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公開課介紹《使徒信經》解讀基督教信仰核心

2021-01-08 基督教資訊門戶網站

雖然廣義的基督教內部又分為眾多宗派、分支,不同分支間亦存在神學爭論,《使徒信經》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2013年8月,中國領先門戶網站網易推出公開課《使徒信經》課程,解讀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展示它們與現今教會的密切聯繫。

《使徒信經》課程以六課講解探討使徒信經涵蓋的教義,包括信條、聖父上帝、聖子耶穌基督、聖靈、教會、救恩。講師為Van B. Gayton (蓋瑞博士),蓋瑞博士是基督教會國際共同體的大主教。

這部分課程來自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已與其他的宣教機構結成戰略夥伴,如學園傳道會,普世宣道, 中國夥伴,FLET, SAT-7, P&R 出版社,遠東廣播公司,中國福音會,以及多所北美和海外的神學院。據了解,這種彼此的合作已促成千的神學教育影片送之世界各地傳道人和神學生的手中。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使徒信經-信條 (點擊這裡進入

雖然廣義的基督教內部又分為眾多宗派、分支,不同分支間亦存在神學爭論,《使徒信經》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2013年8月,中國領先門戶網站網易推出公開課《使徒信經》課程,解讀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展示它們與現今教會的密切聯繫。

《使徒信經》課程以六課講解探討使徒信經涵蓋的教義,包括信條、聖父上帝、聖子耶穌基督、聖靈、教會、救恩。講師為Van B. Gayton (蓋瑞博士),蓋瑞博士是基督教會國際共同體的大主教。

這部分課程來自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已與其他的宣教機構結成戰略夥伴,如學園傳道會,普世宣道, 中國夥伴,FLET, SAT-7, P&R 出版社,遠東廣播公司,中國福音會,以及多所北美和海外的神學院。據了解,這種彼此的合作已促成千的神學教育影片送之世界各地傳道人和神學生的手中。

IIIM神學教育資源中心-使徒信經-信條 (點擊這裡進入

相關焦點

  • 網易首次推出《使徒信經》公開課 深度解讀基督教信仰核心和信仰宣認
    2013年8月,中國門戶網站網易首次向讀者公開了三大信經之一的《使徒信經》課程,以視頻的形式給讀者分享了基督教的信仰核心,引領信徒更好地打屬靈的爭戰,並揭示使徒信經和古今教會的密切聯繫。據了解,《使徒信經》的視頻課程由IIIM神學資源中心製作,基督教會國際共同體的大主教蓋瑞博士親自擔任講師。
  • 如何理解基督教《使徒信經》中的「降在陰間」?
    基督教受難周第七日是猶太人的安息日,又稱預備日,或墳墓日。《聖經》沒有特別記載耶穌在這一天的工作,或許教會的信仰告白《使徒信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方向——「降在陰間」。那麼,《使徒信經》中所提到的「降在陰間」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直以來令許多人困惑不已,甚至是眾說紛紜,以至於用人意曲解聖經,導致這一真理漸行漸遠,模糊不清。
  • 耶穌變成崇拜對象,《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洗禮信條形成
    彼得的回答代表了全體使徒,而且這個答案也不是隨意給出的,而是他們在跟隨耶穌布道的過程中了解到了一般人不能理解的福音。這個答案也是在耶穌的啟示下作出來的,耶穌是什麼人,耶穌希望使徒明白他是什麼人,進而把這個答案宣揚給全體信徒。這是一個關於信仰的問題和答案,也是彼得他們能夠撇下所有去跟從耶穌的信心。這個基於信仰得出的答案最終發展成為基督教最基本最簡單明了的信條。
  • 基督徒應怎樣看待《使徒信經》?
    基督徒應怎樣看待《使徒信經》?求解。謝謝!使徒信經(或宗徒信經),是傳統基督教四大《信經》之一。使徒信經被視為早期基督教會信仰的敘述,很可能寫於第一或二世紀的「辯士時期」,主要目的是要澄清信仰內容,特別是回應當時已被判為異端的諾斯底主義。《信經》共有12句﹐分成3部分寫作。第一部分相信全能的父神,用來對抗馬吉安派。
  • 科學家基督教信仰調查
    2、諾貝爾獎得主信仰基督教  諾貝爾獎得主大多出自西方基督教國家,絕大多數人有宗教信仰,有的有宗教身份甚至是宗教職業者。在639名(截止96年)得主中,不信仰宗教或宗教信仰淡漠者共21人。他們主要是來自前蘇聯和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而信仰各種宗教的有618人。
  • 基督徒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4課》
    往期回顧:基督教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一課基督教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二課基督徒初信栽培·小組聚會課程:《使徒信經·第三課》「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
  • 《使徒信經》之「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
    所以,早在公元56年,聖·使徒保羅在給哥林多教會寫信時,就提及到:「我當時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給磯法看,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林前15:3-5)保羅在這裡談及耶穌復活的事件,並沒有使用了論證而是陳述,因為不需要論證——使徒本身就是基督復活的見證。
  • 《使徒信經》第九講:我信聖而公之教會
    教會不只是以色列人的,不只是西方人的,是全世界所有信上帝的子民共同擁有的。加3:28 並不分猶太人、希臘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教會是大公的,普世的,因此沒有存在哪個教會更有地位,更重要,更優越的說法,而是都是平等的。
  • 《使徒信經》講解之——我信永生
    「我信永生」使徒信經: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獨生的子;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受死,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體復活;我信永生。阿們!
  • 成功神學及對基督教信仰的危害
    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1:15)若是不指出人的罪,何須要悔改?何須要信福音?真不知道舒樂要傳的福音是什麼福音?又如,2007年5月12日,趙鏞基在韓國東國大學佛教大學院演講時,表示說:「無論是基督教,伊斯蘭教,所有宗教都是平等的。
  • 教會歷史(上)丨使徒約翰受命寫信給亞細亞七個教會
    教會與基督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教會不屬於宗教。教會是神的家,以真理和柱石為根基(根基乃是主耶穌基督,參哥林多前書3章 11節:「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教會的元首乃是基督耶穌,那些所謂的領不過是宗教的負責人!基督教不過是宗教,是受某些人或政治管理約束的組織。主基督復活後,命令門徒「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主的見證」。
  • 【深度】成功神學及對基督教信仰的危害
    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1:15)若是不指出人的罪,何須要悔改?何須要信福音?真不知道舒樂要傳的福音是什麼福音?又如,2007年5月12日,趙鏞基在韓國東國大學佛教大學院演講時,表示說:「無論是基督教,伊斯蘭教,所有宗教都是平等的。
  • 啟示錄七教會-土耳其基督教聖地
    作者約翰是因為已離世的耶穌向他顯現預言,經耶穌所示才寫了啟示錄。《啟示錄》第一章第十一節說: 你所看見的,當寫在書上,達與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等七個教會。 啟示錄的內容是耶穌給這七個教會的七封信,對每個教會有不同的話,有興趣的人可以查看。
  • 淺談基督教中的「三位一體」概念
    我們信聖靈是主 。但是聖公和使徒教會譴責那些認為`曾有一個時間他不存在的人' , 和`在他出生之前不存在及他是從無中被造的人' , 還譴責那些認為他從異於父的別的本體(hypostasis)或本質(ousia)來的人, 或者認為他是被造並會變化的人。」尼西亞信經百密一疏,不加分別地使用了「本體」(hypostasis)和「本質」(ousia)兩個希臘語詞彙。
  • 基督教丨基督徒應該如何保守自己的聖潔
    基督徒在世界上,因著生活或者工作,因著與鄰舍的交往,因著加深和一班不信主朋友的友情,常常到一些社會活動和社交場合參與一些飲酒、宴樂的活動,甚至是接觸一些色情場所,這明顯破壞了主耶穌基督為他們設立的聖別界限!
  • 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易經》這本書告訴你,我們信的是這個
    ——《周易》很久之前就有西方人就和中國人說,你們沒有信仰。你如果說有,他會問你信仰哪個教?你如果說你不信教,那他就得理了:「你看,我就說你們中國人沒有信仰嘛。」那麼中國人有沒有信仰呢?當然有!華夏五千年文明傳承,如果國人沒有信仰,何談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但中國人信仰的主力並不是宗教,宗教在中國的發展緩慢,始終沒有形成主流思潮;中國人真正信仰的,是蒼天。
  • 印尼是世界信奉伊斯蘭教最多的國家,華裔為何不信,而信基督教?
    那麼華人在印尼信什麼教呢?一場屠殺改變了信仰印尼在我國史料被稱為南洋,作為南洋地區一個重要國家。從古代開始,我國就有人向印尼移民,經過幾百年的滄桑歲月,華人在印尼站穩腳跟。印尼曾被荷蘭殖民,當然華人也曾受荷蘭殖民。印尼獨立後,蘇加諾當總統。
  • 內容與形式:效法基督的信仰根基
    自使徒傳教開始,基督教作為一個有別於猶太教的新興宗教就面臨著對《聖經》以及耶穌基督言行和思想的解讀危機。表面上看,基督教信仰認知的不同源於對《聖經》的不同理解,故面對教派紛爭,教父教義學的興起具有統合基督教信仰的功能意義,教派教義學梳理矛盾重重的聖經敘事,使之體系化、理論化,反駁了基督教反對派別和異議者,矯正已失偏頗的基督教信眾,為基督教正統奠定了合乎理性的信仰基礎。
  • 基督教說:正因為不合理,所以才信仰!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基督教有一種說法:正因為它悖理,所以才信仰。這句話含義深刻,意義重大,即揭示了基督教的某些真理,也揭示出人類文明史的某些真理。比如上帝創世的故事是合理的嗎?《聖經》說:上帝從「無」中創造了這個世界,而且是通過語言創造的。
  • 耶穌十二使徒的身世
    十二使徒——基督教最早的傳道人主耶穌開始傳道後,就從跟隨者中揀選了十二個門徒作為使徒,為自己的助手。這12個人被稱為「十二門徒」,後來也稱「十二使徒」。十二使徒,原意「受差遣者」。耶穌升天后,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核心人物之一,主持教務工作。約公元44年,被猶太統治者希律?亞基帕一世所殺。據說他曾去西班牙傳道。4、約翰約翰: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的弟弟。耶穌最喜愛的門徒。與哥哥雅各一起被耶穌成為「雷子」。耶穌受難時十二使徒只有他一個人守在十字架下,耶穌就把母親馬利亞託付給他照看。以後和彼得搭伴積極進行傳道活動,被保羅稱為「教會的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