這個環環相扣講述了三代人命運的故事中,沒有一個人的性格是單面的,他們都是「多面人」。
前面提到的隋夢莛,性格中就充滿了人性的矛盾:殘忍和仁慈,自私和慷慨,剛硬和溫柔……
而她的母親,瀛海城的大檢察官隋若然,也是一體多面。
《遠方旅人》的開頭對隋若然參加的一場飯局作了細緻的描述。酒桌上,商、學、法各界人士均有亮相,各領風騷。
在隋夢莛看來,素有「女海瑞」之稱的母親顯然不是什麼英雄,而是一個老練的「社會玩家」,精通四兩撥千斤之道,曲意逢迎卻不折威風,在叢林法則中遊刃有餘。
然而,散席後隨之而來的一段回憶畫面,卻呈現出了一個不同的隋若然。在那個浪漫的年代,年輕的她和無數同齡人一起,高唱理想,遙望遠方。
從一開始,隋若然就讓人想到了小說的題目——一個困於現實的遠方旅人。
在女兒眼中,隋若然無比自私。她做的所有好事——初出茅廬時秉公執法、當眾救下遭受家暴的婦女,乃至最後對孟前進集團降下正義的鐵錘,無不是她權衡利弊後得出的「最優解」。
可是,始終記得在十年風雪中投湖的葉先生、婚禮上為疾病纏身的楚先生落淚、不忍在比昂的死亡同意書上簽字的,也是隋若然。
即使她真的無比自私,她的自私也是特別的。顯然,她不是一個蠅營狗苟的「循吏」,她渴望的不是金錢,不是名利,而是在世上留下一個傳奇。
「她來到世上,不是為了走一個圓。她要讓人們記住她。」
她是自私的,也是灼眼的。
同樣一體多面的人物還有王勝。
他是一個風塵女子的兒子,人生的前半段都生活在一家足療店的地下室。他從小就被踩進了社會最底層的汙泥裡,周圍的一切都在虐待他,不管是精神還是肉體。
他從懂事開始就挨打,從會說話開始就挨罵,上了學又被霸凌,甚至被母親逼著給人下跪……
他憎恨母親,最後逼死了她。
後來,王勝得知自己的生父是地產巨頭孟前進,他的人生從此徹底改寫了。
孟前進給了他一張信用卡,卡裡的錢怎麼也花不完,他嘗到了金錢和權力的滋味。
後來,他踏進了孟前進的生意場,更是驚奇地發現:那一個個令男人們垂涎三尺的高冷女神、一個個看似出水芙蓉的清純妹子,不過是名利場上供人褻玩的商品。
而那位久負盛名的大學者——瀛海大學副校長汪鳴悌,溫良恭儉,博古通今,卻是一個高級「皮條客」,慣於巧用聖人之言,勸說女學生心安理得地出賣身體。
目睹了這一切,王勝悟出了「世界的真理」:眾生平等,弱肉強食。
於是,就有了慘遭他控制、摧殘的程穎兒和樊思琴。
貌美如花的樊思琴,和先前自殺的程穎兒一樣,被王勝玩弄於股掌之間,被侵犯,被毆打,被拍下視頻,甚至被親生母親迫不及待地推入火坑……
王勝無疑是可憎的。可即便是這樣一個惡魔,頭一回有了錢,首先想到的居然是施捨他人、「行行善」;樊思琴出國後,他派人給思琴的哥哥送了一筆錢;臨死前,他嘴裡喃喃念叨的遺言竟是「媽媽」。
即便是這樣一個惡魔,還是在人性的懸崖邊掙扎著。
至於韓梓妍,一個被祁家收養的孤女,從小與養父之子祁承峻情同姐弟。後來,兩人都成為了刑警。
不同的是,韓梓妍是瀛海公安系統的女傳奇,祁承峻卻離「傳奇」很遠。
祁承峻是個好父親、好弟弟、好丈夫,但也是個毫無責任感的刑警,辦案不求找到真相,只求搞出個結果好交差。
所以,雖說祁承峻在「附中案」中的確是被陷害了,卻談不上「英雄隕落」。而親自將他送入監獄的韓梓妍,也算不上「大義滅親」。
位高權重的韓梓妍,是整個故事中最悲情的人物。作為刑警,她面對死亡毫無畏懼,在權力面前卻屢屢屈服;她把親情看得比什麼都重,卻一手毀掉了和睦的三代之家;她一心想保孩子們平安,誰知造化弄人,竟然把她視如己出的樊思琴送上了絕路……
韓梓妍心中的正義和溫情,不遜於故事中的任何人。然而這樣一個人,卻犯了罪,做了最多的錯事,留下了最多的悔恨。
我們常說,成年人的世界,從來沒有絕對的善惡是非,所有的事,都是一體多面。看待事情更加不能只是以肉眼,或者僅憑所謂的直覺去妄加評判,而應往更深處去耐心挖掘。
03.
遠方並不是目的,找回自己的靈魂才是
程穎兒死後,樊思琴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幕:頭一天,曾經嘲笑、羞辱程穎兒的同學們放聲大哭,如喪考妣。第二天,學校請來一個相聲演員做講座,禮堂裡的笑聲從未間斷過。
過了喜氣洋洋的元旦,程穎兒的死就徹底沒了影子。人們偶爾提到她,還是會用之前的那些外號,或者叫她「那個跳樓的……」
唐洬是一個敢於直面人性惡的作家,即使對於少男少女,下筆也毫不留情,更不必說成人世界的隱秘角落。所以,《遠方旅人》的尺度著實不小,但也並未因此捨棄希望。
樊思琴和隋夢莛的友情,兩代「三葉草」的親情,乃至孟前進和梅子的廝守,都是希望的火種。
隋夢莛離開瀛海、成為「遠方旅人」,也不是為了逃避。在旅程的終點等待她的,是她素未謀面的外婆。所以,她走過的這條長路,不僅溯嚮往昔,也通往未來。
和隋夢莛一樣,對於這個世界來說,或許我們都曾是看客,參與或是目睹過陰暗、骯髒與殘忍,都曾怯懦過、退縮過。
然而,遠方並不是目的,逃避更不是。
找回自己真正的靈魂,堅定自己曾經珍愛和信仰的東西,才是真正的救贖,才是「在路上」的皈依與意義。
正如格非所說,我們要抵達自己,首先得向著遠方出發。
作者簡介:遠方,本文首發富書,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