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的鹼賦能均相Suzuki反應,使反應時間縮短10倍以上,只需要5分鐘即可搞定

2021-02-13 有機合成路線

偶聯反應在藥物合成,天然產物合成等領域發揮著重要的角色,而個人認為在所有偶聯反應中Suzuki偶聯應該是應用最廣泛的偶聯之一了,同時也是反應條件最溫和,最好控制的偶聯反應之一。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刻意的把碳碳鍵的構建引導用Suzuki偶聯做,例如Heck反應,我們可以在烯烴末端安置一個硼酸酯基團,這樣碳碳鍵構建就從Heck變成了Suzuki了,而烯烴末端硼酯也很容易構建,像烯烴複分解,炔類底物在鈀催化或(Cy)2BH條件下與硼酯進行反應製備。最近,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Scott E. Denmark團隊報導了(ACS Catal.2020, 10, 73−80)使用三甲基矽醇鉀賦能均相Suzuki反應,使反應時間縮短10倍以上,很多轉化只需要5分鐘即可搞定。

那麼三甲基矽醇鉀貴麼?下圖是小編從某試劑網查到的信息,還是非常便宜的。

本文作者使用新戊基硼酸酯(RBneop),以四氫呋喃作為溶劑,只需要1.4當量的TMSOK,室溫條件下,使用催化劑P(t-Bu)3Pd-G3(CAS號:1445086-17-8)作為催化劑,很多底物在5分鐘的時間裡就可以以很高的收率得到偶聯產物。

以上的例子都是涉及含氟底物的偶聯,對未含氟底物的偶聯,作者也進行了探討。也可以高效進行,獲得滿意的結果。

為了凸顯該催化體系的實用性和高效性,作者選擇文獻報導的偶聯進行對照,如下圖所示,優勢一目了然。

史上最佳最全鈀催化偶聯總結

有機合成路線

做一個有用有料有情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五分鐘高效完成Suzuki反應
    反應條件相對溫和,反應副產物是無毒且易除的無機鹽,環境汙染小,後處理簡單,如果是實驗室的小量反應或者中等規模的放大很多時候可以直接拉幹過柱而不需要進行常規的水洗等預處理。當然,Suzuki反應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其中反應底物沒有偶聯上,卻脫掉了硼酸酯,是一個常見的副反應。
  • 你只需要1款FOTRIC 323Pro專業手持熱像儀,即可全部搞定
    打開APP 你只需要1款FOTRIC 323Pro專業手持熱像儀,即可全部搞定 MEMS 發表於 2020-12-02 10:00:58
  • Sphos能抑制Suzuki偶聯引起的消旋化
    Suzuki 偶聯反應是一個較新的偶聯反應,也是目前合成化學中形成C-C鍵最有效最常用的一個反應。經過近幾十年對這種反應的深入研究,suzuki反應可以在越來越複雜的分子合成中發揮重要作用,甚至包括其在立體化學方面的應用。由於suzuki反應中需要使用到鹼,經常會導致一些具有手性的化合物發生消旋。
  • 耶魯大學:納米空間限域對非均相芬頓反應的動力學強化效應與機理
    該研究以非均相芬頓反應為例,通過特製納米催化反應器及對其內部羥基自由基(•OH)暴露的定量化表徵,揭示了因納米空間的限域效應而導致的•OH氧化動力學強化現象與機理,該成果對於耦合高級氧化水處理技術的新型膜催化反應器的研究設計具有指導意義。
  • 過敏性休克搶救10步驟,千萬別弄錯|過敏性休克|腎上腺素|過敏反應|...
    過敏性休克發病急驟,難以預見,往往因循環衰竭而迅速進入休克狀態,如不及時搶救,患者常在5-10min內死亡。因此,過敏性休克的救治就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過程。通過相關研究顯示,皮下或肌肉注射對患者相對安全,不良反應較少見;而將0.1%腎上腺素稀釋10倍後,緩慢靜脈注射也是相對安全的,但用0.1%的腎上腺素直接靜脈推注是相當危險的。
  • 10分鐘搞定! 保險盒取電接行車記錄儀
    這種狀況下甚至應運而生一個「職業」碰瓷兒,所以這年頭兒出門沒個行車記錄儀做保障心裡還真不踏實。需要的配件是降壓線。大多數車的頂棚和A柱都能直接用手掰開一個小縫隙,由於降壓線比較細完全可以塞進去。如果不好處理的話,可以先將A柱旁邊的密封圈摘下來,順著縫隙放入降壓線即可。
  • 配體控制Suzuki偶聯反應位點的選擇性
    儘管這些方法可靠且直接,但必須製備帶有所需取代基的前體用於縮合或環加成反應。由於這些原因,人們越來越關注新的合成方法,新的合成方法需允許從普通中間體有效合成聚取代的吡唑衍生物。在芳(雜)環上引入多個芳基時,我們往往利用滷素(或類滷素)活性的差異來先後次序引入,如果要是能通過控制配體可以來回切換引入的順序就非常完美了,這樣可以增加合成的簡潔性,也可以增加分子的多樣性。
  • 精確構建納米催化材料用於揭示Suzuki交叉偶聯反應機理
    Pd催化劑在鈴木反應中廣泛應用,但是對於該催化反應的反應機理仍存在較大爭議。一些研究認為該反應是在Pd納米顆粒或納米簇的表面進行,屬於多相反應。也有研究認為從固態Pd催化劑中溶出的可溶性Pd才是該反應的活性組分,屬於均相反應。另外,在均相反應機理中,可溶性Pd物種如何溶出並促進交叉偶聯反應是另外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 Res:均相電催化新反應研究
    間接電解則是依靠電化學催化劑傳遞電子,包括兩種情況:第一種是電化學催化劑只充當電子的載體,但是它可以將我們感興趣的氧化還原反應從電極表面帶到雙電層中,極大的加大了後續的反應速度,並且可以有效的避免電極的鈍化現象;第二種電化學催化劑則是一個多功能的催化劑——它不僅承擔著電子轉移的任務,還可以作用於反應底物,甚至可以作用於後續反應中的反應中間體,控制反應的反應活性以及反應選擇性(圖1a)。
  • 耐馳技術總監徐梁:級數反應與自催化反應
    從物理化學角度這一項與反應的激活能位壘有關,在現象層面則與反應速率隨溫度而變的特性直接相關。活化能越高,改變反應溫度對速率的影響越大。A則為指前因子,又稱頻率因子,是一個直接的正比係數。R為氣體常數,R=8.314 J/(mol*K)。  f(α):機理函數項。表徵反應速率與轉化率的相關性,可視為對反應機理的數學描述。
  • 一圖 get 凝集反應類型
    :凝集反應一種顆粒性抗原與相應抗體,在一定電解質條件下,經過一定時間反應後出現肉眼可見凝集小塊的血清學反應,可分為直接凝集反應和間接凝集反應。試管法是一種經典的半定量方法,試驗時將待檢血清倍比稀釋後,分別加入定量的抗原,出現凝集的最高稀釋倍數管即為該待檢血清抗體的滴度,常用的試管法有外斐試驗、肥達試驗等。
  • 駕照換證體檢,3-5分鐘一機「自助」搞定
    駕照換證體檢,3-5分鐘一機「自助」搞定 2020-04-24 14: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將新冠病毒檢測時間縮短至5分鐘,上海交大崔大祥教授團隊繼續加緊...
    人民網上海3月2日電(葛俊俊、魏佳妮、盧思語) 為積極響應科技部「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工作要求,上海交通大學崔大祥教授攻關團隊開發了氣溶膠樣本採集設備與冠狀病毒RT-PCR檢測試劑盒、新冠病毒(COVID-19)急速檢測卡,把檢測時間縮短到5-10分鐘。
  • 硝化反應的反應機理與主要方法
    硝化方法主要有:稀硝酸硝化、濃硝酸硝化、在濃硫酸中用硝酸硝化、在有機溶劑中用硝酸硝化和非均相混酸硝化等。硝化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稀硝酸硝化一般用於含有強的第一類定位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硝化,反應在不鏽鋼或搪瓷設備中進行,硝酸約過量10~65%。
  • Suzuki反應(合成化學領域最重要發現之一)中金屬鈀的奇妙變化
    儘管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均相催化劑的回收和再利用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造成昂貴的Pd組分的損失。為了克服這些缺點,引入非均相催化劑,結合二者的優勢構建的新型催化劑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工程學院曾華淳教授(通訊作者)提出將Pd離子固定在球形硫醇化有機矽中構建固體有機金屬催化劑。
  • 找到suzuki反應缺失的那一環
    在鈀催化下,有機硼化合物與有機滷素化合物進行偶聯反應,這就提供了一類常用和有效的合成碳-碳鍵化合物的方法,我們稱之為Suzuki 偶聯反應,或Suzuki-Miyaura 偶聯反應。Suzuki偶聯反應的催化循環過程通常認為先是Pd(0)與滷代芳烴發生氧化-加成反應生成Pd(II) 的絡合物 1,然後與活化的硼酸發生金屬轉移反應生成Pd(II))的絡合物 2,最後進行還原-消除而生成產物和Pd(0)。
  • 5分鐘搞定!Facebook用AI將核磁共振檢查加速10倍 未來MRI診療更輕鬆
    5分鐘搞定!倍。但是,當掃描儀收集大量數據時,他們需要患者躺在繭狀金屬管內15分鐘到一個多小時,這就很讓人十分煎熬。長時間的檢查也限制了醫院每天可以進行的檢查數量,進而導致醫療成本居高不下。根據紐約大學成像專家Dan Sodickson博士的說法,如果成功——fastMRI可以將50分鐘的評估轉化為僅需要5分鐘的評估檢測。
  • 美拉德反應
    因此,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美拉德反應的研究將可能成為中藥研究的新視角。影響因素1.糖氨基結構  還原糖是美拉德反應的主要物質,五碳糖褐變速度是六碳糖的10倍,還原性單糖中五碳糖褐變速度排序為:核糖阿拉伯糖木糖,六碳糖則: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還原性雙糖分子量大,反應速度也慢。
  • 10分鐘即可完成的快速款米糠油皂
    米糠油是經濟實惠的好用油品,含有豐富的天然維生素、谷維素、植物固醇等不皂化物(不能與氫氧化鈉產生皂化反應的物質),這些不皂化物讓它擁有獨特的保溼能力,可帶來柔滑舒適的選感。高比例使用時,皂體會較黃,起泡性不錯,適當地搭配其他油品,可以改善容易糊化、軟爛的缺點。
  • 利用獨特的往複流動的微流控晶片技術縮短新冠抗體檢測時間至5分鐘
    打開APP 利用獨特的往複流動的微流控晶片技術縮短新冠抗體檢測時間至5分鐘 MEMS 發表於 2021-01-15 14: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