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反應的反應機理與主要方法

2021-01-12 北極星環保網
硝化反應的反應機理與主要方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硝化反應

1、簡介

硝化反應,硝化是向有機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NO2)的過程,硝基就是硝酸失去一個羥基形成的一價的基團。芳香族化合物硝化的反應機理為:硝酸的-OH基被質子化,接著被脫水劑脫去一分子的水形成硝醯正離子(nitroniumion,NO2)中間體,最後和苯環行親電芳香取代反應,並脫去一分子的氫離子。在此種的硝化反應中芳香環的電子密度會決定硝化的反應速率,當芳香環的電子密度越高,反應速率就越快。由於硝基本身為一個親電體,所以當進行一次硝化之後往往會因為芳香環電子密度下降而抑制第二次以後的硝化反應。必須要在更劇烈的反應條件(例如:高溫)或是更強的硝化劑下進行。

常用的硝化劑主要有濃硝酸、發煙硝酸、濃硝酸和濃硫酸的混酸或是脫水劑配合硝化劑。

脫水劑:濃硫酸、冰醋酸、乙酐、五氧化二磷

硝化劑:硝酸、五氧化二氮(N2O5)

Ar─H+HNO3→Ar─NO2+H2O

2、反應機理

硝化反應的機理主要分為兩種,對於脂肪族化合物的硝化一般是通過自由基歷程來實現的,其具體反映比較複雜,在不同體系中均有所不同,很難有可以總結的共性,故這裡不予列舉。而對於芳香族化合物來說,其反應歷程基本相同,是典型的親電取代反應。

3、主要方法

硝化過程在液相中進行,通常採用釜式反應器。根據硝化劑和介質的不同,可採用搪瓷釜、鋼釜、鑄鐵釜或不鏽鋼釜。用混酸硝化時為了儘快地移去反應熱以保持適宜的反應溫度,除利用夾套冷卻外,還在釜內安裝冷卻蛇管。產量小的硝化過程大多採用間歇操作。產量大的硝化過程可連續操作,採用釜式連續硝化反應器或環型連續硝化反應器,實行多臺串聯完成硝化反應。環型連續硝化反應器的優點是傳熱面積大,攪拌良好,生產能力大,副產的多硝基物和硝基酚少。

硝化方法主要有:稀硝酸硝化、濃硝酸硝化、在濃硫酸中用硝酸硝化、在有機溶劑中用硝酸硝化和非均相混酸硝化等。

硝化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稀硝酸硝化一般用於含有強的第一類定位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硝化,反應在不鏽鋼或搪瓷設備中進行,硝酸約過量10~65%。

(2)濃硝酸硝化這種硝化往往要用過量很多倍的硝酸,過量的硝酸必需設法利用或回收,因而使它的實際應用受到限制。

(3)濃硫酸介質中的均相硝化當被硝化物或硝化產物在反應溫度下為固體時,常常將被硝化物溶解於大量濃硫酸中,然後加入硫酸和硝酸的混合物進行硝化。這種方法只需要使用過量很少的硝酸,一般產率較高,缺點是硫酸用量大。

(4)非均相混酸硝化當被硝化物或硝化產物在反應溫度下都是液體時,常常採用非均相混酸硝化的方法,通過強烈的攪拌,使有機相被分散到酸相中而完成硝化反應。

(5)有機溶劑中硝化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採用不同的溶劑,常常可以改變所得到的硝基異構產物的比例,避免使用大量硫酸作溶劑,以及使用接近理論量的硝酸。常用的有機溶劑有乙酸、乙酸酐、二氯乙烷等。

硝基生產

將苯、混酸和循環廢酸分別經過轉子流量計連續地送入第一硝化反應器,反應物流經第二和第三硝化反應器後進入連續分離器。分出的硝基苯經水洗、鹼洗、水洗、蒸餾即得工業品硝基苯。分出的廢酸一部分作為循環廢酸送回第一硝化反應器,以吸收硝化反應釋放的部分熱量並使混酸稀釋,以減少多硝基物的生成。大部分廢酸要另外濃縮成濃硫酸,再用於配製混酸。

烷烴生產

烷烴硝化採用氣相反應,將預熱後的丙烷與液體硝酸同時送入反應器,在370~450°C和0.8~1.2MPa條件下反應,反應在絕熱反應器中進行。利用過量的丙烷和酸的汽化移走反應熱。硝化產物經冷凝,液相產物先經化學處理再精製得四種硝基烷烴成品,氣相產物分別送丙烷和氧化氮回收系統。

4、過程特點

有機化學中最重要的硝化反應是芳烴的硝化,向芳環上引入硝基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作為製備氨基化合物的一條重要途徑,進而製備酚、氟化物等化合物。

硝化是強放熱反應,其放熱集中,因而熱量的移除是控制硝化反應的突出問題之一。

硝化要求保持適當的反應溫度,以避免生成多硝基物和氧化等副反應。硝化是放熱反應,而且反應速率快,控制不好會引起爆炸。為了保持一定的硝化溫度,通常要求硝化反應器具有良好的傳熱裝置。

混酸硝化法還具有以下特點:①被硝化物或硝化產物在反應溫度下是液態的,而且不溶於廢硫酸中,因此,硝化後可用分層法回收廢酸;②硝酸用量接近於理論量或過量不多,廢硫酸經濃縮後可再用於配製混酸,即硫酸的消耗量很小;③混酸硝化是非均相過程,要求硝化反應器裝有良好的攪拌裝置,使酸相與有機相充分接觸;④混酸組成是影響硝化能力的重要因素,混酸的硝化能力用硫酸脫水值(DVS)或硝化活性因數(FNA)表示。DVS是混酸中的硝酸完全硝化生成水後,廢硫酸中硫酸和水的計算質量比。FNA是混酸中硝酸完全硝化生成水後,廢酸中硫酸的計算質量百分濃度。DVS高或FNA高表示硝化能力強。對於每個具體硝化過程,其混酸組成、DVS或FNA都要通過實驗來確定它們的適宜範圍。例如苯硝化制硝基苯時,混酸組成(%)為:H2SO446~49.5,HNO344~47,其餘是水,DVS2.33~2.58,FNA70~72。

5、產品用途

硝基烷烴為優良的溶劑,對纖維素化合物、聚氯乙烯、聚醯胺、環氧樹脂等均有良好的溶解能力,並可作為溶劑添加劑和燃料添加劑。它們也是有機合成的原料,如用於合成羥胺、三羥甲基硝基甲烷、炸藥、醫藥、農藥和表面活性劑等。各種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苯、硝基甲苯和硝基氯苯等是染料中間體。有些硝基化合物是單質炸藥,如2,4,6-三硝基甲苯(即梯恩梯)。芳香族硝基化合物還原可製得各種芳伯胺,如苯胺等。

6、注意事項

主要危險

(1)、硝化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越高,硝化反應的速度越快,放出的熱量越多,越極易造成溫度失控而爆炸。

(2)、被硝化的物質大多為易燃物質,有的兼具毒性,如苯、甲苯、脫脂棉等,使用或儲存不當時,易造成火災。

(3)、混酸具有強烈的氧化性和腐蝕性,與有機物特別是不飽和有機物接觸即能引起燃燒。硝化反應的腐蝕性很強,會導致設備的強烈腐蝕。混酸在製備時,若溫度過高或落入少量水,會促使硝酸的大量分解,引起突沸衝料或爆炸。

(4)、硝化產品大都具有火災、爆炸危險性,尤其是多硝基化合物和硝酸酯,受熱、摩擦、撞擊或接觸點火源,極易爆炸或著火。

安全措施

(1)、製備混酸時,應嚴格控制溫度和酸的配比,並保證充分的攪拌和冷卻條件,嚴防因溫度猛升而造成的衝料或爆炸。不能把未經稀釋的濃硫酸與硝酸混合。稀釋濃硫酸時,不可將水注入酸中。

(2)、必須嚴格防止混酸與紙、棉、布、稻草等有機物接觸,避免因強烈氧化而發生燃燒爆炸。

(3)、應仔細配製反應混合物並除去其中易氧化的組分,不得有油類、酐類、甘油、醇類等有機物雜質,含水也不能過高;否則,此類雜質與酸作用易引發爆炸事故。

(4)、硝化過程應嚴格控制加料速度,控制硝化反應溫度。硝化反應器應有良好的攪拌和冷卻裝置,不得中途停水斷電及攪拌系統發生故障。硝化器應安裝嚴格的溫度自動調節、報警及自動連鎖裝置,當超溫或攪拌故障時,能自動報警並停止加料。硝化器應設有洩爆管和緊急排放系統,一旦溫度失控,緊急排放到安全地點。

(5)、處理硝化產物時,應格外小心,避免摩擦、撞擊、高溫、日曬,不能接觸明火、酸、鹼等。管道堵塞時,應用蒸氣加溫疏通,不得用金屬棒敲打或明火加熱。

(6)、要注意設備和管道的防腐,確保嚴密不漏。

生物硝化過程的主要影響因素

影響生物硝化過程的環境因素主要有基質濃度、溫度、溶解氧濃度、pH值、以及抑制物質的含量等。

⑴碳氮比

對於硝化過程,碳氮比影響活性汙泥中硝化細菌所佔的比例,過高的碳氮比將降低汙泥中硝化細菌的比例。

⑵溫度

溫度不但影響硝化菌的比增長速率,而且影響硝化菌的活性,亞硝化菌最佳的生長溫度為35℃,硝化菌的最佳生長溫度為35~42℃。生物硝化反應的最佳溫度範圍為20~30℃,15℃以下硝化反應速率下降,5℃時反應基本停止。反硝化適宜的溫度範圍為20~40℃,15℃以下反硝化反應速率下降。

⑶溶解氧

硝化反應必須在好氧條件下進行,所以溶解氧的濃度也會影響硝化反應速率,一般建議硝化反應中溶解氧的質量濃度大於2mg/L.

⑷pH值

在硝化反應中,每氧化1g氨氮需要7.14g鹼度(以碳酸鈣計),如果不補充鹼度,就會使pH值下降。硝化菌對pH值的變化十分明顯,硝化反應的最佳pH值範圍為7.5~8.5,當pH值低於7時,硝化速率明顯降低,低於6和高於10.6時,硝化反應將停止進行。

⑸抑制物質

許多物質會抑制活性汙泥過程中的硝化作用,例如:過高濃度的氨氮、重金屬、有毒物質以及有機物。對硝化反應的抑制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幹擾細胞的新陳代謝,二是破壞細菌最初的氧化能力。

⑹泥齡

硝化過程的泥齡一般為硝化菌最小世代時間的2倍以上,生物脫氮過程泥齡宜為12~25d.

原標題:硝化反應詳解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探討廢水中氨氮的主要去除方法
    一.生物法1.生物法機理——生物硝化和反硝化機理在汙水的生物脫氮處理過程中,首先在好氧條件下,通過好氧硝化菌的作用,將汙水中的氨氮氧化為亞硝酸鹽或硝酸鹽;然後在缺氧條件下,利用反硝化菌(脫氮菌)將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還原為氮氣而從汙水中逸出。因而,汙水的生物脫氮包括硝化和反硝化兩個階段。生物脫氮工藝流程見圖1。
  • 圖解有機反應機理
    Lapworth)通過研究安息香縮合反應,提出了第一個有機反應機理。現在我們對於一個複雜化學反應機理的理解主要包括:(1)反應由哪些基元步驟構成?(2)每一步的產物是什麼?(3)從反應物到產物經過什麼樣的中間狀態(中間體;過渡態,transition state, TS)?(5)哪一步是速控步(rate determining step, rds)?
  • 汙水中氨氮的主要去除方法詳解
    硝化反應是將氨氮轉化為硝酸鹽的過程 ,包括兩個基本反應步驟 : 由亞硝酸菌參與的將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的反應;由硝酸菌參與的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的反應。   在缺氧條件下,由於兼性脫氮菌(反硝化菌) 的作用,將硝化過程中產生的硝酸鹽或亞硝酸鹽還原成N2的過程,稱為反硝化。
  • 北大化院大牛力薦的反應機理書籍,讓你徹底吃透反應機理!
    有機反應機理是有機化學的核心,每一個滿懷抱負的有機化學家都嘗試寫出合理的有機反應機理。
  • 鋰離子電池負極衰減的主要機理和應對方法
    其中,負極是引起電池容量衰減的主要因素。本文總結了電池使用過程中負極衰減的主要原理,並提出了幾種減少容量衰減的方法。 電池容量衰減的機理已被廣泛研究和報導過。電池容量衰減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主要因素是電極表面副反應引起的可循環鋰量的減少;次要因素是活性物質的減少(如金屬的溶出、結構的破壞、材料的相變等);電池阻抗的增加。
  • 有機物主要反應類型歸納
    有機物的性質主要由官能團決定,其發生化學反應時也主要發生在官能團上,為了比較現歸納如下:類型概念舉例(化學方程式)
  • Barton-Zard反應
    概述     採用硝基烯烴與α-異腈乙酸酯反應,在鹼的催化下,發生環化,並消去亞硝酸,得到吡咯環系
  • 縮合反應丨縮合反應機理
    縮合反應的機理主要包括親核加成-消除 (各類親核試劑對醛或酮的親核加成-消除反應), 親核 加成 (活性亞甲基化合物對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的加成反應)、 親電取代、 環加成 ([4+2] 環加成,1,3-偶極環加成) 等。
  • 有機反應機理研究綜述發表
    有機反應機理研究,尤其是催化反應的機理研究已經成為計算有機化學最重要和活躍的領域之一。
  • 鋰離子電池負極衰減的主要機理
    導讀:本文總結了電池使用過程中負極衰減的主要原理,並提出了幾種減少容量衰減的方法。 析鋰、電極表面鈍化膜的增厚、可循環鋰量的損失、活性物質結構的破壞等現象均可導致鋰電池壽命的衰減 。其中,負極是引起電池容量衰減的主要因素。
  • 美拉德反應反應機理
    美拉德反應技術在香精領域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的香精調配和生產工藝的範疇,是一全新的香精香料生產應用技術,值得大力研究和推廣,尤其在調味品行業。美拉德反應又稱為"非酶棕色化反應",是法國化學家L.C.Maillard在1912年提出的。
  • 混凝土鹼骨料反應的機理
    【水泥人網】摘要:介紹了混凝土中鹼與骨料研究的現狀,對混凝土鹼骨料反應膨脹機理、影響因素等進行了闡述。 鹼骨料反應是指混凝土中的鹼與骨料中的活性成分之間發生的破壞性膨脹反應,是影響混凝土耐久性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 電芬頓法的分析及反應機理
    電芬頓法( Electro -Fenton Process) 便是通過電化學作用持續產生Fe2 + 和( 或) H2O2,並發生芬頓反應產生活性自由基·OH(氧化電位2. 8V,僅次於氟)電芬頓法具有電化學反應和芬頓反應的特點,具有氧化能力強、能耗低等優點,被認為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的處理方法
  • 棉織物多元羧酸免燙整理催化反應機理
    多元羧酸通過形成酸酐中間體與纖維形成酯交聯的理論確定之後.關於催化劑的作用機理目前主要有催化成酐機理、催化成酯機理、既催化成酐又催化成酯等理論。催化成酐理論認為。酸酐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很容易與纖維上的羥基作用。而無需催化劑加入。因而催化劑是在酸轉變為酐的階段起催化作用。
  • 量子化學計算在反應機理確證中的應用
    反應機理在有機化學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反應機理,可以(1)尋找有機反應的規律,以優化反應效率,提高反應產率;(2)設計新的反應,以擴展反應的使用範圍等等。完整的反應機理通常需要考慮鍵的斷裂和生成以及對應的過渡態的形成,有時還需要考慮到催化劑、反應的立體化學等。目前,實驗上雖然可以對反應機理進行一定的確證,但卻很難確證反應過程中的過渡態結構。
  • 親核取代反應機理
    反應動力學研究表明,該水解反應的速率僅與叔丁基溴的濃度成正比,而與親核試劑OH-的濃度無關(一級反應)反應速率方程:(1)兩種物質參加反應,其反應速率只與其中一種物質(底物)的濃度有關的原因:從機理中看出,該反應是分兩步進行的:第一步,C-Br鍵解離,生成C+離子中間體
  •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其中,芬頓/類芬頓反應由於其可以原位產生大量•OH自由基並對汙染物具有較高礦化能力而被廣泛關注,然而,對非均相芬頓反應機理認識的不足一直制約著其發展。近兩年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王軍虎團隊致力於對非均相芬頓反應主要活性物種「Fe」的配位環境、價態、自旋態演變的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 有機考研必懂的20個有機反應機理
    當烯丙基芳基醚的兩個鄰位未被取代基佔滿時,重排主要得到鄰位產物,兩個鄰位均被取代基佔據時,重排得到對位產物。對位、鄰位均被佔滿時不發生此類重排反應。反應機理   Claisen 重排是個協同反應,中間經過一個環狀過渡態,所以芳環上取代基的電子效應對重排無影響。
  • 碳催化反應動力學和機理研究獲進展
    利用可再生的碳基材料替代金屬基催化劑材料,滿足現代社會對化學工業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嚴格要求已成為化學、化工和材料領域新興的熱點研究方向之一,其中對納米碳催化反應機理本質的認識一直是該領域的難點問題之一
  • 呋喃合成方法及藥物中的應用
    呋喃(oxole),是最簡單的含氧五元雜環化合物,具芳環性質,可發生滷化、硝化、磺化等親電取代反應,主要用於有機合成或用作溶劑