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也報好信息給你們,就是那應許祖宗的話,上帝已經向我們這作兒女的應驗,叫耶穌復活了。」(徒13:32-33)耶穌復活是我們對基督信仰的至高真理,初期基督徒團契相信這是主要的真理,並以此而生活。基督復活的真理由新約的文獻而確定,作為與十字架一起逾越奧跡的主要部分去宣講:
「基督自死者中復活,
以他的死亡戰勝了死亡,
把生命賜予死者。」[1]
——古拜佔庭,復活節禮儀詩歌
一、耶穌復活:歷史性和超越性的事件
基督耶穌復活的奧秘是一件真實的歷史事實,根據《新約聖經》中的記錄,便可以追尋其歷史軌跡。所以,早在公元56年,聖·使徒保羅在給哥林多教會寫信時,就提及到:「我當時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給磯法看,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林前15:3-5)保羅在這裡談及耶穌復活的事件,並沒有使用了論證而是陳述,因為不需要論證——使徒本身就是基督復活的見證。因此,傳講福音就是為基督的復活作見證——在其復活的榮光中去宣講,並實踐復活的榮耀。所以,基督徒通常認為福音就是好消息的理解,是比較簡單、不完全的看法。其實,福音在好消息的背後,是為復活的主做見證:見證空墳墓、見證與復活的主相遇、見證基督復活後人性的榮耀。
在《路加福音》24章5-6節中,天使對前來尋找耶穌身體的婦女說:「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這裡,已經復活了。」在基督復活所有的證據中,首先遇到的是空墳墓。除了這些婦女外,在福音書還寫明彼得、約翰都曾進入埋葬耶穌的墳墓中,尤其強調「先到墳墓的那門徒(指約翰)也進去了,看見就信了」(約20:8)。雖然歷代總有人對耶穌空墳墓的事件,有多種多樣的猜測和解釋,但是在基督信仰中這個事件是基督復活的有力證明之一。
墳墓就意味著死亡,基督的復活使得墳墓成空,意味著在基督裡勝過了死亡。或者可以理解為,死亡成為了復活的必經之路,就如保羅所言:「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2:20)所以,與主同行得經歷死亡、捨棄。
在奔向空墳墓中的婦女,在走出墳墓後便遇見了基督(太28:9)。根據福音書中的激勵,不僅是那些婦女們,而且像彼得、十二使徒顯現,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參林前15:5)。在耶穌復活顯現的案例中,最有代表意義的,我認為是與以馬忤斯路上兩個門徒的顯現。根據《路加福音》24章13-35節和《約翰福音》20章19-23節中的記述,以馬忤斯路上的兩個門徒在遇見耶穌前唉聲嘆氣,生命中多有哀傷、消沉,但是與復活的基督相遇後生命中煥發出信仰的光彩、熱情、勇氣和希望,而基督徒恰恰是將這種生命中的改變昭示於人。
耶穌復活後與以馬忤斯的門徒及使徒們一同掰餅用餐,揭示其復活後的身體就是那受難的寶體,使門徒們辨認出就是耶穌基督的自己而非鬼神,藉此打消使徒們的疑惑,與基督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復活後的寶體雖然帶有受難的痕跡,但是卻也呈現出榮耀的特性:這個復活後的身體不再置身於時空一下,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無論何時都可以隨意出現,因為主耶穌復活之後他的人性不能再被扣留在地上,而是單單隸屬於天父。所以,耶穌的復活並非恢復了塵世的生活,而是從死亡中超越,進入了另一個超越時空的生命中。
而且,基督裡的復活,預示著但凡在基督裡的,或者屬於基督的兒女均將享受這樣的復活奧秘——不再被世俗、地上所束縛,而是單單屬於天父。
二、耶穌復活:上帝聖三的工作
基督耶穌的復活,通常歸因於天父上帝和他的大能。在耶穌基督復活的實踐中,不僅聖父參與(徒2:24),而也是聖子、聖靈也同樣參與到了這個事件中(參羅1:3-4)。上帝的聖三一,均有分於基督復活的聖跡,在背後體現著上帝的三個位在愛中緊密聯繫、高度合一、聯合。正如,主耶穌所說的:「父在我裡面,我在父裡面」(約10:38)。
並且在這裡所說的:「從死人中復活」,並不是說將死人留下,而是迎接並攜帶死者,從死亡中復活。並且,藉著耶穌的得勝,死亡被吞沒或者說死亡被賦予了超越的、更新的意義:為愛而捨棄。正如,父愛子在聖靈中將一切交託與子,子愛凡屬於他的,所以將自己交託於萬有,最終在愛的捨棄中進入了永恆、無限的生命中。[2]因此,耶穌說:「若有人要服侍我,就當舍己,被其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16:24)。
「三位一體的上帝完成了對整個人類歷史而言始終是最核心的工程:本質是有限的、並且因背離上帝而陷入腐朽的人類,由於被一人召回永恆的生命,而被賦予希望,甚至被賦予確定性,就是每一個人都要追隨他也同樣複合。」[3]
三、耶穌復活的救恩意義和重要性
「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林前15:14)因為基督的復活實現了舊約和耶穌基督所說的預言,「叫他們的百姓因罪得赦,就知道救恩;因我們上帝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導平安的路上。」(路1:77—79)
在撒迦利亞的頌歌中,體現基督復活逾越奧秘的兩個層面:基督藉著死亡救了我們脫離罪惡,藉著復活使我們獲得新生。在《雅各書》1章15節講到:「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而主耶穌的復活恰恰得勝了死亡的毒鉤,使我們從罪中得勝。不僅如此,在基督裡的新生使我們成為上帝的後裔,成為基督耶穌的兄弟姊妹,這樣在成聖的道路中則有份於天國的賞賜。
最後,基督的復活——或者復活的基督本身,乃是我們將來復活的本源和泉源,「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死既是從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從一人而來。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林前15:20-22)在我們還未獲得復活的恩寵以前,復活的主將生活在我們的心中,使我們在他裡面分享復活的大能。
[1] 摘引自:《天主教教理(合訂本)》:石家莊:河北天主教信德室,2000年4月印刷,第157頁。
[2] 摘引自:【瑞士】巴爾塔薩著:《我信》,張榮芳譯,香港:原道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初版,p23
[3] 摘引自:【瑞士】巴爾塔薩著:《我信》,張榮芳譯,香港:原道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初版,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